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职学生的角色定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5248字
论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传统“学术导向”和“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自我的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尤其是对自我的社会角色意识不强,定位不准确。由于这种原因,他们不能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致使其在职业成长方面,不能认清形势,准确定位,人生发展目标不明确; 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生活,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受限,职业品质得不到提升,学业与职业不能融洽。
  这使高职院校的发展受限,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多样需求,增加了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造成了社会就业难,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的出现。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角色的分析,可以增强学生角色意识,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得角色认同、角色选择、角色扮演,进而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社会、以利于他们根据客观因素与环境条件,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选择并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品质,实现自我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合理的规划生涯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三、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角色的社会学思考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理论至少有四个重要来源: 就社会角色的确定来说,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是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的,要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这样的社会角色确定对于每一个体而言,是必须要回答的。在社会舞台上,角色确定不当大致有几种情况: 第一,不能胜任角色; 第二,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 第三,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角色确定的有效性,也是角色确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角色确定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
  高职教育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的实践平台,这符合马克思提出的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来实现人的发展的原则。高职教育通过精心组织各种职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具体的职业实践方式,使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自我能力展现中提升自身价值。“当人、群体按照一定的文化价值意识进行社会历史活动并结构成类关系的时候,他们也成了社会历史的主体与社会历史构成的主体了。”这一主体在社会职业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一) 和谐社会的构建者

  社会学家米德认为,角色领会的直接后果在于个体能够因能完全预演自己的反应而实现自我控制。协作过程中个体行为的控制可以发生在个体自身的活动中、只要个体能体味而理解他人的角色。通过体味而理解他人角色来实现的个体对自身反应的控制,使人们认识到,在群体中,因行为组织化而实现交流的价值。米德还认为,社会同时也有赖于自我的能力,特别是在从一般他人观念出发评价自身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不具备在共有态度中将自身当做客体来看待和评价的能力; 那么,社会控制就将仅仅依赖于个体对特别的和瞬间呈现的他人进行角色领会中所形成的自我评价来实现; 这样一来,在较大的群体中,不同行为的协调就变得极其困难。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也担当服务社区、进行社区管理、协调社区矛盾的“和谐社区的构建者”的角色,其责任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帮助社会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文明,和谐进步。在这样的角色扮演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运用自己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将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社会协调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促进社会法治、公平、安定有序,和谐共进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 尽最大努力将服务对象从一个被动者变成和谐社区构建者的主体。

  ( 二) 社会职业的实践者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角色的扮演是指当个体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积极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现代社会职业活动是个体与社会生存、活动和交往的基本方式。个体必须从属于一定的职业,在特定职业岗位之内适应职业要求,实现个人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合着的《得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 人们的生产关系“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体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技巧的基础上,着眼于个人职业发展、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立足工作岗位的实际、深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产实践、融入产业发展的大潮,爱岗敬业、虚心学习、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实干巧干、争创业绩,为实现个人角色的体味和全面发展,不断的展现自我价值。
  毛泽东在提出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的时曾有一段解释性的话。他说: “要提倡勤俭建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因此,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赖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根据职业指导理论,人的各种能力模式和人格模式,总能与某些职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一旦个体找到并进入与自身个性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轨迹,扮演好自我角色,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维护这个社会的发展,而每个社会都会塑造成员的行为来达此目的,个体就会如鱼得水,天赋潜能必然实现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的价值自然得以实现。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了专业的兴趣、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我潜能是靠社会职业实践活动来开发,个性通过实践来彰显,自我意识和自我角色才能得到满足。

  ( 三) 现代社会的创业者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个体的角色符合社会要求,满足社会利益需求时,个体的社会化才能有效的实现。社会学家雅各布·莫雷诺从社会戏剧论的角度研究了角色扮演,他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知识经济对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知识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作为具有创新精神、职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应该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业,不仅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也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这样,高职院校学生利用综合素质参与经济社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运作,成为改善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推动力量,在生产劳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在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职教育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业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通过技术的运用提升产业结构的能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生产力不是一种神秘的外在力量,而是人的主观能动力量,是由人的目的、意志、智慧、知识决定的,是人的创造力与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学生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价值。高职院校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就要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不仅能具备自我就业能力,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使社会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也才能得到肯定; 为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角色作用。

  ( 四) 学习型社会的参与者

  社会学家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 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信息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科技空前发达,而各种危机也日益加重加深。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在于通过不停顿的学习,快速提高自我素质,才能克服人类面临的当今各种危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通过构建“学习型社会”、参与“学习型社会”,通过“终生学习”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据此,每一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有“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基本学习能力来适应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学习能力毫无疑问就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一能力。
  学会学习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及时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善于分析、归纳、综合成为自己的知识,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另一方面,具有吸取知识、吸取信息的能力,即离开教师和课本也能够独立获取新的知识。学习必然是学生生存的基本存在方式,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任务。因此,学习能力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强烈需要每一个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在注重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强调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使自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现代社会,高职院校学生不仅仅要习得一技之长,谋得一个职业的实用性技术,他的最大价值取向是以构建自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拓宽自我创业就业渠道为目的,学生在确立社会坐标系中找到自我发展的位置。最终由他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人”- - - -学习“做人的天职”,发展自身。在不断学习中认识职业,熟悉职业、发现职业、发展职业,实现自我有效的社会化过程。

  ( 五) 新型工业社会的建设者

  社会学观点认为,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想做的正是社会期待的,这期待也最好地满足了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的时候,( 学习、领会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 社会化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之一,是我国实现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跃升的生力军,他们是社会活动的积极主体,他们用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他们是自己未来物质生活条件的创造者,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当每一个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地位、能力、职责、权利有较清晰地认识,才能有真正的自信、自强、自重、自尊和自爱,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提高自己的主体地位尽其应有的责任。进一步讲,也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真正地、现实地依靠自己、唤醒自己主人翁意识,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理念,才能把数以千万计的高职院校学生吸引到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来。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工业化进程的推动者,这里有两个价值取向: 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教育要帮助学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了解周围的世界,发展公民责任感,并发现个人如何对社会作贡献。
  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社会学家乔治·米德认为,人们在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还认为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越大,它的社会价值就越大,社会角色的意义也就更大。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内在统一,不断平衡的。高职教育促进了个体价值的实现。人的个体价值是以个体在现代工业活动中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的,主要体现在职业成就上,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效的创业是自我追求的奋斗目标。高职院校学生以就业、创业、乐业、立业为目标,赋予自我以职业能力,促使自我成为现实的、有为的工业化进程的建设者。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还担负着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的现实建设者的任务; 个体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地位的提升、职业价值的展现、是贡献社会,发展自我,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改造社会的关键。

  ( 六) 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者

  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角色是由具有一定人格的人担任的,角色扮演使角色人格化,人格又使角色具有鲜明的生命力,所以角色与人格紧密相连成为社会的第一个体系。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建设,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主要强调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科技进步为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力,形成新农村的产业结构,将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的资源型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高职院校学生在确定自己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价值目标取向后,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和气质,加上自我的综合技术能力在实现将目前农业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低向高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合理方向发展方面展示着鲜明的生命力,他们可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在这一变革中,高职院校学生在技术运用、技术推广、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技术能力与农业生产实践、农村社会服务、现代文明传播、技能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在农村的水利设施、生态工程、信息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体现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