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 本院采用常规治疗及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两种方式对接收的 80 例患儿进行治疗 , 观察治疗效果 , 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 年 6 月~2014 年 6 月接收的80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 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40 例 , 对照组中男 21 例 , 女 19 例 , 临床分级 :轻度 14 例 , 中度 15 例 , 重度 11 例;观察组中男 22 例 , 女 18 例 , 临床分级:轻度 15 例 ,中度 16 例 , 重度 9 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进行比较。
1. 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通气、换气、维持脏器血流灌注、降低颅内压、维持血糖正常值、控制惊厥、营养脑神经等常规综合治疗 , 同时给予患儿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治疗 , 治疗时间 7~10 d。观察组患儿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 , 即将 20 mg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溶于 2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 , 1 次 /d, 以 7~10 d 为 1 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行为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1. 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治疗 7 d 内患儿呼吸平顺、哭声响亮 , 且患儿肌张力及反射恢复正常 , 患儿无惊厥现象发生 , 且患儿瞳孔反射灵敏;且患儿 NBNA 评分 >35 分。好转:治疗 10 d 内患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 意识障碍显着改善 , 且患儿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 , 且患儿 NBNA 评分 >35 分;无效:治疗 10 d 后患儿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或死亡 , 患儿 NBNA 评分 <35 分。神经行为评分以 NBNA 法为依据进行判定[1]。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 80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 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 NBNA 评分比较 观察组 40 例患儿治疗前 NBNA 评分为 (24.9±1.7) 分 , 治疗后 NBNA 评分为 (37.6±3.5) 分 , 对照组 40 例患儿治疗前 NBNA 评分为(25.1±2.4) 分 , 治疗后 NBNA 评分为 (34.6±2.2) 分 , 两组患儿治疗前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所改善 , 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是指新生儿围生期窒息所造成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 ,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 ,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 改善患儿预后已成为当务之急。
神经节苷脂属于糖神经鞘脂 , 其含有丰富的唾液酸 ;该物质多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的细胞膜中 , 而神经系统中该物质的含量则通常居于首位, 是构成神经细胞膜的一种重要成分。
该物质在促进神经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效 ;且临床研究还表明该物质在促进损伤后神经恢复方面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 , 有助于神经再生 , 且对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神经支配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且临床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还可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改善 , 并可促进脑电活动恢复。因而 , 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患儿的治疗中。相关研究表明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急性期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进行拮抗 , 有助于稳定神经细胞膜 , 并可对膜 Na+-K+-ATP 酶活性进行保护 , 同时可对一氧化碳的合成进行抑制 , 进而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而将该药物应用于恢复期患儿的治疗中则可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功效 , 有助于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患儿 NBNA 评分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 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 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可在多环节对患儿神经系统进行保护 , 且可在对兴奋性氨基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进行有效拮抗的同时避免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生理作用造成影响。因此 , 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 且安全性较高 ,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颜芳 . 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14, 30(14):35-36.
[2] 朱志军 . 扩散张量成像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 临床放射学杂志 , 2014, 33(5):761-764.
[3] 朱秀丽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中国妇幼保健 , 2014, 29(14):2166-2167.
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新生儿死亡。近年来,有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功能损害的报道越来越多,但主要是针对心肌酶谱的研究,少有针对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报道[1].鉴于此,本文选取本院于2013...
新生儿湿肺症又称暂时性呼吸增快或暂时性呼吸困难,以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
0引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ePulmonaryHyalineMem-braneDisease,HMD)亦称特发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diopathic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x线表现,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疾病,由于肺泡发育不成...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受到很多医院管理者关注。分析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PDCA模式应用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窒息,发生部分及完全缺氧、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从而致使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期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HIE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以综合治...
早期新生儿是指孕周满28周至出生7d内的新生儿(即围产期新生儿),其死亡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是早产、出生窒息以及出生缺陷。承德市地处山区,经济、文化、科技欠发达,为了解我市早...
窒息是围生期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内有关报道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病死率占活产儿死亡的30%左右[1]。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出生后肺循环压力持续增高,使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正常成人型循环的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动脉导管...
呼吸衰竭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或(和)外周性的呼吸生理功能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car-bondioxidetension,PaCO2)增加,是临床重要的危重病[1]。新生儿呼吸系统代偿能力低下,当患呼吸系统疾病时极易发生呼吸衰竭,故在NICU中使用呼吸机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临床上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在生后2~3d出现黄疸。多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早期新生儿的暂时现象,但由于围产感染、溶血及遗传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病理性黄疸也不少见。当血清胆红素...
早产儿由于肺泡及表面活性物质较少等因素,容易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窒息新生儿由于缺氧、酸中毒等造成肺小动脉痉挛,导致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不降。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引起缺血氧性心肌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本研究通过对窒息儿、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