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献综述
2.1 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商业模式是英文“Business model”的中文翻译,也有商务模式、企业模式、业务模式等叫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计算机杂志上,用来描述资料、流程等之间的关联与结构。
对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大致可以从学者着重强调的角度讲目前的观点分为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综合类。
顾名思义,经济类更看重企业的盈利方式,经营类更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战略类关注企业的竞争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创造,而综合类是指综合以上不同角度构建的较为全面具体的商业模式定义。
龚丽敏、魏江、董忆、江诗松、周江华、向永胜(2013)在基于对 1997-2010年 SSCI 引用情况的分析上对目前商业模式的概念定义流派进行了梳理,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作者依旧发现了其中共性:商业模式关注企业如何创造和获取价值以及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概念。
详见下表 2-1:
翁君奕(2004)提出商业模式的四界面模型,作者认为企业面临五大环境:
平台环境、客户环境、伙伴环境、顶板环境与内部环境。前四大环境分别与内部环境有接触界面,这四个界面为平台界面、客户界面、伙伴界面和顶板界面。由于四界面模型是本文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依据来源,将在下节做详述。
原磊(2007)认为商业模式应当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逻辑,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模型,即 3 个联系界面,4 个构成单元与 8 个组成因素。①作者认为企业需要实现顾客价值、伙伴价值和企业价值三大价值,即模型的 3 个联系界面。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是企业层层递进的行为,即模型中的 4 个构成单元。每个构成单元下分别有 2 个组成要素,共 8 个。详见下图: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2012)认为,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包含: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部分,即商业价值的“六要素”模型。其中,业务系统是核心概念。
具体如下图:
2.2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主流学术研究主要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的研究,如电商零售企业、在线旅游企业、家电企业、医药、商超企业等。清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新兴电子商务重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出版的系列专着对电商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实证研究,从企业、市场、消费者三个方面切入,涵盖了市场机制、商务模式、运作决策、消费者反馈管理等内容。
张蒙蒙(2014)通过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相关理论的梳理,确认了商业模式评分构成:价值主张、客户界面(客户关系、客户细分、渠道通路)、基础设施((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以及财务能力(收入、成本、收益)四个方面共 9 个构成要素。并使用 SWOT 工具对海信电器电商运作的商业模式进行评价,最后从商业模式的以上四个方面对海信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设计建议,主要集中在公司战略的价值创造与传递、客户界面整合与财务能力创新。
徐璇(2014)《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的逻辑》一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以能力和资源为投入基础,通过构建企业所处的价值网络,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为企业本身获取价值,最终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其中价值创造与获取是核心逻辑,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关键资源和盈利模式是核心构成要素。
并选取苏宁易购、海澜之家和上海第一食品三家零售企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其认为价值网络可以填补企业资源能力的空缺,电商环境下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效率、顾客效益和顾客体验桑方面。
薛其虎(2010)基于魏炜、朱武祥教授的“交易结构论”对在线旅游企业(以携程、艺龙为例)在关键资源能力、业务系统、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企业定位、盈利模式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陈剑、叶强、肖勇波、闻中等(2013)《新兴电子商务--定价、多渠道协调与供应链优化》一书是清华大学“新兴电子商务长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专着系列书中的一本,从消费者、企业和市场三个方面对目前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务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别于以上学术论文的思路,并没有建立商业模式理论框架,而是从市场机制、企业商务模式、运作决策和消费者反馈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李岩(2013)《B2B 电子交易市场采纳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关系交换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采集影响企业电子交易决策的因素,认为关系交换视角中的信任和压力以及交易成本视角中的感受到的利益、准备程度、网络效益等因素是印象企业选择电子交易的重要因素。闻中(2013)《双边市场研究》对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 B2B 市场和众包市场进行了市场结构、定价机制等的研究。
闻中(2013)《信息搜索与广告》认为现代信息传递机制极大地改变了资源分配的效率和福利分配方式,搜索引擎的出现直接导致经济体主体间信息传递成本、渠道、形式发生了彻底变化。网络游戏、数字图书等信息产品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磊(2013)《团购定价研究》对团购这一特殊的电商模式进行了定价研究,区分了第一代多成交价格团购模式和第二代但已成交价格团购模式。
肖勇波(2013)《多渠道竞争与协调》一文对现代电商企业的多渠道运营现象进行了研究。现代电商企业面临多渠道协调问题,如线上与线下渠道的融合(OOIP--网上下单,门店自提服务)、 在线渠道与物流渠道同时经营等。该文主要通过数值试验考察了如何进行库存管理和收益优化。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于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商业模式应用型问题实证研究两方面。前者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基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建立适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再选取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建议。后者主要采用调查法获取数据,通过理论建模进行实证研究,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建议。
2.3 跨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学术论文并不多,针对进口跨境电商的更是鲜有,主要都集中在“出口跨境电商”领域。“进口跨境电商”萌芽晚,占进出口电商交易额比重小,但从 2013 年开始,“进口跨境电商”进入井喷时期,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亚马逊等电商巨头纷纷抢滩进口跨境领域,也冒出蜜牙宝贝、小红书、思美芙等创业跨境电商企业,实务界和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学术界对出口跨境电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发展策略、供应链、海关税收政策几个方面。但文献数量有限,下面将对跨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现状方面进行文献的综述。周通(2014)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是未来主要的竞争形势。
作者根据魏炜和朱武祥教授的“六要素模型”对一家借助内陆保税区网络平台发展的 BL 公司进行了商业模式设计,设计主要集中在业务定位、业务流程、信息平台和盈利模式上。并对其商业模式的实施给出了先构建开放平台、后进行业务推广,并辅以组织与人力资源保障和风控管理的路径建议。
张雪卫(2015)在梳理跨境电商发展史后,根据商业模式的六要素模型,对一家名为“爱美购”的初创跨境电商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建议。其认为“爱美购”原本海外代购收取代购费的商业模式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在没有流量优势的前提下,作者认为其应当发展以女性产品为主的代购+导购模式,提高自身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跨境电商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口跨境电商领域,对进口跨境电商商业模式的的相关研究非常少。但在实务领域,自 2014 年开始我国进口跨境电商热度不断攀升,本研究认为对进口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代表性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