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高考优秀范文论据失实的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4 共1231字
论文摘要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前日发布今年高考优秀作文范本,中山大学一名学生网友经过数小时考证,指出其中一篇题为《慈善需行之有道》的高考优秀范文五处论据失实,由此引发网友热议。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篇是考场作文,不应过分苛责。

  教育考试部门负责人当然只能如此圆场。而问题是“失实”的作文,为何教育部门将其作为范文发布时也未发现?对于考生临场作文的失实,不必苛责,毕竟学生时间有限,很难对出处进行反复查证。但对于教育考试部门来说,则有必要苛责,失实作文得高分成范文,某种程度上是在鼓励“说谎作文”。

  为何这篇多处失实的作文会得到高分?因为这篇文章符合阅卷老师的“口味”。

  一直以来,不少考生都要准备“套题”,而套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引经据典,弄得作者有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信手拈来的样子。有的学生,不管自己是否知道某个名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都敢大胆地编造、杜撰,而有意思的是,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文章,还很有可能得到高分。

  这名考生出现的失实之处,对于一篇优秀文章来说,并非不伤大雅,比如,他写到培根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可培根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而离开了这句杜撰的名言作为论据,文章就失色不少。另外还有 3 处事例论据或名言引用是子虚乌有,假如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就很可能引用不出这么多的论据来。

  那么,阅卷老师为何没有发现呢?这恐怕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阅卷时间太短,老师就凭印象给分。近年来,对于高考作文阅卷时间太短———有的地方甚至传出 17 秒评阅一篇作文的消息———舆论曾广泛质疑,但并没有引起教育考试部门的注意。二是老师习惯了用固定的模式评价一篇好文章,换言之,一篇高考作文,首先要做到“看上去很美”,比如论点鲜明、论据选材广,而内容的准确性却在其次。

  由于阅卷时间太短,要求阅卷老师对所有作文的论据都进行考证,是不现实的。

  就是《科学》《自然》这样的杂志,也会收到论据失实的文章。但是,这样的作文作为范文登出来,就反映出教育考试部门的草率了。为何在发表之前不对论据进行考证呢?

  浙江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也是引文作者出错。两者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教育考试部门对考题、答题态度仍不够严谨。

  从本质上说,一篇作文中,使用失实材料就是造假行为。教育部门再进一步纵容,会传递出很坏的信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编造。而这正是学生写作常走假大空路线的土壤———作文已被认为是学生“说谎”高发的领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失严谨的学术训练,会把随意引用、编造当成一种习惯,在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可能出现很多违反基本规则的事。

  要减少作文中使用大量的失实材料,必须在平时进行严格的学术规则训练,这需要两方面努力,一是转变应试作文思想,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而不是迎合老师的阅卷喜好;二是对平时作文中编造、杜撰的故事、材料,进行及时矫正。

  语文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公民意识的功能,近年来的语文作文改革,也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而公民意识的基石是真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为学的态度,才是真正的育人。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