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2 共696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 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今年刚结束的两会喊出的响亮口号,国家层面再次把创新推到高点,可见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的缺乏和渴望。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依靠全民的创造力才能实现的事情,而落实到我们目前炙手可热的文化创意产业上,创新更多的体现在创意上,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也是国家创新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际贸易以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全球化到底是利还是弊,历来备受争议,不同的人各执一词。全球化的支持者认定存在一种“涓滴效应”:资本会从富裕国家渗透到贫穷国家,进而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民主、和平的世界。而全球化反对者则警告:全球化会削弱各民族国家对于自身经济的控制力。他们还从道义上声讨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市场进行剥削的同时将西方价值观强加于本土文化。

  ①不管是哪一种民族文化,在面对今天这种全球化竞争的客观环境下,要在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具备自我改造、适应形势的能力,文化创意产业学者金光老师曾提出“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这里的“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地球上任何种类的民族文化,与人类的总体生存环境和文明系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世界性的文化发展趋势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是指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世界性的参照标准;真正在本质上充分体现“世界性”(如普遍人性和时代特征等)的民族文化,通常总是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②对于我们起步较晚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全球化浪潮下打开了一扇我们可以快速学习的大门,让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和借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而学习的起点自然少不了模仿他国成功的经验做法,借鉴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参照标准,这些归根到底都可以说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但是模仿学习只是一个起点,止步于模仿只能拾人牙慧,徐步前进,我们最终还是希望可以通过模仿这道桥梁走向创意。

  鉴于此,在当下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必不可少,模仿也势在必行,那么两者在当下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什么具体意义,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两者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哪些难题,如何构建这两者的动力机制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发展,这是本文写作的初衷和重点。

  一、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从概念上界定就已经足够体现了创意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产业产品及服务无不包含有优秀的创意,创意一直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核心要素,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创意,寻找创意。

  (一)创意、创造、创新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我们常会听到和创意比较相近的几个概念,创新、创造、创意,有时候大家会把这几组概念混淆来用,为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我们本文所讨论的创意做一个界定。在我们的专业课程《艺术与管理》中曾对这三组的关系有过详尽的分析,本文也将从我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做一个概念厘清
  
  1.创意

  “从微观角度上讲,创意,就是超越常识界限,跳离现存框架,重新演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是相反特质,打破既有元素,经过拆解,增删后,重新组合,呈现新的功能、理念和风貌”.③创意更多地是体现在我们具体接触的事物中,我们常说创意有时候就是一个“idear”,这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对一个传统物件进行改造让它们具有新的形态是创意,对一首歌重新进行编曲和伴奏使之形成新的风格也是创意,创意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要是表现形式上的创意,也可以是表现内容上的创意,但是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创意始终强调与之前不同,要求呈现新的功能、理念或风貌。

  2.创造

  “用中观眼光看,创造是创意的扩展,是指重新组合既有观念,产生崭新的思想,理论,方法或具体事务。”创造“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既有意识地探索各类事物的边界或极限,力图通过革命性或颠覆性的行为,改变现存世界规则或标准。”④创造常常被人与发明放在一起使用,发明创造表示的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多的指向我们生活中的物质类型。而创造不仅限于物质方面,在新思想、新理论的产生同样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我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这些都是对人类文明有突出贡献的伟大理论创造。创造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砖加瓦,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明乃至创造已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从以前的个人创造逐步向集体创造转化,如果说过去的发明创造还有可能依靠个人智慧和能力来完成的话,那么现在的发明创造大都是个人或数人领头,众人甚至多部门协调和多团体配合完成的。

  3.创新

  “从宏观角度讲,创新是创造的延伸,是指某行业、领域或更广阔范围(地区、国家)内,产生大量创造成果,从而出现新气象、新面貌、甚至新文化的综合形态。创新不是神话,是创造力积累的结果,是人类生产力更新换代的表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⑤创新的基础通过体现在民族的创造力上,也往往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也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软实力”.所以,国家层面的经常呼吁全民创新,因为创新已经不是个人可以达到的事情,而是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形成一种求新、求变的文化氛围,创造大量的新成果,形成一种风气和局面。所以,创新不是某个具体事物而已,是由诸多的创意、创造形成的一种求新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创新才能成为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历史的进步。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局面,创造现在更多地依靠团队努力完成,而创意是落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当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实践,创意是创造和创新的基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既是关键也是基本要求。
  
  (二)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意义

  1.创意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的冲击无处不在,“历史表明,两种文化的互相接触、碰撞或者冲突,尽管会为双方的文化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结局并不总是”相得益彰“皆大欢喜的,有时一种文明的兴盛是以另外一种文化的瓦解消亡作为前提的。”⑥我国儒家文化的统一是建立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础上,西方的基督文明也曾让犹太文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如今中华文明在面向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也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明的冲击,优胜劣汰本是生物法则,不可逆转。

  我国拥有足够多丰富而优秀的文化资源,但是这既可能形成我们的资源优势,也可能会形成我们的前进包袱。我们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全球化浪潮下,有些资源本身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已经不符现代文明的需要,如我们民国之前盛行的女人缠小脚等,这类文化的消失只能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们已经背离了我们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还有一些是因为其所呈现的表现形式或者内容过于落后,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需求,对于这类文化资源,要么就是加以创意,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要么也就只能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出历史舞台。

  台湾的漫画家蔡志忠因为喜爱中国古典哲学,就把中国古老的儒释道思想通过现代化的漫画手法表现出来,采取现代人通俗易懂的漫画国际化语言阐释古老的这些智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国语言,他本人也因此获得《时报》白金作家奖和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以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创意并不一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可以自我更新改变适应现实发展的过程。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只是躺在书籍里面的艰涩古汉语,国人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和我们没有任何文化背景交集的其他民族,如果连最基本的了解都做不到,我们的文化又谈何影响力、谈何竞争力。
  
  2.创意是文化资源的整合重要手段

  文化产业的重镇,不一定是现成的资源“金矿”,却必定是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它在全世界调动和组合资源的能力越强,它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的能量就越大,它的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就越强。莫说“弱水三千”,哪怕“只取一瓢”,只要整合得好,照样可以“点石成金”.⑦美国的一部《花木兰》采用的是中国的故事题材,伊朗和印度的编剧的构思,美国导演的把控,英国和澳大利亚动漫大师的设计,日本音乐家的编曲,最终形成的是美国好莱坞出品的知名动画,不仅票房成绩傲人,其推出的一系列服装、道具、玩具等同样获得喜人的收益。不得不说美国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梦工厂,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化资源配置市场中心,这既得益于美国人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整合创意能力,让其学来的东西充满美国味道。

  《中国好舞蹈》金星组的比赛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有中国特色,又不失舞林争霸原版节目的精髓。金星深受美国创意文化的影响,一直都强调舞蹈需要创意,舞者需要突破常规,从《舞林争霸》到《中国好舞蹈》她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自己对舞蹈和对艺术的态度,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舞蹈,帮助舞者从专业方面更进一步完善舞蹈艺术。在她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她的学员一直都在寻求中国舞蹈元素和国外舞蹈元素的多样化组合,取长补短,形成一组组个性鲜明的舞蹈样式,让人眼前一亮,拍手叫好。

  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这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以实现的创意组合也越来越多,但是面对种类繁多的文化元素,如何实现重新的搭配组合、增删改造让其呈现不同的满足现实需求的新样貌,唯有依靠创意。

  3.创意是传统文化资源焕发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年轻的一代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常会听老一辈感叹年轻人传统文化意识淡薄,但是消极叹息并不会为让这些传统的文化资源自然而然得到人们的重新重视,文化也不会自然而然得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特色之处,也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这样的价值应该要加以开发并且让人们知道,那么这种文化资源才会焕发其应有的吸引力,才能得到人们自觉的认可和传播。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