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思想探究
【前言】基于社会效率的职业教育观念研究前言
【1.1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等教育的困境与改革
【1.3】斯尼登的个人生平与理论兴趣
【第二章】斯尼登职业教育观与杜威职业教育观的差异
【第三章】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影响
【第四章】对于中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斯尼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影响
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领域,主要表现在普洛瑟对其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二是实践领域,主要表现是 1917 年《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及该法案对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
第一节 思想领域的影响--普罗瑟对斯尼登思想的继承
普罗瑟出生在美国一普通工人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他直接师从斯尼登与桑代克两位导师,虽然他没有直接受教于杜威门下,但他依然受到了杜威的影响。但是,普洛瑟的思想最终还是导向了斯尼登而偏离了杜威,最成为社会效率职业教育思想阵营的领军人物。普洛瑟的社会效率观与斯尼登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一脉相承,他的思想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斯尼登的职业教育观思想,而且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了自己的建树,被人们称为"职业教育之父".
普洛瑟与斯尼登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一脉相承,与斯尼登一样,普洛瑟认为社会效率的提高必须依托于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和逼真的模拟场所。普洛瑟认为,职业培训在美国早已有之,但是先前的职业培训大都是无纪律、无组织的"闲散"培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随着美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美国社会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特长工人,为此,在普通教育之外开设独立的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的的增加又对维护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①普罗瑟对职业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即"为使工人培养成符合某特定岗位而受到的支配和特定的体验".②普罗瑟与斯尼登一样,职业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做特定的准备。为了谋求最大程度上的社会效率,他将职业教育分为八个部分:1.积极开发自然资源;2.避免人力浪费;3.补充学徒制之不足;4.增加工资水平;5.提供高素质的工人;6.抵消已经增长的生活成本;7.被当成是一项明智的商业投资;8.缓解影响国家兴旺发达的的紧张处境。这就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社会效率,保证了社会的和谐运转,这与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所提倡的谋求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率一脉相通。
受斯尼登的影响,普罗瑟认为"学生要掌握某项职业技能,必须依靠重复性的训练去获得,在不断的练习中去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
此外,必须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以便他们日后"无障碍"地参与到工作中去,这些都与斯尼登所倡导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不谋而合。在理解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上,普洛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斯尼登关于二者的区别并从六个方面加以阐释。1.教育目的上,职业教育是为人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做准备,以便人们以后能够胜任某个工作岗位;普通教育是为了让人们掌握知识,让知识公民成为社会的主要组成主体。2.学科内容上,学生主要学习以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普通教育的内容应为生活上的相关知识,让人们以后能够更好的理解社会生活。3.服务的群体上:职业教育瞄准那些想争取就业机会的人;普通教育是为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提供服务,并且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想继续从事学业,在普通教育的陶冶下获取自己想要职位的群体服务。4.教学方法上,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靠相关工作经验,通过实践获得相关工作技能;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则相对死板,主要依靠记忆和查阅资料。5.教学顺序上:职业教育设置在普通教育之后,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课后延伸",普通教育是实施职业教育的铺垫。6.心理学基础:职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由心智形成的某种习惯,要通过不断的思考和重复练习来获得;普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心智的开发主要靠对传统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设定通过掌握传统的学科内容就能开发心智能。普洛瑟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从理论到实施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必须对二者分离开来,走双轨制的教育制度,才能使职业教育的道路走的更加更加有效。由次,我们可知普罗瑟的教育教学思想继承发展了斯尼登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思想。
第二节 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对实践领域的影响
一、引导了 1917 年《史密斯-休斯法案》的立法方向
1906 年,美国联邦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促进协会",目的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职业教育并且为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1910 年,斯尼登推荐自己的学生普洛瑟出任麻萨诸塞州工业教育局副督学一职,1912 年,普罗瑟当选国家促进工业教育协会秘书,在此期间,普罗瑟阐述了关于职业教育的 16 条原则,具体解释了何为有效的职业教育。
全国职业教育促进协会曾向社会公布了普洛瑟的职业教育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对当时美国州层次职业教育立法方向的确定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而且事实上也直接引导了 1917年联邦立法的方向。1914 年,美国"职业教育国家补助委员会"成立,普洛瑟是其中的委员之一,史密斯(Hoke Smith)担任委员会主席。不久,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被誉为"美国职业教育大宪章"的报告,该报告建议各州政府和联邦要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同时,联邦应向各州提供财政资助,开设农业、工业、商业等类型的职业学校。1917年,以该提案为蓝本的《史密斯--休斯法案》获得通过,法案规定联邦每年向各州提供七百万美元的财政拨款,用于开办提供家政、农业、工业、商业等类型的专门职业学校,以后每年拨款不得少于此数。这一法案极大地使职业教育振兴。这样,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就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职业科目也被纳入公立学校,职业课程在公立学校普遍开展,把原来普通学校只注重升学的传统教学目的改为注重就业和升学的双重教育目的,双轨制的教学由此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美国 1917 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由此从法律上予以确认,从此,美国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远的发展".①法案颁布以后,职业学校比比皆是,各州、各区兴起了建立职业学校的热潮,职业课程在公立学校也得到普遍开展,"双轨制似乎在制度上达到了顶点".②杜威等人反对双轨制度,他们要求建立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相结合的综合中学,由于杜威等人的奔走呼号,职业教育最终未能如斯尼登和普洛瑟所设想的那样,即采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分离,但是,综合中学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实际上由原来的单轨制变为双轨制,"一轨是职业的,它指向工业生活;一轨是学术的,它指向大学。"由此,该法案使普通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加强了普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职业教育因此普遍得到开展,赢得了政府和公众的大力支持。
斯尼登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此时期获得了初步的胜利,《史密斯-休斯法》奠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对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
1917 年《史密斯-休斯法案》颁布以后,美国职业教育轰轰烈烈的得以开展,1930年,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占全部在校学生的 15%,1940 年,这一比例增加至 36%.据资料显示,到 1960 年,美国已有综合中学 29845 所,在校生学生 960 万人。②除此之外,美国学者和教育家对综合中学普遍认可和接受,美国科罗拉多教育学院院长道格拉斯的评价是:
"最能反映美国教育的特点的就是美国的综合中学,它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杰作。③20 世纪20 年代,印第安纳州教育委员会主席指出,"原来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孩子为成为美国总统而努力,而现在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找工作".④1918 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确立了综合中学的结构和地位,该报告受《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影响,提出了综合中学是为社会服务的思想,通过在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使公民掌握基本方法,以此来提升社会效率。
职业教育在综合中学中"自立门户"以及从联邦到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的单独设置标志着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胜出,杜威所提倡的综合职业教育"被工商业领袖呼唤熟练、顺从、守纪律的劳动者的呼声所淹没".
《史密斯-休斯法案》颁布不久后,美国就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技术人员的急缺让联邦职业教育委员会为之担忧。美国政府借鉴了《史密斯-休斯法案》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经验,对专门的职业训练给予了大量补助,为当时培养了大量的职业人才。
战时职业教育不但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加强了工业界和学校的合作,这种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成为后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途径。1946 年,为对"二战"后退伍军人进行技能培训,以适应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当时就业形势,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乔治等人对《乔治--迪恩法》作了修订,制定了《乔治--巴顿法》,该法案使职业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政府对专门性的职业训练也给予了更多的补助。
1961 年,肯尼迪总统上任后,马上任命了一个职业教育顾问委员会,调查和评估职业教育的现状。该委员会认为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个失败之处:一是缺乏对劳务市场变化的敏感;二是缺乏对各种技术人员需要的敏感,委员会的报告为 1963 年《职业教育法》(vocational Education Act)勾勒出蓝图。《职业教育法》颁布后,尽管联邦政府采用了通过综合权衡各个年龄段人口的数量并为其划拨一定比例职业教育资金的办法,但是其资助方式依然没有跳出为满足特定人员的特定的职业需求而资助的藩篱。同时,为了确保职业教育投入的最大产出,尽管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中专门的联邦职业教育委员会被并入教育部,但是联邦职业教育管理功能不减,1963 年,《职业教育法》是联邦政府全面介入职业技术教育的监督管理阶段的开始,法案不仅对职业教育立法、实施等全程监督,而且国家层次的评估将由每 5 年组织一次的专业委员会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政府和社会都意识到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别开来的弊端。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职业教育掀起了改革浪潮,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原有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操作模式已不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化。80 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作需要"手脑结合",这就意味着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应用技能,又要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
职业教育从诞生时就与阶级、种族、性别等纠缠在一起,被认为是属于弱势阶层、工人阶级家庭和移民家庭子女的,是次等教育,这就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这导致了社会的不满与批评。此外,杜威等理论研究者对美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较早地提出了批评,认为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违背了民主、公正的原则,职业教育的目就是为了让资本家谋取利益。
1983 年,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该报告指出现在学校存在的种种弊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下滑等现状,并且造成全国有2300 万人是文盲或半文盲状态,①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国际学生成绩检测中,美国 7次排名倒数第一,②企业责备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连简单的计算能力都没有,相关的文件更是不会读。这一教育现状引起了社会及教育界的不满,人们纷纷呼吁教育改革。
为了扭转美国教育平庸化的倾向,此时期的研究报告绝大多数提出了提升教育质量、严格教育标准的建议,1984 年,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委员会颁布了《一项未竞的事业》的报告,该报告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个人的技能与态度;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广泛而又具体的职业技能与知识;职业规划与终身学习的基础等。该报告否定了学生之前掌握单一技术的学习方式,树立了终身教育的广阔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做到全面发展。自此,影响了美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开始趋向衰微。
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是特定时代的反映和产物,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也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摘要20世纪初,戴卫德斯尼登(DavidSnedden)提出了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主张设置与普通教育泾渭分明的独立职业教育体系,并且为特定阶层的孩子提供特定的职业训练,以此来满足美国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
第一章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产生的缘起和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带来的新鲜血液的灌注下,美国社会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移民浪潮的高涨是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特...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广告业的重视程度也远大于之前,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广告业来完成的,因此,广告业的发展是必然现象,其行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热门的行业之一。随之而来的,培养适应广告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就是各院校所要担...
第三节斯尼登的个人生平与理论兴趣一、斯尼登的个人生平戴卫德斯尼登(DavidSnedden1868--1951)幸运地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进步时代,他是美国知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同时也是美国职业教育之父普罗瑟的指导老师。提及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职业教...
第二章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内容及其与杜威职业教育观的差异第一节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斯尼登对于当时教育的种种缺欠,提出了教育就是为职业而准备.为此必须建立与普通教育并行的独立职业教育体系、设置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独立职业教...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学改革正稳步推进。广告设计专业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开展内部教学改革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必须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广告设计人才,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广告设计...
一、社会发展对应用型英语技能人才的需求全球化已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而英语也已凸显其重要作用。据统计,全世界有近3.8亿人将英语作为母语,约2.5亿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约10亿人正在学习英语;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85%的国际组织的通用...
前言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一)选题缘起19世纪末期,美国基本上实现了近代工业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帝国.在美国工业化实现的初期,专业分工和生产线对有特长工人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当时中等学校的教育仍未摆脱欧洲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其目...
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出发,它集高等性和职业性于一体,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中,高职院校需要并且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高职院校在社会职能的实现上,社会服务的提供,不仅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但是从高职院校...
就业导向、社会需求是高职课程改革多年孜孜不懈努力的方向。多年来,高职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讲,是阶段性的,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在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中,将需求分析当作课程改革中的一种策略,而不是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