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多注重语言的训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3 共3229字

  前言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学科。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已经证明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教学误区---重人文教学,轻语用教学。在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多读多写”、“语言实践”等词语比原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显多了起来。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多注重语言训练,文章从朗读、答疑、解析、模仿、创作五个方面论述,这样才能真正把落脚点放在语用教学上。

  一、在朗读中提升语感能力
  
  清人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告诉我们有了丰富的积累,欲于表达之情自会油然而升,可见朗读对于语言1堂朗读上做足做透!朗读主要以学生朗读为主,教师朗读为辅。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是训练学生语言口语表达很好的材料。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开口朗读,因为朗朗的读书声才是语文课堂应有的本色。学生只有在朗读中去慢慢体会文章修辞的妙处,感受文本的语言美,理解语言文字使用的方式。尤其小学低年级、中年级教材中,课文的篇幅都不长,而高年级中文章较长的可以有选择地朗读部分段落。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本课能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本课需要学生充分地读,自由读、个人朗读、齐读都可以,力求做到朗读正确、流利,甚至能背诵。

  教师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关于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为此,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一是能边读边想象,听录音课文朗读或老师范读,能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二是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体会课文中问句所表达的语气。三是在朗读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朗读完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二、在答疑中夯实语言基础
  
  答疑解惑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问,如实准确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只有认真回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语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预设学生的问题,对没有把握回答的问题要慎重处理,不可模糊对待。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时,有的同学在自由阅读课文后问:“老师,‘潭’跟‘湖’有什么区别呢?”对这个问题当时我不好回答,笔者就机智地说:“XX同学,关于‘潭’跟‘湖’在人们生活中区分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字典中的理解可以更加准确,我们一起去看字典里怎么解释好吗?”从字词的本义出发,能给学生以正确的理解是最好的回答,笔者这里用查字典的方式回答了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与学生一起查字典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真对待的态度,反而觉得你与学生一起学习。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客观、科学角度上给学生答疑解惑,不可随意回答学生的问题,以免造成语言知识的误解。

  三、在解析中感知语言魅力
  
  祖国语言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经历几千年文化奠基的语言文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得非常恰当。在教学中往往我们会碰到这些问题:“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好在哪,为什么不能换一种说法,不好在哪?”“一句诗为什么要用着一个字,为什么不能换一个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从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学生提问:“为什么‘秋天的雨’用‘五彩缤纷’来形容呢?换用‘秋天的雨’用‘七彩'’、八彩‘或者’十二彩‘等不行吗?文中不止五种颜色呀?”对学生的问题,我就举“成千上万”与“千军万马”这两个词语的用法,然后对“五彩缤纷”成语进行解释,即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最后结合课文理解“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还有菊花的多种颜色”,这些举例也是为了说明“五彩缤纷的颜料”.

  而在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分析诗词中词句的运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不俗之处。例如五年级上册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分析一定要透彻,对于这个“绿”的语言用处,从王安石在创作时曾经用过“到”、“过”、“入”、“满”十多个字,最后反复修改才确定为“绿”的创作故事。只有这样详细分析课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

  四、在模仿中学习语言修辞
  
  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任务是如何写作(低年级又叫“写句子”、“写话”)。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子(写话)还是三年级以上写作文,都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时,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支桨在水里划的声音”比作“乐曲”,还有“树叶真绿得可爱”.“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恰当地将树叶拟人化了。还有《蟋蟀的住宅》,拟人的修辞句子:“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摆动。”“余下的是长时间的休整,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些句子是拟人句最好的模仿写作材料了。

  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然后给学生留下了关于写作的课堂或者课外作业,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优美的文章。

  五、在辨析中锻炼语用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的语言文字在教学中字词的音、形、义一定要认真讲解。汉语词汇非常丰富,同样一个字、词有不同的读音,同样一个音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同样的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教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辨析字词的音、形、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具体来让学生辨析语言文字呢?下面以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文为例,记得一位学生问:“文中的’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中的’假‘与’朝‘是多音字,我们怎么区分呀?”不一会一个学生再问:“’花瓣‘这个词语记得我还见过类似的词语,只是中间的’瓜‘不一样,我们怎么区分呢?”教师不妨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语言文字中形声字、形似字的辨析讲解。

  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了这两个字的读音。“假”有“jiǎ”与“jià”两个读音,当解释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时,读“jiǎ”,组词为“假山、假话、假装、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等;而当理解为“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时,读“jià”音,组词为“放假、假条、假日、假期、病假”等。同样“,朝”也有“cháo”与“zhāo”两个读音,当解释为“向着,对着;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或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等时,读“cháo”,比如清朝、朝向、朝阳、朝前、坐北朝南、朝见、朝拜、朝圣、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臣、朝代“;而当理解为”早晨,日或天“时读”zhāo“,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今朝、明朝“.不过”朝阳“两个音都可以读,在具体的语境中在判定读作什么音。同样,在’瓣‘字的形似字也是这样给学生讲解。这样的词语辨析讲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参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语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桑哲。语文: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者母语规范化的责任承担者[J].语文建设,2005,(1)。
  [2]王荣生.“样本”类教材的两种编撰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3]刘仁增。建构”语用型“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与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4]刘仁增。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视野[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