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

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教育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吴慧敏
发布于:2018-11-19 共1980字

  摘要:教育工作者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探索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一是锤炼师德, 铸造师魂, 力做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二是利用文本, 整合内容, 提高学生健康的道德认识;三是渗透劳育, 升华思想, 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四是知晓热点, 践行文明, 组织学校、社会密切相连的实践活动, 最终实现学校德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德育工作; 师德; 养成教育;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再次有立言。”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 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工作导向, 因此对于可塑性较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 教师必须知识和道德两手抓。而如何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探索有利于全面推进来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教育家加里宁首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 教师我应该以高山般的人格、学识, 训练学生行为, 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养成教育

 

  一、锤炼师德, 铸造师魂, 力做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

  道德楷模是行为规范的实践依据。其生动鲜明的形象, 使学生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 易于效仿, 并从中受到感染和鼓励。

  教师在对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教师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行为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不能只体现在文化知识的传承上, 还应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把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与人共处的道理, 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文明的言行, 高尚的品格, 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 起到楷模作用。

  二、利用文本, 整合内容, 提高学生健康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其影响是长期的、内在的、深刻的, 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明理导行教育。

  知识是先进思想的载体, 用各种知识运载、渗透行为的养成教育, 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笔者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牢固树立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观念。如七年级教授《芦花荡》时, 教育学生学习白洋淀人民的英勇和智慧, 让他们认识到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八年级教授《河与沙》时, 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关注故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九年级教《安妮日记》时, 着重挖掘学生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在教会学生明理的基础上, 我给合时事以及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来促进学生内在的道德认识外化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三、渗透劳育, 升华思想, 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行为规范的推动力量, 内容丰富, 作用巨大, 必须抓住“爱心培植”主线, 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心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情感因素, 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是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 要抓“孝心”教育, 建造“孝”的伦理道德观念。

  首先, 可以利用区级电视台、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介绍“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典型事例, 激发学生“孝”的情感。其次, 各班评选“孝星”, 以榜样激励法, 正面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再次, 学校开展“感恩的心———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征文活动, 征集学校学生的优秀作品, 形成《孝心教育专刊》,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让学生通过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亲的关心敬爱之心。

  2. 要抓社会公德教育, 学习“礼”“信”为这的社交规则。

  (1) 开展新学期军训活动, 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培养刻苦耐劳的品质和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 班会课活动课给学生导行:注意人身安全, 了解诚信文明的重要性, 明白网络是把双刃剑, 知道生活与习惯的关系; (3)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劳动、慰问、制作等方式, 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生活, 培养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 带领学生到博物院、“红色”基地参观,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国防、自然、科技的优秀影视作品, 进行国防、科技、环保教育。

  四、知晓热点, 践行文明, 组织学校、社会密切相连的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 是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借助实践, 对学生进行技能、养成教育。当前, 必须加强参与社会活动的自觉性教育。学习十九大, 努力实现中国梦;迈入新时代, 风起扬帆正当时。党的十九大, 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指明了前进方向, 让广大青少年深受鼓舞, 倍感振奋。学校也积极行动起来,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践行文明: (1) 加强宣传。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站、宣传栏、板报等形式, 营造活动气氛, 创办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 (2) 践行“文明行动计划”。教育学生文明上下楼梯、文明过马路、文明就餐, 健康上网等。 (3) 组织“学习雷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 动员学生多做好人好事, 并在全校投票评选“美德少年”, 让“学习雷锋, 奉献他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原文出处:吴慧敏.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