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以肥胖症为例探讨分析针灸推拿在养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67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研究, 给予其针灸联合推拿法进行治疗, 其中针灸3次/周, 连续治疗8周;推拿2次/周, 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查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 显效25例, 有效3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患者饮食异常、疲乏无力、月经不调、浮肿、大小便异常、腰膝酸软等症状与体征均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胸围、腹围、脂肪百分率及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所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灸推拿治疗治疗肥胖症效果显着,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随着体质量的减轻也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中医; 针灸; 推拿; 肥胖症; 养生;
中医针灸推拿方法在美容、减肥、亚健康状态调整以及流感、艾滋病等疾病预防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用于现代人的养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研究主要是以肥胖症为例对中医针灸推拿在养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从而为针灸推拿的推广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7例单纯性肥胖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肥胖病, 年龄22~58岁, 平均 (38.3±9.1) 岁;病程3~28年, 平均 (16.2±5.6) 年;其中62例 (92.5%) 为中度肥胖者。67例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饮食异常、疲乏无力、浮肿、大小便异常、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及体征。排除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67例患者均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其中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为:1) 取穴:基本穴位为水分、大横、上中下脘、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带脉, 针法为平补平泻法, 对虚湿盛者加阴陵泉、太白、丰隆穴, 以补法为主要针法;对胃腑实热型者加支沟、内庭、曲池及腹结穴, 针法为泻法;对肝郁气滞型者加取太冲及肝俞穴, 针法为泻法;对脾肾阳虚型者加取肾俞、脾俞及太溪穴, 针法为补法。2) 患者取仰卧位, 对取得的穴位进行常规局部消毒, 取0.25~0.45 mm直径的毫针施以中度刺激, 注意快速进针, 得气后根据病情进行补泻法治疗, 结束后将G6805电针治疗仪连接在针柄上, 给予持续波针刺, 留针时间为0.5 h, 强度为患者可耐受。每周治疗3次, 连续治疗8周。推拿治疗的具体方法为:1) 捏脊:患者行俯卧位, 尽量放松背部肌肉, 操作者站于患者侧方, 将上手拇指置于患者脊柱两侧的皮肤, 十指共同用力轻轻捏其皮肤, 双手交替由上至下 (自骶骨部起沿脊柱向上直至颈部) 对皮下脂肪进行揉捏, 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每天进行5次, 每周治疗3次, 连续治疗8周;2) 摩腹:患者掌心紧贴腹部, 双掌重叠, 沿脐周顺时针 (5 min) 和逆时针 (5 min) 交替对腹部进行按摩, 注意用力均匀, 手法轻柔, 直至腹部有渗透至肌层的微微发热感。每天进行2次, 连续进行8周[1-2]。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体质量、腹围、胸围、脂肪百分率及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治疗后体质量降低≥5 kg, 脂肪百分率降低≥5%为显效;3kg≤体质量降低<5 kg, 脂肪百分率降低, 相关症状及体征好转为有效;治疗后体质量及脂肪百分率均未下降, 相关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均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 体质量等计量资料采用 (±s) 描述, 治疗前后比较均行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67例患者治疗8周后显效25例, 有效3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患者的饮食异常、疲乏无力、月经不调、浮肿、大小便异常、腰膝酸软等症状与体征均好转, 其中饮食异常由治疗前的61例减少至6例, 好转率为90.2%;疲乏无力由65例减少至5例, 好转率为92.3%;浮肿由40例减少至15例, 好转率为62.5%;大小便异常由56例减少至16例, 好转率为71.4%;腰膝酸软由32例减少至12例, 好转率为62.5%;月经不调则由38例减少至5例, 好转率为86.8%。
2.2 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胸围、腹围、脂肪百分率及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所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 (表1) 。
3 讨论
针灸推拿都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保健养生和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是针法和炙法的合成, 是通过针刺和点燃艾条等方法对身体不同穴位进行刺激, 以达到补益正气、攻泄邪气, 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推拿又称“按摩”, 是将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 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养生的目的[4]。自古以来, 许多医学专着中都有针炙按摩养生、防病和保健的记载。而在现代, 针炙推拿同样应用于养生中的多个领域, 包括面部美容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头面部疾病、神经衰弱、上肢疾病等的防治。针炙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等系统, 进而改善人体机能状态, 起到养生保健和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5]。推拿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其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以及修复身体损伤等方面, 其通过与患者皮肤的摩擦可适度升高表皮温度, 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 有利于消除水肿, 同时还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 推拿还具有止痛和稳定情绪的作用[6]。总之, 针炙推拿具有多种功效。本研究则以肥胖症为例探讨针炙推拿在养生中的应用及效果, 结果显示:针炙推拿治疗肥胖症的总体有效率为为92.5%, 治疗后患者的饮食异常、疲乏无力、月经不调、浮肿、大小便异常、腰膝酸软等症状与体征均好转, 体质量、胸围、腹围、脂肪百分率及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所降低。提示针炙推拿减肥效果显着。
综上所述, 针灸推拿治疗治疗肥胖症效果显着,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随着体质量的减轻也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陈顺锦.浅谈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48) :139-140.
[2]胡伟峰, 王子岳, 肖显俊, 等.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 (3) :180-181.
[3]周慧, 蒲娟, 贾永龙, 等.全身调理结合局部消脂推拿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 (16) :24-25.
[4]张衡生, 周国平, 李林虹.针灸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 (3) :132-134.
[5]郝晓慧, 张建斌, 刘海蓉, 等.从督脉探讨扶阳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 2013, 33 (12) :1198-1201.
[6]房纬, 王金贵, 孙庆, 等.腹部推拿为主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3, 54 (2) :130-133.
穴位按摩以中医经络腧穴学为基础,一般用多种手法在人体腧穴或体表一定部位按摩,达到诱导人体的经络之气,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宁心安神、祛邪扶正的目的。西医把浆细胞性乳腺炎叫做导管扩张症、闭塞性乳腺炎;中医将其称为粉刺性乳痈。...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临床多采用抗凝、调脂、溶栓、营养神经等对症措施治疗该病,大大降低了脑梗塞的死亡率,但存活的患者往往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创伤性的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损伤,国外多次的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本病发病率居创伤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1%[1].中医自古以来对本病也有着高度的重视,如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2]中曾提到:凡金疮,伤天囟、眉角脑户、...
0引言国中医中属于诸阳之会,是足厥阴肝经、手/足三阳经的主要分布部位。若内伤肝肾、外感邪气,易导致气虚血瘀、经络不通,最终诱发一系列头痛症状,给患者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构成不利影响[1].早期有效的临床施治,对于解除患者的头痛困扰具有重要意义。本...
阿曼苏丹国(以下简称阿曼)是海湾六国之一,君主制国家。虽与其他五国都是伊斯兰教国家,但其对外来文化包容性更强,20年前已与我国公立医疗单位进行了合作。中医药在阿曼的认知度较高,针灸治疗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口碑。笔者所在医疗队自2009年与阿曼公立医疗系...
偏头痛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性、多为偏侧的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全球,人约有3.3%-32.6%的女性和o.7%一16.1%的男性患有偏头痛疾...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便秘程度CCS评分与本组疗前相比皆明显减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且疗后观察组患者CCS评分减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PD)病因病机古人历代均有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对PD病因病机的认知基本源于《内经》,《医宗己任编战振》:大抵气血俱虚,不能养荣筋骨,故为之振摇不能主持也;《医宗必...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常见的胃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等。产生胃病的因素较多,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化学物质引起胃炎,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刺激性物质的过度食用也会产生胃...
中枢协调障碍(ZKS)最早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多用于1周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诊为脑瘫,而将来又有可能成为脑瘫的危险儿,实际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