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关于学校管理转型与实践的思考

来源:华夏教师 作者:吴娟
发布于:2020-04-15 共3182字

  摘要:全面提出核心素养可以认为是教育行业里关键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评估点,成为判断教育成效的一项依据。长时间以来,小学教育更加强调短期效应,看重传授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相应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体系,对转型升级学校管理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校管理,转型

学校管理论文

  国家科学建设核心素养体系,对学习质量、课程标准等不断改进,同时也积极改革了教学材料、评价考核等内容。毋庸置疑,这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定程度推动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校应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升级转型自身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核心素养与学校管理

  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是指学生需要养成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备品质与重要能力。而培养人才关键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成长。相应需要学校结合学生不同特点,根据教育发展原则,建立不同形式的课程体系,尽量帮助学生创造多种选择,从而与其终生发展要求相符。

  在定位价值方面,教育政策即是核心素养,是与宏观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过程有效联系的内容。培养的人才应受到社会的肯定,使学生与家长满意。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较强的服务社会理念,基于学校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一种高度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资源的立体化新规范。

  利用核心素养可以成功转化教育政策,使其成为可以应用在教育实践教学中的措施。学校应当对人才的品质与主要能力严格确定,这也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学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本质上分析,对核心素养密切关注是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21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是拥有哪些核心素养才可以使他们健康成长,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将核心素养作为接下来升级管理的重点工作。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作为办学宗旨。以及密切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科学调节教学体系与评价要求,需要管理者认真总结,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方式,更新学校管理理念。

  三、学校根据核心素养转型策略

  (一)调整教学理念和目标

  根据核心素养理念,应着重对学生的人文底蕴、学科精神、责任担当、创新学习等全面培养。学校的管理思想与教学理念应与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培养的人才才能健康发展并承担社会未来发展的任务。

  基于这一理念,对发展思想与管理目标重新认知,不断改进办学策略,学校借助求知力行的培育过程,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这样的思想也从侧面体现出学校办学思想,突出了学校特点。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作为办学主旨,逐步改进办学理念,推动学校的全方位改革,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新思考教育策略

  1.强调知识的生长

  教学任务只是简单灌输积累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求知识不断生长。教师应对生长知识点高度重视,指引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迫切需求中获得灵活的、可以生长的知识。从另一角度来讲,教师更强调锻炼学生的学习本领,促使其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身心健康成长

  对于传递知识来讲,更关键的是人的成长。要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在开展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才能令其形成健全品格是需谨慎思考的问题。

  3.人生智慧的形成

  这是最关键的内容,知识与智慧不同,只有转化知识才可以成为智慧。应先产生认知,才能通过实践操作转化为本领,最后提升为智慧。教育最终目标是完成人的发展,因此,教育应审视能否启发人生的智慧。

  (三)科学设置管理机构

  当学校确定教学理念与目标以后就要具体落实,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心。首先,对管理机构重新调整,只有具备良好的管理机构,才可以彻底执行核心素养体系,保证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比如当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研究活动时,由于课题体现出综合特点,需要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但是语文组开展活动时,对其他学科组缺乏有效调动,导致课题难以顺利开展,这样就可以初步建立调配资源中心,协调与评估课程,达到跨学科学习的目标。

  (四)科学开发课程,综合利用资源

  1.合理设计课程

  核心素养体系对各个时期、各门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确定,为高度融合目标和学习内容提供了基础,也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校长应鼓励教师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核心素养的实际内容,成功对接学习目标,从而全面对这一思想进行表达。基于此,目前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对课程结构有效调整,升级转型教学体系。新课改提出以后,一部分校长主张增加课程,不考虑国家课程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大量所谓的校本课程。通过核心素养对学校教育全面审视,学校应围绕这一思想对传统课程进行改变,从而达到人的真正需求。

  比如分层选班制度,相同水平的课程转变为各种层次的能够选择的课程。差异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管学生基础能力怎样,学校应确保每个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技能。结合这一角度,根据高低成绩将数学、语文、英语分别设计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与自己适合的层次。其中A层放慢学习进度,培养学习兴趣,夯实知识基础,学生仔细听讲;B层则是不断提升学生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水平,开展合作学习;C层则是对知识不断拓展,帮助学生扩大眼界。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与学生个体认知特点高度符合,强调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为学生创建了合适的学习平台。

  2.科学改革课堂

  目前小学传授知识主要采取讲授式,高度重视培养其应试水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校长发挥了实践改革的作用,与教师一起共同推动教学转型,升级教育。根据这一要求,创新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内容:学生自学,结合学习目标与主要问题学生独立理解、应用、创新教材。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去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开展学习。交流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学习,教师评价,师生开展教学互动。变式训练,密切联系培训思维这一主线,对问题情境或思维方式适当改变,要求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将知识升华为技能。反思感悟,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效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与学习目标密切联系,对知识障碍及时反思,总结解题方法。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积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令其迅速融入社会生活,并且成功应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品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强调培养实践能力,重视个人修养和关爱国家社会的情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形成较强的能力,可以达到学习创新的目标。学校在管理方面应不断创新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自由创新,使其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操作中科学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能力。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积极组织创新科技活动、才艺表演活动或者是各种不同模式的比赛,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进而提升实践水平,培养其核心素养,并对校园管理不断完善。

  学校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学校的使命与责任,一定程度影响了管理升级转型的终极效果。其中深入理念程度、培养手段、学生获取素养的情况都是对其管理效果认真评价的因素。学校基于这一背景加快升级转型,以课程为核心,以学生为载体,使学校育人目标与小学教育功能相契合,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46.
  [2]严加平,潘国青.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2016年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6(22):23—25.
  [3]刘克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学生心理辅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77—79.
  [4]刘尧.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J].教育科学研究,2015(4):102.

原文出处:吴娟.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学校管理转型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9(22):6-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