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内书法爱好者约有3000万,占总人口的1/4.可见,书法深受日本人的推崇与喜爱。日本书法名家丰道春海以"左琴右书谁识个中趣味,南邻北里哪知物外佳游"来比喻中日书法的同根同源。日本书道是以毛笔书写为主的用以修身养性、表现美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有汉字派、假名派、少字数派、近代诗文派和前卫派五个不同派系。但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同时看重在书写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这与中医学养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1日本书道起源于中国
百济(公元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余)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其第十三任君主近肖古王曾派阿直岐、王仁等人到日本传播儒教和汉字,此时正值日本的大和时代,百济国成为传递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等文化至日本的友好媒介。
汉字在日本得以普及,书法随之发展[1].日本在推古天皇时期与中国隋朝建交,并向中国输出留学生和留学僧,他们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也将中国书法带回日本。中国书法首先在日本上层阶级传播: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亲抄《法华义疏》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书法作品;奈良时期的光明皇后临书王羲之的《乐毅论》,被后世史家评为"日本书法史上最高级的王羲之临书作品".随后的平安时代,片假名正式确立,日本书道迎来全盛时期。书道被视为皇室、贵族、僧侣等不可或缺的修身之道。在平安时代初期,受唐风盛行影响,出现了日本书道史上着名的"三笔"---空海和尚、嵯峨天皇和橘逸势。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终止了遣唐僧,因此日本国内在追随和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由小野道风提出了"和化",其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被后人尊称为"三迹",他们不仅精通汉字书法,同时创造了假名书法及汉字假名混同的书法形式,使当时的书法更加日本化,真正建立起"和样书道",对后世带来极大影响[2].随后我国宋元时期,很多高僧东渡日本传法,致使日本禅宗书法的盛行,"唐样"书法受到宋书风影响又被学习和推崇。直至江户时期,日本才正式确立"书道"一词。明治时期,1880~1884年,中国学者杨守敬任驻日钦使随员。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日本书界刮起一股"崇杨风",被称为"日本近代书法之父".以这次文化交流为转机,汉字书法在日本再次流行,并兴起了临摹学习六朝北魏拓本的热潮[3].
依托于中国文化的日本书道在日本国内受到推崇与重视,日本将这种舶来文化当作自己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与发扬。并不仅仅把书法视为单纯的美学艺术,而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更高意境,是举国上下修身养性的艺术。
2日本书道重视情志养生
日本在江户时代确立了书道,直到杨守敬来到日本,"唐样"书法再次盛行,让日本国内书法界开始反省,不再墨守成规,一味追求中国书法,开始尝试多元化书写风格,寻求创新与升华,最终确立了一种超脱于美学和技艺的艺术,通过象形文字的形象表达去追求精神的升华和释放的一种修身艺术。
"法"即方法、法则,中医也有"法",即常用的治病的方法。"法"是基础,"艺"是源于基础的升华,而"道"即参悟及境界,是通过艺术升华到达的精神层面。日本将书写的艺术定义为"书道",即表明最终追求是"道".日本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自古崇尚自然,在很多技艺之道中皆有体现。书道是其书写艺术的最高体现,自然也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日本书法家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这与中医基础一致。所谓书道的"以人为本"是落笔之前要有自己的艺术构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创作意识,通过书法创作来愉悦身心、释放灵魂和感念自然,这样所出的作品便是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的了。否则将会落入形而下的"技",与写字匠无异。
日本书道无法打破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成型的历史必然性,所以其追求的修养与中国哲学所重视的一致,如同庖丁解牛,道乃是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入道首先要顺其自然,游刃于无,运斤成风。中国古代书法家很多都懂得悟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追求的是"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当流传至日本并且被立道之后,日本重视并作为最高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误我两忘"的超凡精神状态,这与中医养生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书法毕竟是中国的产物,法是日本永远突破不了的,要发展和创新就必须追求形而上的"道",感悟其中的文化属性。这与中医学在日本乃至世界传播是一致的,其医学属性别国难以掌握,而文化层面的东西却更加容易传播和弘扬,更容易在文化没有断代且重视文化修养的国家流传。
3书道与中医养生的一致性
中医养生首先要从情志养生开始。中国有俗语称"书为心画""医者易也",中国名医里面书法家辈出,如东晋名医葛洪、南朝名医陶弘景、清初名医傅青主皆有着名书法作品传世。因为中医养生与书法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日本书道中重视"永字八法",中医里面也有八纲、八法,两者皆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升华,也处处体现着养生保健之法。
中医学强调人生三宝精气神,精气充盈则人神采奕奕。书法也要求有精气神,精是字的骨力,气是章法的气势,神是整幅作品的神韵[4].书家们为达到书艺永恒的目的,所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即要求作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宇宙、自然、人生、文化融于一体,从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中,感受书法真谛[5].日本书道看重的不仅是好字给人的视觉美感,同时重视书法创作跟人带来的心平气和与气定神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从西医角度来说可以调节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从而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反过来说书道可以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式。
中医养生学不仅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中国人追求延年益寿,则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的养生经验,并在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有理论、有方法、有疗效的系统。中医养生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追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兼容的平衡和谐的身心状态。中医养生方法有很多种,历代医家重视情志养生,这与上述日本书道追求的最高境界一致。
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同根同源,也同时依托于中国文化,中医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书道与中医皆是文化的载体,只是现代中国已不再追求书道,而是在意书写的法则与艺术,而日本在学习了中国汉字及书写技艺之后把其升华成一种全民修身之道,与中医养生的理念切合。
参考文献:
[1]陈定中。日本的"书道"[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5):35-37.
[2]李静。浅析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渊源及区别[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81-83.
[3]陈振濂。"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论杨守敬对日本书法的贡献[J].文史杂志,1987(2):40-43.
[4]王秀薇,柳涛,王少墨。书法使人宁静---王庆其教授谈学习书法与中医的体会[J].中医药文化,2013(5):42-43.
[5]沈钦荣。书法养生与中医养生[J].茶:健康天地,2011(8):52-53.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记载的养生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发生改变,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还有生活节奏以及思想与行为方式,健康意识与医疗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因而对养生也提出了...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和胆,互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的春气相通应。笔者结合历代医家观点,浅谈《内经》的肝脏养生观如下...
何谓养生?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有利措施和方法,从而达到保养生命、预防疾...
养生之道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比传统的治疗医学,中医养生之道更加注重在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精选了8篇“养生之道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理论,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以指导人们养生。...
引言关于养生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自伏羲画卦而始,中华文化中就体现出朴素的天人相应思想.中华民族用这一方法论来理解世界,解释现象,并指导社会实践.它强调人和自然的联系,即对于人的认识皆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在《黄帝内经》这部医学经典中得到全面应用.1天人相应思想...
养生是通过饮食、起居、锻炼等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如何能够更有效果,需要我们系统研究身体生老病死的原因,找到强身健体、减少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1养生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养生保健的认识被提高...
何谓养生?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有利措施和方法,从而达到保养生命、预防疾...
生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疏: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生生一词内涵丰富,其精神早于《系辞》存在,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之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