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

技术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具体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范老师
发布于:2017-07-10 共817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民族文化产业及其技术应用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和次层次,该产业是以文化产业理论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资源,以技术为生产力和手段而形成的新兴经济活动。民族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产业的共性,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
  
  (一)民族文化及其价值

        1.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虽然是文化的子概念,但是与文化一样,民族文化也是一个复合体。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从民族学意义上对文化作了概括:“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把这个文化概念解说落实到具体的单一民族,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族文化。因此,对于民族文化,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各民族人们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并积累起来的具有历史性和本民族特性的一切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之总和。所谓物质产品主要包括:衣着、饮食、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乐器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文化要素亦或文化景观的有形之物质表现方面;精神产品包含: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语言、文字、文学、风俗、节日等精神文化或人文精神内容。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及民族存在的象征,其内容构成要素可分为五个:一是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文化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各民族人们创造活动的动力,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精神文化决定着人的价值观念取向及生活生产方式的发展;二是表意性要素,即语言与符号。语言与符号不仅是各民族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积累和贮存的重要手段;三是法制规范体系要素,即法规、制度、道德及风俗等。该要素规定了民族族众的生活方法、样式及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规范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它们共同调整着各民族内外的各种社会关系。四是关系与组织要素。这里所说的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前者是各种文化生产的基础,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在相互转换中促进文化的生产。组织是保证社会与生产关系运行的实体;后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物质产品要素,即器皿、工具、房屋建筑等,是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有形物品,它们是民族人民思想与智慧的物化体现。民族文化就是由上述各要素组成的多层面复杂体系,该体系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在功能和机构上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连结,它们共同发挥出着对社会整合和导向的功能。应该说明的是,民族文化尽管主要体现为正功能,但其中一些特定的民族文化部分有时也会阻碍民族社会的发展,从而表现出负功能。
  
  2.民族文化的价值

        民族文化是多元化的,就价值属性而言,具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双重价值属性。关于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①“任何物的自然 worth ( 价值) 都在于它能满足必要的需要,或者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②由此可以看出,价值的含义是宽泛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理解和划分。一般而言,按价值发挥效用的方式、范围、实践、形态等视角,可以将价值分为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普通价值与特殊价值,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等;如果从商品生产的视角考察价值,可以见出其所体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即商品价值的二重性。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构成要素时就曾说:“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在这意义上,民族文化要想具有交换价值就必须先具备使用价值。
  
  民族文化带有一定的普泛性特征,每个民族的文化并非仅对本民族体现出价值而对其他民族就没有价值,事实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也大都为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对此,美国学者克莱德·伍兹在《文化变迁》中援引了林顿的美国文化变迁的相关描述。他描述了一个十足的美国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大多都是来自异域:睡着源于近东的床,盖着印度棉花的被子,穿着产自近东的亚麻、羊毛或源于中国的丝绸衣服、吃的东西、看的报纸,和抽着源于墨西哥的香烟,看着由古代闪米特人发明的字母印刷的报纸。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是一个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复合体。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受到社会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它会随着民族社会的变迁而消亡、创新和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而正是这种民族文化发展规律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保存及发展,但是这种保存与发展要依赖于民族文化的本民族使用价值,即“我者”的使用价值,这也是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这个前提同时也是对其他民族,即“他者”的交换价值,亦或借鉴价值的前提和评判标准。
  
  综上,民族文化的价值只有建立在“我者”的“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以对本民族或曰文化主体的“使用价值”为核心,才能产生对他民族或曰文化客体即“他者”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载体,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才能成为全人类有价值文化的重要部分。
  
  (二)民族文化产业的界定

        民族文化产业是我国特定的本土性概念,如上所述,该概念源于全球化文化的发展和 20 世纪末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实践。对于民族文化产业概念,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和说明:首先,阐释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是指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然而,对于文化全球化的理解,学术界也因为视角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即如“文化趋同”、“文化殖民”及文化全球化消融民族文化等。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结合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理解。文化是经济的先锋官,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在;其次,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民族文化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决定了民族文化具有产业化发展的潜质。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乃至保留至今,主要是因其具有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民族文化必须是在以对“我者”为核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对“他者”的价值。在 21 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与生产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对于生活的追求,人们逐渐由物质追求转向了精神追求,进而使文化消费成为今天人们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促使了民族文化的交换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最后,考察民族文化发展实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云南省在 1996 年年末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①,并本着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则,提出“要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宏观调控,合理利用,重点开发,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②有效开发富有民族文化内涵,深受广大民众喜欢的文化产品等具体要求。至此,民族文化产业一词正式走入公众视野,并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
  
  基于以上诸方面的阐释和说明、借鉴国内外的理论、实践及综合产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相关研究,我们拟将民族文化产业界定为:以民族文化价值为基础、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生产和销售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的民族特色文化产品,既包括含有物质文化产品也包括含有非物质文化的产品。
  
  (三)民族文化产业的资源特征

        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该产业除了具有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经济属性等特征外,还具有自身一些独具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是 56 个,由于与汉族相比其他民族的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上将汉族以外的这些民族称之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居住区域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69%.他们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服饰、饮食、建筑、节庆等的人文特色和习俗,有着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西藏的藏族风情和布达拉宫、云南的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等民族风情和丽江古城,以及吉林的朝鲜族、辽宁的满族、黑龙江的赫哲族、鄂伦春族风情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在各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习俗,还有仪态万千的物质文化载体,其文化资源呈现出丰富多样性。
  
  2.文化资源的脆弱濒危性。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生活在偏远的地区,受到环境、交通、民族人口数量及传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文化传播范围小,发展力量弱。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的原有的封闭状态被打破。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态势下,大量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和冲击,加之民众缺少文化自觉保护意识,使得许多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显得十分脆弱,有的甚至处在濒危的边缘。
  
  3.文化资源的原生态性。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交通闭塞、距离中心城市遥远,那些地区的民族服饰、风俗、饮食、歌舞、曲艺以及神话传说还大多以原生态的方式活跃在一些少数民族民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如:有着 1700 多年历史的新疆吐峪沟麻扎村,现在保存着大量的土木结构建筑和生土建筑群体,村民们一直延续着古老质朴的生活习俗;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侗族古老的歌舞、服饰及各种民族手工艺仍在质朴地向外表达着本民族特有文化传统。
  
  4.文化资源的历史性与传承性。与上一点相联系,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历时性文化,这些文化是各个民族赖以存在的象征,是民族的符号。这种符号性的文化因为时代的发展,有很多是需要在民族文化产业化中得以传承。
  
        5.民族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交错

        在民族文化产业里,不仅现代技术是重要构成要素,民族传统技术也以或文化或技术的形态填充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中。民族传统技术,即民族技艺,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总结出来的生产经验、方法、知识技能及操作技巧等。如酿造技术、印染技术、刺绣技术,等等技术和工艺。民族传统技术为现在工业化技术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提供了经验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技术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具体应用

        如上所论,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与技术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在此产业中,技术既是其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也是其传播与发展的媒介,更是其管理与服务的手段。这些内容判断,主要是在以下民族文化产业生产过程体现出来。
  
  (一)技术的释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民族文化论文
返回:产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