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自然辩证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

来源:乡村科技 作者:黄凯丽;李国春
发布于:2020-04-13 共5273字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之第六篇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方法, 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体系和形成科技发展的战略眼光。“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三农”问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一战略具有时代性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遵循了自然辩证法规律, 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自然辩证法,“三农”问题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一般方法的学科, 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做出了总结概括, 并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思维体系和方法论[1]。“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三农”问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从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多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等, 系统、辨证、科学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 充分遵循了自然辩证法规律, 并将自然辨证的思想和方法论等应用于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含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 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围绕着“三农”问题的解决, 为加快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时代背景下, 围绕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 具有时代性意义[2]。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这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

  2 自然辩证法在乡村振兴实施原则中的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 一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 也存在次要矛盾, 要求大家分清矛盾的主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二是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 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 让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中来。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党在自然辩证法思维下的正确认识。三是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要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 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 这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也要继续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四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家园, ***提到“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绿水青山”, 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人始终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我国人民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经济, 大量消耗自然资源, 导致很多地方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如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到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发展经济。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 出现了如家庭农场、农家乐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式, 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发展了经济,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五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 因地形、气候、民族、文化等的不同, 各地区有着自己的特点, 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的结果, 具有科学性。六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目前,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 有一定差距。城乡是一个整体, 我国要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就必须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间的发展差距。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也会制约整体, 有时关键部分能对整体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 要树立好全局观念, 解决事情要从整体出发, 也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目前,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发展, 但主要是在城市, 农村地区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短板, 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的, 有效结合了自然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观点。

  3 自然辩证法在乡村振兴实施时间上的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新事物的产生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重视前期量的积累, 不失时机地完成飞跃, 这样才能实现目标。为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 我国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要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2020年, 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 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第二步是到2035年, 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 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三步是到2050年,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步走战略的制定完全遵循了自然辩证法中的事物发展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发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1个是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种发展要素会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第一步要求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这是根据发展初级阶段的特性来制定的。第2个是发展阶段, 该阶段各要素功能会充分发挥、良好协同。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要求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完全了解发展阶段特性后做出的决定。第3个是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发达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要素高度协同, 稳健快速地发展。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要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这相对应的就是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发达阶段。整个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完全遵循了事物发展的3个阶段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量变和质变2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前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是在量变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 将事物的发展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二是要抓住机会, 促成事物的飞跃;三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 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四是要坚持, 努力完成量的积累, 要相信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能实现质的飞跃。乡村振兴战略中三步走战略的制定充分遵循了事物的量变质变规律, 第一步先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这是在为完成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而做得量的积累。第二步要求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在坚持做量的积累, 坚持适度原则, 因为在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是不能实现质的飞跃的。第三步要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这是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抓住机会, 促成事物飞跃, 完成质变, 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4]。

  4 自然辩证法在乡村振兴实现路径上的应用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7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 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国情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7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完全遵循了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规律, 又各自应用了自然辩证法的原理观点。

  4.1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大, 发展不平衡, 严重制约了城乡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中关于整体与部分的观点认为整体是构成事物诸多要素的有机统一, 部分是整体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实践过程中处理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 同时要搞好局部, 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5]。城乡是一个整体, 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就必须从城乡整体着眼,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2 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走共同富裕之路

  事物是普遍发展的, 要求大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但近年来农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原先旧的制度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断完善制度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特别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 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4.3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走质量兴农之路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经济是一个大系统, 由多个部门经济构成, 各要素构成合理, 就能得到持续发展, 结构组成不合理则会制约其发展。系统具有层次结构性, 各层次间会互相制约和影响,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系统中的重要部门, 其发展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6]。当前, 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需要加大力度来补齐农业这块短板。

  4.4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 在获得金山银山的同时要保护好绿水青山。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 因自然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事件屡屡发生, 如洪水、泥石流摧毁房屋,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导致无法种植农作物等, 每年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 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破坏自然的结果。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因自然环境遭受破坏, 较难进行农业生产, 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农村可以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发展经济, 如乡村旅游、家庭农场、特色绿色农产品等, 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发展了经济[7]。

  4.5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 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很重要, 乡村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作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导向、传续和维持秩序等作用。农耕文明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农村农民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特别是我国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 因历史、地理、民族等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 这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需要传承和发扬, 所以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科学正确的选择。

  4.6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走乡村善治之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自主性, 让他们自觉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从而投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乡村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就必须以新视角来看待乡村的问题, 特别是乡村的治理体系, 原先的治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就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自主性, 吸引更多有文化、懂农村的人才到乡村中来[8]。

  4.7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我国贫困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 要结合我国国情, 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 要充分考虑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来处理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才可能区分事物, 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目前, 我国还有一些贫困人口, 虽然那些地区都存在贫困这一矛盾, 但造成贫困的原因却不同, 要深入当地了解实际情况后才能采取正确措施。有些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 有些是历史因素导致的, 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共性, 也具有特殊性, 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精准扶贫, 走中国特色减贫是在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指导下的结果。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 具有时代性意义,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而自然辩证法则是人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方法, 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体系和形成科技发展的战略眼光, 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在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遵循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规律, 将自然辨证的相关观点应用在具体的乡村振兴措施中, 如矛盾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 这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更具科学性。总之, 自然辩证法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保玉.浅谈模具设计与自然辩证法[J].装备制造技术, 2012 (8) :144-145.
  [2]周明坤.浅谈自然辩证法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启思[J].四川水泥, 2015 (10) :138.
  [3]张强, 张怀超, 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 2018 (1) :6-11.
  [4]蒋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 (6) :17-24.

点击查看>>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黄凯丽,李国春.自然辩证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13):20-2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