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探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3 共4314字
  (一)构建“师生-校校-校企-校政”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方面,学院通过协同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在培养创新型商科精英人才的探索和实践上成效显着。具体来说,学院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通过师生协同,构建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二是通过校校协同,构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三是通过校企协同,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平台;四是通过校政协同,构建开放的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多年来,学院结合商科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与其他院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校企文化交流、移动课堂基地、实验课题设计、专业技术培训共建等协同合作,探索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培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学院还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教学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协同,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出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商科人才。
  
  (二)构筑学生全面发展的“四重导师”制度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全员性方面,学院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了“班主任、企业家辅导员、新生导师、学业导师”四位一体的“四重导师”制度。在育人过程中,班主任侧重关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此外,学院还聘请了 119 位管理经验丰富、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作为辅导员,通过 1 个企业家辅导员对接一个班级的“1+1 模式”以及担任创业导师等形式,使学生的培养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为每一位新入学的大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业指导方面,学院挑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担任高年级学生的学业导师,引导他们尽早参与科研实践,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三)建设以实战能力为基础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
  
  学院建有 12 个专业教学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积极开展管理案例研究和科研服务,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目前已经建成省级实践教学平台。2011 年,学院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成功获批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开放性、全方位学习的网络环境和实境、实验与实战训练平台。在提供完备的科研条件的同时,学院还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营销方案设计大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大赛等学科性、社会性创新大赛,在实战性、竞争性环境中切实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学院组织开展了教学案例研究和开发工作。学院借鉴工商管理硕士的案例教学与案例开发经验,先后邀请国内外案例教学名家到学院为教师进行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指导,同时建立了中小企业案例库,为学生广泛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同时,学院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本科教学的新型本科教育模式。学院重视教师科研水平提升对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促进功能,鼓励科研教师积极为本科生上课,并将研究前沿引入本科教学中,通过科研反哺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近 3 年,学院教师取得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在内的 49 项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研究项目,获得了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 7 项,建成了包括 2 个省级研究基地在内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并通过基地的产学研合作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立国际化和开放性的合作培养机制
  
  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合作培养模式。2012 年,经教育部批准,商学院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教师互访交流、学生短期游学等形式,探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经济管理人才新路径。目前,学院拥有海内外校友 14358 名,成立了由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基金会、校友会,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利奥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奖助学 ( 教 ) 金。
  
  总体来说,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中获得了一定成就。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能力,引导教师和学生相互匹配、协同发展,借助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力量,不断提升学生在科研和实践领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典型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有“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和“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与地方政府共建 4 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每年组织国际国内学术报告会 50 余场,并编辑出版《江南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品牌。当然,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即学院能够不断地对现有的管理、培养方式进行改革,获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有效评估和建议,调整不合理的政策,并把学生自身的需求考虑在内,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这些都是学院和其他人才培养管理者今后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 锦 涛 十 八 大 报 告(全 文)[EB/OL].(2012-11-20)[2016-01-08].
  [2]PETER  MACCHINA.  Accessing  educationalmeasurement tool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3(3):53-67.
  [3] 陈丽薇,吴敏红 . 高等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上)[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6(9):19-21.
  [4] 崔玉平,崔达美 . 论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的适用性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5-9.
  [5] 刘凡丰 . 反思美国高校全面质量管理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146-15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返回: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