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炎也称颞状关节炎,是口腔颌面系统中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创伤、长期劳损、骨与软骨疾患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疼痛、张口受限、下颌关节处发紧等,且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我院对部分患者采用了针刺下关穴治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颞下颌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3±2.1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验组
该组给予针刺下关穴治疗法:让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暴露患处,常规消毒。用35号1.5寸毫针于患侧下关穴处快速刺入,深度约为1.2~1.5寸,得气后捻转180°~360°,捻转次数为6次,持续时间1min以上,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颞颌区与耳前部,最好是产生走窜的针感。留针时间约为30min,期间行针1次,起针时叮嘱患者长呼气,然后慢慢将针拔出,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向针穴两侧扒开片刻。1次/d,3次为一疗程。
1.2.2参照组
该组给予按摩法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手掌部自上而下直线摩动病人颞下颌疼痛处,直至出现温热感,约持续3min;然后用拇指指端以适当压力附在颞下颌关节痛点处,进行轻柔环转活动,约持续5min;接着用拇指点按下关穴、阿是穴、颊车穴,用力程度为至环转有酸、胀、麻、热等感觉准,每穴操作时间约为3min;最后,手掌面着力,附在颞下颌疼痛处,并以腕部、前臂作环形抚摩活动,约持续3min。
疗程与试验组相同。
1.3疗效评定
治愈:症状消失,颞下颌关节疼痛消失,张口度恢复正常,局部未见压痛,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开口度趋于正常,张大口或者颞下颌关节活动频繁时不适;有效:症状与体征有改善,但未全部消失;无效: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明显改善,甚至加重[1]。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的病情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颞下颌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的如单侧咀嚼习惯、牙齿不正、两侧关节炎发育不对称等,损伤关节结构,进而导致关节软骨受损,关节盘移出或是脱位,发展为颞下颌关节炎。中医学认为,颞下颌关节炎为“痹症”范畴,主要是由经筋劳损,或者是风寒湿邪阻滞而引起下颌关节周围气血不通,脉络受阻,筋膜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所致。现代医学则发现,针刺能够促进脑内阿片肽的释放,提高痛阈或耐痛阈,并产生对疼痛的暂时缓冲。同时,还可对面神经颧眶支、下颌神经、耳颞神经分支的功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其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采用的是针刺下关穴的治疗方法,参照组给予的是按摩法。从表1中可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70.00%,两者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这说明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确实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其疼痛感的减轻,疗效显着。曾有文献[2]报道,对于颞下颌关节炎,采用针刺下关穴的治疗方法,其总有效率可高达93.24%,本文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也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综合来看,治疗颞下颌关节炎,针刺下关穴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按摩法。
由上述可知,颞下颌关节炎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危害性较大,必须尽早治疗。采用针刺下关穴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并显着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疗效确切,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娟.针刺、颞下颌关节运动联合激光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炎对照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05):87-89.
[2]许广里,顾灵溪,吕红艳.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03):497.
经输治骨髓出自《灵枢寒热...
肩胛肋骨综合征是指肩胛胸壁关节由于活动不协调而导致的一种脊柱、胸廓与肩胛骨之间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患。本病与肩关节活动频繁有关,患者常感觉到脊柱与肩胛骨之间酸胀疼痛,医者检查时常能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的肌肉附近区寻及明显压痛点。而且该病...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面瘫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
产后尿潴留多发生在顺产之后,以产后小便点滴不出,腹胀腹痛为主症,属中医癃闭范畴。笔者采用针刺点按配合诱导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患者,年龄在22-35岁之间,发病最长6天,...
后循环缺血(PCI)每年有10%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或急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死亡率高达80%以上,源于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缺血性机能障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为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前庭功能受损而出现的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过往有更年期综合征之称,研究发现该病的产生与中枢的神经递质紊乱关系密切[1-2].西医治疗一般将雌激素替代疗法(hHRT)作为首选方法来延缓卵巢衰老,进而达到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3].但近年来关于替代疗法多种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4-6],...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疾病,病毒在多因素诱发刺激的作用下侵犯神经节,致使其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留有后遗症,即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明显反应,切实减少西药对于身体的危害,易于操作,为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幸存者约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子午流注针法是基于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以天干、地支的变化规律来推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然发作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发作持续数分钟,大多在30min内完全恢复,如超过2h以上则会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