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

来源:教育观察 作者:刘修方
发布于:2021-11-23 共458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古诗词教学论文第四篇: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趣、诗韵,语文教师需要创新古诗词教学路径,运用吟诵、图片展示、场景想象、游览古今等手段,对古诗词朗读、诗词讲解、诗词情感思想分析、诗词主题理解等方面的教学进行创新。为此,语文教师可以从诗词教学环节入手,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与立意之美,使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并体会诗人/词人蕴藏于文字之中的真情实感。

  一、以吟诵方式创新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优美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更好地领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主题主要为咏志、田园、爱国等,所选诗词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中能感知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因此,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手段。

  朗读是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前,首先,应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并要求学生用红笔标注容易读错的字词,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其次,语文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朗读或者展示名家范读。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把握诗人/词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进行示范朗读,或者在示范朗读的时,教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最后,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竞赛和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对朗读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有感情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朗读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朗读技巧,进而字正腔圆地读、有情有味地读。

  在进行古诗词朗诵教学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入古人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吟诵。吟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的吟诵,二是古体诗、古文的吟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立意和情感,微调诗句,让学生的思想在吟诵的过程中随着语言飘荡,深刻体会古诗词中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情趣。[1]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诗的情感,对诗句的节奏进行微调,放大诗的抑扬顿挫,延长诗句的尾音,以此帮助学生在有韵律的吟诵中体会古诗中的语言美、词句美,加深对诗句的体会。《暮江吟》描绘了江边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表达了白居易赴任杭州途中的愉悦心情。此诗在吟诵时需采用较轻松的语气,这样才能表现一个长期仕途不得志之人在才能被发现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在多次吟诵后,学生对“为什么‘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二字一点也不悲痛,而要用一种上扬的语调来读呢”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有学生说:“我认为‘可怜’应该并不是借景伤怀的意思,而是‘可以怜爱’的意思,这样才能够映衬下半句的‘似真珠’这种美好的解读。”也有学生表示:“作者的描写能力真强,我吟诵‘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时,仿佛看到了作者想要描述的场景,画面感极强。而‘可怜’一词的使用很生动,仿佛给‘九月初三夜’赋予了生命。”经过多次的诵读,学生能对此诗的词句、描述、比喻产生直接感受,感受文中“铺”“半江瑟瑟”“可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些描写的精妙之处,深入体会诗的语言美。

  语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品味思想感情后,再让学生朗读,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诗的生字词、易错字,并能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愿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用吟诵创新朗读教学环节,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韵律、语言美感。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吟诵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语言意趣。

1.png

  二、以风景展示创新词句赏析,引导学生领会诗词内在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不乏描写自然风景,极具画面之美的作品。语文教师可以从画面之美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趣味,让学生通过观赏古诗词联想画面,感受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感,体会诗人/词人以景喻情、借景言志、借景抒情的意趣,从而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内在人生哲理。风景展示教学可以运用于“赏析名句”这一环节,赏析名句是古诗词朗读之后的环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致感知古诗词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每一句的内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及其类型,将其中的景色提炼出来,在互联网上选择相应地点的真实图片、古诗词教学资源图片等,将其中的景直观展现于学生眼前。这有利于使风景图与学生在吟诵环节在脑海中形成的景色相对应,细化学生的景色想象,加深学生对景色的感知,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诗人/词人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2]

  以王昌龄《出塞》的教学为例,此诗兴发于诗人对边关战争的感叹,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诗人通过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将“明月”“边塞”联系在一起,展示出一幅明月高升、照耀边疆关塞的月临关塞图,充分表现出边疆的寥廓、景物的萧条、气氛的孤寂苍凉,为这幅图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感。语文教师可以对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单一的词、句释义讲解转换为播放图示。语文教师结合各种历史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影视剧的边关征战残景图,氛围悲凉。在学生观看两幅图片时,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将这两幅图与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关联起来,你能够感受到什么呢?”由于月临关塞图是基于“秦时”“汉时”这两个条件之上的,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感受到其中的历史感与时空感。有学生表示:“这首诗感叹战争,而非一时、一个朝代的战争,是因为这幅月临关塞图横跨了秦、汉两个王朝,可以分为两幅图。”也有学生表示:“第一幅图需要加上出征的兵马,这是秦时的‘月临关塞’。而第二幅图需要去掉兵马,只留孤寂的风景,这是汉时的关塞图,是对自古以来各个朝代战争不断的感叹。”

  在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一边赏析图中的风景,一边对具体的名句进行解读。至此,名句赏析环节中的被动解读在图片展示创新后转变为主动解读,学生在体味神来之笔的同时,能更好地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感受诗人对战争的感叹。

  三、以想象创新诗词意境感知,丰富学生诗词情感体验

  诗词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师完成诗词朗读、词句讲解后,学生对诗词形成理解时产生的。此时,学生立足诗词整体视角,思考本首诗词的思想情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以此形成情感体验,品味诗词情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情趣,语文教师可以对情感体验这一环节进行创新,将给学生讲解整体情感的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意境,感受画面中的意境美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在讲解古诗词词句后,让学生闭上眼联想诗词中的词句要素,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诗句的赏析解读,有方向地在脑海中将要素勾勒、拼接,形成具体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3]

  在《出塞》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边塞大漠”“旷古明月”“征战未还人”“征战人亲人”等元素,为学生构建千里征战、多年思乡、对月思亲的边塞远征、亲人未归的意境。“征战未还人”“征战人亲人”两个元素的加入,进一步渲染了“秦时出征,汉时未归”的悲凉氛围。此时,学生纷纷将自己对亲情的感知代入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中,感受远离家乡、艰苦征战却不见希望的壮士的悲壮,感受征战未归人的亲人年年远望边塞方向的悲伤,更真切地体会到诗所体现的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渴求。同时,学生对诗中的征战人产生同情,对亲人产生情感共鸣,对祖国河山也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从上述教学可以看出,语文教师通过精准提炼古诗元素,并以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幅“远征未归”“多年征战”“年年盼归”的画面,将月临关塞图进一步渲染,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作的苍凉意境之美,形成了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品味了古诗的诗趣。

  四、以游览创新诗词思想解读,加深学生古诗词理解

  主题思想的解读与深化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是古代诗人/词人寄托情感、表达志向的创作,语文教师需要在古诗词的词句、整体讲解结束后,联系诗人/词人经历、创作过程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如郁郁不得志、壮志未酬、爱国思想、田园归隐思想、对当政者的愤慨等。语文教师可以以游览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这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体会诗人/词人在创作古诗词时的内心情感变化、体味古诗词中的主题与情怀,从而感受古诗词的情怀美。

  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为例,本首诗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具有“缜密而思清”的特点。诗题中的“芙蓉楼”原址在江苏镇江,诗的背景是诗人送好友辛渐回洛阳,在芙蓉楼饯别。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寒雨”“夜入吴”“平明”“孤”等词让学生直接体会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在友人离开后的孤寂心情。这些都是学生在诗词吟诵、图片观赏、联想体会等环节中能直接感受到的。此诗表达了诗人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心怀,教学重点在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冰心玉壶、坚守信念的情怀,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VR眼镜,结合王昌龄在创作本首诗之前的遭遇与仕途发展,以及与友人离别之原因,为学生呈现动态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观看历史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以第一人称视角(王昌龄)感受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对与友人共同仕途情怀的憧憬,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执着与期盼。这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以“玉壶”表达自己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信念。

  学生观看了虚拟历史故事,在VR中体会了王昌龄的经历与选择,更透彻地理解了诗人“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的心理,感受到了其中“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的主题内涵,也更好地理解了诗人在诗中对自己品格与德行的深情表白,体会到了诗人对仕途、对民生治理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篇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创作者经历联系起来,让学生“游览”古诗词。语文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新主题深化教学环节,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4]

  五、结语

  古诗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哲理与思想。古诗词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内涵,更好地体味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与内在情趣。古诗词朗读教学、词句赏析教学、情感体验环节、主题深化理解环节的创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与情怀美,体味古诗词意趣,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德兵揆情度理,贴近诗心一-谈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 , 2020(31):46-48.

  [2]杨火珠.小学语议古诗词教学突破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20(2):77-78.

  [3]张兴龙江南在何处?--从小学必背 古诗词中的“江南谈起[J]语文建设, 2019(6):60-63.

  [4]曾惠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 2020(18):64-6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小学
原文出处:刘修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J].教育观察,2021,10(27):66-67+1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