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1-27 共2741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音乐鉴赏是我国各层次的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就位列其中。2006 年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发布的第 3 号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音乐鉴赏也被正式列入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音乐艺术成果,理解多元艺术文化。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鉴赏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着较高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传播媒体,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 新媒体与建构主义

  在哲学家眼中,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信息不是静止的,它需要得到有效传播才能对世界发生作用。媒体就是信息传播所依托的载体和渠道。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信息传播媒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早在 1967 年,哥伦比亚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的P·Goldmark 将 EVR(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New Media),这是这个术语的最早诞生(江宏、卢榕峰,2011)。二十一世纪以来,传播技术随着 IT 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童兵,2009)都被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之“新”,不但体现为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渠道,也包括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传播模式。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经典的认知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尤其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基本要素。

  (袁振国,2004)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这些要素往往不容易满足,或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新媒体所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多向互动传播等特性,带来了教育传播模式的革新。新媒体的这些特性,对于营造理想的教学情景,帮助学习者之间进行深入的协作和会话,最终完成意义的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鉴赏教学环节设计

  音乐鉴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中实践环节占主导地位。学生通过“了解背景知识(包括音乐理论与历史文化背景)→聆听/观摩实践→分析理解作品→模拟演奏/演唱实践”的环节,来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教学情景的创设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2.1 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在线流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音乐教学中首先就是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构建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决定着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和意义建构的内涵与质量。

  音乐本身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在传统的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光盘、录像等资料展现给学生。但是,因为音乐鉴赏课程涉及到的内容繁多,与作品相关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复杂,一般的学校资料库中不一定能够找全。而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在线音视频媒体资料,则可以构建出一个理想教学情境。

  2.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移动自媒体,进行协作与会话 协作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服务者,对学生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互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想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的不同,学生对音乐作品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创意,提出自己的设想。

  协作和会话需要在一定的技术平台上进行。当前十分流行的 QQ 群、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是最为理想的学习协作与会话平台。一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建立 QQ 群、微信群、微博群,利用这些平台共享资源,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自媒体技术,不但使得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够随时、随地、随身地进行学习协作,分享学习心得与思想,而且整个协作学习的过程都可以在平台中记录下来,随时可以溯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监督和形成性评价的宝贵原始资料。

  2.3 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综合多种新媒体,实现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音乐鉴赏课程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文化与艺术价值,形成健康、高雅的音乐艺术审美观。

  虽然意义的建构是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中逐步实现的,但是最终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让学生将其所建构的意义展示出来。一方面,我们可以搭建音乐鉴赏教学网站、教学论坛、教学博客、教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学生搭建公共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课程学习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QQ 空间等个人展示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作品赏析,上传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和实践表演音视频。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成果(即最终学习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3 结语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着名的学习理论,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其理论与实践价值日益凸显。在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中,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与时俱进,在音乐课程中充分挖掘建构主义的教学价值,使这种经典理论焕发出新的光彩,使音乐教育跃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童兵.新媒体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 200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江宏,卢榕峰.解读“新媒体”[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
  [3]陈声健,许思贵.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艺术鉴赏论文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