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04 共75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成立的依据研究
【第一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存在的论证导言
【2.1】自然辩证法的肯定的三个阶段
【2.2】自然辩证法的否定历程
【第三章】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自然辩证法得以成立的多种预设
【结论/参考文献】自然辩证法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结论与参考文献

  三、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一)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辩证法的探讨研究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到德国古典主义时期再到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其发展一直都饱受争议,直到现代辩证法的处境也很尴尬。恩格斯明确的提出辩证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辩证法的复归之路。

  1.辩证法的困境。

  辩证法的发展有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斯大林式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西方人本辩证法之间相互攻击,都认为对方的辩证法不再可取,这使得辩证法在饱经风霜之后显得异常脆弱。国人曾一度提出辩证法把中国人坑害苦了,辩证法都是没用的骗人的幌子。正如顾准对辩证法所否定的那样,形而上学即对于自然采取分门别类的深入钻研,这是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中国人善于综合,却没有这个笨劲在科学系统上有所进步。

  总结起来,辩证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首先,苏联模式辩证法把辩证法当作一种方法,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分裂开来。这非但无助于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反而使辩证法陷入反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使辩证法失去规律性,成为人的意志支配下的"变戏法".

  其次,辩证法强调的是矛盾律、否定律,被分析哲学当作是站不住脚的非理性哲学。本体论的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中,这里的运动必然是同一时刻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这种矛盾律的表达是对知性认识规律的违背,如果坚持下去,辩证法也会处于不确定的困惑之中。波普尔认为,凡事都以矛盾的形式就无法做出任何真实的评论,一切都是矛盾辩证的看待,任何事情都没了定论,这是荒谬的。再次,局限于认识论的辩证法将人学的辩证法推崇人的意志,抛弃了自然界的辩证规律,使辩证规律服从人的意志,辩证法陷入了主体形而上学的认识论错误之中。最后,有学者认为辩证法被赋予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官衔,被寄予了人道主义的社会功能,在本质上属于消灭资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诞生服务的理论基础。当然,这是对苏联意识形态否定的夸大,更可惜的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承诺没有兑现,现实因素加上理想因素的反差使得人们反抗并抵触这种官方的辩证法。

  很显然,辩证法的真正涵义被蒙蔽了,要揭示辩证法的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站在恩格斯的角度往前看,看看在他的那个时代背景以及前者经验成果下是怎样看待辩证法及辩证思维的。

  2.辩证法的必要性。

  恩格斯认为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更好的研究自然科学。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了模式,从而提供了说明。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我们承认了自然界是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流动中,那么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思维也应当是能为这种流动提供模式和说明的,传统的经验方法和僵硬的形式逻辑显然不符合这种变化的要求。恩格斯举了一个唯灵论的例子来表明要摆脱将神者的纠缠,要用到理论思维,而不能单单靠经验上的实验。恩格斯提出了两种实现辩证思维复归的道路,这两种辩证哲学的历史存在形态对自然科学格外有益:第一种是希腊哲学,第二种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

  3.辩证法的复归。

  辩证法来源于希腊文"dialego"一词,即进行谈话、论战的意思。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思维矛盾和对立意见的揭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哲学家那里辩证法的定义不一样。

  (1)古希腊的辩证法。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主要探讨的是自然哲学的问题,他们力图在自然界中找到一种本原的东西。从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的东西"、阿那克西米尼的"气",到毕达哥拉斯的"数",再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这一演变的过程是令人欣慰的,哲人们试图要摆脱感性世界,建立一种概念的规定性。巴门尼德通过逻各斯论证了其著名的命题:思维和存在的是同一的。其意思是指思维与存在同一于逻各斯。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给予巴门尼德极高的评价,认为"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起始了".

  哲学家们注重争论的技巧和方法,在不断的反驳、揭露、辩论、证明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于是产生了辩论的方法。芝诺"飞矢不动"论证揭示了动与不动、连续与非连续的矛盾,这种论辩方法也就是最初意义的 "辩证法".

  柏拉图最初理解的"辩证法"就是指一种"进行谈话的能力",这恰好泄露了辩证法在"逻各斯"上的起源。

  柏拉图把辩证法看作最高等级的认识和知识,他强调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各个理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由表面的现象认识上升到理念的本质认识。他认为应该通过逻辑而不是感觉来认识事物。

  恩格斯认为早期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是以天然的纯朴的形式出现,是从经验层面出发的直觉的描述现象世界,无法从逻辑推理的层面用理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巴门尼德开始逐渐摆脱感性世界,上升到概念层面。柏拉图进而将辩证思维当作是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理性发展的过程。

  (2)黑格尔的辩证法。

  在讲黑格尔辩证法之前先讲讲康德。康德坚持不可知论,他认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即物质体、物自身。因为理性本身有矛盾,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也会产生矛盾,当人们运用有限的范畴去把握世界时便会陷入矛盾,即"二律背反".所以,辩证法的任务就是研究想象背后的矛盾性。

  黑格尔承认康德理性中的矛盾性,但是他否认不可知论。他认为本质是可以认识的,因为自然界是理性的,是绝对精神的外在产物。黑格尔创立的"绝对精神"的理论体系是其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在"绝对精神"理论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把世界描绘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全面的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并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概念的含义。他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黑格尔在康德的"正题"和"反题"之后引入了"合题",从对立之中找到了对立两极之间的联系。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论断表明人类思维从两极对立走向了更高阶段。

  辩证法在《逻辑学》存在论中表现为各存在论概念之间表面没有什么联系,但背后却隐藏着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比如"质"和"量"的关系。黑格尔认为对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存在于自然界中,存在于自然界和思维之间的对立,存在于思维之间的对立。辩证法在本质论中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黑格尔认为本质是存在的真理,而我们看到的是事物的表象,因此本质是需要理性反思的介入。本质论的对立统一最终要引向矛盾,矛盾是自己和自己的对立,是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冲突。比如"黑的"和"非黑的"之间的矛盾。辩证法在概念论中展现了发展和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概念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肯定否定、再否定肯定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以用正反合这一公式加以概括。

  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灵魂是否定,否定之否定、自我否定。黑格尔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否定精神,否定就是超越。黑格尔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否定,否定不是排斥而是自我否定,是事物在自我否定的行动中把自己建立为主体,具有主体的意识。主体的能动性本身就是实体,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理解为一种活动或行动。辩证法是事物本身的一种特性,是从事物本身的本性中展示出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动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否定之否定是针对整个宇宙万物而言,上升到了辩证逻辑的层面,并在扬弃中得以体现。扬弃不是要去除坏的,而是要敢于正视否定的东西并停留在那里。

  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述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辩证法的精神内涵如否定之否定、发展观、矛盾观、对立同一律也在这个描述的过程中得以展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哲学界的巨大财富,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

  (3)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都体现在对黑格尔的否定论述中的。所以应当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态度来探寻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核心内涵。比如,马克思赞同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的积极意义、对自我发展的看法,还包括异化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等等。

  马克思适当的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他认为黑格尔体系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而辩证法是唯物的,必定要尊重自然且是具有自然性的。所以马克思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被神秘化了",他把现象中的根本矛盾都看作是理念世界里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都是本质中的、理念中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其本质是现实中的本质的矛盾,而非理念中的矛盾。所以,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否定中建立起来了以唯物论为基础的辩证法。

  当然,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改造绝不只是简单的将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颠倒。费尔巴哈也将其两者颠倒,但其结果是唯心主义人本学。

  马克思将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并注入了其历史观、实践观、人本观。费尔巴哈将自然界和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而马克思将人作为哲学研究对象。马克思认为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曲解甚至完全撇开了人类史,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是人类史。

  在这里马克思展开了关于人的思想,这里的人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一般人",而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人内在的包含在马克思的研究之中。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所体现的对立斗争适用于人类活动,也即是说现实的人的活动也体现了辩证法的抽象内涵。那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不是只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需要有人的主体性的介入才能有辩证法,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互动的辩证法。

  因此,国内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否定》中指出了辩证法只存在于人类参与的联系体中。

  对于马克思的辩证法,顾准进行了激烈的否定,称其反对唯心主义,却无法避免唯心的左右。顾准认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责黑格尔是"逻辑泛神论",这一期间马克思完全否定唯理主义,把黑格尔的逻辑学、辩证法、世界模式论三者等同起来。黑格尔的逻辑是研究整个世界秩序和规律的科学,是辩证逻辑,包括三大规律、两条主义.然而,《神圣家族》才写完,马克思通过《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从否定黑格尔又回到了黑格尔。

  所以顾准一直认为马克思是黑格尔和培根的神妙的结合,结合的后果就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唯理主义,仍然有唯心的倾向。不过如果有唯理的推论就说是唯心主义倾向,那人类只有不思维才不会唯心,顾准的这种说法显然有失偏颇。

  (4)恩格斯的辩证法。

  恩格斯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包含着辩证法这三大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在辩证法这里,没有严格的界限,没有严格的非此即彼。例如同一律,旧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同一律的基本原理:a=a,每一事物等同于自身,这是具体的同一性。但是新的自然研究在细节上证明了这么一个事实: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变化,即抽象的同一性。

  这种既是又不是的矛盾是旧的形而上学所不允许的。恩格斯通过一系列的事实证明无论是有机的自然界还是无机的自然界,同一性本身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物体都不断受到外界的力量而发生同一性的变形。同一性自身中包含着差异,这一事实在每一个命题中都表现出来。

  所以,在无机的自然界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言而喻的命题:自然界本身在同一性中包含着差异和变化,自然界本身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恩格尔非常重视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恩格斯赞同黑格尔的观点: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理性的。

  恩格斯赞同黑格尔有关辩证法的精神内涵,但是又不是全盘接收。恩格斯否定黑格尔的绝对概念,因此也否定黑格尔绝对概念下的辩证法。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将概念看作是现实事物的反映,从唯心主义颠进入到唯物主义。因此,恩格斯的辩证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

  恩格斯眼里的辩证法是科学,有着自身的发展史。他将辩证法与各门科学区分开来,各门科学不需要有个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哲学来证明自己,它们只需要弄清自己的地位和与它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辩证法不是为了来证明各门科学的或者是为各门科学提供规律性的指导意义,而是为各门科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自己运用到了辩证法。所以,现代科学不需要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比如黑格尔式的总体哲学。同时,形式逻辑和辩证法仍然独立存在,因为它有自身的科学发展史,但是自然科学却一刻也离不开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中他获得了成功。而黑格尔却将辩证法倒立着,需要将辩证法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反映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有一个事实支配着我们整个理论思维,那就是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二)自然观。

  1.黑格尔的自然观。

  黑格尔的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人、思维及其思想产物都是自然界派生的。在黑格尔眼里,《逻辑学》作为上帝创造世界的一个蓝图,他在拥有绝对理念之后就把自己外化为自然界了。上帝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有目的的将客观现实构造出来,把自己外化为自然界。让自然界从内部产生出精神,产生思维、观念。

  黑格尔的自然界有三个层次:一、机械论。相当于物理性。自然界是一大推原子分子的组合,是最低层次的,忽视了质,只注重量。二、物理论。相当于化学性。看到了运动的质的多样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 三、有机论。

  人、动物、植物等有机体。生物学、人类学、生理学方面的规律。有自己的目的性,最高级的规律。人的目的性不仅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还包括人的精神、意志、自由、历史等等。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就是自然界,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自然界的自我意识,自然界通过人达到了自身的自我意识。

  因此黑格尔看待自然界有双重眼光:一是自然界本身的眼光。自然界本身是僵死、没有发展的,它只有空间,没有时间。自然界本身是僵死的,但自然界有他的精神在里面,只是受阻于自身的物质的东西。二是物质内核的眼光。

  物质的自然界只是精神的外壳,所以在这个物质的外壳里面,包含着一种能动的精神。"上帝永远不会僵死,僵硬冰冷的石头也会呼喊起来,使自己超升为精神。"2.马克思的自然观。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中把握自然。马克思的自然观离不开人的,他在《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说:自然是向人生成的,向人的精神生成的。人的精神是从自然界里面生出来的,抛开上帝,人就是从自然界里产生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世界和人不是对立的,物质世界只有发展出人的精神来才能完成他自身。所以说,真正的自然界是离不开人的,否则就是抽象的自然界,不是真实的感性的自然界,感性的自然界是离不开人的感性的。

  在马克思这里,自然界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介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抽象的人与抽象的自然界的关系,而是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界的关系。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将这种认识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理解自然。不过马克思对自然界的理解更多的是从实践的现实角度出发,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展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再到人与人的关系。所以,马克思的自然观不只是描述一个单纯的自然界,他还由此扩展到人的世界,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为其历史唯物主义提供自然观的依据。

  (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是经过长期思考的,不是一时冲动而简单的将辩证法运用到自然界的。早在 1858 年恩格斯致马克思信中就提出生理学和解剖学中包含着许多极富思辨成分的东西。1873 年 5 月 30 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中也提到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并从物理学和化学简要说明了他相关的思考。随后的岁月中恩格斯始终关注自然辩证法,写了 10 篇较完整的论文和170 多个札记和片段。其中最能体现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文献有《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下文将通过对恩格斯的文本解读来分析恩格斯的自然观、自然辩证观。

  1.恩格斯的自然观。

  恩格斯的自然观是辩证的也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在《自然辩证法》历史导论一章中,恩格斯总结了其自然观: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

  同时,随着地质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各部门的发展,旧的自然观开始瓦解,新的、运动发展着的自然观开始被人们接受,自然界是一个联系着的整体,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整个自然界不存在永恒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是一种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自然观。这种流动的自然观存在于早期希腊人的思想之中,只是看恩格斯看来,早期希腊人的自然观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随着实证科学的进步,人们不是凭着简单的感官来判断外部事物,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得出结果。这种自然观是对 18 世纪上半叶自然界绝对不变的陈旧自然观的一种否定。

  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观。

  恩格斯通过实证证明自然界本身存在辩证法。

  恩格斯认为需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自然界。恩格斯从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三大发现来展现自然界各领域内以及各领域之间的联系。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了解辩证法的规律,对认识自然界具有理论意义,能对自然界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说明。黑格尔的错误在于:

  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中推导出来的。

  他将自然界本身作为思维的对象而具有辩证性,而不是单纯的自然界本身存在着辩证法。

  自然界存在辩证的规律,不等于自然界存在永恒的真理。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将概念看作是现实事物的反映,自然界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

  自然界本身是僵硬而盲目的甚至是混沌的,但这些盲目的相互作用却体现着一般的规律。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人,都是具有意识、有目的的。

  但虽然如此,无论人是多么有目的性的在支配着什么,历史进程都是在受一个规律支配。这里恩格斯很明确的提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辩证法,这种辩证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自然界中不自觉的、外部必然的存在的。

  恩格斯认为世界不是统一于存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自然界有自身的规律。然而恩格斯并没有离开人来谈自然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存在辩证法,人也有辩证的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