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建筑硕士论文 >

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6 共380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 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5.1 优化施工总承包管理。

  施工总承包管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最为推广的管理模式。超高层建筑表面看来只是高度的不断增加,然而在它背后却隐藏着越来越复杂的组织管理系统。超高层建筑专业分包多,功能区复杂,建筑场地狭窄,这些特点给投资方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投资方需要一个管理能力过硬的团队来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管理是必然的。

  当然,施工总承包管理近些年在国内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还是表现的力不从心,要做好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对施工总承包管理进行优化。

  5.1.1 建立施工总承包的权威地位

  施工总承包的最突出优势在于协调管理各专业分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超高层建筑管理的难点之一。超高层建筑的专业分包往往上百个之多,施工总承包管理要针对各分包单位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明确分包与总包的责任。业主更多情况下将对分包的选择权交给总承包单位,确立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地位,当出现业主直接招标的情况下。建议业主让总包单位参与直接招标的招标工作,工程招标后交由总包签约,建立总包管理的权威地位,避免总包与业主直接分包单位的扯皮现象,全面和行之有效地实施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5.1.2 优化施工总承包的组织机构

  传统建筑的施工总承包管理组织机构比较简单,部门设置趋向综合化,专业分层不清晰。超高层建筑施工总承包组织机构要在其基础上做一定的优化设计,单纯的综合化管理部门不适应现有的管理范围。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结构要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例如,总承包管理专门设置设计部,针对工程设计新颖、复杂,涉及专业较多,部分专业需进行深化设计与协调图的设计,为加强设计和图纸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以及创鲁班奖的要求。设置综合办公室,以对公共事务实施统一管理。设置水电维修队,对整个施工现场的水电负责统一铺设、统一维修、统一管理;设置现场保安队、义务消防队、清洁卫生队,对现场的保卫、消防、清洁等工作统一负责。总承包管理组织机构要实现多层次化,应该实现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监督层等多层次的管理机构,保障总承包管理的有效性。

  5.1.3 强化总承包计划管理

  超高层建筑项目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兼顾到进度、成本、安全等各项指标的实现。因此,保证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是推进项目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明晰的工程计划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超高层项目施工的计划管理要突出精细化,为实现总计划的实现目标,要制定详细的配套计划。在上一道工序实施的过程中要为下一道工序制定计划,保证工程的一次性合格,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要在整个管理团队中树立“计划先行”的理念,做到凡事有计划,有计划才有实施,有实施要有检查。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作用,保证复杂工程,交叉作业的有序进行。在超高层建筑项目中贯彻实施计划管理可以解决超高层建筑中交叉作业多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进行土建专业时必须制定合理的计划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作业平台,机电专业提早确定设备的采购及安装计划,交叉作业多的精装作业根据作业面条件提出相应的计划。

  5.2 建立施工企业知识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最早一批的总承包管理主要包括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例如中建、中铁、中铁建等。这些企业在人员招聘上都选择很出色的人才。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人员的培养也应该是动态选择的过程,随着信息社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有企业的生存与毁灭只是朝夕之间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传统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超高层建筑复杂性给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已经从普通的体力劳动者逐渐转变为脑力和体力并重的劳动者,知识管理对于建筑行业的意义越来越大。比如,万科在 2001 年就开始酝酿其知识体系,是国内最先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对建筑企业的一项调研指出,80%的被访者认为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有重要意义[18].超高层建筑复杂性日益提升、规模不断加大,比如天津 117 项目单体建筑面积就达到创纪录的 83 万 m2,因此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到大量专业知识。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技术培养,通过多种手段鼓励项目管理人员提出更适合的管理模式、更实用的技术创新、创建知识管理体系,保证项目中产生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能够被有效的结构化沉淀到企业的知识体系内供同类项目所用。

  目前工程项目所采用的知识管理方法比较落后,Kamara 等指出,项目回顾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所采用的最主要的知识管理方法,项目回顾存在着很多不足,包括项目回顾时间不够、项目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不能应用与本项目,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工期长,知识经验很容易遗忘等[19,20].为保证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改变传统的知识管理方法。

  5.3 创新质量管理方法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集成改变了各种行业的发展路径,建筑业也不例外。超高层建筑就是建筑业的最前端,它需要更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来改变传统低效率的管理手段。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手段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BIM 技术可以通过施工流程模拟、信息量统计给项目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使每个阶段要做什么,工程量是多少,下一步做什么,每一阶段的工作顺序是什么,都变得显而易见,使管理内容变的“可视化”,增强管理者对工程内容和质量掌控的能力[21].基于 BIM 技术的质量管理既体现在对建筑产品本身的物料质量管理,又包括了对工作流程中技术质量的管理。通过 BIM 技术可以解决超高层建筑中各种工种,工序交叉等复杂情况,同时,现有的质量管理工具在特殊条件下无法应用,BIM 的可视化等特点可以提高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的效率。BIM 在我国内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承包商、咨询单位、行业协会、软件开发商、大学及科研机构都在大力推行 BIM 理念与技术。BIM 技术在一些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中也得到尝试性应用。例如,目前在建的上海中心大厦,很好的融合了 BIM 技术,项目施工方可以将现场的质量信息融入到 BIM 模型之中,为原有模型再增加一项新的质量信息维度[22].质量信息中,包含了质量情况、时间、具体内容、处理情况等,并加入现场采集的实时信息,形成完整质量信息,与 BIM 模型中特定构件进行关联。香港理工大学成立建筑虚拟模型实验室提出了建筑工程虚拟施工技术模型,其集成了施工进度、机械、人力资源、空间、成本等信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动态可视化模拟与优化[23].美国斯坦福大学 CIFE 设计了虚拟设计与施工模型,可用于支持产品设计、运营[24].尽管如此,通过 BIM 技术实现的工程质量管理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应用的案例并不是很多,我们可以从BIM 技术应用为切入点,探索出更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5.4 建立超高层施工管理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工业时代的代名词,它源于工厂中规模庞大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个个精密的部件。建筑自身是一种个性化的产品,每一个建筑面对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对于建筑业要真正实现流水线生产是十分困难的[25].但建筑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是可能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之前分析到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的一些难点,不同的超高层建筑具备相似的施工难点,这也就说明我们从质量管理方面是可以做出一些总结的。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是国内很多施工企业正在推进的过程。

  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优秀的管理经验的传承和复制,有利于新员工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企业的制度管理[26].在推进标准化的进程中,企业可以将超高层建筑项目作为示范性工程,企业制度适用于自身状况的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可以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国家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做到有据可依。要做到超高层质量管理标准化需要企业对同类工程进行多方位的总结,形成企业的内控标准。

  在企业构建标准化体系过程中,要追求高质量与低成本的最佳配置,编制标准化管理文件,保证内容规范、层次清晰。企业应该执行由点带面,自上而下稳步推行的原则。确立领导带头,公司、事业部、项目部三级管理负责人制度,以身作则,从而确立标准的权威性。推行标准化的过程中各公司可以采用每月评比的方法对分公司进行考核,对典型项目进行表彰与宣传,从而提升总体项目管理水平。公司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完善激励制度,全公司上下形成管理标准化意识,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5.5 创新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高度,它更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的象征。这些象征性的词句都能在超高层建筑身上找到答案。先进的施工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才能保证施工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不断突破,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施工企业必须顺势而为,加强企业的科研能力,对涉及超高层施工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引入高效研究性人才,将科技进步渗透到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与生产、技术与质量的结合,使之成为提高超高层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27].例如,国内的许多超高层建筑都专门设立研究性团队,团队聘用研究性院校的人才来帮助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很多超高层建筑在竣工后都有许多的专利成果。在国内的一些代表型工程例如天津津塔的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通过科技创新,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结构、新型模板脚手架等 6 大方面都取得了技术成果[28].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建筑硕士论文