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8 共916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引言。

  温度在自然环境条件中作为重要因子,影响着整个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目前,应对低温环境对植物的损伤还没有根本的解决措施。因此,进一步研究植物的抗寒性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低温环境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冷害(温度在 0℃以上时对植物体造成的伤害)和冻害(温度在 0℃以下时对植物体造成的伤害)。由于低温恶劣环境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以及农作物的生产,以至于导致园林植物和农作物等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对植物的抗寒性进行试验探索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交流受到多方学者的关注[2].

  截至目前,我们只能采取预防为主的保护措施及时避免植物受到低温恶劣环境的损伤,没有其他有效的解决措施[3],而对于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尤其是园林景观树种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及时开展对大量园林植物的抗寒性研究,不仅能够对园林景观植物的抗寒性生理机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而且能够对今后的安全防护以及规模化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4].

  1.1 红叶杨和竹柳研究进展。

  1.1.1 红叶杨研究进展。

  红叶杨(如图 1)又名中华红叶杨(Populus deltoids cv.Zhonghua hongye)属于大乔木彩叶树种,其叶片颜色与其他杨树相比更为鲜艳,并且生长更为迅速,无论孤植、群植或者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均能起到极其显着的景观绿化效果,应用在园林景观造景中效果较为显着[5].作为园林景观造景的理想树种,红叶杨(如图 2)具有树干通直圆满的特点,其节间长度为 4cm 左右,叶面宽度为 13~25cm、叶面长度为 11~23cm.

  红叶杨的叶片颜色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经研究观察发现,红叶杨叶片颜色具有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叶色变化较为显着,能够达到春、夏、秋等三个季节出现四种颜色变化的效果[6].红叶杨除叶片以外,其叶柄、叶腋、树体顶部包括枝条顶端在整个生长阶段颜色始终保持较为鲜艳的红色。红叶杨的叶片颜色变化较为明显,从萌芽展叶到 6 月中下旬始终保持鲜红色,从 6 月中下旬至 7 月叶片颜色开始出现变深的迹象呈现青绿色,从 7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这段时间叶片颜色持续变化由紫绿色变成深绿色,之后随气候变冷逐渐变为黄色。红叶杨树冠均匀,叶片布局茂密且具有光泽。其主干顶端和侧枝顶端的叶片始终保持光艳耀眼、靓丽夺目,与具有显着变化的叶片搭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7].

  红叶杨与其他杨树品种做比较具有发芽早(发芽期保持在每年的 3 月 27 日至 4月 8 日之间)、封顶较晚(封顶期保持在每年的 9 月 14 至 24 日左右)、落叶晚(落叶期保持在每年的 10 月 20 日至 11 月 18 日之间)等特点。

  红叶杨与其他杨树相比生长较为迅速,其当年的扦插苗生长高度可达到3m左右,地径规格可达 3.5cm 左右。红叶杨当年苗高度可达 5 至 6m 左右,地径规格可达 4.5cm左右;而两年生红叶杨的苗高度可达 7 至 8m 左右。

  红叶杨枝条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杨树品种,其幼年扦插苗株高度可达到 58cm 时便出现萌发侧枝的现象,并且萌芽能力强,生长较为迅速,当年萌发侧枝数量能够达到4 至 7 个。研究人员经过对红叶杨长时间的种植、研究、观察试验发现其遗传性状较为稳定。红叶杨是从雄性植株芽变而成,从遗传等方面研究,属雄性植株,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像一些杨树品种形成飞絮现象[8].

  红叶杨的根系较为发达,数量较多且深扎土壤。红叶杨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其他杨树品种常见病害对红叶杨影响较小)以及对土壤较强的适应能力(以中性且肥沃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因此,红叶杨在养护、管理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与其他杨树品种相比具有很大优势[9].

  红叶杨叶片颜色较为鲜艳并且具有光泽,枝干通直且圆满,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具有较高的园林造景应用价值,可广泛布置在园林景观造景的醒目位置,可独立成景。

  在园林造景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红叶杨与其他园林植物搭配,可以使红叶杨的高大树姿以及红艳且具有变化的色彩与周边环境形成搭配,达到主次鲜明的对比效果,进而起到引导视线以及点景的作用[10].

  将红叶杨呈规则式种植(种植方式如行道树),能够和道路的布局形成呼应。多数品种杨树的飞絮问题一直是影响其作为行道树的主要原因,但红叶杨是由雄株植物变异而来,从生物学性状方面分析为雄性植株,不会形成飞絮。并且与应用在园林景观中的其他杨树品种相比,红叶杨抗性更强,对于一般的虫害以及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11].并且红叶杨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能够较好的适应周边的复杂环境,并且树体颜色能够在保持颜色鲜艳的条件下随季节保持一定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观赏效果以及园林应用价值,是做行道树的好树种,可在大部分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在园林造景中可将红叶杨成林成片栽植,利用红叶杨叶片的浓艳色彩和挺拔树姿形成壮丽的园林景观。不仅能够烘托出醒目的气势,而且能够和周边景观相互映衬,形成对景。

  将红叶杨与连翘、珍珠梅、丁香等低矮花灌木搭配或与串红、矮牵牛、鸡冠花等草花相搭配种植,利用色彩搭配以及高低层次搭配可构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图案。

  这种造景手法可广泛应用在城市公共绿地、街头游园、大型企业绿地综合性绿地或居住区绿地中,均能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

  1.1.2 竹柳研究进展。

  竹柳(如图 3 所示)属于杨柳科柳属植物,在生长初期其树体表面颜色呈现绿色。

  树体以及叶片表面质地较为光滑并且有明显光泽。竹柳的整体外观轮廓呈塔形,并且具有较为整齐的分枝,叶披针形,具有互生单叶,并且长度达到 15cm 左右,宽度达到 3cm 至 6cm 左右[12].竹柳的叶片先端细长,叶片边缘具有较为明显的细锯齿。竹柳(如图 4)的叶片的正面颜色与背面颜色相比具有明显区别,其叶片正面颜色呈较为醒目的绿色,而叶片的背面呈灰色,且叶片正面较为光滑,背面较为粗糙。

  竹柳喜欢阳光较为充足的环境条件,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性,其生长适宜温度保持在 20℃左右最为适合;竹柳能够长时间生长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中,并且对于过度干旱的环境条件具有较高的耐性[13].竹柳的适应性强,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严,能够在pH 值为中性、偏酸性或者偏碱性的土壤条件中均能正常生长。竹柳生长在土壤养分充足、松软透气的环境条件中最为合适。其主根很深,侧根和须根广泛生长在土层中能起到较好的固土作用。竹柳与其他柳属植物相比具有耐盐碱(能够生长在土壤 pH值严重偏碱的土壤条件以及含盐量较高的重盐碱地区)、耐水淹(耐水淹能力较强,能够长时间处于深水淹的状态而不至死亡),栽植于盐碱地区能够起到良好的景观绿化效果。竹柳的枝条上翘,呈向上生长的状态,且侧枝与主干的夹角极小,并且具有较为均匀的小枝。因此,竹柳的枝条与叶片的布局较为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密实度。

  竹柳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并且能够在长时间阳光照射条件下迅速生长。竹柳适应性强于其他品种,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肥沃、透气较好的壤土最为适宜)。因此,可根据竹柳的特点以及区别于其他品种的优势,选择范围更为广泛且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种植区种植,并且养护、管理阶段较为简单,可作为园林绿化中的理想乔木树种[14].

  将竹柳应用到行道植物栽植中能起到良好效果;原因一:竹柳叶大且长,表皮颜色嫩绿且光滑,老时呈黄褐色。其枝干处于冬季时呈浅红色,色彩变化明显,能够随季节变化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并且竹柳整体树冠呈塔形,具备其他柳属共有的通直主干,且分枝均匀,树姿优美,具有较高的园林景观观赏效果;原因二:竹柳与其他柳属品种相比具有较强的抗性,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符合行道树抗性较强的基本条件,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盐碱能力,可考虑广泛应用在大多数盐碱区域。原因三:

  竹柳的枝条以及叶片布局均匀且密实度好,在夏季炎热天气能够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因此将竹柳作为行道树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景观造景效果[15].

  将竹柳成片林状种植,可与其他低矮植物组成群落搭配,充分利用竹柳丰富鲜明的色彩效果不仅能够形成独有景观,而且能够作为低矮植物的对景,起到烘托主景的作用。

  由于竹柳与其他柳属植物相比具有耐盐碱(能够生长在土壤 pH 值严重偏碱的土壤条件以及含盐量较高的重盐碱地区)、耐水淹(耐水淹能力较强,能够长时间处于深水淹的状态而不至死亡)的特点,因此可考虑将竹柳栽植于靠近湖泊以及河岸的地方均能起到良好的景观绿化效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