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化学工业中有机废气的危害和处理现状。从燃烧法,吸收法,生物法和吸附法四个方面介绍了有机废气处理的方法和缺陷。最后,阐述了有机废气处理的新技术和处理方法。新战略旨在为化工公司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废气排放范围,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新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需求也在增加。同时,大量有机废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加大了对化学工业有机废气的控制力度,不断开发净化和降解新技术,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1 废气危害与治理
在生产过程中,化学企业排放的有机废气的处理存在一些困难,中国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其有效治理方法。有机废气具有一定的毒性,易于在空气中扩散,如果人体吸入并逐渐渗透到血液中,例如苯有机化合物,将会损害神经系统;如果浓度过高,则会导致呼吸困难。有毒气体会使人感到不适,并直接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导致死亡,可以看出,化工废弃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必须予以严格控制,化学工业中的有机废气不仅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破坏了臭氧层,给整个环境带来了问题,中国应在治理上做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目前,化学工业中有机废气的处理比较繁琐,技术手段也很落后,不符合规定标准,效果不理想,活性炭简单,成本低。点吸附法不能完全净化高浓度气体并使排放超过标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化工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增加了生产设备的安装,却忽略了有机废气处理的有关事项。因此,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还是在有机废气的计量上,都无法尽快对设备进行更新,技术人员缺乏维护,无法准确地进行计量,无法满足现行的治理要求。
2 常见治理方法与缺点
2.1 常见的处理方法
目前,中国化学工业中常用的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有:热燃烧法,利用可燃气体或液体对其进行加热以产生化学变化,以确保有机废气可以完全转化为有机物,废气释放出无害物质,该方法投资少,但技术人员操作能力强;吸收法,是使用液体吸收剂去除有机废气,然后通过加热将其合并和分离,最后,可以减少以确保治疗效果;生物方法,是将有机废气的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将其排放。对于某些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的废气的处理,氧化技术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VOC与氧气接触以产生氧化,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氧化反应就像燃烧过程一样,最终得到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有机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活性炭和氧化铝,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当有机废气的浓度不高时,尤其是当有机废气的浓度不高时其效果会更好。
吸附主要是指气体或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浓度。传统的活性炭材料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根据吸附材料的选择和吸附原理,吸附方法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的应用主要依靠水键被用来去除有机污染物。例如,酚醛树脂吸附剂主要用于去除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而化学吸附剂主要用于去除水相中的污染物。去除有机废气并不常见。原因是不能保证吸附剂与气体之间的接触,反应不能及时进行,并且容易影响吸附效果。因此,沸石等物理吸附材料在实际生产,活性炭的选择和具有孔结构的吸附剂中已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表面积大,物理吸附能力强,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颗粒状和蜂窝状物理吸附材料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与吸附材料相比,纤维吸附的传质速率更快。因此,通常会选择相关公司的纤维吸附材料来进一步提高去污效率。
2.2 行业内治理方法的缺陷
尽管以上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优化。吸收法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气,但设备大,投资大,不愿意选择。吸附技术通常是在室温下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最佳工艺,这是企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它增加了操作运输成本,生物法仅适用于少量废气。燃烧法对污染物浓度也有要求,不能达到完全的处理效果。在这些处理方法下,只有部分有机废气被转移和分解,这就需要更多的投资。因此,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企业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环保展览的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吸收技术是液体吸收法。其基本原理是使废气与吸收剂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吸收有害物质,然后将废气从吸收剂中排出。
最后抽出吸收剂,使吸收剂可回收利用。在现有的废气处理设备中,喷淋装置是利用吸收原理制造的,吸收剂主要是基于相似和相容物质的特性,例如,最常用的吸收水可用于去除溶解在水中的甲醇,丙酮,乙醚和其他废气,但是当水不溶于水时,它将无法工作。这需要化学吸附技术及其主要工作原理。有机废气与吸附剂上的基团反应。因此,所用吸附剂的类型将根据废气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3 有机废气治理新技术
3.1 光催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光催化氧化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了最有潜力的有机处理方法。光催化氧化过程使用紫外线来处理污染物中的污染物,多氯化联苯用于光催化脱氯,一些半导体材料用于去除有害气体,例如甲醛和苯,这在世界上是相对先进的,但它在中国起步较晚,还有一些问题和某些差距。一般来说,主要采用加热(氧化)和催化氧化。氧化法的原理是使废气达到氧化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进行分解。催化氧化是指加入铂、钯、镍等金属催化剂。在不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反应过程中,有机污染物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催化剂的应用可使催化燃烧所需的温度降到最低。
目前,我国的光催化氧化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可以根据公司自身情况投入使用,成本较低,逐渐受到青睐。使用该技术时,该公司会发现有机废气的停留时间短,但可以完全分解,并且排放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较大的行业应合理安排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以使其技术成熟并在确保人与环境的共同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
3.2 变压吸附净化技术
在处理有机废气中,有一种新技术,即变压吸附分离与净化技术。尽管物理方法仍在使用,但它具有循环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技术是将有机废气吸附在固体材料上,然后通过净化设备进行压力处理。通常,该技术需要在室温下进行,并且一定量的有机废气可以被完全分离和净化,并且排放是安全的,吸附材料达到饱和状态后,有机废气在真空中分解,然后进入下一步处理。经本次操作后,吸附材料将恢复其活力并可回收利用,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技术消耗,减少投资,减少过度运输和装卸。目前,等离子体分解技术已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HCFCs和其他废气的处理。分解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对设备的总体规模没有严格要求。
在小型设备中,可以处理大量有害气体,例如氯氟烃。该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在短期内,其中一个子系统的温度为10000℃,这是一种超高温加水分解系统,主要利用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和与水蒸气接触后的分解原理进行分解操作。另一个子系统是快速冷却排气系统,它可以避免二恶英类气体的再合成,而二恶英类气体则可以将高温分解废气快速冷却到80℃以下,系统组成以反应炉为基础,程序复杂,但效果显着。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没有污染。在提高有机废气处理纯度的同时,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没有污染,必须提高自动化的效率。
3.3 膜分离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膜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方法具有独特的化学和有机废气处理特点,受到企业的青睐和应用。膜分离法是利用多种膜材料作为阻隔层,然后分离出满足不同处理要求的混合物。分离出的有机废气是由于膜的渗透率不同,而膜两侧在压力的影响下渗透率不同,处理效果最好,特别是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生物膜技术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工业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外废气处理过程中,生物膜技术的应用大多处于理论实验阶段,但生物膜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气体处理的范围很广。
在有机废气处理的研究过程中,生物膜技术是一个前沿的研究课题。采用生物膜处理技术处理有机废气时,主要原理是在多孔介质表面培养微生物,填料床对污染废气进行生物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产生的微生物,并在孔隙中产生降解反应。微生物可以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和产生降解的目的。它们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中性盐。随着化工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膜分离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气,以确保经济效益。目前,膜分离中的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已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前者精度高,而后者能耗低,操作简单。
4 治理技术的实施策略
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企业所在地城市的监管部门不定期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情况进行抽查,对不合格或严重受影响的企业进行暴露和严厉处罚,或者限制其生产,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新的技术控制措施,产生不同形式的有机废气处理有机废气,避免二次污染,在有机废气处理方面,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并投入资金引进新设备和更换旧仪器,以确保有效的污染控制。第三,随着化工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应定期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成功的治疗案例,提高综合能力,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最合适的工作计划。公司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有机废气的处理,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结语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特别是有机废气的排放,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化工公司应结合自身的生产条件,改进传统的处理方法,选择新技术,并增加人力和物力。投资以确保对有机废气的科学处理,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敏,翁艺斌,陈进富.石油石化行业储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评析[J].当代化工,2020,149(2):388-392.
[2]姚红梅.区块链技术在化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上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20.
[3]张军.高阶技术时代国家治理新趋势与启示[J].国家治理,2020 (3):13-19.
[4] 张伟东,崔恩惠,徐露,等.浅议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9,11(2):90.
[5]崔节虎,杜秀红,王香平,等.基于新工科背景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20 (2).
[6]蔡少卿,陈煜泉,陶佳,等.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净化工程实例[J].广东化工,2019,046(004):124-1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