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以民歌的题材和民歌的色彩划分中国民歌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6 共2912字
论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从古至今流传了很多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民歌,而这些民歌都是历史生活的写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民歌,起源于老百姓劳动生活中产生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传唱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所衍变的。无论东西南北,每一个时代、地域、民族,都会在不同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表述自己的情感,这也形成了民歌的特点。民歌的特点是: 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等等,非常现实的一种情感宣泄,是各民族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的雏形,与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它歌唱的核心是征服自然、捕获野兽、祈求神灵,由此可见,这就是原始人们的生活,随着历史发展,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也逐渐显露了它的社会作用。

  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是《诗经》中的《国风》。距今大约有500 多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流传于北方 15 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记载的民歌已经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民歌的题材色彩丰富多样。当然,它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那么,下面本文将以民歌的题材和民歌的色彩来做一下具体划分。

  民歌题材分类: 号子: 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是民歌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一种艺术题材。它的表现形式一般是节奏明确、简单,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唱,齐唱或独唱等形式,号子具有振奋劳动精神、激发劳动热情、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山歌: 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山歌一般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歌词内容丰富,多为即兴创作,看山唱山,见水唱水,歌词质朴。山歌的曲调一般具有高亢、嘹亮、简洁、爽朗、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等特点。小调: 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是一种在城镇中流行的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结构规整、均衡,节奏匀称、整齐。

  民歌色彩分类: 北部蒙古族民歌区: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也特别尊崇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礼仪歌、牧歌两大类。礼仪歌: 主要用于歌唱婚宴、喜庆、爱情、英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 主要用于歌唱放牧、搬迁、赞美家乡、抒发自我情感为主要内容。蒙古民歌分两种演唱形式,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二是“短调”。长调: 曲调悠扬、宽广,节奏自由,字少腔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很好地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代表作品: 《辽阔草原》。短调: 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歌词简单、灵活,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代表作品: 《嘎达梅林》等。

  西部新疆民歌区: 新疆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锡伯、满、塔吉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最负有盛名。维吾尔族民歌: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大型套曲,其中结构最完整、最庞大的是南疆木卡姆。南疆木卡姆包括 170多首歌曲和70 多首器乐曲,演奏一遍需要 20 多个小时。除了吐鲁番的木卡姆为9 套外,其余均是 12 套,共计 57 套。维吾尔族民歌多为演唱抒情、叙事性民歌。通常采用固定节奏型,节拍规整,节奏鲜明,代表作品: 《阿瓦尔古丽》等。哈萨克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有“安”“月令”“吉尔”三类。“安”有固定的唱词,有曲名,旋律柔美,曲调悠扬; “月令”为即兴填词,曲调质朴、简洁,速度较快; “吉尔”是一套伴随婚礼典礼全过程的婚礼歌曲,包括《怨嫁歌》《哭嫁歌》《劝嫁歌》《送嫁歌》《挑面纱》等。

  弹唱歌曲是哈萨克族民歌演唱的形式之一,以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为伴奏,由歌唱者自弹自唱。一般弹唱曲调篇幅都较长,音乐结构不很规整,节奏比较复杂,常使用以 3/8 拍为主的混合节拍,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代表作品: 《玛依拉》等。

  西部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其中主要歌唱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 山歌、牧歌,其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劳动生产; 另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代表作品: 《北京的金山上》等。

  西南高原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该区代表性民歌是山歌、灯歌。这里的民歌由于受到地理风光的影响,在继承山歌的嘹亮高亢之余还渗透的青山绿水的柔美。代表作品: 《小河淌水》等。

  东北部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此地区也是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等多民族生活的聚集地,该地区民歌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鄂伦春族民歌: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鄂伦春族人民在自己的音乐中结合了诗歌和舞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鄂伦春族民歌曲调丰富,风格多样,一般多为即兴编唱。这些曲调的特点多为高亢圆润,略带颤音,一般都是固定的,而在演唱中常用衬词“那依耶”“希那耶”等,以体现其旋律的优美婉转,代表作品: 《鄂伦春小调》等。

  西北高原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在此地区生活有保安、东乡、藏、裕固、汉、回、土、撒拉等多个民族。该地区民歌有山歌( 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 、秧歌、小调该地区民歌类型丰富多彩,山歌高亢悠长,气质粗扩; 小调深沉婉转,简洁淳朴。代表作品: 《走西口》《绣金匾》《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

  中原及东部沿海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其他民歌区中是最大的一个,因汉族人口众多,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多种多样。如: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 包括灯歌) 、风俗歌、儿歌、摇儿歌等等。由于汉族人民分布范围极大,所以有些民歌区域是重叠的,在这里就不做介绍,那么除有重叠的区域外汉族民歌还包括: 东北部平原民歌( 山东、河北、河北、苏北的一部分辽、吉、黑) 代表作品: 《小白菜》《看秧歌》等; 江淮民歌( 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河南东南部地区、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代表作品: 《凤阳花鼓》《拔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 江苏南都、上海、浙江大部分) 代表作品: 《紫竹调》等; 闽、台民歌: ( 福建大部分、台湾大部分、广东潮汕) 代表作品: 《采茶扑蝶》《天乌乌》等; 粤西民歌: ( 广东大都,广西东南部、海南部分地区) 代表作品: 《落水天》《唱春牛》等; 江汉平原民歌: ( 湖北、河南西南部、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代表作品: 《黄四姐》等; 湘民歌: ( 湖南、广西东北角的几个县)代表作品: 《马桑村儿打灯台》等; 赣民歌: ( 江西中、北、东部) 代表作品: 《杜鹃花开》等; 客家民歌: 客家人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 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 代表作品: 《灯红歌》等。

  中国民歌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江南的柔美、北方的粗犷,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传承在民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亦是是文化遗产的宝藏。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