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孤独症儿童实施体育游戏干预的效果研究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7 共145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孤独症人群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孤独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和接纳,孤独症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一般孤独症儿童在 3 岁之前发病,其中一致认为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及行为兴趣重复性的刻板被称为是孤独症儿童的三大核心障碍。在三大核心障碍之中,社会交往障碍被认为是最严重的障碍也是康复训练中极其困难的部分。众所周知,社会交往能力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来说都是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然而,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社会交往能力严重缺乏,不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与社会中的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更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其结果最终导致孤独症儿童与社会相分离。

  目前,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很多,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康复训练中某些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而是单一的侧重对语言或感觉等方面的训练。另外,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趣以至于孤独症儿童积极性不高,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最终导致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此外,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障碍,长期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致社会交往能力方面严重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乃至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通过研究出更好的培养模式和训练方法来提高和改善其社会交往能力,把孤独症儿童从自我的世界中解救出来,使其尽快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基于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相关资料,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性等来设计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的体育游戏,并对其进行3 个月的干预。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对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进行细微的观察并作好记录,采用访谈法对家长和老师进行访谈,以期了解最新情况,及时改变干预计划。本研究以推动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为目标,希望为孤独症儿童实训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方法,为孤独症儿童教学课程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最终能为孤独症儿童早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一点贡献。

  目前,大多数对于孤独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研究、理论综述等,缺乏事实性分析研究的支持,说服力不强。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细致分析,探讨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希望弥补孤独症教学相关理论的不足,研究成果可为孤独症教育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其次,了解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现实状况,为制定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现实依据;再次,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提供有效地体育游戏干预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最后,为更加有效的孤独症儿童训练模式的构建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1.2 核心概念界定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发育障碍而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美国卡勒(Kanner.L)教授于 1943 年最早提出。相关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语言表达、交流不畅;日常行为重复、刻板;社会交往被动、迟钝。社会交往障碍居三大典型症状之首。

  体育游戏,是根据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借助适当体育锻炼,通过不同组织形式,形成的一种有组织、计划和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