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

中医视角探析闭经的病机与辩证论治方法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作者:潘立文 丁昭莉 赵桂刚
发布于:2018-06-15 共10284字

  摘要: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 探讨闭经的病机、治法, 总结闭经的治疗规律。通过探究发现, 闭经一症之病机无非虚、实二途, 虚责之肝血、肾精、肝脾肾气之不足, 实责之痰湿、瘀血、气郁阻遏, 无论何种病机, 总致胞宫经血不能按时蓄溢, 从而使得闭经一症得以发生。在治疗闭经一症时, 必须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机与证候, 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与方药, 虚则补精、血、气, 实则泻痰、瘀、郁, 使患者的正气得培, 邪气得去, 经水能正常蓄溢, 则闭经一症自当治愈。

  关键词:中医; 治疗; 闭经; 规律; 探究;

  Abstract:By reading the ancient and modern documents combining with my own clinical experience, discuss and explore amenorrhea's pathogenesis and treating methods to conclude the rule of treating amenorrhea. By the research I found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amenorrhea is nothing more than two ways, which includes lack ofliver blood deficiency, kidney Qi and kidney essence, liver Qi and spleen Qi and excess of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Qi stagnation and repression. Regardless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amenorrhea is caused by the blood of total uterus can not timely storage and overflow, which reduces amenorrhea's happen. In the treatment of amenorrhea, we must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CM which 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syndrome of different patients, take targeted therapies and prescriptions, to increase the deficient blood, nourishing essence, Qi and remove the phlegm, blood stasis and stagnation, to make the upright strong and the evil removed, which can make the uterus be filled by the blood, and this disease can be healed thoroughly.

  Keyword:TCM; treatment; amenorrhea; rule;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闭经是中医妇科常见疾病, 在当下社会发病率尤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女性的职场压力较大, 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饮食无规律, 营养摄取不均衡, 正餐多以快餐盒饭等所代替, 导致机体的精、气、血等化生不足而消耗过度, 进而引起机体血海不充、冲任亏虚, 从而引致闭经一症的高频发生。在现代医学中, 闭经可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两大类。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超过16周岁而月经尚未初潮。而继发性闭经则指月经初潮之后、绝经之前的任何时候 (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外) 停经达6个月以上的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 闭经的病因十分复杂, 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功能障碍, 都可能引起闭经的发生[2]。无论原发性闭经还是继发性闭经在临床上都是较为棘手、难治的疾病。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与思想, 故从中医学的角度治疗闭经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笔者通过对中医学诊治闭经的理论依据、辨证方法、治疗思路与遣方用药特点等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 发现中医学诊治闭经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以及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 临床医家如能以这种理论与方法作指导, 对闭经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治, 就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今特将笔者对中医治疗闭经规律进行探究的结果行文于下, 以供同道参考。

  1、闭经病机分虚实, 虚责之血、精、气, 实责之痰、瘀、郁

  1.1 、虚应责之肝血、肾精、肝脾肾气之不足

  1.1.1、肝血不足可致闭经

  《临证指南医案》有云:“女子以肝为先天。”《灵枢·五音五味》云:“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以其数脱于血也。”闭经一症, 首当责于血虚。《素问·腹中论》有云:“……, 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 有所大脱血, 若醉入房, 中气竭, 肝伤, 故月事衰少而不来也。”《内经》中的这段论述表明, 闭经与体内肝血亏虚有密切关系。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有云:“经本阴血, 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 皆归冲脉, 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 故经言太冲脉盛, 则月事以时下, 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3]他明确指出:“经血者, 血之余也。”清·唐容川在《血证论·卷一阴阳水火气血论》中则明确指出:“血液下注, 内藏于肝, 寄居血海, 由冲任带三脉行达周身, ……, 女子则血之转输, 月事时下。”由此可见, 月经实际上是由肝血转输而成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灵枢·五音五味》有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上循脊里, 为经络之海。”冲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 任脉为“阴脉之海”, 两者均与胞宫相通, 与肝血相连, 故肝血充足, 冲脉血盛, 任脉通畅, 方能形成月经。《妇人良方》中曾指出:“妇人病有三十六种, 皆由冲任劳损而致。”徐灵胎也曾指出:“经带之疾, 全属冲任。”肝血亏损不足, 则冲任二脉不充, 而冲任二脉空虚, 则月事不能按期而至, 从而导致闭经的出现。

  1.1.2、肾精不足可致闭经

  《素问·六节藏象论》有云:“肾者, 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 身之本也。”从《内经》中的这些论述不难看出, 肾精是构成人体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物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这表明天癸与女子月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明·马莳曾曰:“天癸者, 阴精也, 盖肾属水, 癸亦属水, 由先天之气蓄积而生, 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清·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又指出:“阴血循冲任, 下入胞中, 与癸水会合, 则为经血。”指明天癸即肾中阴精所化生, 而天癸实为产生月经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女科摘要·经候门》中有云:“冲任之脉起于少阴, 为经血之宗”, 又云:“肾脉微涩为不月, 肝脉紧涩为经闭”。这些论述表明, 肾中阴精亏虚可导致血海空虚、冲任亏虚, 可导致月经不行。《医学正传》中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 肾水即乏, 则经血日以干涸。”《傅青主女科》中指出:“夫经水出诸肾, 而肝为肾之子”“经本于肾”。当代中医妇科名医罗元恺教授亦认为, 肾主藏精, 系胞胎, 主生殖[4]。肝肾同源, 肝主藏血, 肾主藏精, 精血互生互化。若肾精不充, 则由肾精所化生之肝血亦将渐至匮乏, 肝血不足, 则冲任二脉势将空虚, 月事即不能按时而至矣。故肾精亏虚是闭经的重要发病环节与因素。

  1.1.3、脾气不足可致闭经

  《女科经纶·月经门》有云:“大抵血生于脾土, 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苦甘之药, 以助阳气而生阴血。”《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凡其源源而来, 生化于脾, 总统于心, 藏受于肝, 宣布于肺, 施泄于肾, 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 下归血海而为经脉。”明·薛立斋也曾指出:“血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五脏, 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 在妇人则上为乳汁, 下为血海, ……, 故虽心主血, 肝藏血, 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 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 禁用苦寒辛散之药, 饮食亦然。”《赤水玄珠·调经门》中则云:“夫血者, 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男子化而为精, 女子上为乳汁, 下为经水。”《妇科密书八种》中有云:“经闭不行三候:一则脾胃损伤, 食少血亏非血停, 急宜补脾养血, 血充气足经自行。”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亏虚, 则气血生化乏源, 必致肝血失养, 血海空虚。而血海空虚, 冲任不足, 则月经失去生化之源, 故逐渐可导致闭经的发生。

  1.1.4、肝气不足可致闭经

  清·唐容川在《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中有云:“运血者, 即是气。”可见阴血之运行全在阳气之推动, 若阳气推动、气化失常, 则包括经血在内的阴血, 也必将出现异常情况。《人身通考》中所云:“调经尤需养血, 血得其养则自调。养血尤需养气, 气得其养则能运”即是此意。《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有云:“经血为水谷之精气, 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 生化于脾, 总统于心, 藏受于肝。”《临证指南医案》中又云:“血海者, 即冲脉也。男子藏精, 女子系胞。女子不孕, 经不调, 皆冲脉病也。”当代着名妇科大家韩延华教授, 通过数十年对闭经等女性月经病的诊治研究, 得出“肝主冲任”的结论, 她认为“肝主冲任, 从肝论治, 调和气血, 冲盛任通, 则月经自调”[5]。由此可见, 肝气与肝血的联系紧密, 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机体肝气亏虚, 则纵使肝血充足, 冲任二脉也会行血无力, 胞脉经血不能按时正常蓄溢。肝气不足, 不能正常运行冲任二脉之经血, 从而导致胞脉空虚, 实为闭经的另一重要病机。

  1.1.5、肾气不足可致闭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傅青主女科》则云:“经水出诸肾。”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有云:“天一阳气所化癸水, 即从肾脉达于胞宫。”他在《医经精义》中又言:“阴血循冲任, 下入胞中, 与癸水会合, 则为经血。”由此可见, 肾气实为发生月经之重要因素, 肾主封藏, 主宰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全过程, “天一阳气”之肾气能气化肾中元阴, 使癸水与人体之阴血相汇合于胞宫之中, 参与女子月经的形成过程。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有云:“调经之要, 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 养肾气以安血之室。”肾主藏精, 肾中封藏一身之精气。此中精气, 是人之一身经血的重要来源。如若肾气充足, 则化气藏精功能正常, 肾精化血有源, 从而可使肝体得养、血海充盛, 而肝血充足, 则冲任二脉自充盛, 胞宫之经血自当按时而满溢矣。反过来说, 如若机体肾气不足、肾之化气藏精功能失司, 则可导致肾精亏虚、肝血化生不足, 由于“肝主冲任”, 肝血亏虚遂可逐渐导致冲任二脉匮乏, 胞宫血脉空虚, 从而引起月经稀少, 乃至闭经的发生。

  由上述论述不难看出, 闭经一症从虚的方面来看, 可由肝血不足、肾精亏虚、脾气虚弱、肝肾之气不足所引起, 其中以肝血不足最为重要。因“肝主冲任”[5], 经血即肝血之余, 肝血不足, 可致冲任空虚, 遂致闭经的发生。肾精亏虚, 不能化生肝血, 亦可渐至肝血不足, 冲任空虚, 而致闭经的发生。脾气虚弱, 气血生化不足, 不能充养肝血, 亦可渐致冲任空虚, 闭经一症由是而产生。肝气不足, 疏泄行血无力, 冲任二脉经血不能按时充溢胞脉, 亦可导致月经稀发乃至闭经的发生。肾气不足, 不能正常藏精化气, 亦能导致肝血生化不足, 冲任亏虚, 以致胞脉空虚, 月经产生乏源, 从而导致闭经一症的产生。

  1.2、实应责之痰湿、瘀血、气郁阻遏

  1.2.1、痰湿阻遏可致闭经

  闭经一症可由痰湿阻遏冲任所致。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曾记载一妇人因痰湿阻遏以致经闭不行的病案, 书中记:“一妇月事不行……乃涌出痰一二升, 下泄水五六行, 湿水上下皆去, 血气自行沸流, 月事不为水事所隔, 自依期而至矣”。朱丹溪在《金匮钩玄》中指出:“肥盛妇人不能孕育者, 以其身中脂膜闭塞子宫, 而致经事不能行”“经不行者, 非无血也, 为痰所凝而不行也”。明·陈文昭在《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中有云:“经水不通有属积痰者, 大率脾气虚, 土不能制水, 水谷不化精, 生痰不生血, 痰久则下流胞门, 闭塞不行, 或积久成块, 占住血海, 经水闭绝。”[6]痰湿内盛之妇, 痰湿之邪可以下流于冲任、胞宫之中, 阻遏此处气血运行, 从而导致经血不能应汛而至, 使得闭经一症得以发生。

  1.2.2、瘀血阻遏可致闭经

  《产宝方》有云:“大率治病, 先论所主。男子调其气, 女子调其血, 气血者, 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 苟能谨于调护, 则气血宣行, 其神自清, 月水如期。”女子月经如要正常应汛而来, 则必须气血调和, 无气血郁滞之患然后方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有云:“闭经有血膈、血枯之不同, 膈者病发于暂, 通之而愈, 枯者其来也渐, 补充乃充。”《血证论》中云:“女子胞中之血, 每月一换, 除旧生新, 旧血即是瘀血, 此血不去, 便阻化机。”《素问·评热病论》有云:“月事不来者, 胞脉闭也,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 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也。”《薛氏济阴万金书》在论述血瘀闭经时云:“他如气血实为病, 或有跌扑损伤, 或为经行受冷, 或为吐衄, 失血不尽, 餐寒饮冷, 以致经血壅于经络, 积于胞门, 结为症瘕, 为癖块, 为肠覃。诸血潮聚, 渐以益大如盆、如杯。”[7]由上述论述不难看出, 月经不行, 有因于冲任二脉血瘀而致者。此类患者由于血瘀于胞宫, 多易导致症瘕、癖块、肠覃等症的发生。而血瘀阻滞冲任二脉及胞宫, 遂使经血不能按时而来, 从而导致闭经一症的发生。

  1.2.3、肝气郁遏可致闭经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云:“妇人之病, 因虚、积冷、结气, 为诸经水断绝, 至有历年, 血寒积结胞门。”《万氏妇人科》云:“因忧愁思虑, 气郁血滞, 而经不行者, ……。”《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妇人大全良方》中有云:“忧愁思虑则伤心, 伤心则血逆竭, 血逆竭则神色先散, 而月水先闭也。”妇女以血为用, 以肝为先天之本, 心性易于拂遏, 易为小事困扰而致肝气郁结。肝为血海, 又主冲任, 肝气拂郁则冲任二脉失于条畅, 可致女子闭经不月的发生。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闭经一症的发生与痰湿内阻、瘀血阻遏、气郁以致冲任运行不畅亦有密切关系。痰湿、瘀血阻遏胞宫或冲任, 可导致经血不能应时而潮, 从而导致闭经的发生。而气郁不宣, 冲任二脉血行郁遏, 亦可导致经血不能应时而注入胞宫, 从而导致闭经一症的发生。

  2、治当辨证, 虚则补精、血、气, 实则泻痰、瘀、郁

  闭经一症的治疗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 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虚的方面来看, 闭经的发生主要与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脾气虚弱、肝气推动无力有关, 所以如若患者出现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脾气虚弱、肝气推动无力等表现, 则应注意从填补肾精、滋养肝血、益气健脾、温补肝气、补益肾气等角度入手加以治疗。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曾云:“欲以通之, 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 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 又孰有能阻之者。”补虚是补经血之源, 是治疗闭经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大多数闭经患者都属虚证, 不可一味专用疏利、攻伐之品, 否则只会造成利愈甚则经愈竭的局面。当然, 若患者的闭经之症确由痰湿内阻、瘀血阻遏冲任或胞宫、肝气郁滞所引起, 表现出痰湿内阻、瘀血阻遏或肝气郁滞之象, 则又当以燥湿化痰、活血逐瘀、疏肝理气为法, 从实论治, 以祛体内有余之实邪, 使气血冲任归于通达, 则经血自当来复。所以不论补虚、泻实, 总当据病人病情来选用, 有是证用是药, 方能无损。也就是说, 惟有如此, 方能使对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时避免虚虚实实之患。

  2.1、虚证闭经之治法

  2.1.1、肾精亏虚型

  肾精亏虚型闭经患者, 多由禀赋薄弱, 或久病体虚, 肾虚精亏, 气血不足而致, 其主要表现有腰膝疲软、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头目昏眩等, 患者月经数月不行,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对于肾精亏虚的患者, 可用《景岳全书》中的归肾丸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归肾丸一方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肉、茯苓、当归、枸杞、杜仲 (盐水炒) 、菟丝子 (制) 组成。方中菟丝子、杜仲、山药益肾气;枸杞子、山萸肉、熟地填肾精;当归养肝血;茯苓健脾气。全方配伍, 具有益肾填精、养血调经之功效。该方对肾精亏虚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使其肾精得填, 精血逐渐来复, 经血得精血之充, 则自无闭经之患矣。

  2.1.2、肝血不足型

  肝血不足型闭经患者, 多由素体脾肾亏虚、先后天不足, 以致血液之生化不足, 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等所导致。该证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两眼干涩, 视物昏暗, 眩晕耳鸣, 面白无华, 爪甲不荣, 四肢麻痹, 肌肉震颤, 关节拘急不利, 夜寐多梦, 经少或经闭等, 一般舌色淡而脉多弦细。笔者认为, 对于该型患者, 应以养血滋阴、柔肝养肝为法, 可以《医学六要》中的补肝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补肝汤一方由生地、当归、白芍、枣仁、川芎、木瓜、炙甘草所组成。本方中生地、当归、白芍滋养阴血, 以填补肝血之不足;酸枣仁、木瓜、甘草酸甘化阴, 柔肝舒筋以恢复肝主疏泄之职;以川芎疏肝理气、活血通经, 使肝血能下达胞宫化为经血。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滋阴、柔肝调经之功, 对肝血不足型闭经患者的疗效较好, 使肝血得充, 冲任得以充盈, 经血下注胞宫, 故能治疗此型闭经。

  2.1.3、脾气亏虚型

  脾气亏虚型闭经患者, 多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 以致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亏虚, 冲任之血化生不足, 血海不能满溢, 从而导致月经停闭不行。该证型患者每见月经数月不行、肢体倦怠、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薄、面色淡黄等症,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脉缓弱。对于此型患者, 笔者认为应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为法, 可选用《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归脾汤一方是由人参、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所成。此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甘温之品益气健脾以生血, 冀使气旺而血自生。又以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辛甘、酸甘补血养肝之品以充实血海, 使血海得充、冲任充盈而经自调。再以具宁心安神、化痰涤浊之功的远志, 辛香而散、功擅理气醒脾的木香为佐, 与方中大量益气养血之药同用, 可使此方在恢复个体中焦运化之功的同时, 还起到防止补益之品腻脾碍胃的作用。生姜与大枣同用, 则能起到调和脾胃之功, 以资化源。全方诸药合用, 能起健脾益气、养血调经之功, 对脾气亏虚所引起的血海空虚、月经数月不行的闭经病有较好的疗效。

  2.1.4、肝气不足型

  肝气不足型闭经, 多因情志内伤, 耗伤肝气或久病体弱、脾肾亏虚, 以致不能正常化生、资助肝气或他脏之病累及肝脏, 损伤肝气或劳逸失调, 损伤肝气或用药不当, 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等以致肝气不能正常生化, 以致肝气主疏泄的功能失常, 使得冲任二脉血液不能正常充盈胞宫, 从而导致闭经一症得以发生。《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中有云:“肝气不足, 则病目不明, 两胁拘急, 筋挛不得太息, 爪甲枯, 面青善悲怒, 如人将捕之, 是肝气之虚也。”临床上, 肝气不足型闭经患者多表现出月经数月难行, 胁肋、少腹常有拘急不舒之感, 疲倦乏力, 面色少华, 唇甲淡白, 胆小易恐, 喜太息, 舌质淡黯, 脉虚弦等症。对于此型患者, 笔者认为应以补益肝气、行血通经为法, 可用当代名老中医柴国剑先生的经验方“补肝汤”进行治疗。该方由附子、白术、白芍、桂枝、炙甘草、青皮、陈皮、当归、鸡血藤所组成。此方中以附子、桂枝、白术、甘草辛热、甘温之品补益、温养肝脏阳气, 以促进虚损肝气的恢复;以青皮、陈皮辛温疏利之品促进肝气恢复正常的疏泄之职;以当归、鸡血藤养血行血之品, 一方面补养肝血, 一方面协助肝气疏泄冲任胞脉之血液, 以促进经血来复;以白芍酸甘微寒之品, 补养肝体、补益肝血。此方诸药同用, 可起补益肝气、行血通经之功, 对肝气不足所引起的闭经一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5、肾气亏虚型

  肾气亏虚型闭经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精气未充、天癸匮乏不能应时泌至所致。由于“阴血循冲任, 下入胞中, 与癸水会合, 则为经血”, 天癸既乏, 则不能与冲任之血相合于胞宫, 以致经血不能按时充溢胞宫, 故致闭经的产生。房事不节, 日久伤及肾气, 使冲任亏损, 或体质虚弱, 产育过多, 肾气亏损, 均可使肾之化气藏精功能减退。肾精不充, 肝血化生减少, 冲任二脉难以得到肝血充实, 胞宫经血充溢日渐减少, 遂可逐渐导致闭经的发生。肾气亏虚型闭经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月经超期未至, 或初潮较迟, 年逾16而未见初潮, 或月经周期建立后, 月经量少, 色红或褐, 渐至闭经, 白带量少且清稀, 腰背酸痛, 四肢不温, 头晕耳鸣, 面色黯淡, 舌质正常或稍淡, 脉沉细无力等症。笔者认为针对此型闭经, 应以温补肾气、滋养肝血、调理冲任为法, 可采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治疗。“加减苁蓉菟丝子丸”系妇科专家卓雨农自制方。原方由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桑寄生、熟地、当归、焦艾叶组成。方中以肉苁蓉、菟丝子咸温补肾之品, 温补肾气, 肾气得复自能化气藏精。以枸杞子、熟地甘、咸寒之品补益肝肾阴液, 有阴中求阳之意, 且能资助肾精。以当归、艾叶补血暖肝、调理冲任, 使肾中精气能化为肝血, 充溢冲任二脉。以覆盆子、桑寄生在补益肾气同时, 固摄肾中精气, 使肾中精气不致遗泄, 以达保障肝血化生之源的目的。全方诸药同用, 可达温补肾气、滋养肝血、调理冲任之目的, 对由于肾气亏虚所引起的闭经一症有较好的疗效。

  2.2、实证闭经之治法

  2.2.1、痰湿阻遏型

  痰湿阻遏型闭经多由素体肥胖, 痰湿内盛, 或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致使痰湿、脂膜壅塞冲任, 气血运行受阻, 血海不能满溢而导致。主要症状表现为月经停闭数月, 带下量多, 色白质稠, 形体肥胖或面浮肢肿, 神疲肢倦, 头晕目眩, 心悸气短, 胸脘满闷, 呕恶痰涎, 舌淡胖边有齿痕, 脉弦滑。针对此型患者, 笔者认为应以燥湿化痰、理气活血调经为法, 选用苍附导痰丸加减治疗。苍附导痰丸一方出自《广嗣纪要》一书, 此方多用来治疗肥盛女人无子、形盛多痰气虚, 月经至数月而始行或形肥痰盛经闭等症。本方主要由苍术、香附、陈皮、制南星、枳壳、法半夏、川芎、滑石 (飞) 、白茯苓、神曲所组成。方中以法半夏、制南星燥湿化痰, 以陈皮、枳壳理气化痰以助法半夏、制南星化痰之功, 以苍术、白茯苓健脾化湿为用, 以杜痰湿化生之源, 以香附、川芎理气、活血调经之品疏通冲任、胞宫之气血, 使痰湿得化之后, 气血运行能更加畅通, 以助久滞之经血能正常蓄溢, 脾虚痰湿偏盛之体多内有湿滞与食滞, 故以滑石、神曲化体内有余之湿食之滞。全方诸药共用能收燥湿化痰、理气活血调经之功, 对痰湿阻遏所引起的闭经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2.2、瘀血阻遏型

  瘀血阻遏型闭经多由七情所伤, 肝失疏泄, 气滞血结, 瘀血阻于脉道, 血不得下, 或经行之际, 感受寒邪, 血受寒而凝, 瘀阻冲任, 血不得下, 血海不能满溢所导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停闭不行, 或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等症, 少腹刺痛拒按,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面部多暗斑, 舌紫黯, 有瘀点, 脉沉弦而涩。笔者认为对于此型患者应以活血逐瘀调经为法, 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之手, 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药物所组成。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同用以达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 且牛膝兼有引药下行、引血下行之功, 契合瘀血阻遏所致闭经症之病机。桔梗、枳壳, 一升一降, 宽胸行气, 柴胡疏肝解郁, 与桔梗、枳壳同用, 尤善理气行滞, 使气行则血行,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以制血久瘀所生之热, 甘草调和诸药为用。上述诸药同用, 能使血活瘀化而气得行, 闭阻之经血能按时蓄溢, 从而使得闭经一症得以根除。

  2.2.3、肝气郁遏型

  肝气郁遏所致之闭经多由七情内伤所致。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 肝主疏泄, 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密切关系, 情志失和则可影响肝气疏泄之职[8], 由于“肝主冲任”, 肝气郁遏不疏遂可致冲任二脉运行失常, 胞脉不能按时蓄溢, 遂导致闭经一症的发生。对于肝气郁遏型的患者, 笔者主张应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为法进行治疗, 选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逍遥散一方由炙甘草、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煨姜、薄荷所组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功, 疏利肝气, 恢复肝气正常疏泄之职, 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为用, 尤因当归之芳香还可行气, 味甘又可缓急, 能使肝体得养, 而肝用得以复常。肝司疏泄之职既已复常, 则冲任二脉之血行自当复常, 胞宫遂能按时经血蓄溢矣。白术、茯苓功能健脾去湿, 脾气运化功能正常, 则气血化生自足, 肝血自当得充, 如是则有助肝气恢复其正常的疏泄之职。炙甘草益气补中, 能缓肝之急, 虽为佐使之品, 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 温胃和中之力益专, 能助白术、茯苓之用, 薄荷少许, 能助柴胡疏肝郁而清所生之郁热, 在本方中均有重要作用。总之, 上述中药同用, 能起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 对肝气郁遏型闭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小结

  闭经一症乃中医妇科的常见病证, 目前此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根据现代医学观点, 闭经实为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来讲, 根据是否有月经初潮, 可将闭经分成原发性与继发性闭经两大类, 此外还可将闭经分成生理性与病理性两大类。一般来讲, 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月经的停止, 均属于生理性闭经, 除此以外, 由于各种病因所引起的闭经都属病理性闭经。生理性闭经可分为青春前期闭经、哺乳期闭经、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闭经。病理性闭经则可分为子宫性闭经及隐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中枢和下丘脑性闭经。《仁斋直指方论·妇人论》中有云:“然经脉不行, 其候有三:一则血气盛实, 经络遏闭, 其脉滑实见之。 (当通经疏利) 一则形体憔悴, 经络涸竭, 其脉虚弱见之。 (当滋养血气) 一则风冷内伤, 七情内贼, 以致经络痹滞, 其脉浮涩见之。 (解散风冷, 去淤生热) 经脉不行, 此诸病之所由生也。”中医学认为, 闭经一症之病机无非虚、实二途, 虚责之肝血、肾精、肝脾肾气之不足, 实责之痰湿、瘀血、气郁阻遏, 遂使胞宫经血不能按时蓄溢, 使得闭经一症得以发生。在治疗闭经一症时, 必须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机与证候, 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与方药, 虚则补精、血、气, 实则泻痰、瘀、郁, 使患者的正气得培, 邪气得去, 经水能正常蓄溢, 则闭经一症自当治愈。

  参考文献
  [1]张艳玲, 张晓玲.中医治疗闭经的临证经验[J].当代临床医刊, 2016, 9 (3) :2286.
  [2]刘孝平, 高亮.应用西医病因分类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法治疗闭经的认识[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 2007, 11 (10) :906.
  [3]王继波, 侯丽辉, 吴效科.中西医冲任与月经关系探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3) :66-67.
  [4]郑泳霞, 赵颖, 罗颂平.滋肾育胎丸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 2015, 38 (1) :205.
  [5]韩延华, 张雪芝, 王敏.肝主冲任在月经病辨治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5) :833-834.
  [6]陈琼, 李海峰, 张婷婷.痰湿型闭经的今古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9 (5) :10-12.
  [7]蔡宝宏, 顾宇.从《薛氏济阴万金书》看闭经的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40 (5) :369-372.
  [8]王新民, 龙莉兰.论行气活血法是治疗闭经的基本法则[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 (3) :99.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潘立文,丁昭莉,赵桂刚,余成敏,段利生,李洪文,赵丽琴,许琳.中医治疗闭经规律探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6):171-17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妇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