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布贴的文化内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6 共488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3 布贴的文化内涵
  
  贵州民间布贴纹样丰富多彩,描绘着飞禽走兽、虫鱼花木、山水人物、日月星辰等,包罗着世间万象,甚至于想象中的形象。其作为民俗观念的物质载体,最初的艺术创作及其纹样、色彩等的选择并非完全为了审美,从中表现传说故事及原始的信仰祭祀、巫术、美好愿望及对自然世界的感谢等,可称得上是一部“有型的史书”.在本文中,把布贴的文化内涵主要分为:神话传说、图腾崇拜、象征代表和吉祥寓意。
  
  4.3.1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也成为布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4.3.1.1 龙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凤伯、雨师从大风雨。皇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①相传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而龙却是蚩尤的对手。所以,苗族在古歌《十二个蛋》当中,“水龙”只是其中一个蛋,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苗族历史文化中,不少地区又都流行招龙、接龙的习俗,且设龙岩、龙室,把龙作为自己的保护神,把龙视为至尊。因此,可以说龙在苗族文化中有着比汉族文化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象。
  
  “龙人”传说,大地上是先有龙身人首的“龙人”,由“龙人”才生出人类的始祖。
  
  在苗族的古歌和神话传说中,人祖姜央和牛、龙、蛇、象都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所以人的首饰和龙的头上都用牛角。另一种传说,人祖姜央祭祀蝴蝶妈妈时,早先用的是蚱蜢作贡献,大牯牛争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献祭。最初姜央不同意,大牯牛生气了,跑到海里去找龙玩耍。后来,姜央同意用牯牛做献祭,到海边去找大牯牛时,竟然分不出哪个是龙,哪个是牛了。最后还是牛虻的帮助,才分辨出大牯牛。
  
  台江县施洞龙船节的传说:“很久以前,小河口住着一位老人,名叫保公。
  
  一天,他带着孙子九保下河去打鱼,老人先上了岸,离开一会儿之后,突然乌云翻卷,孙子九保就不见了。这时,老人不顾风狂浪急就潜下水去找孙子。老人在水下见到一个龙洞,他悄悄进去,看见龙正枕着孙子的尸体在睡觉。老人愤怒至极,但他没有惊动龙,而是游回岸上,把火镰、火草扎在猪尿泡里,又潜回龙洞,放火把龙角烧了。龙肉膨胀起来,烧龙洞的烟雾弥漫着整个清水江的上空,连着七天七夜不见阳光,四下里漆黑一片。鸟不出窝,鸡不打鸣,牛不犁田,人也没办法做活路。小孩子们只有在屋檐的水口下用棒槌、包谷秆比画着玩。嘴里无意间喊道:‘咚咚多!咚咚多!’模拟打鼓声。这时,天竟然慢慢亮了,大家都兴奋极了。不久,江面上漂起了一条四五丈长、水桶一般粗、花花绿绿的龙尸,在施秉县的胜秉寨被捞了起来。各地的寨老被招呼去吃龙肉,不多久就把整条龙都抢完了。胜秉寨分得龙头,平寨分得龙颈,塘龙寨分得龙身,榕山寨分得龙腰,施洞镇的人去得晚了点,分得龙尾,杨家寨去得最晚,只分得了点龙肠子。当人们把龙肉分完后,夜里,龙的魂灵便给大家托梦说:‘我害了老人的孙子,自己也赔了命,你们如果用杉树做成我的身子模样,在清水江里划上几天,让我又活过来,我就保佑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施洞一带便兴起了划龙船的习俗。”①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在施洞等地的苗族服饰中,布贴龙纹较多,一般又配以三角布堆。
  
  在侗族中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泛滥至灾,世上只剩下姜良、姜妹兄妹两个人,在龙凤的撮合下,两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也因此,侗族把龙视为吉祥神灵。
  
  4.3.1.2 蝴蝶的传说
  
  苗族“蝴蝶妈妈”的传说,人是由蝴蝶产下的十二个蛋的一个孵化出来的,所以蝴蝶被苗家称为“蝴蝶妈妈”,是传说中苗族的母亲,苗语称“妹榜妹留”
  
  或“妹榜妹略”.枫神和蝴蝶妈妈可以互变,因此,蝴蝶妈妈也可以视为枫神的象征,枫木亦当为蝴蝶妈妈的化身,供祀蝴蝶妈妈的祭坛自然就是祀奉枫木神的社坛。蝴蝶,作为卵生动物,繁殖的能力和速度昭然若揭。苗族服饰中的蝴蝶纹样,是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演化积淀的呈现,是苗家妇女向全社会公开宣扬生殖与生命的宣言。蝴蝶与十二个蛋有关的人和动物,是苗族布贴绣中经常见到的纹样。
  
  水族“蝴蝶救小孩”的传说,有个水族妇女去干活的时候,太阳特别大,把孩子都快晒得要死了。突然就飞来了一只很大的蝴蝶,用翅膀挡住了阳光,孩子慢慢的又活过来了。后来,人们为了感谢、纪念这只蝴蝶,就把蝴蝶纹样用于背扇上了,这也说明了蝴蝶与生命的护佑有了紧密的联系。
  
  4.3.1.3 姜央造人的传说
  
  这是苗族远古神话之一,在台江苗族服饰上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传说,“恶神雷公放洪水淹没天下,毁灭人类。姜央坐在葫芦里躲过灾难并降服了雷公,后来用泥巴造人。但是,泥人不会说话。于是,姜央派人去请教天。天说拿破竹子来烧,竹子爆出声音人就会讲话了。姜央照此办法,果然如愿。”这也说明了在台江苗族服饰的布贴中,每一个纹样,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表示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4.3.1.4 狗牙瓣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布依人民没有大米,只能以苞谷、细麦为粮。有一天,一条漂亮的黄犬突然衔着一妇女正穿着的裙子往一座高山跑去,年青的少妇随着它越沟跨坎到山上去,而狗用其尖锐的牙齿一个劲地刨土,少妇莫名其妙地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最终要干啥。不一会儿,只见狗嘴吐出一把谷子。少妇忙捧着来到田边,把它向田中撒去,田里长出了稻谷。从此,布依人民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饭,为记住这狗办的这件好事,妇女们不仅将狗牙形象的描绘在自己的裙头上,而且每到播种季节,都由她们来撒秧,以表示对狗的纪念。①这也显现了布依人民对狗的感谢,她们把狗的恩情铭记于心,表现于服饰中,并历代相传。
  
  综上所述,人们将神话传说的内容用布贴的形式含蓄的呈现给后人,展现了她们高超的技艺,也显示了她们的善良及对过去的缅怀,同时,更丰富了世人的想象。
  
  4.3.2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文化的心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的原始宗教”①。贵州区域内山地较多,形成相对较封闭的社会,多有图腾崇拜,作为人们最原始理解生命起源的宗教形式,是对动物、植物及祖先的崇拜。人们将崇拜的图腾形象以纹样的形式表现在服饰上,强化了将人们连接在一起的情感纽带,并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在贵州民间布贴中,苗族、水族的鱼图腾崇拜及苗族的蝴蝶崇拜、枫木崇拜、龙、牛图腾崇拜、鸟图腾、蛇图腾崇拜表现较为明显。
  
  4.3.2.1 鱼图腾崇拜
  
  鱼,具有多子的生殖崇拜含义。《苗族古歌》中这样唱到:“榜生下来要吃鱼……鱼儿多着了!穿枋般大的鲤鱼。在这儿得鱼给她吃,榜略好喜欢。”②苗家女子服饰中就有布贴鱼纹样。水家妇女,习惯在儿童的帽子、围兜、背带上及自己的围腰胸牌、鞋上布贴美丽的鱼纹样。这说明了苗族、水族对鱼图腾的崇拜。
  
  水族对鱼图腾的崇拜,原因有三个:一是鱼为先祖的救命者;二是先祖对鱼类等水产的依赖;三是鱼的旺盛的繁殖力及机灵的特征。
  
  可是,苗族、水族既然崇尚鱼,鱼图腾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合体,为何他们还要吃鱼?《宗教词典》释:“食用图腾物种正是必须之举,这样做,便将本民族所源出物种的优良性能继续传承与氏族成员的身体内。”③有说,“在远古时代,人们把过世的先人吃掉,以获得其优质特征,后来以鱼代之。”“鱼在水族生活中充当了与祖灵并存而永不分离的神圣之物。这好像祖先站在岸上,其在水中的倒影变成了鱼。事实证明,构成水族祖先神灵这块光辉的牌位,其正面是祖先,背面是鱼。”④并且,苗族、水族在稻田、堰塘养鱼等事实也证明,鱼在他们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能与之相比的。这也就能解释以上提出的疑问了。
  
  4.3.2.2 龙图腾崇拜
  
  龙源于自然崇拜,在一些苗寨中被奉为保寨神、财神加以崇拜和祭祀。⑤苗族服饰上经常出现龙纹的布贴,而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来说,其价值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它是民族历史以及该民族的深层文化意识的载体。这也都反映了苗族对龙图腾崇拜,目的是希望得到图腾神的保佑。
  
  4.3.2.3 蝴蝶崇拜
  
  蝴蝶崇拜起源于蝴蝶妈妈,在《苗族凿鼓词》中有“咱妈是蝴蝶,住在树心心”之说。在苗族背扇、服饰上均有布贴蝴蝶纹样,不仅具有千变万化的形象,而且还具有内涵丰富的内容美。这都反映了苗族对蝴蝶的崇拜,蝴蝶纹样更是她们审美与崇拜双重意义的结合。
  
  4.3.3 象征代表
  
  象征“是用外界存在的某种具体的事物当作标记或符号,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内容”.①费孝通曾说:“衣和饰的结合突破了单纯的基本功能而取得了复杂的象征作用,成为亲属、权利、宗教等社会制度的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了表现美感的艺术品,显示出民族精神,活动创造力。”布贴中的很多纹样象征代表着的那些内容,丰富了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能使人们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大南山苗寨的苗族,“自称‘阿蒙',过去汉族称他们为’雅鹊苗‘,又称’花苗‘②,”③也称“红线苗”④。围腰,如 4.3.3-图 1,分为上下两块,上块是用宽约六、七寸的各种颜色布条镶缀,呈“凹”字形。在两种布条中间又嵌上几根红、白、黄、绿等颜色的小布条,称“嵌牙齿”.中间留有两、三寸宽的地方,布贴的纹样也呈“凹”字形。下块用白布(也有用蓝、青布或阴丹布)做成,有褶褶,上小下大,脚下边缘有花纹。围腰“凹”字形部分,实为苗族古老建筑风格,代表石梯、城门。运用的红色、黄色、绿色为他们的三大主选色,黑色、白色只是做底色。其中红色布条代表红线苗,黄色布条代表黄河,绿色布条代表长江,记录了苗族从长江、黄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历史;同时也象征父母、天地,代表不忘根及和谐、共存。
  
  而其中的蓝色布条代表天空,白色布条代表白云。围腰上还运用窗花纹样,且布贴中通常绣有代表画眉鸟的眼睛,非常有灵气。其围腰、双衣、花褡褡上的三角形布块,则代表锯齿;还有的代表纺纱架、耙尺等生产劳动工具及武器、建筑(窗子、门等)、田园生活等,如 4.3.3-图 2.她们花褡褡上“方块和菱形的花纹代表田地,螺纹代表田螺和海螺,而花朵是迁徙到大南山后,代表大南山的飞禽走兽,”①她们用这样的方式记载着苗族的历史,并且一代传一代。只是,现今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的深刻意蕴了。
  
  纳雍县、水城县“南开”②小花苗披肩上,局部或全部采用田连阡陌纹样布贴。其一般为矩形方块复合而成,中间可点缀其它花纹,如 4.3.3-图 3,为桔色、黄色、黑色、白色的或宽或窄的布块拼合而成。田连阡陌纹样常与山川纹配用,象征故土的肥田沃土,阡陌相连。
  
  关岭县苗族布贴(剪布绣)围腰上有两个正方形的花纹样,代表苗族远古居住的两个部落;三条垂直呈“川”字形的纹样,代表苗族由东向西迁徙时分三路行走,其中中间一路到达西,其余两路各奔四海。
  
  开阳县女子的帽饰由两部分组成,裹布和牌帕(扒冲)。其为绣片叠合而成,下端为彩珠流苏,纹样似于枫叶和蝴蝶,当地人称之为“八角花”.围腰(保度)是套头式,周围用花带镶边,中心的围腰口有“升子底”(象征着纪念祖辈)、“八角花”( 代表苗族八个支系)。
  
  黔东南苗族运用的回纹布贴,“为’窝妥‘,意为牛旋毛,代表祖灵;又有解释为蕨萁芽的。说是一家姑娘得了怪病,久治不愈,后来用蕨萁草煮吃,病就好了,被称为’救命草‘.”
  
  4.3.4 吉祥寓意
  
  自古以来,就有吉祥福瑞喜庆、诸事顺利。《汉书·列向传》中:“和气致祥,乖气至异。”民间一般认为,吉祥、祥瑞是好兆头。《老子》中阐述人生哲理时讲: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总而言之,一切如意就是福,吉祥便也是吉利。在贵州民间布贴中吉祥纹样似乎很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而纹样一般都是有内涵的,包含了祈福求祥的吉祥寓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人们的殷切希望、美好祝愿及心理需求。
  
  黔东南的农村,一直沿袭着给小孩穿百家衣的习俗。这种衣服,也叫“百衲衣”,是从村内邻里乡亲家里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零碎布片拼合而成的衣服。其寓意穿百家的衣,吃百家的饭,孩子便不娇贵,易于喂养,能够增强孩子的生命力并有福。
  
  水城县彝族布贴(彩布贴花)服饰中常运用歪桃、石榴纹样。桃寓意长寿多福。石榴外表看着不怎么起眼,可剥开之后,里面满满的石榴果实,且颜色火红,象征红红火火。又因为石榴仔非常多,被赋予多子多福,家庭美满的吉祥寓意。
  
  毕节市清水镇苗族背扇,以蝴蝶、鲜花组合构成。蝴蝶被人视为美好吉祥的象征,恋花的蝴蝶寓意着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这充分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