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课程教学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是必然趋势,因此,《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当然是不足为奇的。然而,如今,以多媒体环境为支撑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对此,笔者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为以后参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或建议。
那么,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在普及过程中存在以下四点问题,简述如下:
一、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问题
( 一) 忽略学科性质,未能真正实现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2013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界定为: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1]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2]从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本质中,我们可以知道自然辩证法课程是一门抽象程度较高的理论性质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工作者抓住学科的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中包含的各种直观、生动的图像和视频等素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广大学习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工作者忽略了学科的这一性质,只是单单的通过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告知学生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形式,不能使多媒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全部得以体现,而仅仅起到了单向的传播教学内容的作用。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是非常低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同样也会很低。
( 二) 以多媒体环境为支撑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化
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时仍是采用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头到尾都能得以体现,这种做法可以讲海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很低,参与机会也相对较少,同时,许多学校的多媒体都涉及到了投影仪、计算机或者电子白板,但是,由于一些教学工作者片面追求媒体形式,致使它们所承载的教学素材形式是有限的,比如图形图像等静态的素材。如果广大教学工作者在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时能认识到这门课程内容的一些特点,那就可以运用其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在该门课程所对应的最佳多媒体的支撑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笔者认为,针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环境下,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可以采用 “讲授式”以外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刚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生,其学习风格不是偏向结构化的,教师就可以在超媒体---多媒体类型中的一种的支持下,由教师提供超媒体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让学生逐步理解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的目的。这种多媒体类型能做到这点的原因在于超媒体是建立在人类认知理论基础上的,认知理论致力于解释人类怎样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人类怎样学习等。[3]
人类是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组织信息的,而超媒体的设计类似于这样的结构。[4]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析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征、区别,以初步理解该门课程各个概念,为后续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 三)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定位未能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的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
《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教育要发展的并不是生理与心理的东西,而是人的精神,通过它对精神的建构,而把心理和生理的东西 “带”出来。[5]而本课程教育之所以能够促使精神的建构和精神的运动,就在于其是一种有意义生成活动,即在教育教学中发生有意义交流。[6]
笔者认为,这种有意义交流是建立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的。在自然辨证法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的专注于多媒体的知识传播功能,控制着整个课堂的教学秩序,几乎完全主导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然而,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反应、课堂的学习气氛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没有真正考虑过使用的媒体是否适合当前的教学内容,是否能达到先前的教学目的,是否能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当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建立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 四) 不能合理运用媒体,呈现一种 “从技术中学习”自然辨证法课程内容的教学状态
在这一大的问题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教师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而自始至终呈现的教学状态是 “从技术中学习”.这就和梁林梅、杨九民编着的 《教育技术学》中提到的一样,“‘从技术中学习',即倾听教师做报告时学习一样,学生从观看教学电影、电视,或对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短片的反应中学习”.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学生就只能从教师那里学到教师知道的知识和在学习多媒体技术时获得的知识、技术或者说多媒体本身带有的知识、信息。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未能掌握多媒体技术,不能合理的将多媒体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也随之进入到各种学校,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没能同步提升,这就导致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成了学校的摆设,对学校以往的教学现状也没任何影响。
这两种情况是许多学校和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整体得到改变,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才能随之改变。
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问题,以下将是为了解决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的相应对策。
二、为解决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对策
( 一) 把握学科性质,寻找自然辩证法课程与多媒体的结合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7]而多媒体技术的本质在于它的技术性,是辅助教学的工具。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层次的思想政治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程度,同时,它的逻辑性、分析性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多媒体具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如讲授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时候,结合教学给学生播放 《世纪钟》和 《宇宙与人》等反映自然科学最新发展的科教片,使学生从比较直观的层面上对整个自然界、对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8]
以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教与学的状态,就必须要求多媒体所呈现的素材具有可用性、价值性、可操作性,并且它可以承载各类信息,特别是能够呈现逻辑性较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形象呈现知识,而且还具有将知识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的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还对于多媒体的技术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功能要求更高,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和技术支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引导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随着彼此需求的增加,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和多媒体技术将齐头并进,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 二) 认识多媒体的特点,掌握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
任何教学都应该着重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教学工作者要做到这点,其具体做法首先是认识多媒体的特点,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不存在最好媒体,只有最佳媒体,不是新的媒体和所谓高端的媒体就适合所有的学科教学。 《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本身的逻辑性很强,当我们想像公式推导一样去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时,一页演示文稿根本不能承载所有的信息时,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是我们所选的最佳媒体。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多媒体的特点,经过综合分析等一系列程序,最后通过实践证明才能说哪一种媒体适合哪一类的教学。
教师只有在持有正确的 “媒体观”和 “教学观”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正在的教学。对于 《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我们应该从里到外,由此及彼的剖析其教学内容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该门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在这种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多媒体,以此来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最终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 三)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求我们要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育部门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倡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知识讲授、任务分析、课堂管理等方面,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是 “被动接受”.该门课程具有高度的哲学性,学生在接触该门课程的知识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接受式学习,而是要主动的发现学习。只有真正的理解了其中的内涵,才谈得上运用该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实践生活。
再者,笔者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促进两者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部条件不仅仅体现在多媒体等构建的教学环境中,而且也变现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9]而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构成成分之一。在多媒体环境下,兼顾以上两方面因素,结合自然辩证法课程本身的特点,将会提高其教与学的效果。
( 四) 在多媒体环境下,做不定期抽查,以检查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第一种情景是通过 Powerpoint 演示文稿,采用问答式的形式对当堂课涉及的知识点作随堂诊断。教师可以将所要问的问题通过演示文稿呈现出来,随机抽查学生作答,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发言。第二种情景是教师在微博等开放平台上展示某一与前段时间学习相关的材料或课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相应平台上作答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需要对学生呈现的学习结果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
在这 Web2. 0 的时代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电子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相应的检查,学生也可以从这些工具或平台中得到来自教师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修改或改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将全面步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化的时代,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也在其中。因此,解决多媒体环境下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势在必行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本身知道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以利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解决该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将把对策付诸于实践,以改变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但是,改变不是单方面的,它需要政府与相关教育机构,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双向的互动。笔者希望,无论是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还是其他任何学科的教学,在多媒体环境的支撑下都能朝着最优化的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2][7] 郭贵春。 自然辩证法概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第 1 页。
[3][4] ( 美) 斯马尔蒂诺着。 教学技术与媒体 第 8 版 翻译版。 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 187 页。
[5][6] 安道玉。 谈 “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 “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2010.
[8] 赵彤。 如何提高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效果 [J]. 职业技术教育,2006,( 35) : 143 -144.
[9] 王逢贤。 学与教的原理 [M]. 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 185 页。
摘要:通过钱学森之问,我们对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于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校、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对策。关键词: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对策一、引言:从钱学森之问说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定位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1.自然辩证法教育中基本理论的特质---确定性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一门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
最近,有一种观点大有渐趋流行之势。这种观点是: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学科。这种观点似是而非,而且涉及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和正名问题,事关重大,很有必要予以辨明。一、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是既成的历史...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1882年间历经十年但最终未能完成的一部哲学手稿, 由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段、2个计划草案, 共181个部分组成。...
一、引言虽然在高中和本科的一些政治课上已经接触过过自然辩证法,但是这些课程都只是粗略的提了一下,并没有详细地介绍。这学期开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让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对我们的思想形成、科学认知、思...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与它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还有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最高意义的普遍性,它对应的是整个世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普遍联系。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
用逻辑分析的视角分析自然辩证法这一大门类下整体论的某种理解, 着眼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从认识方法论和本体论层面进行分析, 以促进对整体论命题更加深入的认识。...
摘要:科学是我们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的有力保障,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文明提升,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辩证的看,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会产生他们的对立面,科学的对立面就是反科学、伪科学。自从科学诞生的那天起,反科学和伪科学也就应运而生,科学注定...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特征和数学模型方法;其次介绍了四种类型的数学模型,即确定型的数学模型,随机型的数学模型,模糊型的数学模型和突变型的数学模型.关键词:数学模型;特征;发法;类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
绿色发展作为自然辩证法在新历史机遇下的时代思想延伸继承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要旨, 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