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技术就与民族文化有着诸多的联系。在少数民族的发展史中,技术本身就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构成因素和社会文化力量。比如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蒙古族的“授时历”、彝族的“十月太阳历”, 在数学上,蒙古族的《几何原本》,医学理论中彝族、藏族、蒙族、傣族、纳西族等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自然科学技术,以及与各民族人民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建筑技术、印染技术、冶炼技术、养殖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无一不是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培育、积淀出原始朴素的民族自然观、民族文学艺术等民族文化的精华。技术作为民族文化繁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生产力量,与民族文化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渗透、不断互融,并在该进程中不断创新。随着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技术在促进民族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同时,也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属性,使民族文化的属性呈现为多样性,技术本身也同化进入文化。
(一)技术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明力量,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决定性作用不仅显现在民族文化的生产创新上,还凸显在民族文化的对外发展与传播上。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和支持着世界主流文化。换言之,谁的科学技术水平高,谁的文化就必然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文化之所以成为全球化文化的主流文化,其根源就是因为美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其以强大的高科技物质产品为载体促使其文化向全球扩张。美国作为一个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底蕴相对浅薄,但其文化发展却非常迅速,究其原因,是其善于吸收外来文明、汇集世界的优秀文化为己所用,并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我国的民族文化面对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态势,如果不想被湮灭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浪潮中,就必须进行换位思考、实行创新性发展战略。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一定要清楚“不仅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且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在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点上,理解民族文化,坚定民族文化就是传统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信念。
现代化是工业社会所具有的特点,现代化的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技术的大爆炸,它飞速地传递着人类思想。就技术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而言,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就曾指出,由于各民族之间在各方面的来往和依赖增加,过去那种本民族自给自足和封闭自守状态日益成为不可能。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上,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方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成为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①显然,在这里技术成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决定性力量。文化工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文化产业及民族文化产业。因为这样的背景,现代化技术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无论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还是民族文化开发创新,以及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扩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技术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技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技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技术与民族文化之间自人类社会发展伊始,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相互运动,相互依存。技术在实践中为创造和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民族文化则为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今,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现实中,技术不但改变了自然,也在改变着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法国哲学家让·拉特利尔(JeanLadriere)曾对技术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技术在科学支持的基础上已经成为生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为人类生产了无数的产品,这些产品在“人与自然之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在人与人的本性之间形成一道越来越大的屏幕。”②以此延伸,民族文化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态势下,与现代技术结合形成的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生产系统中一部分。虽然,这种生产方式自“文化工业”时期就倍受争议,时至今日,学界对此依然说法颇多。但是,在实践中,其进步性和促进性还有目共睹的。在民族文化产业实践中,由于受到民族文化特定范围的限制,技术在民族文化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族文化的民族个性及民族历史性等符号性特征,为民族文化的范畴划定了框架,如果超越了这个框架就意味着脱离了民族文化的范畴,进而也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的意义。虽然,民族文化为技术划定了框架,但是,即使在此框架下,技术依然促进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解放了民族文化的束缚、拓展了展示机会。德国学者本雅明曾经说过:“艺术作品在原则上总是可复制的,人所制作的东西总是可被仿造的。学生们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仿制,大师们为传播他们的作品而从事复制,最终甚至还由追求赢利的第三种人造出复制品来。”③在此意义上,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复制技术不仅打破了宗教、神话对民族文化的束缚,还使文化艺术能解释性地去表现日常生活,从而拓展了民族文化的展示机会。从石印技术到摄影技术,以及电影的问世,使技术对文化的复制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在研究这一水准时,最富有启发意义的是它的两种不同功能---对艺术作品的复制和电影技术---是彼此渗透的。”①“艺术创造发端于为巫术服务的创造物。”②众所周知,原始艺术突出的是膜拜价值。比如石器时代的人在其洞内墙上所描画的驼鹿,以及雕塑在一些庙宇里的神像等。这些艺术只有高级的神职人员才能接近,普通民众是无法观赏的。然而随着这些艺术活动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民众得以欣赏,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向外展示的机会。
2.技术为民族文化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技术作为工具被从文化中分裂出来,主要是源于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其时,浪漫主义作为对工业化的反抗,将现代技术视为文化之外的工具性手段,而文化则被认为是精神的、知识的和美学的领域。然而,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实践中,人类所使用的工具总体上说都是人类自身技能的延伸,工具在帮助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技术给我们带来传统和知识的积淀,但随着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民族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冲击,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在逐步走向消亡。这也是民族文化发展传承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窘境,民族文化必须直面现实,找到解决的途径。这正如芒福德所说:民族文化“不仅是娱乐工具,他们首先直面现实,拥抱现实的卓越尝试---与这种阐释相比,埋头工作的生活都只能算是部分退缩,代表的是部分逃避现实的态度。”③显而易见,技术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和工具,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展示空间和观众,开阔了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印刷技术、电影技术、摄影技术,以及灯光技术与镭射技术等现代高科技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改变了民族文化的展示方式,激活了民族文化濒危的状态,使民族文化走出即将消亡的低谷。民族文化产业中的技术“在手工劳动和简单工具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完整的、系列的艺术;因为它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受文化熏陶的人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劳动、感受和思考。”④
(三)技术深化了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
“机器体系进入艺术,其本身就是个解放的信号。”⑤这种解放信号预示着人们可以自由的去思考拓展技术给带来的种种好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抱着那古老的记忆无所适从,为了保留已经不适合时代审美需求的艺术性,与其任其逐渐消亡,不如用技术挖掘新的审美情趣,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新的艺术点,使其能发展为一种活态的民族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以时代的,科学的思维来对待民族文化的发展,科学态度具有限制性的贡献。这里所说的科学态度,与技术的采用关系密切,或者说科学态度本身就是技术的运用。它不仅可以改变在人脑中存在已久的神话、膜拜符号的重复性利用。还可以以“科学态度又推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符号,并拓展了这些符合的使用范围。这个过程在一切艺术活动中都能够被找到,影响的范围从诗歌到建筑。”①这样科学态度,也就是技术的运用,便发掘出人们对民族文化新的审美情趣,从而使民族文化在新的审美情趣的激励下得到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改变,一些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当下已经失去美的价值,甚至成为丑陋的、愚昧的,因而脱离了时代的审美需求,从而导致传承方面的困境和艰难。如缠足。这也就提示我们,民族文化要想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适合人们在生产、生活及艺术上的需求,脱离了这些需求,民族文化就将成为一种没有生命的死态文化,而死态文化最终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民族文化产业是科技工作者和艺术家通过吸收、渗透等方式将技术融入到民族艺术中,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的生命气息,其是从情感和审美上民族文化艺术的再产生。这种新的民族文化艺术既蕴含着原始古朴民族文化气息,也融入现代技术的新元素,使民族文化中的艺术表达上达到完整、精彩的效果。如布朗库西的着名《太空之鸟》雕塑。“黄铜铸造的鸟好像就是机器里的活塞。逐渐变细的鸟身是那么的优雅,鸟身上的光泽亮可鉴人。仿佛这是一个即将要安装到高速复杂的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几颗微尘就足以破坏它正常的运转。看着这样的鸟,人们不禁想起一颗鱼雷的外壳。对于这个鸟的雕塑而言,它已经不是某只特别的鸟,而是代表鸟类的共性,那就是飞翔。”②
其实,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芒福德所描述的技术在艺术中的反应。技术可以使古老的民族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出来,给人们带来新的艺术美感。我们可以把对技术的感知看成是艺术灵感源泉的过程,使技术融入到艺术中成为一个新的观念,并且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全新观念。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进一步完善,艺术作品里的传统的主体和客体的分界线在象征意义上便消失了,进而技术已经是艺术的客体,而且被吸收被同化为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新的民族文化。
1908 年弗兰克·埃德·莱特在赫尔宫(Hull House)发表演讲中就谈到:“在艺术家手中,机器本身,就像工具或器皿一样,也是一种艺术手段。”③在现代社会形势下,受经济发展需求的影响,手工艺生产作用的发挥已经基本摆脱等级制度的影响。民族手工艺为了生存和发展,其必须使自己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而且即使是在纯手工艺生产中,也必须融入那种原本仅属于机械生产的经济和简洁。因此,机械生产的现代技术与手工生产和精细的手工艺技术的对立性就不存在了。机械生产在工厂里,机器往往被视为生产赝品的工具,而在业余艺术家的工作室里,它们的作用恰恰相反,因为机器的简单易用把他们解放出来。机器成为能够达到简洁且单纯效果的一种手段,这就使业余艺术家不再需要盲目遵守和模仿。它既可以是一种新型的民族手工艺,同时也可以是一种新民族艺术情怀的展示。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有更多业余艺术家参与其中。
现代技术使稀罕的民族艺术品不再高高在上,但是现代技术强调的是适合性和适应性。正是这种适合性和适应性填补了手工艺产能的空白。虽然,现代技术很少生产非凡孤品,而是生产和原创设计一样好的千百万个商品。但是,这些商品在大众的眼里依然还是代表着某个民族特有的独一无二性的民族文化载体,比如民族服饰。只是现代技术去除了那些与无物品相关的一切禁锢,抛弃了那些矫揉造作和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因此,单纯从美学的角度看是纯净了审美,在艺术品本身上,现代技术与传统手工艺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综上的理论分析构建,我们对民族文化产业中的技术是什么这一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和论断,那就是:技术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技术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性手段、技术也是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
达菲引发的临渊羡鱼情禽流感暴发初期,最有效治疗药物是达菲。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的警戒级别提升为6级后,达菲销售额达到了30亿美元。最近几年达菲的销售额究竟是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亿做单位的巨额数字...
服装产业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传统制造业,因此也集聚生产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劳动密集型等传统制造业的特点,一直缺乏优秀的专业设计人员,严重限制了服装产业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生育率、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在继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江苏省人口老龄化排名全国第三,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据预测,未来江苏省老龄人口比重将继续攀升,到...
产业发展与配套设施在协调发展中能够共同进步,相互之间属于协同关系,所以产业发展带给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势必会促使城市做好各项服务措施,而相应的配套服务工作到位也会促使企业加快产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产业发展...
我国在新兴产业群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力。为此, 如何针对产业实践成果, 针对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下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到2.2个亿,占总人口的16.1%.①根据权威机构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为4.4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
0引言住宅与房地产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经济发展具有投资与消费双向拉动作用,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为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广大房地产...
公路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作为一种连接不同区域和地域人民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较J决的发展和进步,而正是诸多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我国公路是事业原有的...
第4章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施的保障及对策4.1保障措施着眼于推动威海市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围绕构建的产业发展结构模式和载体支撑结构模式,应着力在政策环境、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管理考核四个方面下功夫,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动...
融资租赁业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融资租赁企业通过融物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在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融资租赁业务与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具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