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中小民企内部审计若干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3 共1085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
  
  3.1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问题研究
  
  3.1.1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
  
  3.1.1.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审机构的本质特性,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可以得知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其职能的发挥依托于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要独立于其他组织机构才能带来公正和客观的工作结果。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具有二权合一的特殊性,企业所有者也就是审计的委托人,也是参与企业管理经营的管理者。审计的委托人与被审计对象往往具有利益的关联性。直接导致现阶段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难以保证审计组织的地位,使得独立性受到影响。
  
  也由于民营中小企的家族亲缘往往参与管理,他们与企业所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也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另外《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调查的结论表明了:“民营中小企业中大部分领导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制约和约束职能,对内部审计的了解以及重视度不够。”还有《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探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较弱,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种表面工程,不能为企业创造出实际价值。”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3.1.1.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
  
  虽然目前内部审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引起了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关注,但是绝大部分企业,由于企业规模限制、管理水平限制、资源限制,企业的关注重点停留在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产销环节,基本上还处于是家族式粗放型管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性质没有深刻的认识,不了解建立和发展内部审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增值作用。根据 2015 年对山东省民营企业内审工作情况的调研来看,民营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低,只有小部分企业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企业没有内审机构。还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法规或纪检部门担任。《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混乱,其中一部分企业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民营中小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大多数内审部门和财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合并成同一机构,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混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职能和作用,造成内部审计实务工作中遇到困难。”
  
  3.1.2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
  
  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关系到今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一个科学的、高效的与本企业自身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可以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的更好,因此在设置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3.1.2.1 独立性、权威性原则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首要原则,有了独立性,才具备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IIA 认为,内部审计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保持独立性才能使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在这一重要原则的指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立的时候,就要考虑在人和财的配置上独立于其他组织和被审计对象。
  
  才能保证内审机构能够独立行使权力,不会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其他职能部门和其他个人的干扰。只有当他们能够独立客观的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得出公正的判断。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备独立性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有充分的组织地位以使其能够完成审计职责。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在工作中个人利益冲突、工作范围限制、资源方面的约束都会影响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充分的组织地位以使其能够完成审计职责。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可以保证对被审计对象提出的审计意见与建议,具有使人接受的信服力和威望,也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3.1.2.2 高效率、系统化原则
  
  内部审计各个项目审计和数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设计内审机构时,要考虑业务工作的系统化和专职化。需要缜密考虑各层之间的关系、部门划分、授权范围、业务人员配备等因素,使得内审机构成为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系统,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能够为完成审计总体目标而合理分配及协调工作。
  
  3.1.3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
  
  现在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能够认识到由于自身存在着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产权单一等缺陷,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并且已经认识企业急需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如果民营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方面都比较完善,形成了一般性的公司治理框架: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经由董事会、监事会对其负责,董事会下设总经理⑨。如果这四个治理层面都各司其责,在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四个职能机构建设比较完善情况下,股东会以会议的形式负责选举董事和监事,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战略、进行重大决策、聘任总经理并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监事会主要职责是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董事、高级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那么这些企业可以选择内审机构隶属董事会、监事会或者隶属于总经理的模式。内部审计的职责是为管理服务的,为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设置可以使内部审计起到监督和协助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建立良好的监督体制,有助于民营中小企业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3.1.3.1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模式
  
  民营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由董事会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把内部审计部门直接设在董事会下。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司战略、进行重大决策、聘任总经理并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这样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使其更具权威性和独立性。它即可以对总经理进行经营责任审计,对其管理和业绩进行评价,促使总经理更好的为公司服务。还可以对公司经济活动和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控制和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不受总经理的影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总经理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同时也使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灵活的为委托人提供服务,并与经营管理层保持密切联系。
  
  3.1.3.2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模式
  
  监事会的设置就是赋予它监督的职责,并且直接对股东负责。他们会定期检查公司财务、董事会和总经理的行为。所以可以利用监事会的这一职能,监事会借助内部审计来帮助检查和监督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将公司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达到互相制衡的目的,防止经营者滥用职权。监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要求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协调,以防止职能和机构重叠。
  
  3.1.3.3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模式
  
  公司总经理的职责主要是管理日常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于总经理的之下,受总经理委托,对总经理以下的部门和经营进行审查评价,并向总经理报告。这种模式使内部审计更接近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够更好的为管理服务,可以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达到企业增值的目的。内部审计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监督、调查、评价等手段找出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但是由于这种模式难以对经营管理层的责任和业绩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层拥有经营权的同时又拥有监督权,所以会存在损害独立客观公正的情况。
  
  3.1.3.4 不设内部审计机构
  
  有一些民营小型微利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经营业务单一、管理模式简单,比如合伙企业,业主制企业。这种特点的民营中小企业审计工作量不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性不强。如果单独设置内审机构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工作效率。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在这些小型微利企业当中,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总经理之下设置几名专职审计人员,他们可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并且向总经理报告。这样的民营中小企大都采用家族制的公司治理模式,企业的所有者直接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把专职的内审人员直接设置在总经理之下,相当于受企业股东的直接领导,不存在对经理层的监督和控制问题。这种模式的内部审计师也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审计,也可以对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控制和监督,在业务量较少并且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又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企业把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外部单位或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
  
  即委托给会计师实务所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就是所谓的内部审计外包。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模式。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较,内部审计外包模式的主要变化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体由内部转向外部。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将一部分内部审计外部化,也可以选择全部外部化。在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储备不足、需要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模式。
  
  3.2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
  
  上一节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提到小型微利企业或者是组织结构不完善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模式来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内部审计外包是一种新的模式,有助于帮助小型微利企业弥补规模小、结构简单等不足。所以下面用一节来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研究。
  
  3.2.1 内部审计外包的定义
  
  内部审计的外包指的是,企业将内部审计的全部或者部分职能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的独立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现阶段,内部审计外包被概括为四种模式,他们分别是:一、全外包,全外包指的是企业全部的内部审计机构和职能都委托给外部独立的审计服务机构。二、审计管理咨询,审计管理咨询是外部审计服务机构帮助企业构建内部审计机构,并为企业的内部审计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三、合作内审,企业分别让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来负责企业的审计工作,由他们来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四、协力式委外,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内部审计工作,适当的利用外部审计人员来补充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的缺陷。
  
  3.2.2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和资源、其中包括一定的资金储备、还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还要懂风险分析。然而民营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短、人力资源和资金都不够充足,所以我国有一部分微型的民营企业显然是不具备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条件。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面对有限的资源、竞争力不足的境况,应该考虑如何借用外部的人力和物力来实现增加竞争能力的效果。通过利用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帮助企业解决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缺点,起到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还可以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解决审计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高度注重成本效益,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3.2.3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如果把内部审计的职能委托给外部机构就企业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应该在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内部审计是企业监督和制衡部门,工作内容涉及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接触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外部审计人员很容易就接触到了企业的核心机密。所以选择内部审计外包存在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
  
  小型微利企业特点是从业人员少、规模小、盈利能力低,在选择内审外包时,成本风险成为考虑的主要方面。小型微利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企业核心机密是比较少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端,大部分是简单复制和模仿阶段,所以信息风险比较低。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小型微利企业的管理风险也是比较小的,因为企业发展的时间短,组织结构简单,容易接受和采纳外部专业意见,所以管理风险较低。小型微利企业要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成本风险,因为选择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将依赖于外部服务机构,便会面临成本风险。
  
  对于中型民营企业来说,在从业人数、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在小型微利企业的基础上有所扩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内审外包时,要考虑审计独立性、审计成本、审计质量和管理风险。企业在选择审计外包之前企业应该预先考虑独立性、成本、质量、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3.2.4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选择合适的外包方式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实施内审外包可以帮助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高核心竞争力。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具体方式上并不是统一刻板的,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方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小型微利企业可以选择全外包和审计管理咨询。小型微利企业资源匮乏,财务管理水平低,企业主要关注生产和销售环节,把有限的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些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上。此时的小型微利企业对内部审计需求弱,这时就可以将内部审计全部委托给外部的审计服务机构,既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又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帮助企业做好咨询和风险管控,实现企业的增值。内部审计全部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主要是为小型微利企业提供以下服务:检查企业的财务凭证、账簿、报表,以达到防错纠弊的目的;检查企业的投资、管理、经营活动、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审计,将审计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以达到优化管理、防范风险的目的。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审计专职人员,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内审机构,企业刚开始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经验和知识都有一定的欠缺。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转而选择审计管理咨询。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自己的控制下。审计管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外部服务商帮助企业建立内审机构、确定的人员数量及配备,招聘内审人员,帮助企业推进内审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帮助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这种外包模式有利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型民营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内审和协力式委外的方式。中型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内部审计机构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具配备了适量的审计专职工作人员。但是,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处于缺乏经验的阶段。
  
  这时就需要将复杂化专业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外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外部审计机构的经验知识,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实力,提高企业审计师的素质。
  
  合作内审模式下,外部审计服务机构主要工作是负责复杂的、专业性强、对审计人员技术要求高的的内部审计业务,如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是辅助性和沟通性的工作。
  
  随着中型企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自身的内部审计机构也逐步完善,为了企业继续获得内部审计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内部审计。企业就可以转变外包形式,变合作内审为协力式委外。选择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为企业服务,并且不会动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地位。有利于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研究
  
  3.3.1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在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内部审计比较重视财务审计,《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和审计业务类型定位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财务审计在企业的重要性越低。民营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所以工作中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组织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评价中更多的是对经济活动的结果的关注。对效率、效用缺乏关注,即使有也是分析的不够深入。但是内部审计除了财务审计,还有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绩效评价。而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还是把内审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使得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很难达到为企业提供增加价值的目的。
  
  所以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要从财务审计转到更深层次的管理审计上来。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对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类型各有不同,不具有统一性。
  
  主要是因为每个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不同、业务范围不同。企业所开展的业务类型还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的偏好和内部管理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开展何种业务类型时,必须适合企业具体的管理水平、业务类型。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成熟度选定适合开展的审计内容,并在此业务内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比如在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经营审计、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促使内部审计向更深层次的内容上发展。但是有些中小民营企业不能照搬引进这些内审的工作,首先要做好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应该先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其他类型的审计业务,把内部审计工作稳健的推向下一个阶段。
  
  3.3.2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的扩展
  
  3.3.2.1 经营审计
  
  企业价值的增加离不开有效的经营管理、经营审计实质上就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具体体现。经营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与评价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检查和证明被审计对象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其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需要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经营审计可以给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合同、投资等方面的活动进行事前的评价,从而使企业做出的经营决策更加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经营的环节也不同,所以经营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全过程合理性、生产力诸要素开发利用及其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进行审计。审计人员要通过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的经营环节,对企业现有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力要素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
  
  3.3.2.2 管理审计
  
  在目前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市场是企业的引导,经营是企业的先锋,管理则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审计也属于增值型审计,它是通过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基础来达到为企业实现增值的目的。
  
  民营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展管理审计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融汇起来,按照企业经营决策所指定的目标和策略,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协调和控制,达到提高效率、提高工作质量、降低成本的结果。
  
  3.3.2.3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承担经济责任的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加强民营中小企业对管理层的监督,规范企业管理层的行为。民营中小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投资为审计内容。评价责任人在一定时期的各项经营业绩。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使企业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的管理和控制。
  
  3.3.2.4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把重点放到企业经营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率。它涉及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和考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中要的作用。
  
  3.3.2.5 风险管理审计
  
  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之中,面临经营问题、管理问题、同样也面临风险管理问题。因此风险管理审计也是民营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探索的新领域,由于现代企业都处于复杂多变的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日益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一体化,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而风险管理审计,以企业的风险为导向,它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相关联,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可以在事前和事中预测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对风险起到防范和化解的作用。
  
  3.4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置问题研究
  
  3.4.1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的重要性
  
  在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化、经济形势日趋多样化、产权结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自身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中如何配置审计人员,使审计的工作效果达到最好,要从审计人员数量的配备、审计人员结构的安排和审计人才的专业胜任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和优化。一个有成效、高质量的审计来自于审计人员高素质和专业化。现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逐步从幕后走向前台,职责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IIA 就对内部审计师的素质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有精通的技术、具有多面知识等。《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文中指出:“打造一个成功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要点之一就是拥有专业并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应该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审计人才,才可以为企业增加价值。”
  
  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内审队伍。审计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是否具有多学科知识、是否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客观公正。另外两个方面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也影响企业内审队伍的质量,首先在人员数量上要趋于合理,不能人浮于事、也不能一人多职。其次在人员的结构上要人才多元化。
  
  3.4.2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的现状
  
  3.4.2.1 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跟不上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当中在人员配置上有 1-3 名内部审计人员的企业占据 53%;配置 4-5 名审计人员的企业占 36%;配备 5 人以上的专职审计人员的企业只有 11%.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从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直接决定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较好的企业,往往他们的内部审计规模也比较大。从另一个数据山东省民营企业内审工作调研情况来看,调研的 3629家企业中,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3345 人,平均每家企业不到 1 人。并且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反映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和人员数量较小的现状,力量不足会导致不能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对企业实行细致的监管,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4.2.2 内部审计专职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根据《36 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的统计分析,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主要是来自财务专业,并且拥有职业资格的审计人员数量极少。被调研的 374 名内部审计人员中有 72%是出自财经专业,只有 28%是非财经专业。而这些人员当中中级以下技术职称的占 63%,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只占 37%.这些人员当中只有 23 人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另一项山东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调研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会计岗位。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专业人员,而且他们的技术水平较低。反应了企业在聘用审计人员时,都要求有会计专业背景。说明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复合型人才。与现代内部审计对管理审计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使得团队综合能力难以发展,也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只能限于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不能开展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工作。
  
  3.4.2.3 审计人员素质低,知识更新慢,工作积极性差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审计师队伍专业胜任能力不高、职业道德素质欠缺。”另一个研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靠家族的力量实施管理,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是由家族成员担任,导致审计人员素质低,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不够重视。”
  
  没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大部分审计人员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只有较少的部分人员有职业资格,其次企业不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对内审人员后续教育不够,使得知识更新缓慢。对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工作投入不大。导致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远不能满足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3.5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3.5.1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团队的现状
  
  随着内部审计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发展起来,企业建立了内审机构,以及配备了与企业相适应的审计人员,部门成立之后,如何对部门、团队进行管理,使内审部门成为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团队,如何管理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使部门迅速适应工作,创造部门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增值,也是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管理水平低、不注重企业制度的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企业文化等特点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的内审团队也有许多问题。
  
  3.5.1.1 内部审计团队缺乏凝聚力
  
  美国布鲁斯。亚当麦克指出,内部审计部门成功有六大文化支柱作为支撑。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受到熏陶,促使审计人员具有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增加凝聚力,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团队的战斗力。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团队如果能形成良好的文化基础,必定会为这个团队增强凝聚力、文化支柱在团队中起到行为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一个没有文化的团队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在《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的论文提到:“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的管理体制导致企业整体缺乏凝聚力。”《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
  
  调查说明:“家族成员在私营企业人才结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企业在招聘用人、企业管理上任人唯亲。”在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部门的招聘用人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审计人员大多是企业主或者其信任的具有亲缘关系的管理人员,必然会造成企业在职务、薪酬、晋升方面存在内外有别的不公平的现象。使得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没有发展前途,在工作中很难互相信任,员工没有归属感,导致部门缺乏凝聚力。使得企业陷入一种“任人唯亲-排斥异已-人才流失-人才匮乏-经营不善-经营危机”的恶性循环。
  
  3.5.1.2 内审团队缺乏沟通
  
  内部审计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内部审计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将与审计相关的信息传递、分享给相关人员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2012 年 7 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调查显示,沟通能力占重要地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沟通的作用、难点及应对》的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沟通不畅,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和被审计对象不配合导致沟通难,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导致沟通无效,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导致无力沟通。”在民营中小企中沟通难主要表现有,审计工作人员只顾完成自己的工作,很少主动去对团队的其他工作人员行关心,当别人的工作内容与自己工作有协作和配合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推拖的情况。使得整个审计工作被拖住不能继续进行,直接影响到了内审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