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问题的提出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09-28 共376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身心发展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完善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永恒主题。教育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落脚于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或变化。从个人层面上讲,自我管理能力是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自立水平、交往能力等社会性发展状况,也能够在客观上反应一个人道德素养和个性魅力;从社会层面上讲,公民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水平。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发展的关键期①.因此,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意义重大。从另一方面讲,在一些缺少幼儿教师的地方,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可以开展“小先生制”②等活动方式,能够减轻幼儿教师的负担,有利于幼儿园教育管理。总体来说,对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能力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本身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受教育需求。幼儿拥有受教育权③,那么其受教育权映射下的教育内容应该包含其本身发展之需求。幼儿本身的和谐发展,不需要成人的过多包办,期望自主、自立,希望“自己能行”,其身心发展规律客观上要求幼儿应该受到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方面的教育。另外,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幼儿本身的身心安全。第二,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自我管理教育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客观要求。相对于欧美、日韩等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来说,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有些缓慢,幼儿教师队伍并不充足,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忙不过来”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减轻幼儿教师的压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对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是家长的期望、国家政策的要求。调查显示,虽然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往往会过多的包办代替,但是他们还是期望自己的孩子具有一定水平的自我管理能力,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发展、怎样去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所推崇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正是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幼儿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落脚点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二)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进行可行性的考虑,是以从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为出发点、以保障幼儿安全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幼儿“力所能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即我们对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必须考虑我们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及培养除了对生理(如动作的控制力、协调性等)发展有一定的要求,其心理(如感知觉、思维、情绪情感等)发展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研究表明,幼儿已经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及培养的条件,具体表现在:第一,独立行走、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大肌肉等身体机能的发展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2 岁左右的儿童已经能够独立行走,并出现手眼协调动作②,这说明基本的身体协调控制力已经产生,这种机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发展,并且在幼儿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关键一步。自我管理能力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研究表明,在先学前期③,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呈现出好动、好奇的年龄特征,对周围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表现为:总是不知疲倦地进行活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动、爱探索等。儿童大约 1岁左右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2 岁左右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而这时期普遍出现的“闹独立”,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④.到了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继续发展,表现为简单的自理、自我服务、听话不任性等形式。第三,情绪情感社会化、自我调节化的发展,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3 岁以后,社会化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⑤,情绪的波动、情感的发生,越来越多地和社会性交往密切相关,情绪的反应动因也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自我意识的支配,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也相应的越来越强⑥,主要表现为冲动性减少、内隐性增强、稳定性提高⑦.情绪情感的发展情况,已经反映出幼儿期的儿童已经具备初步的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第四,意志的发展、自控行为的出现,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反映,也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幼儿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不断增强,抗拒诱惑、延迟满足的策略出现并发展①,具体表现为幼儿不再那么“不讲理”,开始遵从大人的吩咐,讲礼貌讲规矩,能根据某种要求等待或暂时搁置另一种行为等,这些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说明了幼儿已经具备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推动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发展与控制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意志、思维等心理过程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使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三)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与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我国青少年儿童(0-18 岁)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大学生为例,在我国高校中,非常普遍地会发现形形色色的陪读父母,他们开着车、背着书包、拿着水杯、送进课堂,刮起一阵又一阵陪读之风②.已经是大学生了,为什么陪读之风如此普遍,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去深思,原因无可厚非:自我管理能力差。以大学为落脚点,向前面的学业阶段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由来已久,中学、小学、幼儿园都是如此,甚至从还没入学的时期都能追溯到父母的惯养与包办。幼儿受年龄的限制,需要成人较多的帮助和鼓励,但是往往被成人误解为包办与代替,而这种包办与代替将会持续保持下去,成人也大多认为替孩子多做些事就是爱孩子,这种行为和思想导致孩子依赖性增强、认为成人的所作所为也是理所当然,从而使得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当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差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家长的溺爱、过度包办,多重的家庭教育模式等家庭方面的因素;其二,现代教育发展的误区、受限的幼儿园教育没有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机会或空间。例如,孩子走进幼儿园之后,园长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幼儿的活动都必须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进行”,幼儿教师对这种要求,在尺度上很难把握准确,常常为了省心、少出事而对幼儿“伺候”的比较到位。
  
  (四)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对幼儿及整个人生的重要意义
  
  宏观上讲,对社会集体而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集体的团结、社会的和谐;从微观角度来考虑,对个体而言,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宏观以微观基础,因此,我们在研究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的时候必须以个人作用为基点。就幼儿来言,自我管理能力发展与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安全健康。自理能力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理能力的发展能够使幼儿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能够减少冒风险的几率。例如,有的幼儿对陌生人拿着糖果诱惑持否定行为,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糖果的引诱下跟着陌生人离开。
  
  研究表明,持否定行为的幼儿平时表现出较高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洗脸、洗手、倒便盆等,而经不住诱惑的幼儿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成人包办的情况较多。第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调查显示,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幼儿,较相对差的幼儿更受同伴的欢迎,能比较容易地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第三,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①,儿童对规则的认识与行为表现,是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对规则的认识或行为表现也是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及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及培养能够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第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是幼儿领导能力发展的萌芽。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人领导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俗话说“立己方能治人”,意思就是自己做的好、行得正才能够去管理别人,所谓的“立己”指的就是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落脚点就是自己管理好自己,而管好自己,也是管好别人、领导别人的根本,因此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日后领导能力的发展。第五,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常常需要自我意识去认识、意志能力去坚持、自控能力去调节,而这些方面恰恰也是自我管理能力发展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充分条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幼儿园管理论文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