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现金流量管理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0 共1073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现金流转理论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步骤,它管理的对象就是资金及其流转。资本是现金流通的起点同样也是终结,但是其他资产是资本在不断周转环节里的不同表现形式。此外,财务管理涵盖公司的成本、收入还有利润等一系列内容,不过成本和耗费是资本的消耗,收入与利润却是现金重要的产生来源。此外,资本的增加多数是由于债务和权益,显然,债务和权益同样作为公司将来资本流出的项目。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为现金的良性流转。
  
  资本循环原理涵盖下述要点:①企业财富的积累来自经营活动收获的利润,但企业取得利润的成效则是以现金的流入为保证的。企业对利润的管理,目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财富,增加现金的流入。②公司的长期投资要把将来的现金流入当成其评估的指标,对长期时间序列的现金流量加以科学治理,就企业的投资环节加以管理,其根本就是投资收益的现金流入。又例如,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向现金转化的速度,如何把库存售出转化成现金,在就存量型的资产加以治理时,需要最大化地降低流动资产占用比例。此外,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小企业的运营周期、加速现金的周转循环,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使企业不断创造价值。③企业为了开展投资与经营活动,在其本身所拥有的资金数量没有办法满足要求时,就必须在公司外部寻找资金来源,权益资本在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是被固化了的资产,不过债务资本确实是流动性资产,它的条件是按期归还本金和利息。由于负债取得现金对资本流动性的限制,人们也加强了对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企业将长期负债作为前提的投资一定要将现金性收益当成公司的还款能力,而筹资管理的依据是短期资产的流动性。④对企业利润和成本的管理是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而仅是手段,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只会虚增账面利润,可以用来弥补商品生产转移的价值,成本的管理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无用的成本开支,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现金流量,而利润管理追求的是现金性的收益,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综合来看国内外现金流量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到,世人建立起将现金流转为重点的管理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 19 世纪初,资产与债务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利润管理被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突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时间到 20 世纪中后期,现金流转慢慢变成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2.1.2 稀缺性原理
  
  通常说的稀缺性,根据美国经济学者 PaulAnthony Samuelson 的解释,是人们所需求的当前制造出来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有限性和需求相比的无法满足的总数。在经济领域,稀缺性理论还被叫做稀缺性定理,强调的是同人们无法实现的无穷需求相比较,环境的经济资源不是无限的。
  
  美国经济学家者 William J·Baumol 曾经在他的书中提炼了稀缺性理论的精华,“一切的生产资料全部存在稀缺性,这就说明着我们所能获得的永远也没有办法实现我们的欲望。所以,介于我们永远没有办法避免这个困境,人们在想要加倍地获得某件东西的时候,就会减少对其余事物的持有量,人们必须在有限拥有的条件下做出选择”.
  
  William J·Baumol 说到的“一切资料”涵盖实体物料与经济资源,因此,现金也该属于这个“一切资料”的领域之中。本质上,企业本身的现金永远是短缺的,不存在源源不断的现金。但是,现金的短缺其实不是说现金是非可再生的,也不代表着现金流量会完全用尽。当然尽管如此,它也与现金的绝对总量没有关系。由于现金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就要求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现金资源加以科学的管理。
  
  2.1.3 资本循环理论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定义,产业资本通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运动,实现其价值增值。产业资本循环要保持其连续性,就必须要实现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以及商品资本循环这三者的统一,这样便能实现产业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循环、连续,以此来确保资本循环运动的有序进行。
  
  货币资本循环是 G-W…P…W-G′,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 G-W,也就是购买阶段,从形式上看,G-W 是一般商品的流通,是货币到商品的转换;而从内容上看,由 G 转化而来的商品并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某些有着特定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W 中有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资料的购买量,必须与劳动力可以进行的所有劳动量相适应的,要是制造资源的数目大于能够使用的劳动量,这样就导致生产资料过剩,无法给劳动完全使用,多余的生产资料就无法制造成产品。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二个环节是制造商品,当前环节,货币的资本价值停止运转,但资本仍然不断流动,资本自流通环节进入制造环节,形成产品,进而被赋予价值。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三个环节是售卖,售卖环节是从产品到资金的转化,经济资本价值达成和生出新的价值。当前环节要是存在困难,无法平稳操作,就会使得货币资本流动阻塞。在货币资本循环的三个过程里,通过彼此互为条件、彼此接力的循环,就资本的价值而言不但留存了下来,同时做到了对资本的增值。不过到了货币资本循环的最后环节,产品依旧要重归货币资金的状态。货币资本在资本转化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资本的循环表现出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在资本循环的过程中,货币资本作为资本顺利循环的一个必要条件,要保证生产过程在整个流通环节的连续性,就必然要不断追加货币资本,在这里,货币资本就表现为资本循环的持续推动力。
  
  生产资本的循环是 P…W′-G′-W…P,它把生产资本看作再生产过程,而商品资本循环则是 W′-G′-W…P…W′。从这里可以看出,货币资本在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的循环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效果,所以货币资本的正常循环是前一阶段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的基础。如果销售环节受阻,货币资本就不能正常循环,那么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必将受阻。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企业为了确保其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加强自身的现金流量管理,对现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必要的预测、计划和控制,保证企业现金流量的连续性,使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可以有序进行,从而形成企业财富的积累。
  
  2.1.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固有的生命周期,企业亦是如此。企业的生命周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轨迹。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把企业的生命周期比喻成人类的成长与衰老,他将企业的生命周期细分成如下七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和贵族期,每个阶段都很有特征性。根据伊查克·麦迪思的理论,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也必须和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匹配,要根据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管理,不能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之间的转化与配合。
  
  2.2 文献综述
  
  2.2.1 有关现金流量的相关文献
  
  国外文献:
  
  (1)现金流量表地位的确立。早在 1961 年,佩里·梅森通过企业资金流程的研究得出调查第一号和第二号研究报告《现金流量表分析及资金表》。而在 1963 年,在第一、二号调查的基础上,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发布了第三号调查报告《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这是一份正式的文件,这份报告第一次提出企业资金表。
  
  该报告书将现金流量表用“资金来源及运用表”进行说明,是一份补充说明,是补充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信息的不足。在不断研究修订的财务报表的样式和具体细节的规则过程中,在 1970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中,一定要按照规则制定,其中明确要求要有资金来源和运用表。要求强制提供报表,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在 1971 年的年度会议上,公布了第十九号意见报告书,替代了第三号意见报告书。其中明确提出:“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情况变动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使用财务报表的民众,因此,作为企业每个发展时段的一个基本财务报表,总括财务变动情况的报表是十分必要的。”要求提供损益表的同时,还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这是第一次,与此同时,规定编制报表时以全部财务资源、营运资金或以现金为基础都可以,而现在大多数企业在实际经营决策中,一般都使用营运资金净额代表资金。因此,这就表现出财务报告第三报表的地位必然就是现金流量表,也致使编制资金表成为法规要求的重要原因。
  
  (2)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是研究企业投、融资行为和现金流量与股票利润支付行为之间的关系。在 1986 年 Jensen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得到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经过 13 年的发展,1999 年 Jaggi 和 Gul 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代表性,是借此说明当企业出现的管理层与股东的冲突尤其是在拥有大量 FCF 时,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 Jensen 在大量的企业经营案例中发现,要有效的管理企业并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如果缺少良好的投资时机,尽管当时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必须将其支付给股东;但管理层对 FCF 的要求肯定是越多越好(因为支付给股东的现金越多,管理层手中掌握的现金就越少,同时可控资源也相对减少,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权力;同时,当企业在对外募集资金时,必然要受到资本市场的监管,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策略的自主决定),从而导致公司不愿把它们拿出来支付给股东,而宁愿把战略转移到低收益的项目中去。可见,争夺企业资源控制权的问题其实就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量问题;后来还出现了支持自由现金流量的假说,即负债的“控制假说”,它是学者 Jaggi 和Gul 通过大量的实证和检验得出的。
  
  (3)现金流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Bowen(1998)在对企业资金运作情况的研究中发现,通过验证企业盈余、非正常报酬率、现金流量与营运资本的相关联系,调查得出结论:A、现金流量的含义不仅只有盈余和营运资本,还包括盈余和营运资本之外的;B、营运资本只有盈余的含义;C、盈余和营运资本不仅有现金流量的意思,还包含现金流量之外的意思;Beaver W、Griffin P·and Landsman W·(1982),对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综合回归分析表明,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加强对股价变动的原因进行解释,但是它是建立在盈余标准的基础;Beaver and Dukes(1972)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将纯利润加摊销、损耗和折旧等指标代替现金流量,结论证明与预期的现金流量相比,没有进行预期的盈余在一定程度上同非正常报酬率具有相当大的关系;Ball R· andBrown P·(1968)对此也有研究发现,即重复了前人的研究发现,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代替盈余之后结果发现无论是正负结果的经营现金流量情况,非预期报酬率都大于通过计算得出的非正常报酬率的绝对值,这表明当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确实要低一些,尤其是在同非正常报酬率的对比下;Sloan(1996)通过对企业市场的调查发现,会计盈余在现金流量的基础上是否能起作用,能否提供会计信息的边际价值,结果是长期应计制(long-termaccruals)不能提供信息的边际价值,而流动性应计制(cur-rentaccruals)能提供信息的边际价值。
  
  (4)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美国经济学者米勒(Mertor Miller)(1958)和莫迪格利尼(Franco Modigliani)开创了思想先河,他们提出新的自由现金流量概念重新解释了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他们的 MM 理论,全面否定新古典经济学者所坚持的“利润最大化”;在 1963 年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建立米勒--莫迪格利尼公司实体价值评估公式对公司整体价值(Business Valuation)进行评估,并首次阐述了公司价值和其他资产价值一样也取决于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思想;西北大学经济教授拉巴波特(1986)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构建了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RappaportModel)并成立了 ALCAR 公司,把所研究的理论对此进行实践检验。在这个价值评估模型中,他建立了 5 个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原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成本、销售和销售增长率、新增营运资本和边际营业利润,并通过这些原因预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在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中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和折现率有两个重要的变量,随着该模型的推广和应用,“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术语也在财务界广泛推广开来,进而吸引众多专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业界人士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 Jensen(1986)就这样定义的:如果某个项目是值得投资,那么对应的资金成本贴现时那个项目就必然出现正现值;如果在研究如何通过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来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时候,以自由现金流量为研究工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由现金流量就是已有的现金流量扣除所有正现值项目所需要的现金流量后剩下的现金流量;Tom Copeland(1998)经过自己不懈努力的研究,对此也做出了解释:
  
  用公式表示(自由现金流量=(非现金支出+企业的经营净利润)- (物业+经营流动资金+投资厂房设施及其他资产等方面的资金)),它未包括与筹措资金相关的任何现金流量,比如股息或利息等费用。
  
  (5)研究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学者丹尼森通过研究表明, 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账目行为管理、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生产管理行为等是影响单位现金流量的一大因素,当然企业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情况、政治情况等是另一大因素。
  
  内外因素的提出这一理论引起了对销售管理有兴趣的企业管理层和业内学者的沉思,使得人们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行为,使现金流量管理在追逐利润为企业目的的年代得到重视。
  
  国内文献:
  
  1998 年 1 月 1 日,国家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这一使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使用,即企业在制定报表时提供一定会计期间资金流动状况的信息,这一做法是为了给使用报表者提供方便,便于他们了解和评价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并根据提供的信息来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
  
  把未来的现金流量计算成现值视作入账价值,这是我国对资产进行计价的规定。计量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实也可以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二者是等同的,这是我国着名经济专家葛家澍教授所研究提出的。
  
  诸岩霞(2007),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分析,尤其是对近六年来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财务指标运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等手段, 评价企业近期的现金偿债能力、获取利润能力、企业资金准备程度能力、收益质量能力、和投、融资行为能力等,对此就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值得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研究写出了《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一文,尽量如实还原上市企业并购的行为过程,文中还突破之前学者对并购绩效的探究只停留在财务绩效的不足的研究上。马海峰还通过研究提出并购活动长期绩效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财务绩效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功大于过。
  
  在《基于现金流量的制造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一文,作者王涛(2012)通过对在 2006~2010 年间我国 48 家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但第四年开始亏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经过大量详实的数据调查分析,通过以下四个指标,分别从公司的套现、偿债、经营和资金结构等指标建立现金流量指标体系,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同时还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LogiStic)的方法,二者兼而有之,同时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指标,通过数学建模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此模型的构建,最后把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了回代和预测检验。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表明:首先,企业资金出现的问题越大离爆发的危机时间越短;其次,公司的套现与偿债能力,是导致公司财务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判断预警模型不能仅仅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否则会出现准确率低的问题,尤其是不高于采取综合指标建立的模型,为了能更如实的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必须要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龙洪、郭长禄(2014)通过长期对现金流量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发表《关于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在文中,他们总结了现金流量的重要性:①现金流量是一种重要的凭证,它客观真实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评价;②现金流量也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反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问题时的偿还债务能力;③现金流量也是一种依据,它可以作为评价财务弹性的依据;④正确用好现金流量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同时,文中作者还涉及了使用现金流量表所带来的不足:①会计制度不完善;②不合理的粉饰报表现象,造成使用者的投资决策错误;③通过现金流量表间接编制的方法,导致数据的不完善。
  
  2.2.2 有关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文献
  
  国外文献:
  
  (1)影响现金流量管理的因素。该领域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经济环境、经营方式、财务管理等方面研究能够影响到现金流量管理的因素,学者丹尼森(Denison)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研究发现,关于营业额增长对现金短缺的诱导效应和经济带来的通胀压力对现金短缺的诱导效应结果相同,这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2)财务预警与现金流量管理。Walter 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他首次对分析财务与危机预警提出了使用现金流量做指标;此后,Altman 通过总结研究提出五个比率指标,分别是使用流动资金与总资金、股价与总负债、总资产、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销售与盈利留存和总资产等之间的比率,并通过这些指标,分别对 1970~1973 年期间公司破产情况进行大量分析得出结果,其预测率高达 82%,是相当成功的;Olson(1980)对美在 1970~1976 年期间破产的 105家企业与 2058 家企业组成的随机采样数据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采用了多元逻辑回归的分析计算方法,试图验证对当期经营现金流量信息的详细披露能否帮助信息的使用者更加容易地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及其不确定性。
  
  (3)现金的流动性管理。在上个世纪初期,业界专家学者就已经广泛关注现金流量的流动性。美国发生通货膨胀是在 1919 年,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发生经济危机,在 1921 年,全美出现经济大萧条,由于资金周转产生的影响,美国多家企业纷纷破产。面临这种情况,Foster、William·T 在 1922 年对此重点分析了现金流量的波动和现金流量循环,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成果《现金流循环》,该文章发表在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杂志中,提到了不重视现金流动会产生重大的财务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对企业管理经营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对现金流动的管理;Bailey Jr·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比如他认为加快资金流动是为了使现金不会被闲置,并且创建了关于最佳现金流量的模型;W·Beaver(1966)则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了销售增长对资金缺乏的诱导效应,还和通胀压力对资金缺乏的诱导效应有关。
  
  (4)对现金流量功能的研究。梅耶斯(Myers)、詹森(Jensen)等学者通过大量数据对现金流量研究发现,现金流量对公司做出投融资决策有很大作用。他们构建现金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型,在这个理论模型中,包含了管理的定义、对象、假设和规则,然后以资金流管理贯穿全程,分析了对企业投融资战略和资金股利战略等的决策和运作的方式方法,最后建设性的提出了意见,对于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给出看法。Myers 认为,企业在考虑选择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融资问题上,首先重点考虑内源融资;企业在外源融资上考虑是选择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的问题上,首先重点来考虑间接融资;企业在直接融资上考虑是直接选择融资中的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的问题上,首先重点考虑债权融资。或者可以这么说,在融资中,内源融资要胜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债券融资要胜于股票融资。Jensen 通过对前面所述问题分析得出,自由现金流量对企业融资战略的影响,是通过其代理成本的问题表现出来。
  
  (5)现金持有方面研究。凯恩斯基于边际成本概念的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计算发现,构建一个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交易成本模型,这个模式是基于资金流量缺乏的边际成本图形和拥有资金的边际成本图形的交点所决定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理论模型对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askin(1987)通过对上一理论的研究发现,公司往往会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显示自己在竞争性市场的地位。Acciaio,BeatriceFoellmer,HansPenner 和 Irina(2010),在《Risk assessment for uncertain cash flows: Modelambiguity, discounting ambiguity, and the role of bubbles》文中,作者通过对各种现金流量的信息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确定性现金流量风险评估,研究分析了影响持有现金流量的原因,通过前人建立的理论模型思考与贴现等之间的关系。
  
  国内文献:
  
  (1)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在《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一文中,作者杨迪(2014)经过对我国现金管理过程的存在的现状,具体阐释了现金管理的意义。通过大量事实调查,分析了我国现金管理的现状,重点指出了现金流量管理的作用与其在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现金流量是评估企业价值的主要手段、是预警评价企业财务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在《浅析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一文中,王志伟(2013)通过对现金流量在企业资金运行过程的研究分析,提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表现在现金流量是评价一个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据,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文章《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及研究》一文中,学者张程(2014)在研究现金流量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管理企业必须要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重视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保证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就必须管理好现金流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在《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学者齐亚芬(2011)通过对现金流量管理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观点:现金流量使用率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最大化、整体现金流量最大化和追求经营性资金流动率最大化是现金流量管理的四大目标;在《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文章中,作者刘永平(2014)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中发现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企业价值,那么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是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从资金成本来看,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方法就是使企业现金高效流转。要追求最小化的资金运行成本,通过合理方式减持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数量,从而增大现金流转速度,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从现金流动来看,就是要尽可能的加快、加大现金流入,延缓、减少现金流出,一增一减之间来帮助企业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
  
  (3)目前我国现金流量管理中的问题。学者杨建美(2008)对我国现金流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从分析中得出,目前受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资金出现短缺, 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对资金自然活动规律的认知和管理不足;②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③对资金需求没有准确的预期及对使用资金的时间把握不到位。在《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浅析》一文中作者肖琴(2013)指出,由于我国民间市场开放较晚,民企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因此民企在其现金流量管理有以下不足:现金流问题关注不够、盈利质量不容乐观、内部创造现金流能力不强、内生资金支持投资的能力低、筹资风险大。在作者徐丹(2013)的《民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一文中提到,由于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和企业管理的不规范,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中往往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①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思维过于简单;②没有建立规范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机制;③对企业营运资金使用不当。作者刘惠丽(2012)在文章《如何进行现金流量管理》中,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制度,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缺陷,主要针对企业现金量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剖析了的在融资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强化企业资金流量管理机制的建议。
  
  (4)探究现金流量管理的方法。刘改新(2008)通过不同角度看待现金流量管理的过程,他着重从企业产品销售和应收账款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在他认为,为了保证销售行为的圆满完成,应同时对销售行为与采购支付行为在现金流量的数量和时间上进行配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杜古军和王守海(2004)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大量研究分析,在其着作《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前期全面细致地研究得出,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他们认为要从三个层面分析现金流量管理:①现金流量预算;②现金流量循环管理;③现金流量盈余管理。张施(2008)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研究,主要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内在结构着手,对企业投融资行为、企业生产运行状况等方面对现金流量分析手段进行了研究,最终认为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量较为恰当。在李慧惠(2014)发表的《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量管理-G 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实务》文章中,基于企业实际操作层面上,给出了从大量的企业运行案例和对现金流量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总结出来的现金流量管理的措施:①建立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量为主线;②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流向管理;③现金流动性管理。
  
  (5)财务预警与现金流量管理。鲍新中(2007)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研究分析中,通过分析现金流量数值和效益指标,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构建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收集大量的上市公司信息,通过计算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验证结果证实:从验证得出结论可知,现金流量数据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对企业财务进行预警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所以企业应该及时认真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现金流量数据。张为(2008)对机械化产业进行研究,在对静态的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是基于动态的现金流量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果,并对实例进行检验,发现四个预警指标对机械化产业上市公司预警财务危机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几个指标包含了建立的现金毛利率、主营业务收现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还有现金流量债务比,此外,这些预警指标还克服了由于失真的企业财务数据对财务预警危机作用的局限性。张瑞(2015),在《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探析》一文中,基于现金流量分别从经营、投资、筹资环节的风险辨识和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议:①要整体研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主要原因;②充分分析企业负债等账外原因;③从选取现金流量指标入手,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④考虑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文献综述范文
返回: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