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证候,是脾胃实证中的常见证型[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脾胃湿热证成为当今临床上中医脾胃疾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2].本研究对中国知网 ( CNKI)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 ( VIP) 数据库中涉及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现代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 1 文献资料来源
检索 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 VIP 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以来至 2014 年 5 月。
1. 2 文献检索策略
分别在 CNKI 高级检索中以 “脾胃湿热证”为主题词,不含 “动物模型”,同时在 “跨库选择”中去除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商业评论、专利、年鉴、成果、学术辑刊; 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高级检索中以 “脾胃湿热证”为主题词,“非”主题词 “动物模型”; 在 VIP 高级检索中以 “脾胃湿热证”为题名/关键词, “非”题名或关键词 “动物模型”进行检索。
1. 3 纳入标准
临床研究文献,文献中包含有 “资料与方法”或 “材料与方法”或 “临床资料”.
1. 4 排除标准
重复发表的文献; 只包含脾胃湿热证的具体诊断内容而未注明其诊断标准者; 只包含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而无脾胃湿热证诊断的具体内容者。
1. 5 资料提取与分析
通过对所获得文献的题目、摘要和全文的逐级阅读,将文献信息逐一提取到 Microsoft Excel 2010工作表中,具体包括: 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文献发表年份、诊断内容及判定形式,并设置各文献的编号。
2 结果
共检索到的文献 1495 篇,其中 CNKI 735 篇、万方数据服务平台533 篇,VIP 227 篇; 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共 134 篇。
2. 1 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使用情况
134 篇文献共涉及标准 20 项,使用频次 166次。表 1 示,使用频次位于前 5 位的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分别是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 草案) 》、福建省脾胃学说研究会制定的标准、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 ( 试行方案) 》。
黄疸在今天看来作为肝胆类疾病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现代《中医内科学》在阐述黄疸的历史源流时说《内经》即有关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1]给读者一种感觉:似乎黄疸从来就如此,几千年以来就一直如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一样,从来都没有变化过。然而事实上究竟...
舌苔是舌背上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主要是由人体内的胃气产生的,胃气通过熏蒸谷气,使得苔状物留在舌背之上,所以中医可以通过观察舌苔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脾胃疾病。...
辨病与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正确的治疗应在正确诊断辨证之后拟定。如何确立辨病与辨证标准的模式是当今研究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病证结合模式下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科学建立是实现中医诊治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环节[1].本研究以2...
脾胃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脾胃病主要涉及三个脏器,即:脾、胃、肝,其多因饮食伤肝所致,使脾虚失运而易生湿,湿邪滞留,或者是肝胃失和,阻滞气机,升降失常,影响肝气疏泄,从而造成肝郁气结。肝气不顺又使脾胃...
保胃气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以及《素问太阳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常着胃土之精也等都能体现出胃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1].保胃气思想最早却是由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发...
湿热属于温病学范畴,湿热致病多以中焦脾胃为中心,众多医家也多从脾胃论治。温邪多从口鼻而入,肺位最高,邪必先伤,亦可壅阻于肺。目前湿热蕴肺的证治研究报道较少,故常被误诊为痰热、痰湿证,导致用药不当,病情缠绵不愈。至今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仅对症治...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更加方便中医临床诊疗工作、促进中医科研工作的开展,规范中医病证诊断标准成了目前工作的热点。热证作为中医基本证型之一,虽有历代医家对其进行过详细阐述,但目前尚未有公认规范的诊断及量化标准。现将近年来有关热证诊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