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引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462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礼仪教育历来就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我国伟大的学者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重视蒙养教材的编写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童蒙须知》等,一个人只有从学礼开始,才可能会有所成就。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学规《弟子职》从尊重教师、德育修养、上课纪律、穿着打扮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清代教育家颜元制定学规《习斋教条》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孝顺父母、敬重长辈、效忠上级、崇尚和睦等方面的教育。张良才指出礼仪教育一是重视于蒙养正。二是礼仪道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于知识教育中。三是利用规则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

  2004 年 9 月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发,为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指明教育方向。贝新姬老师比较深入地对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进行了研究,编写了《小学文明礼仪》,论述了礼仪教育的构思、方式和方法,强调了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等。陈鹤琴教育家写了《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到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诚实有礼貌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习惯效仿地更好。

  胡凯老师写了《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他指出以礼“引”德、“行”德、又可以礼“养”德,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最重要的是能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从而更加有利于指导社会交往。

  国外普遍重视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通过开设活动让孩子们在现实中感悟认知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和内外统一。国外礼仪教育和心理教育不分离,注重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内在素质来增强社会适应力。国内的教育实际运行时说的多做的少,践行不到位,难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今后礼仪教育一是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学做合一”使礼仪真实,不粗野、不虚伪。二是要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转变孩子的思想,内化德育修养。

  (三)研究方法和原则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网络信息,搜集资料,收集研究小学思想德育方面有关文明礼仪的文献资料,掌握他人研究的情况,借鉴他人的经验成果,准确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研究资料,为本论文的写作指明方向。

  问卷调查法:为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对一至六年级进行抽样调查。我校有 1044学生,一年级抽取 86 人,二年级抽取 91 人,三年级抽取 110 人、四年级抽取 88 人、五年级抽取 69 人和六年级抽取 78 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抽取了 160 位家长和 60 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老师、家长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在礼仪教育中的问题,促进家校在礼仪教育观念和方法上达成共识,更好地教育孩子。

  个案研究法:在本课题中针对每个班级内有代表性特点的学生(主要是表现很突出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的教育与家庭的影响、社区条件与活动情况及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并详尽记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态,从而使优秀学生的文明礼仪形成经验对课题研究有启发意义。

  访谈法:本文的访谈对象主要是自己学校的教师,通过对《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访谈,以期能反映出思品课堂对学生文明礼仪主阵地的教育作用,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对策。

  2.研究原则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研究才更有实效性:

  科学性原则:在研究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四阶段中的二三阶段即权威阶段(6-8 岁)、可逆性阶段(8-10岁)。这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极强,采取科学性的原则能更好地研究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规范文明礼仪。

  可操作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要从学生的具体行为第一手资料收集数据,有针对性选取内容而不是只凭空洞的想象,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要使研究的实际价值更高。因此我对本学校的班级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和问卷,并分析收集整理第一手材料。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礼仪论文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