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输治骨髓"出自《灵枢·寒热病》,意为针刺经脉上的穴位治疗髓病.中医理论认为,骨与骨髓皆由肾精所生所主,与五脏之"肾"有很大联系.肾主骨,通于冬气,冬季感受痹邪,容易患骨痹.
因此,我们可以将骨痹纳入髓病的范畴.运用"经输治骨髓"理论指导临床针刺治疗骨痹,疗效显着.
1 "经输治骨髓",何为经输?
《灵枢·寒热病》云":经输治骨髓五脏."张介宾《类经》注解曰:"此言经输者,总言经穴也."张认为"经输"即"经穴".但现代医家对此有不同看法,如赵京生、史欣德在《四时针刺与五输穴》中便阐述了"经输主要是指五输穴"这一观点.不论"经输"是否为特定穴,从大范围来讲都是指人体腧穴.
2 骨 痹
2.1 何为骨痹?
关于骨痹的定义,古人说法不一.
(1)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风寒湿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2)指肾痹.《圣济总录·肾痹》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是为肾痹.其证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秦景明在《症因脉治·肾痹》中指出":肾痹之症,即骨痹也.善胀,腰痛,遗精,小便时时变色,足挛不能伸,骨痿不能起,此肾痹之症也."都将肾痹视为骨痹加重的发展,因此可将骨痹看作是肾痹初期或中期的发展阶段.
(3)指寒痹、痛痹.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说:"骨痹者,即寒痹痛痹也.其证痛苦攻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寒痹痛痹的疼痛症状都很剧烈,容易演变为肢挛筋缩、肢节废用的骨痹.
综上,无论骨痹如何定义,都属于痹症范畴,其症状不外乎肢体关节及筋骨肌肉的酸痛、麻木、重着,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肩胛肋骨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等疾病都属于骨痹范畴.
2.2 骨痹与髓病的关系:《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马莳注:"盖肾主冬,亦主骨,肾气衰则三气入骨,故名曰骨痹."[5]
由此得出外邪入侵是骨痹发病的外在条件.中医理论认为,骨与骨髓皆由肾精所生所主,与五脏之"肾"有很大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素问·痿论》曰":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提供的营养.若肾精不足,骨髓化生无源,不仅不能营养骨骼,还会导致身体虚弱.体虚之人,腠理空虚,加之风寒湿三气杂然而至,若不能及时驱散,日久则病入于骨,发为骨痹.因此肾气不足是造成骨痹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与内在条件相合,即成骨痹.综上,骨痹属于髓病范畴.
3 各类针刺方法治疗骨痹的临床疗效
3.1 短刺、输刺法:短刺、输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短刺是指慢慢进针,稍微摇动针身使其深入,在近骨处上下轻捻针身.输刺指针直进直出,深刺至骨骼.两者都是深刺靠近骨骼,通于肾气,治疗骨痹等痹证.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风寒湿等外邪客于体虚之人所致的各类筋骨疼痛.
严书荣,宋良珠[6]报道 64 例肩胛、助骨综合征患者,经过短刺、输刺法的治疗,痊愈 46 例,有效率为 95.3%.熊继发[7]报道 1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输刺疗法 3 个疗程之后,有效率为98%.吴世忠[8]报告短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0 例,治愈 38 例,显效 28 例,有效 10 例,总有效率达 95%.涂新生[9]报道 102 位骨痹患者,采取短刺针法,选用大杼、肾俞、关元、阿是穴等穴位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随访一年,痊愈 89 例,总有效率达 98%.顾钧青[10]报道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输刺颈夹脊穴治疗,输刺组有效率为93.3%.以上报道充分证明短刺、输刺在治疗骨痹疾病中具有显着疗效.
3.2 火针疗法:火针疗法是用火将一种用特殊材质制成的针具烧红迅速刺入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其治疗痹症的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记载:"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胡秋生在《火针治疗骨痹机理探讨》一文中结合骨痹的病因病机,总结出火针治疗骨痹的机制主要为以下三大方面:大的刺激量对人体感痛系统的调整;热效应对血液循环与局部新陈代谢的改善;灼伤产生的局部组织性质变化对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和对炎性物质的消除.
顾群[12]报道火针治疗 100 例痹症,其中包括骨痹 65 例,最终有效率为 98%.萧俊斌在《火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中以实验的形式得出结论:火针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以上报道充分证明火针疗法在治疗骨痹疾病中具有显着疗效.
4 讨 论
骨痹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客于体虚之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筋骨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治疗不及时,病邪可由浅入深,通过经络入筋骨,最终导致无法根治的顽痹.中医学对于骨痹的治疗多采用毫针针刺,简便易行,对患者针刺痛苦小.通过针刺,达到和调气血,恢复正气,平衡阴阳的功效.而"经输治骨髓"作为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综上所述,采用辨证针刺治疗骨痹,疗效明显,且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京生,史欣德.四时针刺与五输穴[J].中国针灸,2009(10):835-839.
[2]赵佶,郑金生,汪惟刚,等.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秦景明.症因脉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张璐.张氏医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修订本)[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6]严书荣,宋良珠.短刺、输刺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 64 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9).
[7]熊继发.输刺针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66-167.
[8]吴世忠.短刺热补法与定位侧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0 例[J].四川中医,2011,29(12):108-109.
[9]涂新生.短刺治疗骨痹 102 例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3):203-204.
[10]顾钧青.输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82-383.
[11] 胡秋生. 火针治疗骨痹机理探讨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18-19.
[12]任连芳,顾群.火针治疗痹症 100 例[J].光明中医,2008,23(6):751.
[13]萧俊斌.火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肩胛肋骨综合征是指肩胛胸壁关节由于活动不协调而导致的一种脊柱、胸廓与肩胛骨之间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患。本病与肩关节活动频繁有关,患者常感觉到脊柱与肩胛骨之间酸胀疼痛,医者检查时常能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的肌肉附近区寻及明显压痛点。而且该病...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面瘫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症,它主要是第三腰椎横突处的肌肉、筋膜的慢性劳损。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针灸方法治疗50例病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0例病人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长10余年,最短3d。病...
产后尿潴留多发生在顺产之后,以产后小便点滴不出,腹胀腹痛为主症,属中医癃闭范畴。笔者采用针刺点按配合诱导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患者,年龄在22-35岁之间,发病最长6天,...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退化性关节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患者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KOA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后循环缺血(PCI)每年有10%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或急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死亡率高达80%以上,源于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缺血性机能障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为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前庭功能受损而出现的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过往有更年期综合征之称,研究发现该病的产生与中枢的神经递质紊乱关系密切[1-2].西医治疗一般将雌激素替代疗法(hHRT)作为首选方法来延缓卵巢衰老,进而达到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3].但近年来关于替代疗法多种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4-6],...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疾病,病毒在多因素诱发刺激的作用下侵犯神经节,致使其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留有后遗症,即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明显反应,切实减少西药对于身体的危害,易于操作,为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幸存者约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子午流注针法是基于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以天干、地支的变化规律来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