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诉讼的目的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从本质上, 讲具有一致性, 都指向——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因而,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 使本应清晰明了的司法实践活动陷入迷茫的境地。本文笔者希望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希望能为司法实践的顺利进行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 目的;
一、引言
行政诉讼是针对行政行为引发的纠纷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的依据是行政实体法规范和行政程序法规范的存在, 而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则需要行政诉讼法规范的合理制定。行政诉讼法是规定诉讼程序规则的法, 行政诉讼法是为实现行政实体法规范和行政程序法规范的正确实施而制定并起作用的。以上两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虽然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行政诉讼规范有序地进行, 也不能否认二者的目的不同, 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二、概念比较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审查裁判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产生的行政纠纷的活动。而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过程中的行为的律则。
简洁一些, 行政诉讼就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诉讼法则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律则。虽然, 规范行政诉讼活动是行政诉讼法存在的价值之一, 保障行政诉讼活动的规范化进行是其主要的功能。而且行政诉讼的常态化, 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赖于行政诉讼法的实施, 但二者的目的不完全相等, 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三、研究行政诉讼的目的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区别的价值
行政诉讼的目的堆行政诉讼活动的进行具有指示性作用, 行政诉讼法第一条规定的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 不少学者直接将之与行政诉讼目的等同。细读条文表述, 我们能发现, 该规定确定的目的有三层, 保护公民权益、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司法实践中究竟应该那个目的优先, 不同的法官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理解将直接导致同一类案件在不同的法院遭遇不同的对待, 或者不同的判决结果。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 行政诉讼的目的直接决定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内容, 法官判案的结果。诉讼法与诉讼活动本身不是同一概念, 行政诉讼也如此, 对行政诉讼的目的和立法目的的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解读每条法律规则设置的初衷。
因此, 我们需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 这样可能较为深刻、准确地解读每条法律规则。对人民法院来讲, 准确解读立法目的, 有利于人民法院能在受理案件时正确地判断是否受理纠纷, 而不是单纯地依照法律条文的字面表述机械地判断案件是否属于审查裁判的范围, 将本应受理审查的纠纷拒之司法解决渠道之外, 在审理案件过程时, 对受案范围的深刻解读, 能使人民法院更准确地判断案件性质, 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对行政主体来讲, 有利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法的行使行政职权;对行政相对人来讲, 能使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活动过程中能更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诉讼的目的与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的区别
有学者认为, 行政诉讼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 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的目的有三, 确保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效率、保证行政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规范有序地行使、避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 而且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占多数。三个目的, 在司法实践中, 遇到具体的问题, 到底哪个目的具有优先性, 很容易造成混乱, 不合理也不具操作性。
笔者比较赞成前者,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唯一的。因为, 首先一个行为的目的不该是多样的, 多样的目的往往造成无目的, 使行为无方向性, 滞缓行为的效率;其次, 行为的目的不可能多样, 虽然行为进行过程中会有阶段性目的, 但都应该是实现最终目的的过程。按照这个理论, 笔者认为, 行政诉讼的最终目的是即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多数学者所支持的行政诉讼有三个目的的观点, 实质是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实质是将诉讼的目的与立法的目的等同了。因为, 我们知道行政诉讼具有解决纠纷、救济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诉讼效率和行政效率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它存在的价值, 这些功能的运用, 是为了化解纠纷, 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 预防社会矛盾激化。而行政诉讼法是规范, 规范的目的就是维护秩序, 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行政诉讼秩序, 确保行政诉讼过程有序顺畅。这样来讲,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就该是保证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化解纠纷的效率。而如果由于行政诉讼法的内容不完善, 或存在不严谨不科学的地方, 导致上述功能不能得以正常发挥, 那仅仅需要进一步完善法的内容, 而不影响行政诉讼法应有的目的。
总之, 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 需要诉讼法的支持, 诉讼法的立法初衷是为了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 确保审判效率。
注释
1 张树义.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228.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范围的确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不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做出判断是不切合实际的。...
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作为行政纠纷中化解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矛盾的新方式, 已经被实践证明符合当下司法工作、行政工作的需要, 较之于司法判决更灵活适用, 也符合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一、行政诉讼调解在《撤诉规定》的体现(一)解读《撤诉规定》从本质上来说,调解是在第三人的协助下,当事人根据个人意志决定协商解决纠纷的活动。借鉴民事调解的含义,在这里先尝试给行政诉讼调解下一个定义:行政诉讼调解,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诉...
一、指导性案例5号: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附带性审查法治中国口号的提出和贯彻,是中国法治进程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行政法治中的基本法律,《行政诉讼法》的修改问题也一直引人关注。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已经适用了二十多年,为规范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2013年12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和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补偿的案件除外。2014年8月26全国...
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不同级别法院之间、同一级别不同地方法院之间在受理行政诉讼第一审案子时的分工与权限。...
温馨提示:该篇为博士论文部分章节,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导言一、问题的提出(一)我国司法实践中起诉期限适用的实际情况关于我国司法实践中起诉期限适用的实际情况问题,由于受到第一手裁判文书等资料收集以及统计分析技术手段等因素...
目录一、绪论(一)研究现状1、行政诉讼证据形式2、行政诉讼证据收集3、行政诉讼证据使用(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三)研究方法二、证据形式的合法性审查标准(―)人证1、证人证言2、鉴定结论(二)物证1、一般物证2、勘验笔录、现场笔...
法律必须为大家所遵从, 任何人不得违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没有特权, 每个公民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 各个司法机关更应该守护好公平正义, 法院应当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自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立案难是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之一。而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立法缺陷是导致立案难的因素之一。因此,修改行诉法,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成为必然的立法选择。1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立法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内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