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的生态审美思想

来源:设计 作者:高艺倍
发布于:2020-04-13 共4867字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8篇期刊杂志范文)之第七篇

  摘要: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哲学的分析和总结, 从而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生态审美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为研究生态审美思想、解决当下生态问题提供理论支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探索生态审美思想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联性、和谐性, 并以《闲情偶寄》的暖椅设计、梅窗设计为例, 论证生态审美思想对人与自然对立思想的超越。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审美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视角看生态审美思想, 不仅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生态审美思想的全新认识, 还能解决现实生态问题, 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视角。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视角看生态审美思想的关联性

  自然观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观点的总和, 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指导思想。在《自然辩证法》这一着作中, 恩格斯第一次深刻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形而上学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认为自然界不是由某种从混沌中产生的东西组成的, 而是处于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自然界的万物之间、自然界与人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大内容:首先, 它坚持唯物论, 认为自然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其次, 它是一种方法论, 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方法;最后,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辩证法, “辩证”是其根本的思维方式, “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 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 从而证明了, 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2]。恩格斯将实践观点同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活动联系起来, 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 整部人类史演绎的就是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融入自然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存在, 但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 人类的行为受制于自然, 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否则将会迎来大自然沉痛的报复。

  生态审美是相对于此前的非生态审美而言的, 是为了回应全球性生态危机, 以生态伦理学为思想基础, 借助于生态知识引发想象并激发情感, 旨在克服人类审美偏好的新型审美方式与审美观[3]。西方古典审美思想认为物质具有永恒性和不可毁灭性, 这使得人们难以从生态角度认识和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 生态美学成为理论空白。直到马克思恩格斯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 将人类拉入现实的生活之中, 自然保护问题才得到关注。但19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大肆生产与扩张的时代, 工业文明发展到空前的规模。工业革命后, 作为主导哲学思想的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看作异于人类的异在客体去征服, 主客二分的分析方法将身为主体的人和客体的自然分离开来, 使其成为对立、分裂的存在。这也使西方古典审美思想在研究美学的道路上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 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联性。利奥波德是西方第一个系统阐述生态、美学及伦理之间关系的学者, 他强调生态伦理的重要性, 认为人类应该本着对自然的爱与尊重的原则进行审美, 由此生态美学得以产生。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 在生态哲学的基础之上, 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关联。工业革命后的生态危机, 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征服性的改造, 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使生物之间原本和谐的状态遭到破坏, 从而人也在这场生态危机中得到惨痛教训。从侧面体现了生态审美思想强调的关联性, 生态美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作用, 人与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 只有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包容才能达到一种共生共存的生态之美。这种审美思想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说,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生态美学作为新的理论形态的哲学依据。

  众所周知, 中国与西方的生态传统具有明显区别。历史上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农业文明国家, 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自然本着敬畏之心, 而“天人合一”思想正是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 他不同于当时的文人墨士向往官场生活, 而是醉心于日常简朴生活。也是由于这种热爱生活的性格, 使李渔的家具设计流露出许多异于常人的生活“点子”。李渔的家具设计能细致入微地洞察人的感知和需要。不仅仅关注人体工程学, 而且考虑到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空气湿度、温度、气味等环境因素。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录“予冬月着书, 身则畏寒, 砚则苦冻, 欲多设盆炭, 使满室俱温, 非止所费不资, 且几案易于生尘, 不终日而成灰烬世界。若止设大小二炉以温手足, 则厚于四肢而薄于诸体……”[4], 李渔在冬天的时候撰写着作十分寒冷, 想要多加一些盆炭取暖, 却因为烧盆炭生灰, 使得终日里四处灰烬。于是李渔便设计了暖椅, 在暖椅的踏脚栅栏安装了抽屉, 在抽屉里放置炭火香料, 炭火烧起的时候热气上升, 使得这个椅子都非常暖和, 而且香料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室内, 不仅解决了寒冷问题, 也提升了环境舒适度。李渔认为一个美的家具设计不是富丽堂皇、装饰别致, 而是它能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研究其使用环境, 考虑制作中的局限性, 并以此为突破点, 制作出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便利的家具设计。李渔的家具造型设计线条优雅, 雕刻精致, 结构简洁, 其灵感源于自然, 利于自然, 充分体现了李渔家具设计的生态审美思想。它诠释的美是一种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观。人源于自然, 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界万物都有着微妙的联系, 这种联系使他们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李渔家具造型设计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存的法则, 揭示了生态审美思想中的关联性 (如图1) 。

  二、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视角看生态审美思想的和谐性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使人类不得不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问题, 并引发对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深层思考。生态思想作为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一股思潮在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 让中国人开始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中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处境以及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出劳动创造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劳动是猿转化为人的关键因素, 也是人作用于自然的主要手段。在劳动过程中, 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活动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本准则, 人类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生态审美思想强调的和谐性, 其实是同一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阐述。生态审美思想的和谐性, 强调人们在进行美学审美中应重视作品的生态意蕴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只有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艺术创作, 才是真正符合生态审美的价值取向的。

  从字面意义上看, “生”是生物, “态”是状态;谈及生物的状态则是说生物生活的状态、生存的状态, 而生活、生存问题的探讨离不在自然。生态可以指某一生物的生理特性或生活习性, 也可以指某一中心实物周围事物或外部世界中的状态。美学一般理解为审美活动, “审美”是人的一种意识, “审美活动”离不开人, 是人的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所以生态美学就是研究人与周围事物或外部世界的审美活动,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学。“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关系体现生态审美思想中的和谐性, 和谐被生态美学视为最高的美学形式。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出发, 与“和谐”一词联系, 更容易理解为“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结果, 那么怎样的人与自然关系可以导致和谐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美学定义的美是基于自然界万物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尊重万物之间的平等关系, 保持其实现自我的权利, 这种美才是真正的美, 这种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存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着良好的生态传统, 这在中国古代先贤的哲学理念中有诸多体现, 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由此可见, 注重生态是中国一以贯之的传统。“取老干之近直者, 顺其本来, 不加斧凿, 为窗之上下两旁, 是窗之外廓具矣。再取枝柯之一面盘曲、一面稍站者, 分作梅树两株, 一从上生而倒垂, 一从下生而仰接, 其稍平之一面则略施斧斤, 去其皮节而向外, 以便糊纸;其盘曲之一面, 则匪特尽全其天, 不稍戕斫, 并疏枝细梗而留之。”[4]己酉年夏天, 李渔发现院子里的石榴树和橙树死了, 因其坚硬不易做柴, 两树外形酷似梅树, 李渔便取之作窗, 并没有改变树枝的形状, 而是巧妙地运用树枝原有的天然形态置于窗户的上下两边, 稍作纸花点缀, “一枝”红梅遍活灵活现。李渔甚是喜爱, 取之“梅窗”, 讫于此矣。“古梅”的自然纹理、自然材料, 其真实巧妙胜于名贵材料、精细雕刻, 取之稍做设计, 将它的自然之美最大化, 由此体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忽视自然、脱离自然的设计只能浮于表面, 脱离了设计服务于使用者的基本原则, 终将被自然淘汰。不和谐的美更不能称之为美, 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体现生态审美思想的和谐性。

  三、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视角对生态审美思想进行评价

  生态审美思想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相似性, 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视角对生态审美思想进行研究, 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生态审美思想的新发展, 为解决生态问题、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提供新的视角。

  在对美的本质和根源的理解上, 西方古典美学对此有种种解说, 总体来说, 西方古典美学特别重视艺术的形式美、外在美。虽然古罗马实用和功利思想盛行, 但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的角度阐述将人与自然界定为对立存在的客体, 使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生态美学产生在环境严重破坏的工业革命时期, 严峻的生态问题让人们对美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生态学和美学相应结合的生态美学应运而生。生态美学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理念相同, 是对旧的理论知识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生态审美思想认为美是关联的、和谐的, 它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美的本源, 把美看作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 是调节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审美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生态美学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美学思想把形式美作为判断是否美的依据;生态美学则不同, 生态美学重视审美中万物的关联性, 当科技进步与生态破坏产生矛盾, 生态审美思想坚持从人与自然和谐性的角度出发综合地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 促进我国生态问题的解决。

  结语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生态美学审美思想提供指导, 生态美学审美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积蓄力量。目前, 我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比如冬季我国各大城市存在严重的雾霾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良性循环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

  在现代美学思想中注入生态美学审美的概念, 即是在艺术、美学领域引入生态的理念, 符合现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李渔在《闲情偶居》家具设计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中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生态美学审美思想, 旨于挖掘生态美学审美思想的关联性、和谐性, 为我国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生态美学审美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列宁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3]许媛媛, 张颖, 胡领.基于生态美学的城市居住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设计, 2016 (13) :22-23.
  [4]徐漫辰, 运迎霞.中国园林中的“景”——论中国园林中的中国传统自然观及其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启示[J].设计, 2016 (5) :144-145.
  [5]黄朝霞, 隋丽.生态审美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文化思考[J].求索, 2011 (8) :75-77.
  [6]徐秋鹏, 张福昌.中国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现代化的研究[J].设计, 2004 (8) :25-25.

点击查看>>辩证唯物主义论文(8篇期刊杂志范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高艺倍.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视角看生态审美思想——以《闲情偶寄》中家具设计为例[J].设计,2018(09):56-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