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5-6岁幼儿理财教育现状归因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4-08 共61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5-6岁幼儿理财意识培育探究
  【第一章】5-6岁学前儿童理财习惯培养探析前言
  【第二章】5-6岁幼儿理财教育研究设计
  【3.1】5-6岁幼儿家长理财教育的现状
  【3.2】5-6岁幼儿教师理财教育的状况分析
  【第四章】5-6岁幼儿理财教育现状归因分析
  【第五章】对家长与幼儿园理财教育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幼儿理财知识教授情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5-6 岁幼儿理财教育现状归因分析

  4.1 家长方面的因素

  4.1.1 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对幼儿理财教育不够重视

  通过在问卷中对家长理财观念的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 5-6 岁幼儿家长对理财教育不是很了解,小部分家长认为理财教育对幼儿来说不是那么重要,幼儿园在大班没有必要开设理财教育的相关课程来占用孩子的时间。在对家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对幼儿理财教育认识不足,也没有足够的意识去了解和学习:"我自己都不会理财,怎么教孩子啊。""什么是理财啊,算账吗?""我和他爸爸都太忙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要不然上幼儿园干嘛。"由此可以看出家长没有认识到理财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同时因为自身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家长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是理财教育,他们对理财的了解基本上是"自学成型"的,很多家长认为理财就是存银行、按计划花钱,并不清楚理财还是积累存储和投资再生的资源,从而也会导致理财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此外在幼儿园放学时间对幼儿和家长互动的有目的观察中,笔者经常看到幼儿想买一件商品得不到时就会又哭又闹,甚至拽着家长的衣服不让他们走,而笔者观察到家长一般会对幼儿这种行为有两种反应:斥责幼儿或者是妥协。

  这种现象的出现正式幼儿理财教育缺乏的表现,那么造成家长不重视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的原因是什么呢?本研究认为,一是传统金钱观的影响。自古以来,在传统儒家正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以德为主,财为末,在思想上形成了"重义轻利"的倾向。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育人理念中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视金钱如粪土"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财教育观念产生了影响,使一些家长避讳和幼儿谈钱,认为这样会"污染"孩子的心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出门时家长一定会叮嘱他们小心车辆,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但从没有意识到也应该告诫幼儿有关钱的问题。从下面笔者观察到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问题:乐乐妈妈拿着银行卡对爸爸说:"今天发工资了,打在卡里了,卡里现在有 1 万多块钱了,明天要去取点钱。"乐乐听到之后感到很奇怪,就问妈妈:"钱在哪里啊?卡片里有钱吗?"说着就想从妈妈手里把卡拿过来"研究"一下,妈妈听了之后说:"什么钱不钱的,小孩子别问这么多。"说着把卡收了起来。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乐乐妈妈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理财教育机会。如果乐乐妈妈抓住乐乐对银行卡感到好奇的机会,对乐乐讲解银行卡的知识,通过机器可以在卡里存钱和取钱,会使乐乐对钱币有新的认识,了解到更多的货币形式。

  二是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人才观和成才观的影响,大部分家长认为对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智力和文化知识,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学习好,成绩高,这样才能考上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而且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未来,家长不惜砸下重金为幼儿报一系列特长班。通过访谈,家长的回答应证了这一现象,大部分家长都为孩子报了舞蹈,英语,美术等兴趣班,一位家长说:"给孩子报了钢琴班,让她有个特长,以后高考会加分的。"可见想让孩子以后能有所成就的想法使得家长对幼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重视,却忽视了对幼儿理财的教育。笔者了解到在周末放假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书店看书、买书。通过观察发现,很少家长会看或买理财教育相关的书籍,5-6 岁的幼儿一般是大班幼儿,明年就要进小学,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更加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书店中最畅销的是识字和算数的辅导书。笔者了解到现在大部分出版的针对幼儿理财教育的书籍都不错,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使幼儿认识钱币,合理的使用自己的钱,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是家长理财教育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下面的一个案例反应了大部分家长的理财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明明拿着一本《小狗钱钱》的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妈妈走过来拉着明明要走,明明说:"妈妈我想买这本书,特别好看。"明明妈妈看到书名之后说:"咱们不买这些没用的书,你明年就上小学了,咱们买一本古诗书,好不好,乖,妈妈给你买好吃的。"明明听到之后就同意了。

  4.1.2 家长理财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目标性

  通过在问卷中对 5-6 岁幼儿家长关于幼儿理财知识、理财习惯、理财方法和途径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会向幼儿讲解钱币的知识,告诉他们不乱花钱,合理消费,但是一般只是在碰到具体事情的时候对幼儿进行说教,在平时只有 4.6%的家长经常会让幼儿参与家庭的财务决策,20.4%的家长经常会让幼儿做家务赚钱,20.4%的家长经常会让幼儿去买东西结账,只有 5.4%的家长会使用银行幼儿理财产品等等,都说明家长理财教育的方法单一。通过对家长进行访谈,在问到"您平时怎么指导孩子不乱花钱?"时,家长一般都是回答告诉孩子赚钱不容易,不能乱花。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来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还有幼儿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上班赚钱很辛苦,不能乱花钱,但是上班赚钱到底是有多辛苦,怎么不容易呢?实践才能出真知,家长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让幼儿体会到金钱来之不易,部分家长会通过让幼儿做家务的方法来让他们劳动赚钱,但是正如访谈中一位家长说的怎么把握好使用这个方法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钱给少了幼儿看不上眼,给多了又失去了意义,所以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进行。

  家长对幼儿理财教育的方法还体现在对幼儿压岁钱的管理上,在对家长的访谈中,提问到"您怎样管理孩子的压岁钱?"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都说,会收上来,这么多钱让孩子自己拿着肯定不行,孩子可能不小心就丢了,或者胡乱花掉,总之对孩子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孩子不乐意,就给他几块钱。一般家长找的借口都是"妈妈替你存着,长大了再给你","钱在这里放着,你买什么妈妈给你买"等等这都表明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通过合理的方法来管理幼儿的压岁钱。

  家长带幼儿去购物是教育幼儿合理消费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家长在购物时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消费观。下面笔者观察到的一个案例反应了这个问题:在商场里,一位妈妈手里提着很多购物袋,旁边的孩子也抱着一大包零食,妈妈正在打电话让孩子爸爸送钱过来,因为买了太多东西钱都花光了,可是还没有给儿子买新书包,而今天购物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书包。

  幼儿发展有很多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内是幼儿特定行为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而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很多家长对幼儿的理财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丧失了最佳的理财教育机会。

  4.1.3 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对幼儿过分纵容和溺爱

  通过在问卷家庭背景的调查和笔者的访谈中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偏多。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普遍存在怕孩子学坏、怕孩子生病、怕孩子不成才等紧张心理,所以表现出过度保护宠爱及期望过高的教养态度。通过访谈得知,一些家长觉得家里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自己挣钱就是让孩子花的,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在访谈中对"当在商店您的孩子特别想买一些东西时,您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时,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太过分就尽量满足他们。这就造成了现在大部分孩子乱花钱的现状。笔者观察到的下面这个案例就体现了这一问题:一位妈妈和女儿还有孩子的阿姨在商店的童装专柜前面为孩子挑选衣服,妈妈问孩子:"欣欣,这两条裤子你喜欢哪条啊?""都不喜欢,我想要那条,妈妈。"欣欣指着店里模特身上穿的裤子说。妈妈听到之后让服务员拿了那条裤子。"哎呦,这么贵啊!"欣欣阿姨看到价钱之后说。欣欣大声说:"我家有钱!"欣欣妈妈听了之后笑着说:"没事,就买这条吧,孩子喜欢,我那条围巾就先不买了。"阿姨听后对欣欣说:"你以后长大了可要知道疼你妈妈啊!"通过调查发现祖辈对幼儿的溺爱问题也同样严重。在对幼儿祖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祖辈家长没有意识到要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家里又不缺钱,不必要在孩子身上计较那点钱。通过观察笔者发现祖辈家长对幼儿的购物需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即使有时认为幼儿的要求不合理,大部分祖辈家长也会在幼儿的哭闹中妥协。而且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4+2+1"的家庭模式中,所有家长的爱都给了孩子一个人,并且为了让孩子更在乎自己的爱,这 6 个人不免会出现竞争的格局,尤其是祖辈家长,大家都争着向孩子表达爱,唯恐被其他人压过,这种想法最主要表现在给孩子钱或给孩子买东西上。祖辈父母的这种表现对孩子父母进行理财教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当家长有意识去指导孩子正确消费时,祖辈家长总是会说"孩子愿意买什么就买吧,多大点事啊","又没有多少钱,不值当的啊","不哭奶奶奶奶给你买".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都会有一种无力感。在访谈中一些 5-6 岁幼儿的父母也表示家里的祖辈过分疼爱孩子,导致有时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因为祖辈的隔代亲情怀,导致对幼儿形成溺爱,老人与时代滞后的教育意识,更容易让幼儿花钱大手大脚,让幼儿理财教育实施受到阻碍。下面的例子就显示出了这一问题:

  邻居家 6 岁的天天回到家之后,跑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君君给我吃了一块糖可好吃了,你能给我点钱吗,我也想买。"妈妈听了之后说:"你忘记你这周的零花钱已经花光了吗,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妈妈不能给你。"天天听了之后失望地走到客厅,天天的奶奶看到孙子不高兴,问:"怎么了我的大宝贝?"天天把事情跟奶奶说了之后,奶奶急忙从兜里掏出 10 块钱给天天:"给,以后想要什么跟奶奶说啊,乖孙子。"天天妈妈看到之后对天天奶奶说;"妈,他这周的零花钱已经没有了,你别给他了,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吧。"天天奶奶听了之后说:"行了,这才几块钱啊,我大孙子想吃块糖怎么了啊。"天天妈妈听了之后感到很无力。

  4.2 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4.2.1 幼教工作者对理财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得知,幼儿园园长和大部分 5-6岁幼儿教师认为理财教育很重要,对幼儿发展有很大的意义,都认为应该在幼儿园开展理财教育,但是这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没有把理财教育具体到实践中。在对 3 所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2 位公立园的园长在针对"怎样看待幼儿理财教育,5-6 岁幼儿应该接受理财教育吗?"这一问题时一位园长说:"现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家庭条件好了,孩子手里的钱也多了,一些孩子确实出现了问题,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我觉得对于教育孩子花钱这个问题上重点应该是家长进行控制,毕竟是家长给孩子钱。当然我们幼儿园也要涉及到这方面。"另一位园长说:"我们园里目前对这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做得很好,小班和中班孩子还这么小,没有专门去培养他们理财这方面的意识。至于大班孩子他们一般都认识几块,几毛的钱,而且大班了主要是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做好幼小衔接。"私立园的园长说:"这个问题我们园已经很重视了,而且新购置了很多关于幼儿理财的书和画册,让孩子们平时的时候看书了解,教师也会经常教育孩子们别乱花钱。

  我们教师团队正在探讨这个问题,理财教育真的很重要。"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大部分教师也认为理财教育重要,但是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来说教师还没有在和幼儿相处中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理财教育。一位教师说:"自从上了大班之后,孩子们语言和数学的教育内容就增多了,科学和社会课都少了,其他领域的教育就更没有机会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虽然幼教工作者一般都认为理财教育有很大意义,但是因为现实原因,还是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

  4.2.2 幼儿教师理财教育知识缺乏,教育方式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 5-6 岁幼儿教师对理财教育不太了解,在访谈中,教师们一般都认为理财教育就是让幼儿认识金钱,不乱花钱,没有真正了解理财教育的概念和内容,也就做不到对幼儿进行最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26%的教师经常会在教学活动中涉及到金钱知识,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教育活动中出现金钱内容时对幼儿渗透一点钱币知识。下面是笔者观察到的一节有关认识钱币的社会教育活动:教师和幼儿手里都有一本《幼儿社会》,教师让幼儿打开书到 15 页,是认识中国的钱币。老师说:"小朋友们都认识钱吗?"孩子们纷纷回答:"认识!""有 5 毛,100!""10 块!"老师说:"真聪明,我们的人命币有元,角,分,最大的是 100 元。小朋友们都有压岁钱吗?""有,我有好多钱!""我也有,妈妈给我存着!"孩子们议论开来。"那你们是怎么用你们的压岁钱的?"老师问。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大部分给予肯定。然后结束,进行接下来的活动。整个跟钱币有关活动只进行了大约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课后我查看了教师用书的这一节课程,发现活动目标是:了解钱币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中国钱币的演变历史;探究人民币图案的设计意义,增强爱护钱币的意识;通过游戏体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在实际授课中,教师没有涉及到目标中的任何部分,只是象征性地谈论了一下钱币,从这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理财教育的忽视,还有教师对钱币知识的匮乏。从调查问卷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园中 5-6 岁幼儿教师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 24.2%,大专学历的占 37.9%,大学学历的教师占 28.8%,没有教师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而且大学学历还有部分大专学历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考试获得的学历资格。由此可见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理财方面的知识缺乏会不利于幼儿理财教育的进行。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而通过调查发现只有 8.2%的教师经常会组织金钱游戏,大部分教师不太会利用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 70%的班级区角中设置了商店,收银台,幼儿通过在区角中使用玩具钱币来模仿购物和付账的过程。

  但是通过笔者观察,因为缺少教师的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兴趣点集中在选商品上,而对商品的价钱,自己手里有多少钱根本就没有太注意,至于结账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流程。而且在幼儿园其他设置的区角中都没有涉及到付账的活动。

  4.2.3 幼儿课程和家园沟通中缺少理财教育内容

  通过对园长和教师进行访谈得知,公立园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课程。调查的私立园有意识开展理财教育课程,但是还处于计划阶段,没有真正的落实。由于现在社会上的大潮流还是知识重于素质,家长更多的是对孩子文化知识,学习成绩的看重,而忽视了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培养,幼儿园课程中阅读,数数,科学等是外显的,有可见效果的,更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而且特别是 5-6 岁的幼儿处于大班阶段,为了给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比起小班和中班的孩子,他们接受到更多识字、算数有关的知识,甚至是在书中涉及到的理财知识许多幼儿教师也选择忽视。至于家长和教师沟通方面,根据调查显示只有 18.3%的教师经常会和家长交流理财教育,大部分教师没有要和家长探讨这个问题的意识,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一位教师说:"不会和家长交流这方面的事情,本来就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能和家长说上几句,家长主要就是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就是吃饭啊,打架之类的事情。"由此看来大部分教师没有把幼儿理财教育内容加入到家园合作之中。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