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4 共13085字
学术论文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传承和发展,传承方面体现出对现有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记录,发展方面体现对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创新、突破。
学术论文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主观性。学术论文的客观性、科学性要借助其他语篇来实现,即引入互文本①来实现,因为学术论文引入他人或自己的研究成果、理论、观点是学术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的基础。互文本( 进入文本的参考文献) 的引入又开启了与互文本作者、读者、学术群体的对话空间,这也是学术论文主观性的体现。主观性是建立作者与互文本作者、读者、学术社团的良好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对学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
Halliday 建立的人际意义系统中,区分了语气系统、归一性、情态系统、表态度词、情态隐喻等;Martin 和 White 建立评价系统中,划分了态度、介入、级差 3 个子系统。系统功能的意义系统建立了作者与读者的人际关系分析理论,评价系统建立了意义的多声对话系统。这些理论对学术论文的主体互文具有重要作用,是主体互文的理论基础。
相对而言,作者如何与其他主体参与知识构建的研究较少,也就是说,作者如何引入互文本生成学术论文、作者与其他主体的关系,这些研究较少。
本文将研究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②将揭示学术论文如何与互文本( 进入文本的参考文献)参与知识构建,从而生成学术论文。
一、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类型。
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是指作者与互文本作者、读者、学术社团之间的关系。学术论文结构的前言、正文、结论都会不同程度地引入互文本,引入的互文本内容包括: 观点( 或解释) 、概念( 或名称、或定义) 、理论( 或理论模型) 、研究方法( 或研究设计、手段、思路) 、研究结果、研究课题( 或研究内容) 等。互文本是一个“他者”,进入到文本中,要求作者采用不同的视角对互文本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作者不同角色,也就是作者与其他主体不同的关系,即主体互文性。
( 一)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 参考文献作者) 的互文。
学术论文的创作是建立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的,首先必须对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综述,其次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一步都会引入互文本来表达作者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评价意见。Thompson( 1994: 204) 认为,学术语篇中互文有三大功能: ( 1)通过向同行和读者表明作者自己对本学科的既有知识的掌握、看法、态度、意见、立场,以及指出他人尚未探讨的问题,或者指出他人观点的缺点、错误、需要修正的地方,以此确立作者构思着作的基础;( 2) 分析、讨论、说明、论证、特别是加强作者自己的观点; ( 3) 向读者表明自己涉猎本学科仅可能多的着作、文献。这样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就形成了不同的互文关系。
1.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一致关系。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一致是指作者与互文本作者成为“一个人”,也就说,作者让互文本作者说出作者自己的话语,或者互文作者说出作者的话语,或者说,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角度一致,作者让互文本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说话,或互文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说话。如:
( 1) 也就是说,让消费者的无意识多次邂逅广告信息、从而在大脑皮层留下印记、产生对广告信息的识记与好感。这也是广告心理学家萨瑟兰所强调: “广告产生的即使很小的效应对我们选择商品品牌也会产生影响”,犹如“在天平的一端加上一根很轻的羽毛即可使天平发生倾斜”,发生广告接受的“羽毛效应”.( 刘庆传: 《权利“烫手”才正常》,《新华日报》,2009 年 12 月 3 日。) ( 舒咏平:《“信息邂逅”与“搜索满足”---广告传播模式的嬗变与实践自觉》,《新闻大学》,2011 年第 2 期。)( 2) 这样的媒体现状造成了接收的疲软。据CSM 媒介研究 2008 年全国基础调查数据,全国 29.8% 的家庭拥有正在使用的收听设备,城市家庭为40. 4% ,乡村为 25. 2% ,百户拥量为 35 台,听众规模为 39848. 4 万人。而同时全国家庭电视机拥有率达到 97. 9%,拥有两台以上的家庭占 29. 8% .城乡家庭平均每户可以收看到 46. 2 个频道,其中城市46. 5 个,农村 35. 7 个。( 《2009 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 212、230 页。) ( 周小普: 《从数字中看差距---对中国广播发展问题的思考》,《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 年第 2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互文本作者话语(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③,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一致关系表现了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地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作者把互文本作者的话语当作自己的话语来说,作者话语与互文本作者话语融为一体或互文本作者把作者话语当作自己的话语。例( 1) 是直接互文④,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例( 2)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非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2.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交叉关系。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交叉互文是指作者肯定互文本作者观点、理论等的一部分,又指出一部分的缺点、不足或讨论、怀疑、批评。如:
( 3) 杜骏飞等人给出的定义---“网络广告,是指拥有现实和虚拟身份、可识别的发布者,以观念、商品或服务的陈述或推广为诉求内容,直接或间接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信息传播”.( 杜骏飞等: 《中国网络广告考察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 页。) 然而,这个定义还是不能很好地回答本文开头言及的那些疑似情形,无法区分为经营性质和非经营性质的商品售卖所进行的信息推广。( 李明伟: 《论网络广告治理的现实问题与学术回应》,《现代传播》,2012 年第 4 期。)( 4) 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对全球重要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倾向性和报道态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态度仅 30% 为中性和客观; 70% 以负面为主。( 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全球重要媒体对北京奥运报道的倾向性和态度研究》,2008,中国国际舆情网 http: / /202. 121. 96. 151/s/22 / t /45 / a/526 / info. jspy 2010 年 10 月 1 日。) 因此,西方传统主流媒体并没有担负起“沟通、交流、传播”的全球传播责任和使命,反而导致中国国家形象的妖魔化和负面化。( 相德宝: 《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 年第 1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互文本作者话语( 交叉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交叉关系) +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交叉关系) + 互文标记,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交叉关系表现了作者突出互文本作者的话语的讨论性、协商性,也就是,作者赞成互文本作者的一部分话语,又对另一部分感到怀疑或反对。例( 3) 是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例( 4)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非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3.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极性互补关系。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极性互补是指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观点、理论相反、相对,但又是互补的,发展的、深化的。如:
( 5) 有学者指出,“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 陈明: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山东视听》2006 年第 3 期。) 笔者认为,这种挑战早已不限于学者的理论宣讲,更多地在现实中得以体现。报纸新闻评论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就在于时效性问题。( 彭军辉: 《互联网时代报纸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研究》,《当代传播》,2011 年第 1期。)( 6) 2010 年复旦大学博士张妤玟在《谁提出第四等级的报刊观念》一文中则认为是托马斯·麦考莱( 1800 ~1859) 在 1828 年最先提出。1828 年 9 月麦考莱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了《论哈姆勒 < 苏格兰宪政史 > 》一文,里面写道“国会中的记者席已成为这个国家的第四等级。”( 张妤玟: 《谁提出第四等级的报刊观念? ---从埃德蒙·伯克到托马斯·卡莱尔》,《国际新闻界》,2010 年,第 5 期,第 40 -44 页。) 本文通过考察取证,证明在麦考莱、布鲁厄姆男爵两人之前,已有人明确使用过“第四等级”这一词。同时本文还将从多个角度论证伯克最先提出“第四等级”这一词的可能性。( 谢吉: 《到底是谁最早提出“第四等级”?》,《国际新闻界》,2012 年第6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互文本作者话语(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极性互补关系表现了作者与互文本作者话语是互补的,也就是说,作者话语是互文本作者话语的修正、补充、发展、深化。例( 5) 是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参考文献标记; 例( 6)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参考文献标记。
( 二) 作者与学术群体的互文。
学术群体规约表现为: 客观性和科学性( 规范的科学的构篇方式、尊重权威、共同的学术规范、学科理论等) ,语言表现为: 恰当运用人称、礼貌、认知动词( 学术群体的共识) 、确定动词( 作者立场) 、学术背景介绍等。作者与学术群体在学术论文中的关系表现为:
1. 作者与学术群体的一致关系。
作者与学术群体一致性是指作者遵守、认可、赞同学术群体的原则、规约,群体话语是特定话语,常常由专家或机构、着作、学科等表现出来。如:
( 7) 从组织文化视角学来看,“组织文化的由社会构建的本质就是---它是由社会构建的”.( 〔美〕丹尼斯·K. 姆贝,陈德民等译: 《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 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版,14 页。) 这种构建的概念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旨在求得更大的报酬,是一种很明确的市场投向。这种意义被传输给社会各群体组织的成员,从而构建出共享的价值观和共享的意义,即市场精神和自由原则。( 王凤翔: 《西方广告自由法制原则的被解构---以美国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 年第 1 期。)( 8) 英国学者博埃默( Boehmer,1998: 22) 认为,“他者”这一概念被用来指称主导性主体以外的一个不熟悉的对立面或否定因素,正因为“他者”的存在,主体的权威才得以界定。他认为西方自视优越,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殖民地的人民看作是没有力量、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和统治能力的他者。( [英]艾勒克·博埃默( 1998) :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韩敏中译,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 ( 童兵、潘荣海: 《“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新闻大学》,2012 年第 2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互文本作者话语(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一致关系表现了作者话语与社团话语一致。例( 7) 是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非人( 学科) ,有参考文献标记; 例( 8)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2. 作者与学术群体的交叉关系。
作者与学术群体交叉互文是指作者肯定学术群体的观点、理论等的一部分、又指出一部分的缺点、不足或讨论、怀疑、批评。如:
( 9) 解放后在 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党组召集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已经调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职务的范长江,请汉口《大刚报》代表严问天入选主席团的席位,并当众宣称“《大刚报》是唯一的一家合作社性质的民间报纸”.( 王淮冰、黄邦和( 主编) : 《大刚报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年第 116 页。) ( 李理: 《“< 大刚报 > 是唯一的一家合作社性质的民间报纸”---范长江对 <大刚报 > 评价的原因及历史检视》,《国际新闻界》,2012 年第 4 期。)( 10) 该框架内的实证研究往往将国家视为统一的整体,冠以经济、政治、法律、科学、家庭等各种社会系统之前,比如国家经济研究、语言研究、文化研究,英国文学、德国历史、美国儿童心理学等。这种国家主义的方法论( Smith,A. D. ,Nationalism inthe Twentieth Century. Oxford,1979,p. 191. ) 在 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受到了挑战。( 章宏: 《国家是分析全球化语境下媒介与传播学的唯一起点吗?》,《当代传播》,2011 年第 4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群体话语(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极性互补关系表现了作者与群体话语是互补的,也就是说,作者话语是群体话语的修正、补充、发展、深化。例( 9) 是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参考文献标记; 例( 10)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非人,参考文献标记。
3. 作者与学术社团的极性互补关系。
作者与群体极性互补是指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观点、理论相反、相对,但又是互补的,发展的、深化的。
( 11) 媒介象征分离于社会语境的能力,使受众很容易将社会领域错误地当成一个透明现象,并容易形成这样一个错误印象: 互联网、在线网络与电话、卫星和电视系统合并起来,其传播形式能让我们无需移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个事件的解释者,通过拼凑起来的片断,比置身于其中的人更好的了解这一事件”.( Pickles: 《Phenomenology,science and geography: spatiality and the human sci-enc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p173. ) 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陌生和不熟悉的事物,就可以遨游时空周游世界了,即身体不再有效地限制主体位置,在室内就能看世界。这种错误印象产生的原因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吴小君、刘小霞: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论“环境地理隔离”》,《现代传播》,2011 年第 7 期。)( 12) 一般认为,1960 年总统大选期间,肯尼迪和尼克松分别雇用哈里斯和罗宾逊进行民意调查、提供选情,是民意测验开始系统性为总统候选人效命的重要年代。( 王石番: 《民意理论与实务》,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第 31 页。)但是,文献研究表明,“埃米尔·胡尔亚才是把正在成型中的民意测验科学应用到选举运动和政府治理中的第一人,仅仅最近才有一些政治作家承认了胡尔亚对罗斯福总统的重要性。”( 张健、佘贻明:《埃米尔·胡尔亚美国政党民调的先驱》,国际新闻界 20l1 年第 2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群体话语(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极性互补关系) + 互文标记,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极性互补关系表现了作者与互文本作者话语是互补的,也就是说,作者话语是互文本作者话语的修正、补充、发展、深化。例( 11) 是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非人,参考文献标记;例( 12)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参考文献标记。
( 三) 作者与读者的互文。
作者与读者的互文表现为一致关系,因为作者创作学术论文首先把自己也当作是一个潜在的读者来对待,也就是说,学术论文的创作是以“读者为中心”.作者与读者的互文性通过语言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如客观性、科学性、学术背景介绍、互文标记、情态、人称等。如:
( 13) 英国普通法学者布莱克斯通对言论自由的认识。在他看来,言论自由是免于事前限制的自由,而不是免于事后追惩的自由。正如他在《英国法释义》(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中写道: “言论( 报刊) 自由确实是自由国家的基本性质; 但这包含在对言论规定事前限制的禁止,而非言论之后免受刑事追究的自由。”( Blackstone,W. ,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 Vol. 4,4thEd. ) ,Oxford,Clarendon Press,pp. 150 - 153. ) ( 彭桂兵: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的历史考察》,《国际新闻界》,2012 第 3 期。)( 14) 覃诗翔( 2010) 曾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在大众媒介中的他者再现。通过对《北京青年报》2006 年少数民族新闻进行内容分析,他发现: 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的 71 篇报道中,43. 7%的报道强调了少数民族得到汉族的帮助;29. 6% 强调了少数民族受到汉族的欢迎与喜爱; 18.3% 强调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理解协作。而关于民族间有冲突矛盾只占 5. 6%.( 覃诗翔( 2010) :《中国少数民族的“他者”再现---对 2006 年〈北京青年报〉少数民族新闻的内容分析》,《传播与社会学刊》( 香港) ,第 14 期,页 131 -162. ) ( 童兵、潘荣海: 《“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新闻大学》,2012 年第 2 期。)主体互文形式: 作者话语 + 读者话语(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或主文本 + 互文本( 一致关系) +互文标记,或基本话语 + 次要话语( 一致关系) + 互文标记,这里的互文标记是指参考文献标记( 标注) .一致关系表现了作者把读者当作自己来进行对话,也就是说,作者把读者当作一个理想的听话者来进行对话,从而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理论。
例( 13) 是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例( 14) 是间接互文,有互文动词,主语为非人,有参考文献标记。
二、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分析。
( 一) 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互文性的术语。
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互文形式: 互文标记 + 互文本,互文本的语言形式可以是: 词语、小句、句组、语篇,互文标记可以是: 互文小句、名词短语、词语、引号、引用标记。
互文本是引入正文的其他文本,这里指进入文本的参考文献,互文小句是导入互文本的小句,互文小句: 互文本作者 + 互文动词或非人 + 互文动词,互文动词是引入互文本的动词,互文标记是指示互文的语言记号。
( 二)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互文。
作者创作学术论文必须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必须引入互文本进行对话,作者通过互文本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评价等,同时互文本作者也在表达自己。
1. 互文本作者分类。
互文本作者分为: 定指他人、不定指他人和不可言说的他人。( Thompson,1996: 501 -530) 定指他人有尊重、强调、突出的作用; 不定指他人和不可言说的他人起插入对话作用。
2. 互文本作者出现的形式分类。
A. 互文本作者出现在句子中。
( 1) 互文本作者充当句中主语; ( 2) 互文本作者为被动语态中的显性逻辑主语; ( 3) 互文本作者充当句子中名词短语的一部分; ( 4) 互文本作者充当句子中名词短语的一部分,但无互文动词; ( 5) 互文本作者充当句子中介词短语的一部分。( Swales,1990: 18. )B. 互文本作者不出现在句子中。
( 1) 互文小句虽然无互文本作者的姓名,没有清晰的转述动词,但有完整的互文标记; ( 2) 互文小句为名词性主语的句型的被动语态结构,有互文动词; ( 3) 互文小句为名词性主语句型的被动语态结构,无清晰的转述动词; ( 4) 没有互文小句,也没有任何互文标记,互文标记置于括号里; ( 5) 没有互文小句,也没有任何互文标记,互文标记用数字上标的形式在脚注或尾注中出现; ( 6) 没有互文小句,也没有任何互文标记,互文标记不是此句的信息来源,还是对比信息的出处,并置于括号里。( Swales,1990: 18. )3. 互文本作者言语行为动词。
互文本作者言语行为动词分为: 研究型、认知型、语篇型动词。研究型动词与研究结果的陈述或者研究过程有关; 认知型动词用来描述研究者实施的认知行为,包括作者的心理活动等,表现出作者对互文作者的论断做出相应的评价,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语篇动词用来描述作者和互文本作者之间的联系,且能表明作者对互文内容的评价。( 唐青叶,2004)。
研究型动词具有说服、评价、中立、互动和评价的人际功能,表现出作者对参考文献的客观的、中性的态度,容易让读者接受。研究型动词通过对被引述参考文献进行综述,显示作者对文献的掌控能力和坚实研究基础。同时,还借助于互文本作者表现出的权威性来支持学术论证。
认知型动词对参考文献采用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的观点,又表达自己的积极评价,容易让学术群体接受,同时又对前人或同代人宽泛的总结表达作者对命题的不确定性,让读者参与一起进行协商。
语篇型动词有的对参考文献采用尝试性态度,又尊重同行; 有的对参考文献采用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对互文内容是一种客观的、中性的方式,表现出作者采取一种不干涉的态度; 有的表达作者对参考文献的一种否定,暗示这些内容有待进一步论证。
语篇型动词使表述更婉转,增强语篇的接受度。语篇型动词将命题的责任直接指向互文本作者或互文本,而作者对转述命题的态度是不明确的,这是一种用于比较和支持研究的有效方法。
学术论文作者与互文本作者的互文性可以为学术论文建立研究的基础( 历史研究成果的介绍) ,提供支持作者论文创作的观点、理论、方法、数据、图表等,提供作者讨论、质疑、反对的观点、理论,提供作者创新、发展、填补空白的理论基础。因此,学术论文是建立在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对话的基础上的文本。
( 二) 作者与学术群体的互文。
作者与学术群体的关系主要是作者作为成员要遵守学术道德、知识规范和学术规范,杜绝抄袭,提倡学术创新。作者与学术社团体现的是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因此,学术群体的观点、理论、态度、评价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也就是通过专家的观点、理论、态度、评价体现出来,或非人称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介词短语表现出来。
1. 知识规范。
遵守群体的科学知识标准、普遍的科学知识观点、理论标准。在学术论文创作中,作者常常用心理型互文动词来体现与学术群体的关系。心理型互文动词是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动词。作者运用心理型互文动词来表现本领域内学术群体接受的观点、理论、方法、原理等。
2. 引用规范。
引用规范主要是指作者参考、借鉴的参考文献必须有标注,杜绝抄袭。在学术论文创作中,作者常常用融合式和非融合式的互文形式 ( Swales,1990: 153) 融入式指互文本的作者信息列于句子结构内,是句子的一部分,出版日期和页码用括号标在名字后或置于句末,谓语用互文动词; 而非融入式是将互文的信息包括作者、年代、页码等均置于括号内,放在句子结构之外或用数字上标的形式在脚注或尾注中出现,可以同时指称多部着作,此时没有清晰的互文动词。
( 三) 作者与读者的互文。
学术论文的主体互文主要是以“读者为中心”
来展开的。学术论文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学术交际的目的,因此,作者必须设计以“读者为中心”的人际构建,充分考虑读者的兴趣、阅读取向、背景知识以及学术社团的规范和标准,调控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学术交际的目标。作者设计的的互文性使读者能从语言形式和意义层面去辨识、理解。
1. 语言形式层面。
互文的建构主要通过: 互文来源、互文小句、互文本、互文标记等来实现。
( 1) 互文来源。
互文来源是互文本的来源标记,读者可以识别互文本来自谁或哪里。Thompson( 1996: 501 -530)分为: 自我、定指他人、不定指他人、社团和不可言说的他人。
White( 2001: 9) 的评价理论,在介入系统中分为“自言”和“借言”.自言: 自我,他言: 定指他人、不定指他人、学术群体、不可言说的他人和文本。
我们把互文来源分为: 人类和非人类。人类是指:自我、定指他人、不定指他人和不可言说的他人、学术群体; 非人类是指: 机构、作品( 文本) .
( 2) 互文小句。
互文小句是引入互文本的小句,互文小句形式:
A. 人( 人称) + 互文动词。
人( 人称) 是指互文作者、定指他人、不定指他人和不可言说的他人。
这种互文小句形式表示人际功能时,是作为依附句附加在互文本表达的主要命题上的。这时的互文小句丧失了它的概念功能,但是获得了人际功能,为互文本中的概念命题提供人际框架和“人际空间”( Matthiessen,2004) ,以修正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是体现互动( 如效度、协商、言据等) 的词汇语法资源。( 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 和Thompson,2005) 这种互文小句形式加强了作者与读者的人际互动关系。
B. 非人 + 互文动词。
非人是指机构、作品( 文本) .
这种互文小句形式表示概念功能,互文是把一个被表征过了的语言现象( 互文本) 解释为言语过程/思维过程的内容,而这个言语过程/思维过程是个一级表征,是言语的或者感觉的事件( 互文小句) .从这个角度看,互文小句是结构上的主句,也是概念语义上的主要命题。( Halliday & Matthies-sen1999 和 Thompson,2005,这种互文小句形式的功能是强调客观性,强调科学、理性的推理是建立在客观情况、事实的基础上互文小句是可以用来进行主体间性调控的语言资源,它的各个系统的运作和合作不但使说话人对主体间性的调控成为可能,而且还为说话人对主体间性进行“微调”提供了精密度上的可能和保证。因此互文是作者对主体间性进行调控的重要的语言策略。( 辛志英,2011)互文动词是引出互文本的动词。互文动词能表达作者和互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评价,首先分为: 表意和评价动词。表意动词分为: 作者互文行为动词和互文本作者言语行为动词,作者互文行为动词分为: 比较和理论化互文动词,互文本作者言语行为动词分为: 研究型、认知型和语篇型( 如上) .评价动词: 作者立场和互文本作者立场,作者立场动词: 叙事性、反叙事性、非叙事性,互文本作者立场: 积极的、消极的、中性的。( 唐青叶,2004)2. 语言意义层面。
引语是互文形式,引语的意义研究有等同论、名称论、描写论、指示论、展示论和明示论等。( 辛斌,2009)互文的意义分为: 由语言( 语义) 规则决定的合成内容和由人们日常对话语真值的评价所反映的直观内容,直观内容是通过对合成内容的语用丰富而产生的。( Recanati,2001) 互文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引号内的成分是被提及的,在于引起受话人对其本身的注意; 另一方面它是被使用的,即像通常对词语的使用一样,用于指称事物或表达思想内容。直观内容也称附加内容,因为引号出现的句子除了增添了引号的常规意义也与引语的信息内容相联系。
互文意义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第二层面分别是词语的使用和提及所产生的意义或者是合成意义和直观意义,第三个层面是言语行为层面,涉及作者的意图,称之为互文目的。互文目的具体表现为作者只是想表明相关词语是被引用者的原话、作者支持互文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作者对互文所使用的词语或所表达的内容有争议或者引用者对它们并不赞成或持保留意见。直接互文一般会具有这三个层面的意义,间接互文一般具有第一和第三层面的意义。( 辛斌,2010) 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性充分地体现了互文意义的三个层面的不同类型。
因此,学术论文作者确立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可以与读者进行有效的协商、互动,可以得到同行、社团的认可,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传递、发展、创新的交际目标。同时恪守学术社团的规范,关注不同参与主体的情感、期望和需求,吸引读者介入语篇,参与作者期望的互动,并领会作者的评价取向。所以说,学术语篇中作者所表达的是被某个群体认可的个性观点、思想、理论,其中包括实施作者与读者“同盟”的语言策略。学术论文是作者、互文作者、学术群体、读者之间互动的产物。
三、结语。
本文从新闻类学术论文的语言痕迹来探讨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认为: 新闻类学术论文主体互文是作者、互文本作者、学术社团、读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学术社团的一致、交叉、极性互补关系,作者与读者的一致关系。作者与互文作者、学术社团的互文是作者构建学术论文的观点、理论、方法的基础,是学术论文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作者与读者的互文表现了作者构建学术论文是以“读者为中心”,从学术论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上的互文性体现出来。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性语言形式为: 作者话语 + 互文本作者话语,两者的关系体现为: 一致关系、交叉关系和极性互补关系。
学术论文的话语秩序是一场在学术社团争夺创造知识的意识和权势关系的战争。在语篇生成过程中,作者受交际目的的影响,与互文本作者、文本、学术群体、读者产生互动; 学术语篇把读者( 包括作者、互文本作者) 作为交际对象,在选择互文本时要考虑学术社团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他们如何以一个潜在的交际方式影响作者的语篇生成,又是如何强化了社会组织力量对语言接受的影响,并表达作者的判断、评价、建构。因此,学术论文是作者、互文本作者、文本、学术社团、读者之间的互动、对话的产物。
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表明: ( 1) 作者具有多重角色: 作者、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读者。作者的多重角色形成学术论文的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正确性和模糊性。( 2)参考文献具有独立性,是独立的主体,也就是说,参考文献对作者角色的建立具有反作用。( 3) 学术论文的创新是建立占主导地位作者角色,并发展成为未来的互文本作者角色、或未来的学术群体的代表角色。
注释:
①互文本是互文性理论的一个术语。互文本是指进入到文本中的其他文本,这里指进入正文的参考文献。
②互文性概念由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互文性是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以热奈特为代表。广义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以克里斯蒂娃和巴特为代表。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一个文本把它自己建构为一种引语的马赛克;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改造”.(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学》,1996 年第 1 期。)③分类参考了巴赫金关于引语的对话性视角分类: 转述者话语和被转述者话语,Fairclough( 1995) 动态的相互关系的分类: 基本话语和次要话语。( Volosinov,V. N. Marxism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J]. Translat - ed by L. Matejka& I. R. Titunik. New York: Seminar Press,1973: 115. Volosinov是巴赫金。Fairclough,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1995: 50. )。
④直接互文是指有引号的互文,间接互文是指没有引号的互文,参考了 Leech& Short( 1981) 的引语概念和分类。( Leech,G. N. & Short ,M. H. Style in Fiction[M]. London: Longman,1981. )。
参考文献:
[1]Thompson,G. Reporting: Collins Co - build EnglishGuides 5[M].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4: 204.
[2]Halliday M.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3]Martin,J. R. 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in English[A]. In S. Hunston and G. Thompson( eds. ) .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 Oxford: OUP,2000.
[4]White,P. R. R. Appraisal: An Overview [J/OL].Peter White's Appraisal Homepage,2002.
[5][6]Thompson,G. Voices in the text: discourse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reports[J]. 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 4) : 501 -530.
[7][8]Swales,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P,1990: 18,153.
[9]White,P. R. R. An Introductory Tour Through Ap-praisal Theory[ J / OL]. Peter White's Appraisal Homepage,2001: 9.
[10]Matthiessen,C. M. I. M. Descriptive motifs andgeneralizations [A]. In A. Caffarel,J. R. Martin& C. M. I. M.Matthiessen ( eds) . Language Typology: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C]. Amsterdam: Benjamins,2004: 537 - 673.
[11]Halliday,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 - basedApproach to Cognition [M]. London: Cassell,1999.
[12]Thompson,G. But me some buts: A multidimension-al view of conjunction [J]. Text,2005,25: 763 - 791.
[13]辛志英。 构建主体间性的投射小句系统---一项基于语料库和语篇类型的研究[J]. 中国外语,2011,39( 1) : 44 - 50.
[14]唐青叶。 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79( 2) :3 -6.
[15]辛斌。 引语研究: 理论与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38( 01) :1 -6.
[16]Recanati,F. Open Quotation[J]. Mind,2001( 110) .
[17]辛斌。 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J]. 外语学刊,2010,155( 4) : 67 - 73.
[18]Fairclough,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1995:50.
[19]Leech,G. N. & Short ,M. H. Style in Fiction[M].London: Longman,1981.
[20]程锡麟。 互文性理论概述[J]. 外国文学,1996,138( 1) : 72 -78.
相关内容推荐
-
功能翻译理论对网络新闻翻译的影响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
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篇的作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
结语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广告语篇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互文性的手段能够使广告语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能够表现出广告语篇形式的多样性。广告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际行为,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互文现象。我们不仅从文本的形式层面研究广告语篇的...
-
电影泰囧中的幽默语言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本论文将标记象似性与框架理论相结合来解释言语幽默,并尝试用这种新模式来解释华语电影历史票房第一的电影《泰囧》中的言语幽默,这是一个新的突破点。一。本论文的特点《泰囧》这部电影,作为华语电影史上票房第一名,其中的言语幽默一定颇具研究...
-
新闻访谈中的立场确立与协商
交际者在新闻访谈语境中,会有框架性地选择、操控自身和对方的立场,并采取相适应的语言形式。交际者自身所处的新闻机构语境制约着每一轮会话中立场的表述。我们发现并总结这一立场构建的过程和言语交际特征,目的不在于普适性的总结,而在于引起广大语用学者...
-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一、引言语篇连贯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概念,我们写的文章必须是连贯的才能被理解,这是我们学习写作时重点训练的技能,也是评判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语篇连贯理论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Hall-iday和Hasan(1976)的经典著作CohesioninEnglish系...
-
淘宝店铺店名语言文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结语通过对淘宝网化妆品店铺名称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组合元素、文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语言方面在语音上,淘宝网化妆品店铺名称与实体店铺在音节数量上相比,结构构成更加详细,以视觉功能即看的功能为主,四音节、...
-
基于语言游戏的广告语篇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语言游戏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广告领域。广告是一种语言艺术,一则成功的广告必须具有推销能力、记忆价值、注意价值和可读性.广告制作者为了唤起受众注意力和兴趣,激发购买欲望,并付诸行动,购买产品或服务,在...
-
旅游景点翻译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旅游景点翻译注重的应是实现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因此,译者需要找到与原语最自然、最贴切的表达;其次,为了有效传递信息,感染受众,译者必须顾及受众的文化背景...
-
年度新词语时空分布的语言监测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七章总结7.1本文的重要结论本文主要对北上广三地年度新词语使用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年度新词语的词种数量分布、传播差异、使用差异以及产生方式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的重要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年度新词语的词...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