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艰涩难下的病症。现代西医更有人提出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并且把便秘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器质性便秘主要由肠管器质性病变引起,而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就目前的研究与体质、生活压力等多种原因有关。
1 便秘的历史沿革
尽管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对便秘的成因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人类追寻便秘病因病机的脚步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古籍都对便秘做了相关描述,《内经》中认为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积热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竭,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汉张仲景着作《伤寒论》398条正文中涉及便秘的条文共计78条,约占整个条文数的20%,书中对便秘的表述主要有:阳结、阴结、脾约、大便难、不大便、燥屎等。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则强调饮食劳逸与便秘的关系,并且认为便秘不可妄用泻药,如《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谓:“若饥饱失节,劳逸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清代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提出了瘀血便秘一说,进一步丰富了便秘的病因病机。
为进一步完善中医在治疗便秘中的优势,现代许多医家也提出不少观点。比如董建华认为便秘成因复杂,胃肠燥热、津液耗伤、情志失调、气机郁滞、劳倦内伤、年老体弱、气血不足都可以导致大肠功能失常,涉及到脾、肺、肝、肾等多个脏腑。而辨证治疗便秘更应该根据便秘的成因审因论治,或益胃生津,或滋补肾阴,或温养肾阳,或宣肺降气,或健脾助运,或疏肝理气,或补气养血等。而孟澍江在治疗便秘时更注重从脏腑论治,常于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疏理肺、脾、肝三脏之气机。朱进忠治疗便秘提倡要辨证取效,不过分拘泥于某一脏或某一腑。
2 古人对针灸治疗便秘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记载针灸治疗便秘也较多,这些穴位主要集中在膀胱经、肾经、胃经、任脉、肝经、脾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督脉上。其中以膀胱经、肾经的穴位最为多见。包括承山、膀胱俞、承扶、承筋、中髎、大肠俞、胞肓、石关、太溪、涌泉、大钟等都是古人治疗大小便问题的常用穴位。以下只列举其中几例。
“大便难, 胀,承山主之。”——《针灸甲乙经》“膀胱俞,主腹满,大便难。”——《针灸大成》“承扶,主大便难”——《针灸大成》“治大小便不利。穴白环俞、承扶、大肠俞。”——《普济方·针灸》“少 腹 满 坚,癃 闭 下 重,不 得 小 便,胞 肓 主之。”——《针灸甲乙经》“石关,主大便闭,寒气结,心坚满。”——《千金方》
3 取穴经验及常用针灸教材治疗便秘的取穴《针灸学》
梁繁荣、赵吉平主编,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热秘配曲池、内庭;气秘配太冲、中脘;冷秘配关元、神阙;虚秘配足三里、脾俞、气海。
《针灸治疗学》杨长森主编,热秘选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气秘选中脘、气海、行间、阳陵泉;虚秘选脾俞、胃俞、关元、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冷秘选气海、照海、石关、关元俞、肾俞。
《针灸学》杨甲三主编,热秘选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气秘选中脘、气海、行间、阳陵泉;虚秘选脾俞、胃俞、关元、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冷秘选气海、照海、石关、关元俞、肾俞。
《针灸学》孙国杰主编,实证主穴:天枢、支沟、曲池、内庭,气滞配太冲;虚证主穴:天枢、支沟、大肠俞、上巨虚,气血虚弱配足三里;阴寒胜配灸神阙。
《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主穴:天枢、水道、支沟、归来、丰隆,热秘配合谷、内庭,气秘配太冲、中脘。现代《针灸学》教材治疗便秘的取穴大同小异。
辨证分型也大多分四型,热秘、气秘、虚秘、冷秘。针对各证型的取穴也大致相似。热秘大多选取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内庭以通腑泄热;气秘多选取中脘、气海、行间、阳陵泉、太冲以降气通便;治疗虚秘多选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关元为主,以益气通络通便;冷秘针刺气海、照海、石关、关元俞、肾俞以温补肾阳。除此之外,天枢为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俞同取为俞募配穴法。支沟与照海还可配合使用,支沟为三焦经经穴,能宣通三焦气机,通畅肠腹;照海为肾经经穴,可滋润肠腹,两穴相配,通润相济,是治疗便秘的奇穴。
4 耳穴等方法治疗便秘
除了针刺治疗便秘,后世医家也不断尝试耳穴压贴方法治疗便秘。李季等耳穴丸加穴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67例,取穴:交感、直肠、大肠、肝、脾、皮质下、内分泌、三焦。67例经一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3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杨国晶等穴位注射并合并耳豆压穴法治疗老年性习惯性便秘30例,取穴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脾俞、天枢、三阴交,取注射器向以上每个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1∶1配)4mL,耳穴:内分泌、胃、大肠、肝、交感,于治疗3次后观察排便情况。于治疗48h后排便16例(53.4%),于治疗第四天排便13例(43.3%),于治疗第6天排便1例(3.3%)。半年后随访22例,有效17例(77.3%),大便基本正常。
5 小 结
翻开古籍,我们发现古人对于针灸治疗便秘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积累了诸多的经验,后世医家也不断为之创新发展。针灸治疗疾病相对于西药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而对于传统的中医中药又有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等优势,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发展针灸治疗便秘这一课题,让这一临床课题更多的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王冰订补.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317,363.
[2] 马继征,李强,刘绍能.《伤寒杂病论》对便秘的认识及辨治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0,29(2):109.
[3] 李杲.兰室秘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80.
[4]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71,214.
[5] 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30,234.
[6] 朱橚.普济方·针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453.
[7]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7.
[8] 梁繁荣,赵吉平.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7.
经输治骨髓出自《灵枢寒热...
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症。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等病症。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指出腰腿痛与肾虚、风邪入侵有着密切的关系。腰腿痛的病因很多,大多...
肩胛肋骨综合征是指肩胛胸壁关节由于活动不协调而导致的一种脊柱、胸廓与肩胛骨之间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患。本病与肩关节活动频繁有关,患者常感觉到脊柱与肩胛骨之间酸胀疼痛,医者检查时常能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的肌肉附近区寻及明显压痛点。而且该病...
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指腰腿部肌肉、肌筋膜、韧带的损伤,炎症、增生、慢性劳损等病变.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目前,对腰腿疼的治疗仍旧以采用非手术疗法为主.本文对针灸配合...
失眠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临床症状。失眠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以及心理负担,但若滥用药物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方面的其他损伤,因此应选用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失眠[1]。本文通过研究针灸联合乌...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与下肢远端精神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很大关联,患者常常伴有足部感染。本研究主要讨论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糖尿病足的患者160...
腰痛是指腰部的疼痛,可见于一侧或两侧,呈酸痛、胀痛或刺痛。《黄帝内经》对腰痛进行了系统论述,以经络理论为核心指导,并根据其疼痛的部位、影响的范围、临床证候特点等将腰痛分为不同的类型,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针刺方法。现将《黄帝内经》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腰痛...
穴位按摩以中医经络腧穴学为基础,一般用多种手法在人体腧穴或体表一定部位按摩,达到诱导人体的经络之气,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宁心安神、祛邪扶正的目的。西医把浆细胞性乳腺炎叫做导管扩张症、闭塞性乳腺炎;中医将其称为粉刺性乳痈。...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临床多采用抗凝、调脂、溶栓、营养神经等对症措施治疗该病,大大降低了脑梗塞的死亡率,但存活的患者往往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0引言眩晕[1]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空间位向觉的自我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性摆动、直线运动、倾斜、升降或头重脚轻等不稳感觉。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短暂脑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