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

样本学校养成教育的开展情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7 共34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问题分析 
【第一章】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体系完善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职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 
【第三章】样本学校养成教育的开展情况 
【第四章】影响养成教育的因素 
【第五章】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中职学校养成教育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样本学校养成教育的开展情况

  为了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观摩教学、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样本学校内部,详细掌握了 5 所学校在养成教育活动方面的具体情况。

  3.1 课堂中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人文精神或科学精神,而非外加的,以免出现“ 皮肉分离”(丁得果,2008)。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大致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样本学校中,三种课时比大致是 1:4:4.5,文化课相对于专业课和实习课,课时明显较少,而文化课中开设最少的就是《德育》、《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常识》、《交际礼仪》,有些学校甚至不开设里面的部分课程,调查中,有的学校《德育》课只在一年级开设,而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材(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共三册内容,两个学期最多讲两册内容。这就使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德育课堂,从课时上不能满足培养要求,而且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校不按规定要求讲完全部内容,势必会影响教育效果。比如《德育》最后一册主要内容是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劳动法。可想而知,不给学生系统讲解职业素养的要求,怎么能培养出很高职业修养的技术工人。而且,课堂上,老师授课主要以传统的灌输式“以本为本”,有些老师,让学生读读教材里的案例,偶尔去多媒体教室看看视频资料,根本没有发挥学生来主动参与。

  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主要以“授业”为主。专业课老师认为“传道”是政治老师的任务,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怎样使用机床,如何编程序,甚至我们在观摩听课时,发现有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还有睡觉的学生,老师也置之不理。教师上课都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老师讲,学生听。没有创新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就违背了学校的教育功能,教师没有有效的利用课堂实施养成教育。

  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但专业技能教育是“育人”,而不是“制器”,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在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技能教育的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我们呼吁,学校应该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科学设计综合测评内容和计分标准,形成定期的德育成绩、智育成绩、文体成绩,从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并教育学生对自身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认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职业习惯和行为习惯。

  3.2 养成教育机构

  样本学校中,养成教育机构不健全,有的形同虚设。只有部分公办学校有完备的养成教育机构设置,其他学校有的没有党办、团委,有的甚至没有班主任办公室,没有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校级领导。所调查的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的学校是团委、学生管理一体,心里咨询室就是团委办公室,主要是应付上面检查,根本没有发挥作用,调查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还有心理咨询室,也从来没有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青春发展期,加上多数学生在中高考中落榜下来,自卑感强,不自信,迷茫,容易冲动的心理问题,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扭曲,如果不靠老师及时发现,有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而就业咨询机构问题更大,特别是民营学校,校长就是就业负责人。从来不给学生讲解职业指导,给学生分析就业市场,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我们的学生都是供不应求,学生对职业的更高认识,去了企业就会明白”.

  3.3 校园文化

  我们在调查走访样本学校时,没有发现一所学校在学校的显着位置有自己的校训,学生普遍不知道自己学校的办学历史,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普遍不关心学校,不爱自己的学校,学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宣传栏,没有报栏,没有校园广播。这样无疑会使学生跟社会脱节。宿舍没有宿舍文化,教室没有教室文化,食堂没有“爱惜粮食”“光盘行动”的提醒。这怎么能让孩子随处检查自己的行为,随处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怎么能使学生“自我管理”.

  3.4 管理制度

  样本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学生手册》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根本“大法”,里面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校园礼仪,纪律处分,到评优制度,非常健全。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往往不能“有法可依”.西安铁路高级技工学校规定连续旷课 40 学时,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事实上,执行的时候都是“吓唬吓唬”,原因是现在招生形势严峻,没有那个学校会轻易开除“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这样会产生恶性循环,制度逐渐成了一纸空文。而且制度单一,没有一个学校根据学校的《学生手册》分解成“班级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如果结合本班、本专业制定一些实施细则,就会让制度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行。

  另外,学校都没有把对老师的要求,对老师的制度公布于众。办公室、各个科室按照角色不同,都有管理职责,但是这些职责带有明显的职业性,不具有广泛性。比如,要求老师上班着正装,不能早退,不能迟到,让学生也知道老师也是有要求的,而且老师主动执行规则的示范性就会明显加强。

  3.5 养成教育网络

  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至少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调查中,样本学校的养成教育系统本身不全面,而且每个要素也都有明显漏洞。多数学校不开家长会,学校跟家长没有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有些家长三年只来过学校一次,有些学校不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大多以“顶岗实习”代替参与社会,顶岗实习时学校和企业各打各的算盘,学生成了赚钱机器,没有起到通过社会实习教育学生的目的。

  学校中,各部门工作不衔接,把教育学生只归结到了学管部门和班主任,没有实行全员管理。看到有学生在校园里“吸烟”,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制止,这就不能体现养成教育中的“养”,在实践中随时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家长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更有甚者,在调查中家长说“自己管不了,让老师管”,学校认为这些学生因长期养成不好习惯,一时难以扭转,相互推脱,造成孩子对所有人失去信任,最后自暴自弃。社会方面,在评价体系上不科学,使用人才时急功近利,企业压缩新进员工的培训,有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只要是人,我们都要,马上能上手干活就行”.挑选人才降低标准甚至没有标准,丝毫不顾及学生的养成教育能力,道德状况,有无职业素养,大量的不合格技术工人涌进了企业,工伤事故(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52%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员工流失,管理难成了摆脱不了的困境。

  而调查中的有些学校,认识到了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保障,但制度关键在于有效的落实,在落实学校各项制度时,对学生有言传身教作用的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学生自觉养德的形成离不开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学校的职工。为此,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学校职工守则、党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在这些规范中,首先明确了基本要求、主体权利,然后规定工作规范和要求,行为规范的主体范围明文扩大到学校所有的成员,形成有约束相互参照、相互学习的人文氛围,有利于学生自觉养德的习惯的形成。

  3.6 小结

  目前,样本学校忽视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自觉、自我管理的作用,不但违背了职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也面临着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结合的挑战。从样本学校的教育过程看,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围绕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省级、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干部队伍、校园校舍、教学设备、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质量效益等方面都有完整的制度和行为规范,落实也很到位,但学生还是我行我素,利用各种对策规避老师、班主任的监督,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认可度最低,几乎成为社会被遗忘的社会角色。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采用校企合作,将学生送到企业就算了事,学生在没有任何岗位认同感的情况下,实习一段时间就转行。这暴露出中等职业学校忽视养成教育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作用缺失,这一问题如果无认识,不积极解决,将无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