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

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02 共2526字

  问题学生是社会长时期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主要存在学习类、人际关系和挫折适应三大问题,他们不仅厌恶学习,且遇到问题不冷静,容易冲动。反映到现实中,很多职高学生逃课,出走,越轨违法行为日趋明显[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目前约21.6%~32%的儿童青少年存在多种心理问题,且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关系到民族未来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另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为促进问题学生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健康成长,我们对112名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广元市112名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7例,女生45例,年龄10~18岁,平均(15.5±3.2)岁。

  1.2研究方法通过平时观察,与学生定期谈话,与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及特征等心理状况特点,分析其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探索问题学生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对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心理健康文艺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互动讲座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并在学校的其他活动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做到课内和课外结合,教学和学习结合[4].心理健康干预1年后,再发放问卷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3测评指标采用Derogatis在1975年编制完成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具体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强迫、抑郁、敌 对、偏 执、精 神 病 性 和 其 他 共10个 因 子[5].SCL-90量表共有90个问题,评分标准采用5级制,分别记为1、2、3、4、5分,3分为有明显心理问题,得分越高,问题越严重[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影响问题学生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对112名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格、是否单亲家庭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是发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概率均 具有统 计学意 义 (均P<0.05)。研究发现,16~18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叛逆心理,逐渐发展为问题学生;性格偏内向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独生子女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成为问题学生,见表1.

  2.2 112名问题学生的SCL-90各因子阳性表现情况问题学生SCL-90因子阳性率表现较高的有躯体化、人 际 关系、抑郁、敌对和 偏执,所占 比 例 分 别 为77.68%、73.21%、60.71%、63.39%和66.07%,见表2.

  2.3问题学生问题行为干预前后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年后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化要求、行为规范的外显行为,称为问题行为[5].国内一些学者也称为“过错行为”、“不良行为”或“过失行为”等等;前苏联学者将问题行为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含义词语应用,或称其为“偏离行为”;在讨论教室气氛时,我国台湾学者也曾交叉使用;“问题儿童”或“问题少年”也是一部分人对其的称谓[8].追究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多由于某些消极因素的作用在儿童正常发育发展过程中阻碍了其健康发展,使其正常行为偏离了发展轨道而形成[9].本研究发现,年龄、性格、家庭情况和独生子女等因素在问题学生中的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与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形成密切相关,这与姚琳等[10]报道相符。年龄位于15~18岁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渐趋发育和成熟,但是由于面临身心协调发展的矛盾,又有学习发展和社会期望的压力,极易受到情绪困扰,处于不良情绪状态,而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11],不良情绪和压力最终导致叛逆心理产生;偏于内向性格的学生,在产生心理困惑和问题时往往缺乏及时有效地沟通,从而易导致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关爱和教育的相对缺失,发生问题行为比例高于正常家庭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老人和家长对其多顺从甚至溺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问题行为的产生。

  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问题行为被美国学者林格伦分为4种,分别是“性格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 题 和 社 交 不 成 熟”等[12].本 研 究 中 问 题 学 生SCL-90因子阳性率表现较高的有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该结果可为问题学生的家庭、学校和医疗等机构的教育提供依据并发挥指导作用。

  林格伦认为,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对学生或集体有效作用的发挥产生干扰并引起麻烦的行为,或者说该种行为所产生的表示导致对学生或集体有效作用丧失的麻烦”,即定义为儿童问题行为[13].因此,对问题学生选择有效可靠地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本研究中,与对干预前问题学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干预1年后,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提示干预措施效果良好。因此,对问题学生及时采取必要和有效地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问题学生的正常健康发展,并将其心理及行为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意义重大。

  4 结论

  问题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长华.不同层次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校园心理,2013,11(3):175-175.
  [2] 王立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21):4127-4129.
  [3] 李新,于海涛,陈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分析[J].长春医学,2010,8(1):50-53.
  [4] 金燕,罗钟伟,姜竹青.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3,21(3):409-412.
  [5] 顾晓雯.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65-66.
  [6] 赵菊梅,惠毅博,李万林.某高校临床医学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9):127-129.
  [7] 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等.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45-49.
  [8] 刘振静,高安民,李玉焕.中小学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57-259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