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动漫设计论文 >

创作的繁荣与漫画理论的基本状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0 共557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创作的繁荣与漫画理论的基本状况

  本章为本论文的基础部分,分为两节,以民国时期漫画创作的实践为依托,在漫画创作的繁荣背后看到漫画理论的缺失,在漫画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看到漫画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第一节从漫画家的队伍、出版物以及漫画的形式风格等几个维度来展现民国时期漫画创作的繁荣。第二节论述民国时期漫画理论探讨的基本状况。

  2.1 民国时期漫画创作的繁荣

  民国时期漫画的创作主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漫画艺术的不断成熟,民国时期的漫画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主要体现在漫画家的队伍、漫画形式风格以及漫画专辑、杂志等的出版情况等方面。

  一、漫画创作队伍。随着漫画创作的需要以及漫画讲习班的开设,漫画家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民国初期,从事漫画创作的作者还比较少,主要有何剑士、张聿光、钱病鹤和马星驰等,这些漫画家的风格特征并不明显,他们大都运用中国画法的水墨线条或者写意笔法来表现漫画,有的也吸收了一些西洋的钢笔画技法。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自发进行创作的漫画家,专门的漫画家队伍除了民国初期就已经活跃在漫坛的漫画家以外又增添了一些新鲜的血液,如沈伯尘、但杜宇、丁悚、何汉光、张光宇、周柏生、徐咏青等,成就较高的主要有沈泊尘和但杜宇。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随着沈伯尘的去世以及但杜宇转向电影事业,漫画界曾有过短暂的沉寂,直到 20 年代中期丰子恺以及黄文农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1927年"漫画会"成立,成员主要有黄文农、张光宇、张正宇、王墩庆、鲁少飞、叶浅予、丁悚、季小波等。他们于 1928 年创办了同人杂志《上海漫画》,1930 年与《时代画报》合并。《时代画报》杂志社还设立漫画函授部,培养漫画人才。

  像叶浅予、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郑汉光等漫画家,他们都是为《上海漫画》长期撰稿的作者,并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成为 30 年代漫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

  30 年代是中国漫画发展的繁荣时代,漫画队伍进一步壮大,除了成就较高的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等,在《时代漫画》的培养下又新增了一大批的漫画作者,如张谔、蔡若虹、华君武、丁聪、胡考、黄苗子、特伟、张乐平、张仃、廖冰兄、黄尧、陆志庠、王敦庆等。据统计,到 1936 年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漫画家已有 200 多位,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漫画家的培养方面,鲁少飞的影响很大,毕克官、黄远林在《中国漫画史》中指出:"我们不能忘记鲁少飞长期在漫画园地上耕耘付出的劳动,没有他,可能有些漫画家的历史不会这样写--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会成为漫画家。"抗战爆发后,随着上海的沦陷,漫画家们开始分散在全国各地进行漫画宣传工作,漫画宣传队在宣传抗战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鲁少飞、叶浅予、梁白波、胡考、赖少其、陶谋基、张光宇、黄苗子、陆志庠、张乐平、张仃、沈同衡、汪子美等漫画家与当地漫画家相互配合进行抗战时期的漫画宣传工作,而像余所亚、陶今也、朱丹、钟灵、特伟、廖冰兄、张谔等漫画家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战胜利之后,这些漫画家继续发挥作用,华君武、丁聪、米谷、张乐平、沈同衡、洪荒、方成等漫画家的成就较为突出。沈同衡创办的"漫画工学团"以及在香港成立的"人间画会"也团结了很多漫画家,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漫画宣传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漫画杂志的出版方面。民国初期是漫画期刊的萌芽期,虽然有不少漫画刊物出现,但大多数只出版一期。这一时期影响力较大的当属《上海泼克》,这是中国第一本漫画专门刊物,创办者为着名漫画家沈泊尘,又名《泊尘滑稽画报》,创刊于 1918 年 9 月,但遗憾的是由于沈泊尘的去世,该刊于同年 12 月停刊,只出版 4 期。《上海泼克》的内容主要以时事漫画为主,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上海泼克》停刊以后,漫画杂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的阶段,直到 1925年"子恺漫画"的出现,以及 1928 年《上海漫画》出版,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子恺漫画"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漫画界的特殊现象,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上海漫画》是"漫画会"的同人刊物,创办于 1928 年 4 月 21 日,以漫画为主要内容兼有少量的风景照片、新闻照片、美人照片等,汪子美曾说:"能以集团群的开拓作小规模的举创,正式向新的时代弄姿,对旧的遗存示威的先锋队,应当是中国美术社出版的《上海漫画》。"1930 年 6 月,《上海漫画》并入《时代画报》,但《时代画报》并不是专业的漫画刊物,它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漫画的教育及普及,曾由鲁少飞主持开设漫画函授教学讲座。此外,广州也于 1929 年出版《半角漫画》杂志。

  30 年代是漫画杂志的繁荣期。1937 年抗战爆发前出版的漫画杂志颇为丰富,并主要集中在上海。1934 年 2 月出版的《时代漫画》,由时代图书公司发行,是民国时期维系时间最长的一本漫画月刊,因 1937 年抗战爆发而不得已停刊,四年时间内总共出版 39 期。1934 年创办的另一本较有影响的漫画期刊是黄士英的《漫画生活》,次年 1935 年 9 月停刊。1935 年,漫画杂志在以上两种漫画杂志的基础上纷纷出刊,与《时代漫画》风格相近的有万籁鸣创办的《现象漫画》、朱金楼创办的《中国漫画》、江毓祺创办的《群众漫画》以及顾逢昌创办的《电影漫画》等。与《漫画生活》风格相近的有《漫画漫话》和《漫画和生活》等,此外还有张光宇编的《独立漫画》。其他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是天津的《天津漫画》、广州的《玲珑漫画》等。1936 年漫画杂志的出版也比较丰富,但影响力较大的只有《漫画界》。抗战爆发以后,漫画杂志的内容主要以宣传抗战为主,主要有 1937 年 9 月创办的《救亡漫画》(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的会刊,后随着上海的沦陷而停刊)、1938 年在武汉创办的《抗战漫画》(实际上是《救亡漫画》的后身)、在桂林出版的《漫画与木刻》、在广州出版的《漫画战线》以及《广州漫画》等,这些都是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刊物。当时在沦陷区也出现了一些漫画杂志,主要有《北京漫画》《华北漫画》《中华漫画》等,这些漫画杂志由日伪机构创办,带有明显的反动倾向。抗战胜利之后的漫画专门的刊物有"人间画会"研究部出版的刊物《这是一个漫画的时代》。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内,由于战乱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漫画刊物的出版与抗战爆发前相比呈现了一种衰落的状况。

  三、在漫画作品方面。民国时期的漫画作品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从作品的艺术风格上来说,早期漫画家的作品风格还不是很明显,但到了 20 年代的黄文农以及丰子恺的脱颖而出,他们的漫画已经有了比较鲜明的艺术风格。黄文农作为政治漫画家,善于运用大块的黑白来表现动人的艺术效果;丰子恺则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简笔写意之传统,借鉴日本竹久梦二画风,创造出了属于他的漫画天地。这之后的张光宇也以浓厚的装饰风格在 30 年代与丰子恺等齐名。

  叶浅予将浓厚的生活气息扩展到漫画的表现内容。因此,在这个阶段,人们不仅能看到像《大拳在握》(黄文农)这样的政治漫画,也能看到《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这样的抒情漫画,更有《王先生》(叶浅予)这样的社会生活漫画。从作品的艺术形式上来看,民国时期的漫画作品主要以单幅为主,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钱病鹤的《老猿百态》是漫画形式的一种突破,可以说是一种主题漫画;叶浅予的《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鲁少飞的《改造博士》《陶哥儿》以及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都是十分精彩的连环漫画;陆志庠的速写漫画,线条简洁;张光宇的彩色漫画描绘精致,等。

  从漫画作品专集的出版情况来看,但杜宇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的个人专集,丰子恺有《子恺漫画》《学生漫画》《儿童生活漫画》《云霓》《人间相》《都会之音》以及《漫文漫画》等,张光宇有《民间情歌画集》,黄文农有《文农讽刺画集》《初一之画集》,鲁少飞有《北游漫画》《抗战连环漫画集》《抗战必胜连环画》,叶浅予编有《漫画大观》,陆志庠有《志庠素描集》《社会素描》,黄尧有《牛鼻子》《漫画贵阳》《漫画重庆》,特伟有《特伟讽刺画集》《风云集》等。

  2.2 漫画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民国时期漫画理论的研究随着漫画创作的不断繁荣开始得到了漫画家和研究者们的关注。民国时期漫画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关于漫画问题的一些片段看法;二是探索时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关于探讨漫画各种基本问题的文章;三是成就较高的标志着漫画理论系统构建的专着。

  最早的有关漫画主张的论述出现在沈泊尘创办的《上海泼克》的发刊词中。

  在这篇发刊词中,对于漫画的主张主要体现在对漫画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上,提出用漫画"为国家争光荣,务使欧美人民尽知我中国人立国之精神未尝稍逊与彼"以及"调和新旧,针砭末俗".

  在早期关于漫画理论问题的论述中,鲁迅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漫画要"夸张"、要"诚实",应当能够"针砭社会的痼疾"引导正确的社会方向.黄文农在20年代也发表过有关漫画理论的文章,在《漫画家应该到满洲去》一文中,他对中国当时的漫画家们提出了要求:"现时的中国漫画家,当舍去那描写都会女人的肉腿的兴致,你们要下一番决心,到满洲去速写,给全中国人一个强烈的刺激。""中国的漫画家!须劳驾去满洲描写日本侵满的真凭实据来,证明于全国人民之前。

  "他在《文农讽刺画集》自序中还对当时漫画的具体任务发表了看法,认为在当今的现实状况下"打倒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觉悟呼声,讽刺画家应该认清这个题目,并且努力去做。

  20年代关于漫画理论问题的论述中,丰子恺的《漫画浅说》是一篇完整的向读者介绍漫画的文章,主要探讨了漫画的特点、内涵以及表现手段等问题。

  20世纪30年代,随着漫画创作的繁荣以及漫画学习者不断的增加,漫画理论的研究也开始得到了进一步注意和重视,这些讨论漫画问题的文章既发表在一般报刊上,也发表在专门性的漫画杂志上,跟漫画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一样,漫画理论的研究也同当时的历史现实和漫画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现实状况对当时漫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1937年抗战爆发为界,前期主要针对漫画本身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后期则是对抗战这一特殊时期的漫画问题的讨论,主要强调漫画的大众化和宣传性。前期的理论成果主要有蓝蔚邦的《漫画的研究》、朱夷白的《漫画理论》、林倩的《漫画表现的独立》、无朋的《漫画论》、李宝泉的《西洋漫画与绘画》、黄苗子的《谈漫画》、丰子恺《谈日本的漫画》,以及其他发表在《漫画生活》《独立漫画》以及《漫画和生活》等专门漫画杂志上的文章。陈望道编的《小品文和漫画》中也收录了很多作家、艺术家对于漫画的看法。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漫画界也以漫画作为宣传的工具对敌人展开了"漫画战".经过前一阶段漫画理论的研究,一些漫画家开始意识到漫画理论对漫画创作的指导作用,因此,这一时期关于漫画理论的建设大多以指导漫画创作的方向为主,要求漫画创作应该有理论的指导、有批评的声音,强调漫画创作的宣传性和大众化,如胡考的《建立抗战漫画的理论》《漫画的"理论和批评"》《漫画与宣传》、丰子恺的《关于漫画》、鲁少飞的《抗战与漫画》、陶今也的《漫画在宣传上的理论》、张大任《上海漫画界当前的任务》等均在这些方面有重点的强调。还有一些文章是对当时的漫画创作的经验总结,如红茶的《三区漫画创作》、黄苗子《抗战三年来的漫画工作》等。

  当时重要的漫画期刊《抗战漫画》也刊登了不少漫画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

  随着漫画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在30年代后期也出现了关于漫画理论的专着。刘枕青的《漫画概论》于1938年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中国第一本关于漫画理论的着作,对漫画的意义、起源、种类和功用以及漫画与纯粹绘画、漫画与民族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作为中国第一本漫画理论着作,能如此系统的论述到这些问题已经实属不易。萧剑青的《漫画的研究》于1939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从漫画的历史、特点以及技法、审美等各个角度对漫画进行研究,并且将漫画的来源追溯到我国汉代的石刻画,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此外像黄茅的《漫画艺术讲话》以及丰子恺的《漫画的描法》则更能体现当时漫画理论研究的水平。《漫画艺术讲话》于194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从"漫画是什么"、"中国漫画艺术发展简史"、"漫画的形式与内容"、"表现形式论"以及"漫画的宣传方式"等五章来进行论述,比较系统地对漫画进行了研究,并且论述得也比较深入。由于黄茅长期从事于漫画评论以及美术评论工作,因此他的观点鲜明、理论性强。丰子恺《漫画的描法》于194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讨论了漫画的意义、由来、种类、学程以及漫画的多种表现方法。丰子恺与众不同的漫画创作风格和漫画理论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由于他以审美而不是宣传的目的来创作或阐述漫画,当其他的作者在用宣传的方式来鼓动人时,他则希望可以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染人,他认为漫画的本色是艺术的而不是宣传的。这些理论思想在他的《漫画的描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这部着作对于研究丰子恺独特的漫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战结束后,漫画理论的研究在报刊上没有消失,漫画家们又重新开始谈论漫画本身的一些问题,如丰子恺的《漫谈"漫画"创作》,许炎的《漫画与人生》等。

  从以上的分析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漫画创作无论是从漫画家队伍的不断壮大,还是漫画刊物的出版以及漫画形式的风格上来说都呈现了一种繁荣的状态,但是漫画理论的研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呈现出了滞后的状态。须知,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实践与理论的相互配合才能健康永久的发展。民国时期的漫画艺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时代的局限性,使得漫画理论的发展并没有紧跟漫画创作实践的步伐,好在漫画界和研究界很快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滞后也并不代表着民国时期漫画理论的研究无所建树,从一些零散的话语到一篇篇有关漫画理论的文章都是漫画家漫画理论家对漫画理论探索的成果,而具有代表性的漫画理论专着的出现则标志着漫画家和漫画理论研究家完成了系统的漫画理论的构建。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动漫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