产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

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09 共638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理论
  
  2.1 现代服务业基本概念
  
  2.1.1 服务业的相关概念
  
  对服务业的定义首先建立在对服务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涵盖范围较广,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服务的精确定义,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希尔(1977)认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如果改善了其他一些经济单位的状况,那么这种活动就是服务。这种改善形式可以是消费者所拥有的一种商品或一些商品的物质变化,也可以是消费者的身体或精神的状态变化。服务生产的显着特点是,生产者不是对其商品或本人增加价值,而是对其他某一经济单位的商品或个人增加价值[43].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服务是一项活动的结果,是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受方之间完成的一项活动,通常是无形的”.因此构成服务的三要素为客户、服务提供方和发生在服务提供方与客户之间的活动。这种活动可认为是服务提供过程,其结果就是作为一种产品形态的服务。
  
  对服务业这一概念的理解要基于对服务这一概念的界定。通常服务业的定义是指生产非货物和产品的产业。经合组织(OECD)对于服务业的界定是:能够提供帮助、满足消费者的效用的产业或提供经历、信息和其他智力内容的产业。
  
  由于不同服务业的经济性质存在差异,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样,并且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是组成产业结构的成分之一,对服务业进行分类就是为了揭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揭示不同时期服务业不同的经济性质。经济学家辛格曼为了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经济所起的作用将服务业分为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这四类。一是流通服务,指通讯、运输业,以及商业的批发和零售业。消费者为获得商品和生产者为了供应商品而购买的流通服务。二是生产者服务,指那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服务。经营者从市场上购买的生产要素类服务,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与其他服务的投入。三是社会服务,指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公共管理、基础教育、医疗以及公益性质的服务等。四是个人服务,指市场上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的服务。从吃喝到娱乐的与个人消费相关的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论在我国被广为接受,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成为一种很典型的观点。我国现行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将第三产业(服务业)分为15个门类,其中包括46个大类。
  
  2.1.2 现代服务业基本概念
  
  我国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之后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经济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成为我国特有的称法,并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对现代服务业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和划分至今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1.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借鉴了前人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有代表性的几位学者的观点和看法。
  
  黄繁华(2002)把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其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保险金融、技术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等,是指应用了现代科技,满足了生产中间需求的各项服务;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如旅游、房地产等,不仅是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基本生活的服务,而且是能够满足个人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服务[44].
  
  徐国祥和常宁(2004)发表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中,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是经济的信息化和知识化,方向是向生产领域渗透这些共识,给出了现代服务业是与生产过程、市场过程、新创过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判断标准,并指出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45].
  
  刘志彪(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的功能,主要影响因素是物质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迂回化以及信息化,是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独立产业部门,并推动了现代制造业的迅速成长[46].
  
  刘重(2005)基于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理论争议的六个观点(替代论、相同论、含量论、现代论、新兴论和升级论),指出第三产业应该被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主要拥有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依托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47].
  
  顾乃华(2007)指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在于技术基础和微观管理基础,提高服务部门的增加值不是其主要的功能,而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提高整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才是其主要的功能[48].他总结出“现代服务业是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出较强外溢效应,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
  
  2.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目前,我国现行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没有现代服务业相对应的具体分类目录。国内学者对现代服务业分类的界定也没有明确统一的共识,本文整理了几位有代表性的观点。
  
  黄繁华(2002)将现代服务业界定为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医疗、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教育、娱乐等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刘有章(2004)现代服务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补充性服务业,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如,中介服务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房地产业(建筑、装饰、物业),现代金融业(证券、信托、银行、保险、租赁);另一类是新兴服务业,是工业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如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新兴行业。
  
  来有为(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教育业、顾问咨询业、信息服务业、保险业、科技开发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51].
  
  徐国祥和常宁(2004)将现代服务业分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物流与速递业,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八大类[52].
  
  潘海岚(2007)指出现代服务业包括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催生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 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行业;也包括借助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通信业、信息咨询等行业[53].
  
  3.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借鉴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现代服务业包括的一些行业,可归纳出现代服务业的几个突出特征。
  
  (1)高技术性。高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创新,它们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性互动的局面。
  
  (2)高增值性。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各种服务相互作用的规模效应和聚焦效应,凭借技术优势,其产生的附加值明显高于制造业等其它传统产业。
  
  (3)集群性。经济发达的城市更容易吸引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近年来,发达城市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等优势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反过来现代服务业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吸引现代服务业向其集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使得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
  
  (4)强辐射性。现代服务业辐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涵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行业,而且涵盖 IT 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等新兴行业。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服务业随时为个人提供其所需的高质量服务,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服务业的显着特点,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新兴服务业,以高技术性、高增值性、集群性和强辐射性等为特征,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考虑镇江市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获取的可行性,本文依据我国现行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2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现代服务业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涉及经济、科技、国际化等各个方面,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国际都市和国内发达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事实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产业结构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农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逐渐向制造业转移,制造业所占比重显着提升,再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
  
  (3)市场化水平。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监管工具。随着市场的深化,服务行业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经济自由化的地区,相对而言,产品和要素价格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对现代服务业而言,这种放松的环境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并且服务产品的价格也将更市场化和合理化。厂商和国外产品的进入,将大大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能够促使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市场程度的深化可以很好的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向城市集聚的特征,使得城市成为服务业的载体,尤其是发达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制造业往往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服务产品潜在市场的大小随之扩大,服务业在城市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扩大化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5)科学技术水平。现代服务业兴起借助的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依然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实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因素,这就要求必须考虑科技水平。
  
  (6)消费需求水平。当收入完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层面的需求,人们就要考虑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消费需求发生改变,希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收入水平对消费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坚实的消费能力才能满足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人们收入增加后,更大比例地消费在能满足精神层面的服务产品上,对服务品的需求弹性远高于农产品和工业品。巨大的服务产品的消费需求使得服务企业起点规模很容易达到,更容易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7)人力资本水平。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后,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得到证实,比物质资本对经济的作用大得多,人力资本是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产出的主要投入要素,人力资本的作用是促进生产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物质资本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人力资本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8)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商在本地投资,不仅可以扩大现代服务业投资规模,而且可以带来现代服务业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国内企业还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掌握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因此,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企进入本地发展,投资本地现代服务业,刺激本地企业创新,刺激本地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2.3 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2.3.1 产业结构理论
  
  1.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产业的组成状态、生产联系关系,以及发展水平和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构成区域产业结构量的方面;二是指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方式,构成区域产业结构质的方面,质与量相互统一、缺一不可。区域产业结构还能进一步细分为区域产业部门结构和区域产业空间结构。部门结构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次序,指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和服务业占比之间的变化关系。空间结构是指-定区域内在国民经济中产业的不同功能,基本分类为基础产业、配套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等,能够反应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在同一个地区,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相互统一、缺一不可。每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既是更大区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的独立的系统。
  
  2.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为了满足市场更高的需求,把新技术广泛的运用到各产业领域,开始出现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部门,并且新兴产业得到长时间繁荣的发展。当某一个产业或产业部门的超前发展,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导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发生结构性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过程。一般规律是第二产业内的各行业发生优化,促使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发生变化,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3.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实现,在政府方面,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紧凑产业间的相互关系,政府一般表现为改变现行的产业结构,即在社会经济制度下对产业制度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致力于产业制度与当前的经济社会相适应,空间产业布局合理化,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企业方面,企业通过经营,达到整合产业的效果,也就是,企业的并购、企业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等方式的企业整合。
  
  4.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三种经典的发展模式。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依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劳动技术资本看,依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从附加值看,依次是低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产业结构理论突出了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服务业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反过来又促进了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结合发展,并成为它们发展的动力。
  
  2.3.2 现代服务业的创新理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服务企业创新的前提是实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关键,现代服务企业创建、运营过程中,意识到现代高新技术价值理念、人力资本理念、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是现代服务企业能够发展及创新的关键和前提。技术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服务企业依靠低投入高产出实现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强有力的动力。制度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创新的保障,现代服务业制度创新是和管理、技术和组织创新分不开的,他们共同维护经济秩序,规定需要遵守的准则。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结论指出,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创新主体和制度创新紧密配合的程度,依赖于创新系统提供的专业化环境,促使国家和地区更好的抓住经济增长的机遇。他认为,制度创新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刺激市场运作效率。通过转变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技术,实现现代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目标。
  
  2.3.3 现代服务业的科学技术理论
  
  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方式,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向和方式,促进了人类的解放,促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过程是从一种间接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变革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改变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物质生产方式,继而改变了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形态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960 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开始出现,随后强劲有力地飞速发展,并推动了国际上服务贸易往来,促使服务业全球化的兴起,一个国家要想提高服务业在全球的地位就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事实证明投入高科技的服务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现代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产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