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

分析二语习得环境下母语在语用层面的负迁移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刘婧
发布于:2021-07-12 共45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二语习得论文范文第五篇:分析二语习得环境下母语在语用层面的负迁移

  摘要: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汉语的语义特征、文化等会被带入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有时产生负面的影响,即母语的负迁移。母语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言本身、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更好地了解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努力营造良好的二语习得环境,同时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和运用,减少母语在语用层面的负迁移。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负迁移;

  作者简介:刘婧,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语言在人类的社交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它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当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是汉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影响,这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影响,即母语迁移现象。

二语习得

  一、"迁移"的概念

  "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迁移会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不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就会产生错误,对目标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1]在外语教育和语言学习中发现,母语的干扰是导致学习目标语出现语义迁移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原因,因此,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着重强调母语对于目标学习语的干扰作用。在本文,所谓的语义迁移指的是语义的负迁移。

  二、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表现

  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在语音、语义、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母语负迁移涉及很多方面,为方便起见,本文主要从语言本身和语用两个方面浅谈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

  (一)语言负迁移

  1. 语音负迁移

  从语音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汉语主要是依靠声调来区别字词义,而英语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词义,前者属于声调语言,后者属于语调语言。小学教师为了区别声调的差异性,往往将字音拼写一样但声调不同的字放在一起辨析,如: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这句话中,尽管字的拼音都是ma,但是由于声调的不同,汉字字义之间却天差地别。再看下面的例句:

  A:C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tonight?

  B:Sorry.(↘)/sorry?(↗)

  在上述的对话中,如果用降调表述"sorry",很明显是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如果用声调回复"sorry?",则表达的是"I'm sorry I didn't hear what you said just now,w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at?",其实从语音的结构上不难发现,汉字通常是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而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往往用汉语的发音规则模拟英文的发音,如好多初级学习者将work模拟成worker,将student模拟成studenter,在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单词后不自觉地带一点儿化音,正是汉语和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差异性导致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2. 词汇负迁移

  词汇既是语言的微观世界,又是文化的缩影。[2]在语言的众多要素中,词义代表着最基本的意义,词义反映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与探究。但是,英汉词汇在词义上并非单纯的一对一的等量关系,英汉词义上的不对等很容易引起语言学习者出现词汇负迁移。如,在汉语中,我们往往说"割麦子""切蛋糕""剪指甲",但是在英语翻译过来都是"to cut wheat""to cut cake""to cut finger-nails"等,同样的,汉语中"浓茶""浓墨""浓烟"对应到英语中则通常为"strong tea""thick ink""dense smoke"等。

  除此之外,词意重复也是母语负迁移导致的结果。例如:

  (1)和历史相比,我更喜欢地理。

  Translation:I prefer Geography more than History.

  (2)她最喜欢的电影是《超人归来》。

  Translation:Her most favorite film is Superman Returns.

  (3)泰坦尼克号,世界上当时最好的轮船,沉没于大西洋中。

  Translation:The world's most wonderful ship,Titanic,sank down in the Atlantic.

  在以上的三个例句中,可以看到例句(1)中,prefer的意思已经是更喜欢,本身已经包含比较级的意思,不能再跟比较级连用。例句(2)中,favorite的意思是最喜欢的,本身已经包含最高级的意思,不能再跟最高级使用。例句(3)中,sank(sink的过去形式)后是不应该跟down连用的。这类的词语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一些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正是因为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很多时候都不能找到准确无误的词语来进行最符合英语语义的翻译。

  英语在概念所指、内涵意义、感情色彩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不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盲目地将汉语的词汇套用在英语词语上,则会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例如:"龙"(dragon)在中国古代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着权势、高贵、尊荣、聪慧、幸运和成功等,于是汉语中就有了"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真龙天子"等词语,但是在西方国家,龙代表邪恶、阴谋、贪婪和凶残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母语所产生的负迁移,充分考虑到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做到翻译对等,保持原文和译文感情色彩的一致。如"亚洲四小龙"翻译成英文是"Four Asian Tigers",而不是"Four Asian Dragons".

  (二)句法负迁移

  英汉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从属的不同语系决定了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3]汉语更加注重句子的整体意思,主要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结构和内涵,没有人称、数、格等方面的限制和规则;而英语则不同,它有着严格的句子结构,通常以谓语为中心不断展开句子的顺序和结构。因此,很多英语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的句子结构表述英文的句子,导致英文句子颠倒或错乱。除了语言本身,由于文化约定俗成的习语、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也容易产生句法负迁移。

  1. 主谓一致等

  汉语中没有严格的主谓一致,主语的人称和谓语没有要求一一对应,而英语在句子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人称、数等必须与句子的谓语动词保持一致。很多英语初学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造成如下的错误:

  H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He buy a new computer last week.

  在上述例句中,由于受到汉语句法规则的影响,英语初学者忽视了英语中主谓一致和时态搭配等问题,从而造成错误。

  2. 语序等

  汉语中陈述句变疑问句往往不改变句子的顺序,而英语中要将系动词、助动词等提前变成倒装,构成疑问句。

  例如:"Where will you go?",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会将语序颠倒写为:"Where you will go?"

  汉语中定语通常位于被修饰的名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的定语往往位于被修饰的名词后面,即定语后置。很多初学者由于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表达出错误的英语句式。如:"The woman is standing there is my mother."正确的表述应该是:"The woman who is standing there is my mother".又如:"The boy in blue is my cousin",在该句子中"in blue"用来修饰"the boy"属于英语中的定语后置。

  汉语更加注重句子的意义,通常是根据句子整体的意思调整和改变句子的结构,汉语以意合为主,而英语则是围绕谓语展开的,谓语的形式决定句子整体的结构和形式。由于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很多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句子结构顺序的颠倒和错乱。

  3. 连词的使用

  汉语中的一些连词往往是搭配使用的,例如"虽然……但是……""尽管……但是……""因为……所以……"等,而英语中往往不能搭配使用。很多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可能既用了although又用了but,或者将because和so等连用,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例如:

  Although he is young,but he could take care of himself well.

  Because it snowed heavily,so I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三)语用负迁移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语言文化交际过程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语用负迁移,而语用负迁移产生的语用失误更是交际双方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1. 语言语用负迁移

  在汉语中,通常用道歉或者贬低自己的话向对方表示感谢,因为说话人认为自己的受惠给对方带来了不便和麻烦。如在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恩惠时,中国人通常会说"不好意思,麻烦您了""给您添麻烦了",等等,这种道歉式的表达谢意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情真意切的文化特征。而英语文化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直接明了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并且他们在收到别人的谢意时往往表示高兴并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使用最多的便是"Thank you""Thanks for giving me your time""That's all right""You are welcome".汉语的这种道歉式致谢方式在英美人看来是否定了别人的功劳,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

  2. 社交语用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历史文化的差异及文化的民族性使不同语言使用者在交流时产生巨大的差异。中国人见到熟人或者朋友,通常会问"你吃了吗?""干吗去?",等等;而英国人则喜欢谈论天气,通常会以"Nice day,isn't it?"这样的方式问候对方。追溯到中国古代,温饱问题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你吃了吗?"这样一个简单的表述,真真切切地反映出交际双方相互关怀的心情,因此也就成了中国人之间一种典型的问候方式;而西方人都比较注重隐私,天气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彼此见面讨论天气既能避开因谈及个人信息而引起尴尬,又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语言使用者忽视了文化差异性,依然按照中国文化的方式向英美人打招呼,对方会感到惊讶,会误认为你是在发出吃饭或者约会的邀请。

  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负迁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4],其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者和教学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英语学习者的意义

  首先,英语学习者应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英语学习的本质是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英语学习。其次,要正确认识错误。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及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很多错误,部分学习者会有挫败心理,要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的出现正是学习新知识的最佳阶段,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提高自己英语思考的能力,减少母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阻碍。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语义迁移的指导可以使学习者准确理解词汇的语义、语用,提高自己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二)对英语教学者的启示

  了解语义迁移,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更好地处理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营造良好的二语习得环境,在课外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造目的语使用环境,让学习者不断接触并模拟目的语,增加其练习目的语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英语思维,减少母语思维的影响。[5]此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应将文化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深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母语在文化方面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 R.Re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2.

  [2]王宗炎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J].外国语,1997(2):1-41.

  [3]李秀英,赵亚翘。母语迁移与外语习得[J]东北亚论坛,2001(12):116-117.

  [4]林立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王俊霞。 - =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简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4(5):180-18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刘婧.浅析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J].现代交际,2021(10):206-2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应用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