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

S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7 共787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S语言翻译公司发展策略探究
  【第一章】语言翻译公司业务战略研究绪论
  【2.1】S翻译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2.2 - 2.4】S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3.1 - 3.4】翻译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3.5 - 3.7】翻译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第四章】S翻译公司SWOT分析
  【第五章】S翻译公司服务战略的选择
  【第六章】S翻译公司服务战略的实施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语言翻译公司战略策划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分析。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无处不涉"外",语言服务也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跨国公司是语言服务业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有调查显示,全球 500 强企业里,已经有近 80%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给了社会的第三方专业化公司运作。遵循价值链战略原则,绝大多数核心产品与语言无关的企业都从外部获取非战略性的语言服务,市场投资的增多催生语言服务外包迅速兴起。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成为可能。著名咨询机构 CSA(Common Sense Advisory)公司调查显示,近五年间全球语言服务市场的年均增幅保持两位数以上,约为 12%.

  语言服务业主要涵盖翻译与本地化、语言培训、多语言信息咨询、语言技术工具开发等四大业务领域。

  语言服务与外商投资高度正相关性。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北美、欧洲、亚洲,分列全球语言服务市场份额的前三甲。在中国,21.5%语言服务企业是外资企业,居各类客户群落之首[1].同时,对于亚洲区域,中文、日文和韩文为主要的翻译语种。全球语言服务业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1)市场按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增速相当。

  以 2013 年营收额计算比较,北美以 48.5%占比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语言服务市场,其次是欧洲(43.18%)和亚洲(7.67%)。与此形成明显差距的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区(0.35%)、非洲(0.18%)、大洋洲(0.13%)的语言服务市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按上表 2.2 数据计算,近年各来主要地域市场占比份额保持了相对稳定,说明其他行业因遭受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和欧债危机而出现负增长时,全球语言服务行业所受的影响要比其他行业小的多,并未带来过多的影响。

  (2)企业主体是中小微企业根据全球语言服务业按专职雇员国际通行标准定义企业规模,以 2013 年数据为例,占比统计。

  依据表2.3计算,全球语言服务业中小企业合并占总比例高达98.44%,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比例仅为1.56%.资料又显示,94.53%的企业是私营企业,即使在全球百强的语言服务企业中,私企比例也高达89.3%,显示出私企真正是全球语言服务业的中流砥柱和活力来源。

  (3)行业高度分散,企业间差异巨大王传英依据CSA报告的2012年实际数据,使用国际通行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4计算全球语言服务业百强企业的产业集中和市场竞争强度。最后发现,百强企业的HHI指数为7.53,排名前10的语言服务企业的HHI指数为6.87[29].据此可以总结出两点:

  ①全球语言服务业单一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很弱,行业高度分散,两级分化趋势明显呈现,大规模产业整合有可能出现。

  ②该市场现状属于买方市场,行业内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给定的语言服务价格。

  2008 至 2012年间主要语言的笔译市场价格跌幅高达 41.58%.

  (4)语言服务内容向多角化服务发展。

  随着多角化选择服务内容,商业经营方式正在重构和演变:

  ①企业选择专业化语言服务业务量增加。众多企业开始将主营业务聚焦,竭力打造本企业的核心实力。用从某种主营业务获取 50%以上年营收企业的比例来度量专业化服务程度,2013 年统计结果。大多数语言服务企业仍保持传统笔口译为主营业务。市场缺少能提供本地化服务及包括电话口译、视频口译、影视翻译等新兴翻译业务的企业。

  ②开拓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方兴未艾。语言服务企业在提升本企业服务专业性的同时,少量特定业务的服务附加值相比传统业务高,这使得部分企业转而进入需求日盛的本地化、网站国际化等高附加值业务。同样是 CSA 公司 2013 年研究表明,69.24%的语言服务企业提供网站国际化服务,而开展软件本地化、多媒体本地化服务的企业比例相若,也分别达到65.23%和 61.52%.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语言服务企业选择本地化服务作为业务转型和适应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式。

  2.2.2 国内语言服务行业分析。

  经过近四十年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积累,我国语言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语言服务业的产值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中国的 GDP 年平均增长率。语言服务业价值日益凸显,为我国软件外包、跨境电子商、文化产品贸易等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有数据表明,自 1980 年起的 20 年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总数从 16 家高速放量到了3.7万家,从业企业年增长率达 30.3%,增速惊人。行业的总产值 2011年达 1576亿元人民币,同比 2010年增长 26%.2011年末国内翻译从业人员 64万人,约占专职语言服务从业人员的53.8%,见下图 2.3.预计到 2014 年,行业年产值将超过 2600 亿元人民币,企业数量将突破6 万余家,专职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 200 万人。

  2010 年中国译协的对语言服务企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中翻外"的比例仅占总业务量的 30%,而仅过去一年后,该比例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多,已超过"外翻中",达到 54.4%;超过 90%的受访企业认为,"中翻外"的业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趋势。

  目前,我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正呈现出如下 4点特征:

  (1)学科的发展促使语言服务走向产学研结合之路。

  翻译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驶入系统、专业化道路。自2006年教育部批准首批三所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以来,截止 2013 年底,共有 87 所高校开办翻译本科专业;200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批准设置 MTI 专业硕士学位,首批 15 所高校,截至 2014 年 7 月,获准开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 206 所。一些大学还陆续建立了翻译专业学院和翻译研究机构,设立了翻译学一级学位点培养翻译学博士生。

  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语言服务行业高素质人才供给的一个新亮点。除满足对应用型口笔译翻译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外,部分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也开始尝试培养语言技术和语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2)翻译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初步完备。

  两大翻译类国家级考试影响不断扩大。一是人事部和外专局于 2003 年推出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水平)考试(CATTI)已列入国家人社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涵盖英、法、日、俄、德、西、阿等 7 个语种,最高为资深翻译等四个等级,口笔译两个类别,共 43 种 68 个科目考试。2008 年 MTI 教育要求必须获得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学位与应用能力标准开始规范结合;二是教育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的全国外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NAETI),参考欧美的翻译资格认证标准命题,具有较高国际水准,是面向社会的全国性非学历认证考试。目前设英、日两个语种,分为笔译和口译两大类,各含三个级别,共 6 种考试。

  以上两大翻译国家级考试的社会影响力日盛,报名数快速攀升。2014 年 CATTI 考试报名人数比前一年增长 40%.特别是自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在职报考人员首次超过了在校学生报名数,反映出企业人事部门对该考试适用性的重视。另外,一些地方性官方考试也在本区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如自 1995 年始举办的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十五年间已累计有 70余万人次报考。上述考试为专业的翻译能力和水平的公正评价,规范翻译市场准入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国在全球语言服务行业的影响逐步增强。

  先一步走出去的国内语言服务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业务进入全球市场。众多翻译院系与国外高校和相关机构间确立国际合作关系,如开展师生互换访学或联合开展一些培训项目。中国翻译协会暨 2008年成功举办第 18届世界翻译大会后,2013年 5月又主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语言服务类论坛,国际行业组织也踊跃到中国来举办会议或论坛,众多语言服务企业和机构主动参与,中外行业交流频繁。通过多形式立体化向国内外展示本行业形象,扩大了中国语言服务的国际影响。

  (4)翻译技术创新引发产业变革。

  从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演变到云翻译和敏捷本地化平台,信息和计算语言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快速升级,近年来的语言服务业技术创新,国内可提供全业务语言翻译服务的"语联网"、"译云"等商业云端翻译平台先后在国内推出,带来了语言服务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的革新,同时也对语言服务业提出了响应更快、服务品质更好的要求。

  中国语言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面临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扶持乏力,行业地位相对弱势。行业地位不明导致语言服务业相对其他行业处于弱势地位,语言服务企业难以享受到针对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快速发展不易。

  (2)立法陈旧短缺,行业准入门槛低。语言翻译服务属特定专业化的行业,但现行的法律文件仅国家质监总局颁布的《翻译服务规范 1:笔译》、《翻译服务规范 2:口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等 3 部,对翻译专业职务的文件还是 1986 年制定的,既缺少语言服务企业准入条件,入职要求也远远滞后于市场实际。

  (3)企业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最近两年行业公认的 CSA 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语言服务企业 100 强中,近 4 万家国内企业仅有 3~6 家企业能进入,在排名榜中时起时伏。

  由于整体的行业竞争力较弱,面对国际企业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

  (4)总体技术创新实力欠缺,中低端竞争低水平。中小微企业缺技术、少资金,从事的口笔译服务竞争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中低端市场边际利润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下降,质量下滑,要想在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是奢谈。

  (5)人才需求旺盛,高素质人才供给短缺。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优秀的中文译员紧缺。目前语言服务业的人才供给从数量看众多,但高校和培训机构翻译教育培养方向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特别是中译外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成为现阶段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2.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本节主要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 S 公司所处语言翻译行业进行分析。

  (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就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吸引力来看,我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对潜在进入者吸引力不断增强。专兼职翻译人员、政府下属的翻译服务部门、高校外语教学机构等均可成为行业潜在进入者。

  就进入技术壁垒,在硬件方面,只需要有办公区、电脑和互联网连通;软件方面,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免费资源,即便是价格昂贵的专业翻译软件,也能够从网上免费获取,因此进入壁垒较低,威胁较大。

  就语言服务行业的进入成本来看,开办一家专业翻译公司的资金投入并不高,同时进入翻译行业的中小微翻译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我国语言服务行业进入成本不高,威胁较大。

  从客户的品牌偏好和购买渠道来看,存在一定的进入难度,高端客户新进者难以企及,但中小客户或零散需求者又是新进入者的福音,能够帮助维持翻译公司初创时的生存,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综上,语言服务行业有较强的吸引力,进入的技术壁垒和成本相对并不高,潜在进入者只在客户的品牌偏好和购买渠道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鉴于我国语言服务业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综合来看,语言服务行业潜在进入者对行业内现有企业具有较大的威胁。

  (二)竞争者威胁。

  就国内来看,语言翻译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对外开放程度较早外资密集的东部发达地区省市,京、沪、广、苏等四地合计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强,尤其是京、沪两市企业数量就已过半,达 55.6%.中国翻译行业内翻译企业众多,另外还有各种咨询公司、科技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承揽语言服务业务。国内语言翻译公司(机构)大概分为以下六类:

  国有翻译公司、外资/合资翻译公司、民营翻译公司、无译员的皮包翻译公司、学院性质的翻译机构、新兴翻译公司或团体。

  (1)国有翻译公司:此类公司开办时间较早,现存的多为原公办事业单位转改制而来,资产实力雄厚,人员业务素质高,业务领域经长期发展比较聚焦。以与 S 公司同处一地的江苏省工程技术翻译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改革开放初期成立,是国内创建最早的大型专业工程翻译机构,2005 年依规由公办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国有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长期以来从事各类工程技术资料的中外文互译,为全国的 400 多个大中型引进工程提供过口笔译服务,工程技术资料翻译经验的专业人才富集,能承接 10 多个语种的翻译业务,涉及国民经济一、二行业类工程专业领域,可提供笔译、口译以及译文编排和印刷全套服务。营收规模进入 2013 年中国翻译十强,是 S 公司的同区域内最主要竞争对手。类似公司还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外资/合资翻译公司:此类翻译公司目前主要集中在京、沪两地,"四高"特征明显,即拥有高规格办公场地,专职翻译人员高薪聘请,经营成本较高,决定其只能是以高端客户为主,承揽高附加值利润业务为主。他们在翻译市场所拥有的虽份额有限,但是服务专业性较强,能为客户提供翻译周边业务整体解决方案。以美国 Lionbridge 公司为例,它是位列全球前三的语言服务公司,专营本地化业务。他在北京的公司有员工 500-600 人,北京公司专门负责简体中文的本地化业务,客户不乏微软、沃尔沃、杜邦等全球知名企业,因为专业性强、翻译水平高、服务内容广而攫取了市场的高利润的订单。然而,像 S 公司这样,原先充当这类外资翻译公司的转包供应商的翻译公司,质量稳定、价格有优势,通过伴生而逐步成长,并对这些全球化大公司的市场形成一定威胁。

  (3)民营翻译公司:大型公司的多在 90 年代前后成立,服务能力较强,业务范围也比较广泛,业务发展迅速,拥有高素质的翻译和专业人才,重视适应和投入技术创新。

  ①以行业领军企业如武汉传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比,该公司是行业排名亚洲第七位、世界第三十七位的国内领先的语言服务企业。首创了"语联网"和"一网多港"落地的服务新型服务模式,是国内仅有的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新型多语信息处理企业。现有员工总数近 900 人,管理译员约 30000 人,服务范围涉及 50 多个专业领域。传神公司在营销、成本管控、翻译质量管控等方面市场表现较突出。

  ②对比从区域快速发展为全国性公司的典范成都语言桥翻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始创于 2000 年初,用短短 6 年时间,在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最知名服务品牌的企业。是一家有 8 个区域的国内子公司,2 家海外分公司,300 多个专职雇员的语言的专业翻译服务集团。服务对象以政府部门、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为主。服务范围包括口译,笔译业务,本地化,国际化咨询和全面语言解决方案。语言桥翻译具有十余种语种的多语言处理能力优势,2013年排名中国翻译行业 10强之末。

  ③小型民营公司多遍及在成都、上海、北京等地。它们会认准自身强项加以发展,比如多语种、小语种翻译,或专做市场类翻译,或专做技术文献翻译,也可以在市场上寻得一席之地,获得稳定的客户。

  (4)皮包翻译公司:仅有个承揽翻译业务的人员,手中握有一些兼职翻译的资源,这类公司实际上无专职翻译,多利用兼职人员,更没有相关的质量管控体系,翻译质量无法控制,而且兼职译员也非常不稳定,因此其翻译产品的质量低劣,往往不能满足客户高品质要求,但是,它们的价格往往远低于市场价格,对于一些对价格导向型的客户,这类翻译公司也有其存在的市场。

  (5)学院性质的翻译机构:其成员大多数由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教师组成,其翻译专业性能力较强,翻译质量也比较高,这些翻译组织凭借译者个人学术上的影响力多承接学术性质的翻译项目或对口专业技术应用领域的翻译项目,但其翻译速度较慢、效率较低,难以承揽批量或大型翻译项目。在时效上的竞争能力一般,承揽急件项目较易受到新兴翻译公司的冲击。

  (6)新兴翻译公司:主要为刚毕业的外语类或翻译专业硕士、博士自主创业,合理的价格和翻译品质使得他们成为翻译市场的后起之秀;他们技术能力较强,具备互联网思维,对现代化的翻译工具掌握地比较全面,比如一些互联网上的字幕组、一些通过社交网络结合的翻译团队,它们反应快,质量好。但这类公司或创业团体缺乏企业稳定性,大型和长期翻译项目一般不会选择其作为承接单位。

  (三)替代产品的压力。

  与其他有形产品生产不同,翻译产品主要是译本质量上的差别,并无明显的替代品。对于一般客户,较低的翻译质量也能满足其需求,这样就不用花高价钱购买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质量至上的意识将会回归。总的来看,语言服务行业的替代品威胁主要体现在翻译服务的质量方面。

  (四)供方议价能力。

  语言服务行业的供方可分为翻译人员和翻译软件供应商。在市场中一般将翻译人员分为五个等级:资深翻译、口译/笔译一、二、三级翻译;初级翻译。在这五级翻译人员中,级别越高的翻译市场供应量越少。译员翻译水平较高的议价能力强。他们对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影响视公司的业务导向而定:如果公司追求高端质量就必须付出更高成本;如果只满足于项目的完成,成本低,但收入也不会高,不利于快速发展壮大。

  除此之外,计算机系统运行及专业翻译工具类正版软件虽然价格高昂,对 S 公司一类的正规翻译公司因可能面临使用盗版导致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风险较大,宁愿花钱采用正版,供应商掌握定价权;中小微翻译公司因无力或不愿支付软件使用费用,使用免费可得的破解版本翻译软件,排除法律因素外,翻译软件供应商对其议价能力一般。

  (五)买方议价能力。

  传统的文化交流需要的语言转换虽有庞大的翻译需求,但因客户分散且需求临时性强,市场定价也比较透明,买方议价能力较弱。大型工程公司翻译业务需求稳定,如国家核电,国家电网,中国铁路集团,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为专利标准,如华为,中兴,腾讯等,由于其翻译业务量大、需求稳定,因此往往买方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有些中小型翻译公司业务基本靠依赖一二家客户就可以维持生存。因此这一部分企业类型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

  对于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业务而言,由于目前翻译市场上的翻译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因此,这类业务的客户讨价还价能力较低。提供高端翻译服务的公司因为不可替代性服务能力,可以手握一定的定价权,这些企业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弱。

  2.3 S 公司的 EFE 矩阵

  根据以上对公司外部环境的分析,S 公司董事长召集了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业务骨干,关键员工)和本人所在的公司战略规划办公室成员,对外部环境关键因素筛选出 14项,并对关键影响因素按照 0~0.1 之间赋予权重进行集体讨论,形成 S 公司 EFE 矩阵表。

  经计算,S 公司外部环境因素评价 EFE 矩阵加权评分 3.15,高于 2.5 分均分,说明外部环境有利于公司发展。
 

  2.4 本章小结

  通过 S 公司外部因素分析,运用 PEST 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建立了公司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关键因素 EFE 矩阵,结论很明确:外部环境有利于公司发展。从外部向国内看,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是语言服务业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从国内走出国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都为语言服务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语言翻译服务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服务贸易领域,也将成为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成为可能,同时,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对翻译能力和组织模式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语言服务行业对潜在进入者吸引力不断增强,企业间竞争在加剧,从业人员大量涌入,但优秀的译员很紧缺。S 公司在翻译服务行业起步不晚,要充分利用机会,合理规避威胁,积极应对挑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