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的建议。
通过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现状的比较性分析,以及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已经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及培养的教育要点有了基本的了解,结合 3-6 岁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探索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教育策略。本文将从两个维度即家庭教育维度和幼儿园教育维度来探讨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教育建议。
一
、规范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长要规范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保证家庭影响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力图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模仿的榜样,注重榜样的作用;家长要走进幼儿的世界,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要多提供幼儿能够自己动手的机会,要多提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家长要理性对待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对待偶然事件;家长还有注意加强与幼儿园的针对性合作,提高育儿水平。
(一)规范各家庭成员的思想与行为,形成教育合力。
1.统一思想,规范行为。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影响行动。若思想不统一,往往会产生观念、方法及行动上的分歧,从而可能会形成不和谐、不合理的氛围。欲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统一家庭中各个成员的教育思想,达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教育合力,从而规范各个成员的育儿行为,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的家庭环境保障。
(1)统一各成员的教育角色,达成育儿共识。
统一家庭成员的教育思想,是要注重家庭教育观念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不是家庭教育方法上的“背道而驰”,更不是保持具体的家庭教育方式或方法的“同一”.
比如,孩子吵闹着要去买好吃的糖果,爸爸断然拒绝,而爷爷则去给孩子买来吃,这种教育影响就不具有统一性,可能会促使孩子下次继续吵闹,从而会愈演愈烈而不可收拾;再如,孩子吵闹着要去买好吃的糖果,爸爸断然拒绝,而爷爷也断然拒绝,这种教育方式也不具有统一性,而只具备“同一”性,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心里抗拒,因无法理解自己的要求为什么不被满足,久而久之可能会歪曲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遇到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做法是,父亲断然拒绝,母亲或其他亲人及时与孩子讲清楚小孩子长时间吃糖果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会产生疾病,让孩子认识到经常吃糖果的危害而主动放弃,这样就使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教育方式达到了统一。
家庭成员必须明确每个成员的教育角色,可以互相调换,但不能够混乱。父母要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定时召开家庭会议,讨论一下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时每个成员扮演什么样角色会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比如,在教孩子拿筷子这一在小班时期就可以掌握的动作本领时,家庭成员可以有的去示范,有的去讲解,有的去鼓励,有的去规范,这样既可以教好孩子又好又快地学会拿筷子,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使各个家庭成员的表现趋于一致,避免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内有人教孩子拿筷子,但另有人想教孩子怎么用刀叉或怎么吃鱼等类似问题的出现,而造成相对混乱,从而可能影响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2)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塑造和谐的育儿氛围。
家庭各成员的言行举止会在悄无声息中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来说,也会受到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父母关系是规范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前提。通过前文对父母关系状况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父母关系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关。而父母关系状况是影响家庭和谐氛围的最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各个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若产生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可能会影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规范家庭成员言行举止还要协调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思想和行为,这需要父母利用科学的方法,审时度势的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发扬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也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接受科学育儿的新观念、消除一些相对落后的旧观念。规范成人的言行举止,是规范孩子言行举止的基本前提,需要父母对自己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整,也需要父母引导长辈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整及改善。
2.注重家庭关系,保持和谐。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父母关系是保证和谐家庭关系的前提,研究表明,当前我们广大家庭的父母关系状况并非特别好,而是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较高的离婚率就是当前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基本反映。
通过前文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父母关系状况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相关,父母关系比较和睦的家庭背景下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因此,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措施。
3.优化家庭教养方式,形成家庭教育合力。
对幼儿来说,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参考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其他家长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经验,优化家庭教养方式,博采众议,形成家庭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优化家庭家养方式,要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下进行,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基本前提;优化家庭教养方式,要在家庭家养类型上进行优化。
家长要根据具体事例以及孩子的表现情况,既要多采用宽松的商量型和任由型的教养类型,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严厉性、纪律性较强的教养方式,适当采用强制性、惩罚性的教养方式是为了避免滋长娇生惯养的习气;优化家庭家养方式,也要在家庭教养规则上进行优化。孩子的认知水平不断的进步,对规则的理解和掌握逐渐增强,因此,家长要适当地增加规则、提高规则,适当的制定奖励和惩罚办法,使幼儿遵守家庭规则。另外,优化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仅要优化父母教养方式,还要优化其他长辈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
二)合理利用幼儿的模仿,对幼儿进行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来说,榜样的思想及行为会引起幼儿的直接模仿,会产生较强的内驱力,也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措施。从广义上讲,榜样分为正面榜样和负面榜样,从狭义上讲指的是正面榜样,对认知能力较低、分辨水平较差的幼儿来说,要以正面榜样为主,也可以根据个体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呈现负面榜样从而形成比较。
在家庭教育环境下,榜样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家庭成员的亲身表现。比如,母亲通过认真细致的收拾,把地板打扫干净了,幼儿可以在地板上自由的玩了,到下次再发生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到拖地板、擦地板的活动中,这种常见的家务劳动,是树立榜样的重要来源,孩子会非常喜欢、非常愿意去模仿的;二是通过家庭成员的故事讲解来树立榜样的形象。比如在讲解“勤劳的小兔子”的故事中,通过对勤劳的小白兔冬天有饭吃与懒散的小灰兔冬天挨饿的比较性描述,就可以使勤劳的小兔子在孩子心中形成榜样。另外,可以通过影视节目中塑造的正面形象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值得注意的是,树立榜样之后,要注意保持榜样的良好形象,只有保持好形象才能够不断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及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引导幼儿适当体验生活。
1.学会放手,让孩子适当体验生活。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包办与代替,这样不仅束缚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甚至还会养成幼儿好吃懒做、过度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①.3 岁以后的幼儿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需求,成人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背景,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当的给予幼儿合适的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要敢于放手,更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家长学会放手,要充分利用家庭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一些日常家务以及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游戏中。比如可以利用玩具马进行对孩子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父母可以让孩子识记“小马”的构成部分,从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上马,自己骑着运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而不是父母把孩子抱上去,然后在再拉着马走;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拿着梳子帮助玩具马梳毛、自己拿着小碗给“小马”假装喂食,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小马”拉出来和来访的小朋友一起玩,发展幼儿的分享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
家长学会放手,要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的资源,帮助幼儿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玩耍状况与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相关,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去小朋友较多的社区中让孩子参与的多人玩耍活动中,而不是长时间将孩子封闭在家中。
社区玩耍能够较大地影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发展,而社区中的事物也能够促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发展,如孩子在社区中,还能认识更多事物,而发展了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也促进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
2.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活动,切勿娇生惯养。
家务活动是家庭中最常见的活动,也是幼儿长时间近距离感知的活动,幼儿有参与家务活动的心理需要,比如幼儿喜欢玩的游戏“娃娃家”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假装活动,很多情况是对曾经感知过的、大人多次重复的家务活动的模仿。
父母要尝试着让孩子在合适的情节中适当的引导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不要怕弄脏、弄乱,更不能娇生惯养而让孩子远离家务活动。
引导幼儿参与家务活动,观念要正确,内容要合理。让幼儿参与家务活动,必须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比如,可以让 4 岁左右的幼儿参与打扫卫生的家务活动中,但是要保证拖把、扫帚、铲子等工具不能够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威胁;让幼儿参与家务活动,需要合适的活动情节,成人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节。
比如,可以让孩子参与做水饺的家务活动中,但做水饺的环节比较多,而适合幼儿参与的情节是揉面、包馅,父母可以单独准备一小团面让孩子去做;让幼儿参与家务活动,要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评估,不必计较孩子造成的小麻烦。例如,引领孩子进行打扫卫生时,孩子往往会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弄得满地板都是,这需要父母提前清理垃圾桶或者对孩子进行解说使其能够理解,不要等着孩子弄倒之后再对孩子进行“事后”教育。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机会,适当承担简单的家务活动。
对 5-6 岁左右的幼儿来说,精力比较充沛,身体的协调性、身体的肌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性活动,对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往往会乐不停手,因此,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给予幼儿一些操作性的活动,在保证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立完成,锻炼幼儿自主完成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家务活动是家庭中最常见的规则性活动,家务活动是需要亲身动手操作的活动,因此,家长可以让 5-6 岁的幼儿承担比较简单的家务活动,如在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承担搬小椅子的活动,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承担自己玩具角的整理活动,在孩子进行操作的时候,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幼儿自主完成活动的信心,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
四)走进幼儿的世界,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1.尝试与孩子商量,切勿一昧指挥。
对于 3 岁左右的幼儿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主见,因此,成人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尊重幼儿的理解和看法。
我们不能娇生惯养,让孩子任性,但也不能够完全遵循大人的意愿而全部忽视孩子的想法①.通过前文分析表明,家庭教养类型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关,且不同家庭教养类型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通过比较也发现商量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比较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因此可以从已经有一定认知能力的 3 岁幼儿开始尝试与幼儿进行一些家庭事务、游戏活动等方面的商量。
尝试与幼儿进行商量应该注意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商量的内容是与幼儿密切相关的、能够理解的、即时面对的。和 3-6 岁的幼儿进行商量,要商量与幼儿密切相关的、能够理解的事情是由幼儿直观行动性的思维决定的,与其商量即时面对的事情是由幼儿孩子的记忆性水平和理解力水平决定的,而且即时面对的事情能够尽快体现商量的意义,如果时间久了,孩子忘了,商量也变得无意义。
比如,可以商量孩子下午把自己喜欢的皮球玩具拿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没必要和孩子商量一个月后拿着皮球玩具和小朋友玩。其次,商量的态度应该是和蔼的,商量的方式应该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与孩子进行商量不能一昧专断,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另外,商量的结果要具有一定的底线和标准,不能不假思索的满足孩子任由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2.学会与孩子沟通,多亲身陪伴孩子。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讲究沟通技巧,多亲身陪伴孩子进行多方面的的活动②,研究表明,父母的亲身陪伴,能够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父母的亲身陪伴与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相关,父母陪伴时间不同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父亲和母亲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其中父亲较长的陪伴时间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因此,需要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与孩子进行一些如对话、玩耍等方面的沟通活动。
与孩子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陪伴,需要成人与孩子进行开发性的语言对话、游戏活动,这需要家长提高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水平,调查显示,凡是与孩子具有良好沟通方式、能够主动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成人,往往是学历比较高的人群且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背景。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发现,父母的学历背景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相关且父母学历背景不同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可能与父母的学历背景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一定与父母的幼儿教育水平有关,因此,需要父母进行不断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心理,掌握与幼儿进行活动的技能,提高与幼儿进行沟通的方式。
3.合理分配父母陪伴时间,切勿长时间单独陪伴。
3-6 岁的幼儿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而且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询问的问题由原来的类似“是什么”的问题开始转向较高层次的类似“为什么”的问题,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人,孩子往往会与父母进行交流,以解疑惑。
因此父母的陪伴既解答了幼儿的疑惑,又通过相互交流,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从而促进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通过前文的分析,也发现父母陪伴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相关,因此,家长要规划好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询问、交流、调整的空间。家长在陪伴幼儿进行玩耍时,要给予幼儿比较宽松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地去想象、询问、交流、玩耍,不要过度的束缚,适时创造与之交流的机会,充分发展幼儿的交流能力,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①.另外,研究表明,父亲和母亲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注意分配父亲和母亲的陪伴时间,不能长时间独自陪伴。
(五)给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与他人交往。
1.给孩子充足的社区玩耍空间,切勿束缚。
幼儿一个显着的年龄特征就是好动、好玩。研究表明,4 岁左右是幼儿发展同伴关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与同伴玩耍的心理需求。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社区玩耍与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关,且社区玩耍频繁程度不同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经常参与社区玩耍的幼儿,其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较高。这是因为:在与同伴进行玩耍的过程中,幼儿摆脱了父母的怀抱,父母不能为其服务,从而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往往会进行一些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这样会促进幼儿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需要孩子放下“小皇帝”、“小公主”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融入到同伴当中,这样会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往往更容易因为同伴的喝彩或其他方式的鼓励,坚持去做某件事,这样会促进幼儿自制-坚持力的发展;在与同伴的玩耍过程中,游戏是最基本、最广泛的活动,需要幼儿自己制定规则、自己组织游戏,会促进幼儿自我组织能力的发展;在与同伴玩耍过程中,没有成人的指点,往往需要孩子自己对玩耍的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这样会促进幼儿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2.多为幼儿提供与同伴玩耍的机会。
对幼儿来说,好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非常喜欢和同伴进行玩耍。玩耍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也能够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家长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社区或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小朋友进行玩耍的机会;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长做客或带着孩子去其他小朋友的家里做客,给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
(六)科学对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理性对待偶然事件。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家长要学会合理的看待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要出现极端情绪、采用极端手段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比如,规则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掌握和执行往往会具有反复性,甚至会经常反复性地冒犯规则,这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失去耐心,可能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使情况越弄越糟,不仅阻止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创伤。家长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淘气调皮、反应迟钝、反复违反规则、屡教不改等情况时,一定要用温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不理解、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注意请教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有效的扭转局面,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健康发展。
幼儿普遍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好动、爱玩,喜欢乱动,喜欢与同伴进行玩耍,在乱动和玩耍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会导致偶然事件的发生,家长如何处理偶然事件也关系到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比如,自己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争抢玩具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同伴推倒了,孩子哭了。有的家长会非常心疼地去抱起孩子,甚是心疼,以后再也不带孩子和小朋友玩了,觉着自己的孩子会吃亏;还有的家长甚至会去推到其他的孩子,为自己孩子出气。这种高度袒护自己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促使孩子欲哭欲裂,甚至会和其他孩子产生隔阂,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自制-坚持力、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家长要正确处理好孩子可能要发生的偶然事件,自己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果偶然事件发生了,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切勿小事变大、过度袒护,那样既不会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对幼儿人生各方面的成长也是很不利的。
(七)加强与幼儿园合作,提高育儿水平。
较好的家园关系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会更有利,加强家园合作,是提高育儿水平、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深入交流,使双方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孩子,更有效地采用有利的教育措施,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家长应主动向幼儿教师了解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幼儿园表现,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统一;家长应主动向幼儿园教师反映在家庭中幼儿在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使幼儿园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家长还应主动向幼儿教师了解其他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表现,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孩子。在进行家园合作时,家长应掌握合作技巧,尊重幼儿教师的教育措施,切勿只顾袒护自己孩子,耽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