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红叶杨和竹柳抵御冻害的能力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8 共727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在试验材料受到低温胁迫过程中,其细胞膜体系首先受到破坏,导致其出现细胞膜透性增大、电解质渗出率增加。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在受到相同低温伤害时,受损伤程度较小,其电导率小于抗寒性弱的品种。通过分析各试验材料在胁迫温度下的电导率,并结合 Logistic 方程,最终确定了红叶杨和竹柳的枝条以及根系的半致死温度:其中红叶杨枝条以及根系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46℃和-6.24℃,竹柳枝条以及根系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5.83℃和-10.07℃。对红叶杨和竹柳的一年生枝条用恢复生长法验证与结果基本一致。

  (2)与对照组相比,经低温胁迫后的试验材料中 MDA 的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竹柳枝条在低温条件下 MDA 含量最低且增加幅度最小,其次为红叶杨枝条,竹柳根系和红叶杨根系。抗寒性较弱的试验材料其 MDA 含量大于抗寒性较强的试验材料。

  (3)在人工低温胁迫过程中,所有试验材料的 SOD 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红叶杨枝条以及根系从初始阶段到-15℃时 SOD 酶活性逐渐上升,在-15℃时达到峰值,之后随着低温处理 SOD 酶活性逐渐下降;竹柳枝条以及根系从初始阶段到-20℃时 SOD 酶活性逐渐升高,上升趋势较红叶杨枝条以及根系较为缓慢,在-20℃时 SOD 酶活性达到峰值,之后酶活性逐渐下降。低温胁迫过程中,抗寒性较强的竹柳枝条以及根系的 SOD 酶活性明显高于抗寒性较弱的红叶杨枝条以及根系,说明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具有较强的保护酶调节系统。

  (4)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所有试验材料的 POD 酶活性变化趋势与 SOD 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幅度存在较大差异。竹柳的枝条以及根系在 CK--15℃时,POD活性持续升高,并且在-15℃时达到最大值。红叶杨枝条以及根系在 CK--20℃时,POD 活性持续升高,并且在-20℃时达到最大值。不同品种间酶活性变化存在差异,竹柳枝条以及根系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均保持较高活性。

  (5)经低温处理后各品种试验材料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试验材料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分析,抗寒性较强的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

  (6)在低温处理条件下,各试验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升高,红叶杨枝条以及根系在-15℃达到顶峰,后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竹柳枝条以及根系在-20℃达到顶峰,后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但抗寒性较差的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抗寒性较好的品种,说明蛋白质含量与植物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7)通过对红叶杨和竹柳的枝条以及根系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 6 个指标的分析,并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根据综合评价数据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进行排序,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竹柳枝条>红叶杨枝条;竹柳根系>红叶杨根系(即竹柳>红叶杨)。红叶杨和竹柳抗寒性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枝条恢复生长和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因此,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对红叶杨和竹柳进行分析评价具有可行性。

  5.2 建议。

  (1)通过本研究可对红叶杨和竹柳的抗寒性生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经试验数据的系统分析可总结出竹柳抗寒性强于红叶杨的抗寒性。因此,将红叶杨和竹柳应用于北方一些地区的园林景观绿化中,应根据其抗寒性生理机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将红叶杨和竹柳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造景中,对于丰富一些地区的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进一步改善生态坏境具有深远意义。

  (2)经阅读大量研究资料总结得出:多数研究人员选取植物的枝条、叶片或其他组织器官作为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材料,而很少选取植物的根系。本次试验研究选取两种植物的枝条以及根系作为试验材料,不仅能够根据数据对同一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抗寒性强弱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能够通过对红叶杨和竹柳根系的抗寒性进行系统分析,对比两种植物的抗寒能力,同时与红叶杨和竹柳枝条的抗寒性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其枝条以及根系在低温胁迫处理过程中抗寒性表现是否具有一致性。经数据分析得出,枝条以及根系所表现的抗寒性一致。因此,选取植物的根系作为植物抗寒性研究具有可行性。

  (3)研究植物的抗寒性生理机制过程较为复杂,本次试验研究仅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总结分析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SOD 酶、POD 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恢复生长试验对红叶杨和竹柳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因可参考的试验数据有限,仅能对两种植物的抗寒性进行初步研究。今后如有机会一定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对两种植物的抗寒性生理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深入了解两种植物的抗寒性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凤翔。不同草莓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

  [2]胡彦师,蔡海滨,安泽伟,华玉伟,方家林。橡胶树新种质抗寒性综合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2,16:35-38

  [3]周永学,龚月桦,樊军。4 种松树抗寒性的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 26(5): 69-71

  [4]郁万文。银杏杭寒机理及种质资源抗寒性评定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5]葛记新。世界名贵树种--中华红叶杨[J].新农村,2009,2:23-28

  [6]商蓉。中华红叶杨绿化好树种[J].农家致富, 2007,18:27

  [7]宋福伟。大发红叶杨财[J].山东农机,2008,10:26

  [8]曲波,张春宇。植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33

  [9]王喆,朱春云。3 种彩色树木抗寒生理指标测定与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2010,(10):5-22

  [10]汤举红。中华红叶杨的繁殖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7,12:49-50

  [11]毛志强。植物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6-23

  [12]张奇才,吴明红,应丽霞。竹柳的特性及其对生态园林的功效[J].河北农机,2011,5:67-69

  [13]徐克顺。竹柳生物学特性及扦插育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21-122

  [14]徐传保。部分竹子抗寒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15]徐俊。银丝竹等四种城市观赏竹抗寒性生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

  [16]李萍,刘晓芳,黄闽敏,蒋腾。紫叶稠李抗寒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4):16 -18

  [17]郑强卿,李铭,李鹏,程姜。不同杨树抗寒性生理指标评价[J].林业实用技术,2012,5:23

  [18]张吉立,刘振平,毕海,王鹏,陈雅君。冬季自然条件下 4 种彩叶植物抗寒生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 2009,37(7):44-47

  [19]王俊峰,孔维国,张煜,马玉敏,李娜娜,丁汉凤。植物抗寒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4):23

  [20]徐叶挺,李疆,罗淑萍,杨文英,周长发。低温胁迫下野生巴旦杏抗寒生理指标的测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 1-4

  [21]王洪春。植物抗逆性与生物膜结构功能研究的进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1):60-66

  [22]刘颖。电导法配合 Logisitic 方程比较不同结缕草品系抗寒性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30:32

  [23]田如男,薛建辉,李晓储。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的抗寒性测定[J].南京林业大学报, 2004,11:21

  [24]杨向娜,魏安智,杨途熙,郑元。仁用杏 3 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3):30-33

  [25]王永格,丛日晨,张宝鑫。小果卫矛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北京园林,2007(2):22-23

  [26]曹建东,陈佰鸿。葡萄抗寒性生理指标筛选及其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10,3:2232-2239

  [27]Zhou H E,Zhen S,Lu F,Low Lemperalure Lolerance in Lransaenic and Lhaliana expressing sense and anlisense phospholipase [D]gene.Plants Phvsiol ,1997.

  [28]李忠喜,姚莹莹,罗晓雅,周玲,朱延林。抗寒型大叶女贞的筛选及其抗寒性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2):21-24

  [29]薛建辉,苏敬,田如男,刘金根。自然降温过程中 5 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 18(1): 52-56

  [30]SakaiA,LarcherW.FrostSurvival of Plants:Responses and Adaptation to Freezing Stress[J]. Springer-Verlag,New York,1987,6:23

  [31]王文举。电导法测定西洋梨的抗寒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8(2):1-3

  [32]魏臻式,尹大海。电导法配合 Logistic 方程确定燕麦冰冻半致死温度[J].青海畜牧兽杂,2012:11-12

  [33]林绍生,徐晓薇,姚丽娟,陈中林。蝴蝶兰资源抗寒性测定与评价[J].中国林副特产,2011,6:22-24

  [34]牛锦凤,王振平。几种方法测定鲜食葡萄枝条抗寒性的比较[J].果树学报,2006,23(1):31-34

  [35]张宝鑫,王永格。欧洲火棘引种及其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园林科技,2007,3:1-3

  [36]赵蕾,廖康。野生欧洲李抗寒性研究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06):97-100

  [37]Levitt J.Responses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M].Second Edition .New York,London,Academic Press.1980,10-12

  [38]张涛,段大娟,王振一,王建召。 5 种藤本月季抗寒性比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 21(5):81-83

  [39]宣继萍,刘建秀。坪用狗牙根优良品种(选系)的抗寒性初步鉴定[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2):28-32

  [40]罗军武,唐和平,黄意欢,龚志华,肖文军。茶树不同抗寒性品种间保护酶类活性的差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4:20

  [41]李刚,姜卫兵。木兰科 6 种常绿树幼苗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7,34(3): 783-786

  [42]田如男,薛建辉。 6 个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抗寒性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12:27

  [43]胡建芳,陈建中,姚延梼。杨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1.5:12

  [44]董然,李金鹏,刘洪章,马彦,刘艳敏。低温胁迫对 3 种彩叶灌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 2012,5:20

  [45]李迎春,陈双林,郭子武,杨清平。模拟低温或自然低温条件下牡竹属 3 种类抗寒性及生理指标的比较[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21(3):13-19

  [46]Baid V.W.Low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bermudagrass turfgrass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summary [J].Crop Sci,1994.35-36

  [47]宣继萍,高鹤,刘建秀。结缕草品种(系)的抗寒性鉴定[J].2004,20(1):44-46

  [48]李斌,刘立强,罗淑萍,李宁,李疆。 扁桃花芽的抗寒性测定与综合评价[J].经济林研究, 2012,9:26-28

  [49]张兆英,宋立立。园林植物抗寒性鉴定指标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2):60-62

  [50]王玉全。丰花月季抗寒性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7):32-34

  [51]邓菊庆,蹇洪英,李淑斌,王其刚,郭余龙,张颢。五种野生蔷薇属植物抗寒力的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4:24-27

  [52]李松,李枝林,唐开学,张颢,王其刚,张婷,蹇洪英,和燕。五个切花月季品种的抗寒生理分析测定[J].西南农业学报, 2012,25:26-29

  [53]王淑杰,王家民,李亚东,王春梅。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北方园艺,1996,2:13-15

  [54]亓白岩,周冬琴,於朝广。8 种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5):258-263.

  [55]Gilbert W.B.,DavisD.Linfuence of fertility rates on winter hardiness of bermudagrass.[J].SwHortscience,1971,(63):60-67

  [56]黎可华,李志东,陆尚智。9 种草坪草抗寒性评价[J].草原与草坪,2012,1:11~13

  [57]郭卫东。低温胁迫下佛手半致死温度测定和抗寒性分析[J]园艺学报,2009,36(1):81-86

  [58]刘慧民。地锦属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变化分析[J].植物研究 2007,5:20-25

  [59]许文花,杨清辉。甘蔗抗寒性研究进展[J].研究探讨,2003,10:8-9

  [60]邓仁菊,范建新,王彬。火龙果抗寒性检测初探[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10:34-37

  [61]张振英。大叶女贞与几种主要观赏树木抗寒性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2,5:12-15

  [62]张基德,李玉梅。梨品种枝条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与抗寒性的关系[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12:23-26

  [63]刘冰,王有科。应用 Logistic 方一程确定花椒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8(4):475-479

  [64]孙君社。酶与酶工程及其应用[J].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7:34-37

  [65]刘冰。花椒抗寒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

  [66]杨宇芳。花椒新梢抗寒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67]袁勤生。现代酶学[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11-15

  [68]宿文斌。柑橘不同品种抗寒力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69]崔方。黑龙江省主要栽培葡萄品种抗寒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70]韩永峰,沈月领,屠扬。果树抗寒生理与防寒措施的研究进展[J].农业考堂,2011,6:43

  [71]苏敬。自然降温过程中五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杭寒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72]刘从霞。4 种李属彩叶植物抗寒生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73]杨学荣。植物生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32-39

  [74]鞠志新。东北地区牡丹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75]孟庆辉。4 个品种扶芳藤抗旱抗寒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76]时朝。北京地区桂花弓}种评价及抗寒生理生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2010,6:22-24

  [77]王善广,张华云。生物膜与果树抗寒性[J].天津农业科学,2000,3:25-26

  [78]姚红。四个柏科植物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79]赵渊。石楠属几种植物抗寒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

  [80]杨金红。山东地区引种石楠属植物苗期生长及杭寒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81]段肖翠。阿月浑子不同品种抗寒性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05.

  [82]郝建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23-29

  [83]黄宗甄。植物生理学室内实验法[M].科学出版社,1981,7:31-37

  [84]范淑琴。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科学出版社, 1999,12:23-25

  [85]赵明明。几种冬青属植物抗寒性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86]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23-25

  [87]王立昆。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5-27

  [88]王文举。电导法测定鲜食葡萄的抗寒性[J].果树学报,2007,24(1):34-37

  [89]舒薇。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20-23

  [90]黄海山。葡萄耐寒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

  [91]蒋雨菲。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14-18

  [92]王宝山。植物生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7:23-25

  [93]刘文化。三种园林植物抗寒性及扦插繁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94]张同生。扶芳藤不同品种抗寒性的比较[J].天津农业科学,2010,9: 33-37

  [95]罗宗洛。植物生理知识[M].科学出版社,1973,11:23-28

  [96]王立军。植物生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8:43-48

  [97]骆娟。高羊茅抗寒性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08,4:22-24

  [98]刘富林。植物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5:21-23

  [99]黄熙泰,于自然,李翠凤。现代生物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7:20-22

  [100]马林。化学生物学导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23-26

  [101]肖尊安。植物生物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43-48

  [102]娄晓鸣,吕文涛,张文婧。景天属植物抗寒性调查及抗寒生理指标[J].江苏农业科学,2012,3:23-27

  [103]伊华林。鄂柑 1 号抗寒力测定与 Logistic 方程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1995,6:46-47

  [104]苏向辉,秦伟,刘立强,陈锋,周龙。低温胁迫对李属 4 种砧木几个抗寒指标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2,35(2):112-115

  [105]魏臻武。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苜蓿抗寒锻炼过程中的作用[J].草业科学,2006,7:23-24

  [106]南丽丽,师尚礼,陈建纲,朱新强,郭全恩,赵文翰。不同根型苜蓿根系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抗寒性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5:29

  [107]张文娥,潘学军。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种间抗寒性[J].果树学,2007,24(6):849-853

  [108]任丽。十种原牡丹引种哈冬滨地区抗寒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9.

  [109]李捷。8 个杏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8.

  [110]何云。两种野生岩生植物抗寒性及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

  [111]杨金红。山东地区引种石楠属植物苗期生长及杭寒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112]焦奎宝。葡萄根系抗寒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113]孟庆瑞。杏树抗寒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

  [114]姜春歌。木犀科四种植物的抗寒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115]谭雯。低温胁迫下暖季型草坪草抗寒性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116]冯楠楠。6 种绣线菊抗寒能力的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

  [117]马迪。哈尔滨地区大叶铁线莲抗寒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118]王玲丽。低温胁迫下不同百合的抗寒生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119]景艳杰。新疆狗牙根抗寒性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

  [120]靖长柏。浙江沿海 3 种按树抗寒性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1.

  [121]李秋丽。4 个狗牙根品种(系)的耐寒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

  [122]贺家圆。9 个野生早熟禾种质材料抗寒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
 

  致 谢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两年的风景园林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回首这段经历,我所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完善,更重要的是老师与同学所给予我的帮助与鼓励。这些深刻的记忆是值得我一生去珍藏的。在这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我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与成绩,都离不开老师、同学以及家人的帮助。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路丙社教授对我论文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试验材料的准备、研究方法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每个环节都凝聚了导师无数心血和汗水。路老师治学严谨,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平易近人。当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路老师总能在第一时间为我排忧解惑并给予我深深的启发,使我受益终身。谨在此献上对恩师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祝愿。

  并借此机会对我的家人表示最真挚的感谢,他们始终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关心与鼓励,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

  同时感谢为我的论文审稿和评阅的专家、教授,欢迎批评指正。

  最后向辛勤培育我的母校--河北农业大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