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研究绪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范老师
发布于:2017-07-10 共896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从上所综述的国内学者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已经从多个视角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展开了描述与研究,诸多学者在考察案例、提出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对策或发展战略。但是,由于民族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和民族个体性,以及作为新业态刚刚起步等原因,使得很多研究还大多局限在某一个案例或某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上,并因此导致了民族文化产业研究的局限性和地方性较为凸出,特别是从哲学的视角对民族文化产业中的技术进行剖析研究还是目前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所欠缺的,而认识和探讨民族文化产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研究更为薄弱甚至阙如。
  
  (二)国外研究现状

        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中国一个本土概念,具有很大的地域性特征,目前国外学者还很少涉猎这一领域。此外,由于民族文化产业隶属文化产业,所以学界对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讨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族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据此,笔者针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问题方面,对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综述。
  
  “文化产业”一词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与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mo)的大众文化理论或称文化工业理论。由于各国对其的理解和行业划分存在着一定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工业”的复数形式称之为“文化产业”,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②国外文化产业的研究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文化产业”理论起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了完备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但是,在国际上,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概念,因而对其称谓也甚多。①。这一方面体现了文化产业本身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畴的理解尚莫衷一是。1947 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在二人合着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将原来草稿中的“大众文化”更改为“文化产业”,正式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并对文化产业给予了艺术与哲学价值双重角度的否定性批判,认为文化产业是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控制工具;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消极立场不同,对文化产业持有乐观的态度,认为文化产业具有积极价值和历史意义。针对将创新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全球化中的意义,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赫伯特·席勒和阿芒德·马特拉特就表明了其重要性。其后,“欧洲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使用了‘文化产业’的复数形式。”,②与此同时,英国学者贾斯廷·奥康纳将文化产业视为一种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经营活动,认为这些符号性商品的文化价值就是这种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价值的来源;澳大利亚经济学教授、大卫·索斯比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则把文化产业的范畴比喻成一个同心圆,他将同心圆的核心内容规划为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视觉艺术等创造性艺术,且这些核心内容向外辐射;紧围绕着这些核心的是那些既具有核心特征,同时又生产其他非文化性商品与服务的行业,包括影视传媒、广播、书刊出版等;在核心最外围的则是包括广告、旅游、建筑等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③此外,其他国家的学者对文化产业也有不同的行业划分和界定。
  
  二是关于文化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在文化产业政策及其问题研究领域,走在前列的是欧盟,欧盟多次在会议上把文化产业作为主要议题进行探讨。如 2001 年 6 月在美国和欧洲的艺术和文化产业研究会上,来自美国和欧洲各国的 30 多名专家学者对大西洋两岸的文化产业及文化政策艺术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英国伦敦创意中心执行主任、着名艺术家 J·威廉姆斯女士曾对美国和欧盟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作过梳理并加以总结。她认为,美国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及文化政策还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干预,而欧盟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是非常支持的,不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政策都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艺术创作的研究,美国和欧洲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美国的艺术创作是开放性的,并认为艺术创作需要的是一个没有政府干预的环境。所以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文化政策是多样化的,而没有主导性的,美国人广泛认同需要成为了生产大众文化的动力。①另外,在西方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研究中还有许多是涉及就业政策问题的。伯克曼基金会研究员卡西·布里克伍德认为:就业政策和文化政策都应纳入欧盟“全面就业战略”中去。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产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政策就是文化政策。同时他并且指出:当前文化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驱动力,而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性行为。他还坚持认为,文化政策不应只注重改善获取技术途径,而应在于努力改造技术本身,因此要重新认识文化政策,努力建立扶持和资助政策。对于 1996 年,欧盟以“运作中的文化:文化、创新与就业”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内容,布里克伍德也指出了新兴媒体不仅可以创新出新的文化产业内容,也可以把旧有的文化遗产以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此种文化不仅会对就业产生影响,而且对自身也有重大意义”.②
  
  三是关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并涉及到该产业中的技术。国外很多学者把文化产业视为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地区竞争力的支柱性产业,从而形成对于文化产业的区域性发展研究。“苏格兰学者詹姆斯·赫姆斯利在《欧盟新兴的文化技术产业和俄罗斯的机遇》一文中提出了‘文化技术产业’这一概念,并认为该概念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③他认为从 20 世纪 70 年代图书馆对计算机的使用是为文化技术产业的发端,到 80 年代图像和多媒体进入博物馆及 90 年代博物馆预考网站成为文化领域的领先者。据赫姆斯利估计, 对文化遗产或当代艺术等文化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的公司大约有 1000 家。澳大利亚学者汤姆·奥里甘教授则提出了文化产业与农村发展的问题,并强调了农村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④

        通过上述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的大略描述可以见出,在国外,文化产业研究还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开放领域,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确是大家公认的,这就是:文化产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有着类似工业革命的发展境遇;与此相联系,文化产业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受到了各国政府重视;还有,尽管许多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也很重视,但其研究还大多局限在概念、范畴、经济、政策及就业和地区性发展等问题上,很少关注文化产业中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对国内民族文化产业及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的综述,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的视角不同,问题点不同,但是在很多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因为对这些与科学技术有关联问题没有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所以也就缺少了对文化产业或民族文化产业中技术的充分认识,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出民族文化产业中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本文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哲学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分析与归纳演绎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广泛搜集,以核心文献为纲,以高水准文献的核心观点为基点,为本课题分析解读和归纳演绎等具体的问题研究提供坚实、系统的理论支撑。
  
  2.实证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在哲学视角下分析民族文化产业中的科学技术,主要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并在现有资料基础上找出具有代表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3.跨学科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借鉴、问题拉动的视角,以开放性、非线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多层次的跨学科方法,集中分析说明民族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这也是本课题核心的研究方法之一。
  
  (二)创新点

        1.选题创新。当前,学术界还没有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对“十二五”期间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2.学科视角与内容创新。以哲学视角,结合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经济学、文化产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思维方式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还是一种新的学术尝试。
  
  3.研究方法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理论指导,通过跨学科研究法与实证分析法对交叉学科的文献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演绎,以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原则去探讨民族文产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第二章 民族文化产业及其技术应用一、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和次层次,该产业是以文化产业理论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资源,以技术为生产力和手段而形成的新兴经济活动。民族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产业的共性,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民族文化论文
返回:产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