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腹部坠胀、酸痛,或痛连腰骶部,可伴有低热,易疲劳,劳累则复发,白带异常增多,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甚至不孕。本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因其缠绵难愈,易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因此探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采用艾灸疗法结合刮痧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 32 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 年 10 月-2012 年 10 月 CPID 患者 64 例,均为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2 组: 治疗组 32 例,年龄 20 ~48(33. 2 ±6. 7) 岁; 病程(2. 5 ±0. 4) 年(3 个月 ~ 5 年) .对照组 32 例,年龄 21 ~ 50(34. 5 ±7. 3) 岁; 病程(2. 2 ± 0. 5) 年(2 个月 ~ 4. 5 年) .2 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2].常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症状: 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可伴低热,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期前后症状加重。妇科检查: 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包块。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亦可无明显变化。②若有炎性包块形成,可有血沉稍增快。③B 超检查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或子宫直肠窝积液。④阴道或子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可有异常或检出病原菌。综合患者主要症状、病史、妇科彩超、妇检做出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选择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①既往史: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主症: 下腹胀痛有冷凉感,腰骶胀痛或冷痛不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 形寒肢冷,经期或劳累后,腹痛加重,或见月经错后、量少,颜色紫暗; 舌质淡暗、苔白厚或滑腻,脉沉弦或弦紧。
1. 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 20 ~ 50 岁。②同意艾灸及刮痧治疗,并坚持至疗程结束。
1. 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 ②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 ③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 ④合并神经、精神疾病或不愿合作者; ⑤过敏体质患者; 急性期病情危重者; ⑥针刺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接受针灸和刮痧的患者; ⑦不能完成疗程治疗而中途脱落的患者; ⑧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导致输卵管粘连、闭塞所致不孕、宫颈或宫腔粘连、久治无效形成较大的炎性包块需手术的患者。
1. 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艾灸结合刮痧治疗,艾灸取穴:神阙、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灸具使用多功能艾灸仪(温度选择以患者能耐受的程度为宜) ,时间为 30 min,艾灸程度以穴位处皮肤略出现红晕为宜。刮痧: 刮痧区域选择背部膀胱经及腰骶部。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用湿温毛巾将腰背部皮肤擦拭干净,刮痧板常规乙醇消毒,将刮痧油均匀涂于背部及腰骶部; 医者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呈 45°或90°角,沿着腰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区域进行刮拭,腰骶部做重点刮拭。以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操作,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 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腰骶部次髎尖部圆盾的刮痧器具做穴位刮痧,用力均匀、渗透,以穴位处感觉酸胀感为宜。穴位刮痧与经络刮痧相结合,经络刮痧时间为 15 min,穴位刮痧为 5 min.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主穴: 肾俞、中极、关元,次穴: 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阿是穴。操作方法: 患者排尿后,取仰卧位针刺腹部及下肢穴位,取俯卧位针刺腰背部穴位,选定穴位,常规皮肤消毒; 血海穴使用平补平泻手法; 中极、太冲使用泻法; 余穴得气后使用补法。留针加 TDP 30 min,每 10 min 行针 1 次。每 4 d 刮痧 1 次,每 5次为 1 个疗程。针刺及艾灸每天 1 次,每 10 次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疗程间隔 2 d.
1. 6 观察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年发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3]中 CPID 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标准。症状评分: ①子宫活动受限、压痛,0 ~5 分; ②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0 ~ 5 分; ③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0 ~ 5 分; ④下腹、腰部酸痛下坠,0 ~3 分; ⑤白带增多,0 ~1 分。总评分: 轻度≤9 分,中度10 ~ 18 分,重度≥18 分。
1. 7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95% ,停药 1 个月内未复发。显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 70% ~ 94%.有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 30% ~69%.无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 <30%.总有效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1. 8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2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珋±s)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 <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 .见表 1.
2. 2 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 0. 05) ,治疗组治疗后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均 <0. 05) .见表 2.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病原体所致,发病位置涉及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多由经期、流产、产后、劳累不注意卫生等引起,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体质较差,病程迁延导致。病情顽固,容易复发,严重者可导致不孕[4].
许浩等[5]在综合近年中医学对盆腔炎的研究中,归纳为五大类研究方向,其中免疫学研究居首位。认为盆腔炎发病除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有关。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一方面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阻止病原体的入侵,抑制其生长繁殖或杀灭病原体,并解除其产生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导致感染,还可以引起免疫异常而导致继发性感染及免疫病理损伤等[6].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口问》说: “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西医多用抗生素治疗,但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会导致菌群失调,加重病情。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已取得了显着的疗效[7 -9].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妇人腹痛“”腰痛“”痛经“”不孕“”带下病“”月经不调“等病症的范畴[10].
中药内服、中药灌肠、针刺疗法等治疗慢性盆腔炎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11 -13].但因惧怕针刺及中药的味苦而不能坚持治疗。艾灸及刮痧治疗痛苦小、操作简便,易被患者接受。《本草正》指出: ”艾叶,能温通十二经脉,善于温中散寒、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现代医学证明,灸法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艾灸能显着调节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4 -15].《医学入门》说: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艾叶的药性可以借助灸炙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电子艾灸仪将灸头固定在施灸穴位上,艾壮直接接触皮肤,不经过燃烧,被加热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毛孔舒张,使艾绒的有效成分、挥发物通过穴位作用于经络及脏腑。温度恒定而持续。艾灸取穴: 神阙、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其中关元为足三阴经、冲脉、任脉之会,灸之可暖下焦而温养冲任; 足三里为强壮保健要穴,与关元、神阙同灸既可温固下元,又可健脾渗湿;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行血祛瘀、健脾利湿,为治疗妇科疾病要穴; 两者结合治疗使脏腑气血充盈,经脉温通,消瘀散结,增强盆腔的血液循环,胞脉得以温煦濡养,炎症得以消散吸收[16].
刮痧具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补益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17].刮痧选择背部膀胱经。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因此,膀胱经与女子胞宫关系密切。背部及腰骶部膀胱经上的腧穴与诸脏腑关系密切; 从现代医学看背腧各穴位处均有脊神经通过及静脉丛分布,每一节段的脊神经、血管与相关脏腑生理功能的有关。
次髎穴可强腰壮肾、调理冲任、调经理气、活血散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 其深部有第二骶神经通过,深刮可触及盆腔神经丛,故可调节盆腔脏器的功能。刮痧治疗该区域后通过出痧过程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通过经络、络脉传导至有关经脉,乃至有关脏腑,来改善脏腑功能,使阴阳趋于平衡,从而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
总之,艾灸疗法与背部刮痧属中医非药物疗法,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患者接受度高、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于源源。 刘瑞芬教授诊治慢性盆腔炎的学术思想[J]. 四川中医,2011,293) : 15 -16
[2]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74 -276
[3]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97
[4] 余梅。 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及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 : 30 - 31
围绝经期水肿是临床上更年期妇女比较多见的病证之一,常与围绝经期综合症相伴发生,其产生与患者的机体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临床经心、肝、肾、血、尿常规等化验检查并没有异常现象,因此也常被西医称为特发性水肿。围绝经期综合征习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
崩漏是妇女非经期期间子宫、阴道出血的总称.出血现象较急,血量大称为崩,出血较少但淋漓不尽者称为漏.本病以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发病居多[1],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多因肝肾阴虚、血热血瘀、气郁气虚等导致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易造成出血性贫血、虚脱和细菌感染等,严...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为育龄妇女常见内分泌紊乱综合征[1],临床以长期无排卵或持续高雄激素为主要特征,是月经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75%以上无排卵性不孕主要由PCOS引起[2].其西医治疗主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分娩后5~8h出现的排尿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产后因排尿不畅或无法自行排尿而使尿液潴留[1,2].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会导致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子宫收缩,不仅容易引起产后大出血[3],而且存在膀胱过度膨胀破裂的危险[2].因此,在临床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给她们带来的压力也越大,使她们心理、生理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较常见[1].月经紊乱表现在月经量、色、质以及周期的改变。一般月经紊乱分为月经先期(实热、虚热、气虚)、月经后期(血寒...
围绝经期妇女常出现情绪低落、脾气暴躁、言语减少或反应迟钝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和自伤行为,这些都属于中医郁证范畴。抑郁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且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要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一旦发病要积极...
支原体属于寄生在人体泌尿生殖道的一种原核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是造成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研究发现在人体中分离的17种支原体中具有致病性的有6种,其中就包括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前者会造成女性的生殖道感染,造成不孕...
目前临床上常联合使用克罗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给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尽管该方案的排卵率较高,但是妊娠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促排卵药物会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子宫内膜容受性随之下降,从而导致较低妊娠率[1-2],因此探索提...
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初期若治疗不当,易酿热成脓。为避免乳房脓肿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应在病变初期给予积极治疗。笔者采用加味瓜蒌散联合金黄膏治疗产后急性乳痈初起42例,并与注射用青霉素钠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