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由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流动、转移和聚集过程,更是人口追求和谐,共享幸福的过程,其终极旨归是消弭城乡分化、贫富分化,增进共同福祉.在这一过程中"化人"是根本,即使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明素养、精神风貌、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转化是根本.而"化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借助于教育环境对农民实施长期的教化、熏陶和浸染,才能使农民"脱胎换骨",完成"涅盘".这一任务就落在起着"大教育"作用的社区教育身上.这是因为,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关照民生为宗旨,促进人的发展为取向,以开放性、全纳性、覆盖性、渗透性、庶民性、公平性为特征的人文气息浓郁的教育类型和软环境资源,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天然土壤和重要田园,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在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策略如下:
一、多措并举,催动农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教育是客观反映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民继续社会化的教育.这是因为,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农村由农业经济向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转换,这一转换对农民来说,既是身份的转换,更是脱胎换骨,即要求农民不断学习充电,提升文化素养内涵,以跟上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适应新职业的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有所改观,但软环境并未随之提升,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偏低,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终身学习意识淡漠,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参与度低,终身学习意识淡漠,这就需要在社区教育中大力宣传.多措并举,使农民树立终身学习新理念,使渴求知识成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首先,目标统领,统筹规划.长期以来,各地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宏观上没有把社区教育列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基于社区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各地政府要整体规划,厘清思路,将培养现代新市民作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诉求,以这一目标为统领,制定社区教育战略发展规划.其次,广泛发动,营建终身学习文化氛围.由于农民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自守而缺少竞争的农耕文化生态圈里,对知识和技术缺少内在需求,没有自主和自觉学习的意识,要通过召开会议制定方案,全面部署;通过利用网站、报刊、广播、电视、板报专栏、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农民形成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再次,搭建平台,组织各项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如成立非公有制支部,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和利用各种公共教育文化场所,为农民提供学习活动场地,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扎根于农民的心中,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生活方式.第四,典型引路,调动农民学习热情.通过发现典型、培育典型、表彰典型、展示典型,营造"激励文化"的氛围,以典型的实例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功能,激发农民参加社区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立法跟进,确保社区教育法制化运行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但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到农村社区教育方面表现为:一是党政领导统合不力,统筹度低,如农业、科技、民政、教育、妇联、文化、卫生、组织等各个涉农部门各自为政,都在搞农村社区教育和培训,导致社区教育多头管理、重复劳动、资源浪费的现象;二是社区教育管理职能关系不顺,部门分割,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表现为社区教育仅靠教育主管部门单兵突进,其他相关部门相互扯皮、推诿,配合度不够,导致社区教育开展不力;三是经费问题仍是主要瓶颈,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四是资源整合率低,社区教育仍未走出"场地匮乏"的困境.
当务之急,需要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地方性社区教育法律、法规,对社区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对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做出规定,要分条块、分部门、分行业制定实施细则,使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企业、机关团体、社会团体等都能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做到职能与职责归位;对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保障条件如经费投入要求、场地设施要求做出具体规定,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大发展.
三、培植细胞,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学习型组织是农村社区教育迸发活力的基本细胞,要通过培育和发展众多的学习型组织来激发社区民众的学习热情和活力.
首先,要积极加强三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包括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其中,学习型机关是指行政事业组织,包括乡镇政府、党委、村委会、党支部、上级派驻机构等;学习型单位主要指企业类组织,包括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等.镇党委、政府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搞好这三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通过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建立实施方案、敦促落实、监督检查、评估表彰等举措,使这些组织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自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组织的学习力,以学习力带动创新力.(1)学习型机关的创建.要进一步抓好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乡党委、乡政府要本着提高"两委班子"自身素质的宗旨,首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重抓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提高村干部的"领头羊"作用.还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立足于惠农目的,积极行动,组织开展形式不同的知识技术下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学习型单位的创建.镇党委、政府要立足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辖区内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使各企业通过全员培训、制度化学习、岗位练兵大比武等活动,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员工的潜能,增强员工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提高员工素质,同时,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与推动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要围绕推动农村家庭成员知识化,家庭教育科学化,家庭生活文明化的目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活动,使农村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具体途径包括:①组织每个家庭开展家庭读书活动,以评促学,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②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农村家庭风采展示活动,营造家庭学习文化氛围.③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网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效对接.
其次,进一步发展和培育学习型自组织.学习型民间自组织是有别于正式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松散型的自发性民间学习型组织,它包括学习型民间社团和学习型民间自由学习圈.民间社团是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发成立的自愿者组织,如各种群众组织,包括专业协会、文化协会等.学习型民间自由学习圈是指因志趣爱好相投而自愿走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各种专业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是以学习为核心理念和主要实践活动,以自主、协商、共享为基本特征,如社区的书法小组、象棋小组、诗歌朗诵团队等.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中,既要有一批一批的正式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又要有一批一批的学习型民间自组织的创建.目前,在我国农村这两类学习型自组织发育脆弱,亟待开发和培育.
四、统筹规划,举办四大教育培训工程
我国是二元经济,农业大国,低素质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严重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如何通过社区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红利,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要全面统筹,系统规划,着力加强以下四大教育培训工程:
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就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社区教育必须有所作为.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同农业、科技、林业、科研机构等部门密切联系,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富民工程相结合、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文明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例如针对农村劳务输出和异地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岗位技能、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第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他们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急需人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要立足于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育,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统筹,从培训项目的设计到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制定,乃至培训活动开展的方式以及采取的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精心策划,确保成效.要立足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农业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民开展农业环保、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第三,新市民教育培训工程.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即使农民抖掉传统农耕文明的狭隘观念、思维方式、陈风陋习、不良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化,新市民培训的内容包括"综合素养的普遍提升、思想观念和现代意识的树立、现代行为方式的养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等等".
要致力于农民新市民意识的养成,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文明素养教育、普法宣传、环境、人口、健康等生活教育,以帮助农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完成从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市民的转变.
第四,文化生活教育培训工程.即围绕社区所有成员的人际交往、审美情趣、内在精神素养提升所实施的教育,其目标是建立社区精神、社区文化、社区生活圈.要通过积极组织开展高雅文明的文化休闲教育,引导农民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审美情趣、文化技巧、休闲娱乐、生活艺术等方面得到普遍的、多样化的提高,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还要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浓郁的、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如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节,在农村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活动;通过举行邻居节,开展文明小区评比活动,文明礼仪评议等活动.要通过创新社区文化活动载体,精心打造韵味独到、特色各异的多元化文化品牌,以文化力带动学习力,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整合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坚实阵地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盘活当地教育资源存量,挖掘潜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阵地建设.
首先,要依托社区学院,形成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主导的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和省、市、县三级远程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同时,立足于满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社区学院在实际运营中还需建立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协作机制,通过整合共享各类社区教育机构,建立社区教育协作网络,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其次,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内涵建设.多年来,我国农村已经建立起了县市区职教中心、乡镇农技校、村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级网络的内涵建设有待充实和提升.(1)要力抓三级网络的覆盖面和溶渗度建设,要在县级政府的统筹和协调下,科学设计,精心策划,以三级网络为阵地,,构建起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的网络.(2)在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农科教一体化的模式的基础上,动员农职校开放资源,发挥农科教统筹的中流砥柱作用.
通过加强农职校之间的联合协作和协同联动,进一步推广"学校、公司(基地)+农户"、"学校+产业协会+农户"等办学模式,把教育培训和农民经营致富有机地嫁接起来,实现双赢,使农民真正尝到实惠,尝到甜头,进而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再次,开掘和利用农村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服务于农民素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统和农村中小学校、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丰沛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农民开放.
要使小城镇的文化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成人培训机构运转起来,使其作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对当地农民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开放社区内的公共基础文化娱乐设施,如文化大院、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为农民提供怡心养性的精神家园.
六、打造队伍,夯实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较之于城市社区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更为繁杂的社会工程,这是由于农村社区教育的对象文化素质较低,人员复杂、分散,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素养,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农村基层实践经验,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干部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偏低.不仅如此,而且,我国农村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目前农村大部分乡镇都建有社区教育中心,负责本乡镇的教育培训工作,但人员配备严重缺位,一些社区教育中心专司社区教育的干部要么为零,要么只配备1名,社区教育配备的人员大都是身兼数职的兼职工作人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要大发展,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应由政府牵头,组织、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齐心协力,举办吸引人才工程,将一批事业心强、热心公益、年富力强又经过培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比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专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充实到社区教育工作行列中来,形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使得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要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多元队伍结构的打造,通过整体部署,科学规划,系统化建设,形成一支专家学者为引领、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以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七、积极行动,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伴随着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利用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采用数字化学习模式,将为农村居民终身学习插上了绿色的翅膀,成为农村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绿色通道和重要手段.数字化学习平台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独特优点,与传统学习者一味依赖于教师讲授与课本内容的学习方式相比,学习者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创造性、个性化的自我学习,是一种更为灵活富有弹性的人性化的学习方式.显然,数字化学习,不仅升华了社区教育的载体,深化了社区教育的内涵,而且为社区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使社区教育模式实现了跨越式的创新.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需要各地政府加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即通过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多方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立具有覆盖面宽、交互性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中心、数字化网络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系统,为社区居民搭建便捷的学习服务平台,将公共教育资源辐射到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居民.要加大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的硬件投入与建设,通过整合学校教育信息及其网络系统,结合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等资源,形成开放的、全天候、全领域覆盖的网络教育系统,以开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免费为全体社会民众包括农村居民提供开放式网上学习平台和多媒体远程网络学习服务.与此同时,基于数字化学习手段的现实必要性,农村社区教育中应加大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方便的学习条件、更为丰富的优质资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即是指居民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的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2]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数字化社区与学习型社区的高度融合体,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使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有机结合,在将社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与每个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紧密联结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和工作便利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一种突破地理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全员参与的教育和学习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宏旨.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首先要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要发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的作用,要以电大现代化的线上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宽带网连接城市、乡镇及行政村,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力抓数字化学习师资队伍培训和技术管理员队伍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网络技术管理与应用专家,服务于网上学习虚拟社群,使城乡所有社区教育机构能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使广大农户通过平台,在劳动之余进行个性化地学习[3].
参考文献:
[1]华芳英.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的变化及对社区教育的诉求[J].成人教育,2012(3).
[2]程仙平.农村社区教育与数字化学习型社区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3]李伟林.社区教育服务于农村城镇化策略的个案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3.1、调查数据样本情况3.1.1、调查对象选择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京津菜篮子的主要供应地。但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留在农...
新职业农民的培训重点在于培育其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现阶段,永州市新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依托短期专业专项培训。这样是不够的,必须要开展系统全面的农业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高职在职业培育方面的优势,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化、农业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等现代...
1.引言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继2012年首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后,中央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是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
5.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5.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原则5.1.1、政府主导原则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属于公共产品的...
6.结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省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举措和迫切要求。河北省是农业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再加上农业效益比较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论农民种植的粮食质量如何,数量就令人担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任何时候...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融合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质的提高为内涵,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标不只是实现农村人口在身份上转变为城镇居民,从单一的、分散的生活方式向多...
3.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3.3.1、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匮乏,事实上我省农林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数十万,但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这其中包括当初从农村出来的学子。农村与城市相比没有舒适的办公环境,没有优越...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2.1.1、传统农民什么是传统农民?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传统农民是指长期占有或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传统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