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横跨哲学和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等特征的一个学科群”,[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自 1873 年至 1883 年间间断性著述的手稿---《自然辩证法》是这一理论确立的奠基性著作,自 1925 年俄文版率先出版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光辉思想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武器。从写作时间上看,《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中属晚期著作,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的论证逻辑(自然、社会和思维)上看,属第一部著作。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在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价值的著作,却得到两个 20 世纪科学巨擘---爱因斯坦和普里戈金完全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这两种评价不仅“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2]
1895 年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辩证法》遗稿由当时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人之一爱德华·伯恩斯坦保管.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曾咨询党员、物理学家列奥·阿龙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遗稿是否值得出版。阿龙斯认为这些手稿内容过于陈旧,不宜公开发表.[3]
1924 年,苏共(布)中央派遣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达维德·鲍里索维奇·梁赞诺夫前往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查阅、复制马克思恩格斯的遗稿.
当梁赞诺夫责问伯恩斯坦为何长期埋没《自然辩证法》手稿时,伯恩斯坦推脱责任,声称手稿尚未出版缘于爱因斯坦对其评价不高.
爱因斯坦在 1924 年 6 月 30 日给伯恩斯坦的回信中写道:“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又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4]
看到爱因斯坦对手稿持如此低的评价,以梁赞诺夫和勃·凯德洛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认为伯恩斯坦当时并没有把全部手稿交给爱因斯坦,而是有所选择地仅将关于物理学部分送给他.美国哲学家西德尼·胡克宣称早在 1929 年伯恩斯坦就曾跟他表示过:爱因斯坦看到的是全部手稿.爱因斯坦本人也于 1940年 6 月 17 日在回复胡克的信中印证了上述说法。[5]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里戈金教授在与其合作者斯唐热博士共同著作的科学哲学名著《从混沌到有序》中对《自然辩证法》有这样一段评价:“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的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那个时代,物理科学看来已经摒弃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更接近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思想。恩格斯谈到了三大主要发现:能量及支配其性质转换的定律,作为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细胞,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进化的发现.
鉴于这些伟大的发现,恩格斯得出结论:机械论的世界观已经死亡.”[6]
面对以上两位科学巨匠的评价引文,国内学者看法大多趋于一致,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的《爱因斯坦、普里戈金与〈自然辩证法〉》(以下简称“曾文”).
曾教授认为:“爱因斯坦对手稿作了很低的或否定的评价”;“普里戈金对《自然辩证法》却有积极的、肯定的评价”.理由是爱因斯坦的科学信念是“对存在统一性”的“终生追求”,无论是早年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还是晚年“统一场论”的提出,无不体现出他毕生都在力图描绘宇宙存在的统一图景;而普里戈金的科学思想致力于“对演化世界的探索”,他的耗散结构理论为进化论和热力学两个理论体系无法做出统一说明给予了合理的解答,即“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进一步理解,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观是存在的、统一的、静止的,普里戈金的的宇宙观是演化的、发展的、运动的.尽管“曾文”里提到过爱因斯坦的工作也是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但这种批判仅仅活动于静态宇宙观范畴之内,与恩格斯和普里戈金在发展演化宇宙观范畴批判机械自然观不是一回事.
那么,同样是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静止宇宙观和演化宇宙观的本质分歧又在哪里?“曾文”并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按照“曾文”逻辑推演下去,爱因斯坦的自然观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也就是说他否定的并不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著作,而是辩证的自然观,这种理解我们还是有待商榷的.
笔者较为赞同北京交通大学刘秀萍副教授的观点:我们既不要抹杀恩格斯在创立自然辩证法过程中所做过的努力,也不要苛求其思想的完备性,毕竟这只是一部作者生前未能出版的手稿,作者零散的思想片段还不能提升到完善化和系统化的地步,但也不应该像前苏联学者那样将手稿捧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因斯坦“针对全部手稿”作出的评价是较为公正的和客观的.[7]
在确立评价标准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康德的提示:“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8]
一方面,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时所引用的大量科学史案例仅仅局限于 19 世纪60 年代以前的自然科学成果,直到他逝世前与其同时代的科学家(如麦克斯韦、马赫、卡努力、赫兹与彭加勒等)很多足以引起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成果他都未予以关注.恩格斯对经典力学的理解还限于牛顿理论阶段,对哈密顿的创新却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恩格斯逝世后,物理学界掀起了以转换经典范式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革命浪潮,《自然辩证法》手稿里谈论的内容还是囿于经典范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的评价是公正的、客观的.爱因斯坦并没有贬低恩格斯的工作.当然,我们也不能对恩格斯做过分苛求,毕竟恩格斯本人只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而非自然科学家.
从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闲暇之余,手稿能够做到对 19 世纪60 年代以前的自然科学成果进行比较详细的哲学反思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普里戈金也没有对手稿予以很高的评价,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19 世纪末恩格斯就已经对机械自然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笔者认为,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初衷是为了完成三个任务:政治任务、哲学任务和科学任务.
这三个任务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首先,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是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立论基础)奠定唯物论基础的,这是该著作的政治任务.为了践行马克思那句深刻的论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其次,《自然辩证法》从认识论上指明了自然史的辩证图景:事物内部的固有矛盾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该著作的哲学任务.
正如恩格斯所谈,“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亡着。”
再次,由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总特征出发,《自然辩证法》指明了科学这一特殊生产力不仅在其各自的学科内部存在普遍联系的特征,而且在学科之间也存在着普遍联系的特征,这是该著作的科学任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里用大量篇幅论证这一观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伯恩斯坦一开始将手稿交给阿龙斯和爱因斯坦发表意见(我们姑且不去评价他是否有其它目的),很明显是张冠李戴地找错了评价人,引发争议便是难免的了。
参考文献:
[1]张明国。“为国服务”的自然辩证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4)。
[2]曾国屏。 爱因斯坦、普里戈金与《自然辩证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4)。
[3]刘秀萍。重估《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价值[J].学术研究,2006,(5)。
[4]、[5][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C].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02.
[6]转引自: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8.
[7]刘秀萍。重估《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价值[J].学术研究,2006,(3)。
[8][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29.
[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1,15.
摘要:通过钱学森之问,我们对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于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校、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对策。关键词: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对策一、引言:从钱学森之问说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定位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1.自然辩证法教育中基本理论的特质---确定性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一门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
长期以来,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发展模式,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枯竭。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破坏,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不断衰竭,引起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阐释了人与...
最近,有一种观点大有渐趋流行之势。这种观点是: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学科。这种观点似是而非,而且涉及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和正名问题,事关重大,很有必要予以辨明。一、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是既成的历史...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1882年间历经十年但最终未能完成的一部哲学手稿, 由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段、2个计划草案, 共181个部分组成。...
一、引言虽然在高中和本科的一些政治课上已经接触过过自然辩证法,但是这些课程都只是粗略的提了一下,并没有详细地介绍。这学期开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让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对我们的思想形成、科学认知、思...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与它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还有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最高意义的普遍性,它对应的是整个世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普遍联系。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
用逻辑分析的视角分析自然辩证法这一大门类下整体论的某种理解, 着眼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从认识方法论和本体论层面进行分析, 以促进对整体论命题更加深入的认识。...
摘要:科学是我们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的有力保障,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文明提升,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辩证的看,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会产生他们的对立面,科学的对立面就是反科学、伪科学。自从科学诞生的那天起,反科学和伪科学也就应运而生,科学注定...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特征和数学模型方法;其次介绍了四种类型的数学模型,即确定型的数学模型,随机型的数学模型,模糊型的数学模型和突变型的数学模型.关键词:数学模型;特征;发法;类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